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

bookmark

雖然是被貶出京,但邊歸讜離開得還算從容,車駕的行進速度不快,追了三裡多地,便趕上了。孤車一輛,夫妻二人,男女僮僕各一,再加車伕一人,這便是邊歸讜赴任的隊伍。

一道按察使,也是朝廷大員,尤其在這經綸初構之時,權力甚大,刑名之事,盡操於手。不管怎麼樣,邊歸讜的表現,就如平日裡所提倡的那般,清廉簡樸。言行如一,還是值得尊重的。

蕭蕭北風之中,邊歸讜下車,跪於道中,雙手捧着那件冬袍,朝向北邊。聽李昉轉達天子之意,不禁老淚縱橫,潸然而下,磕了三個頭。

“請李翰林回稟陛下,就說他的心意,老臣不勝感懷!此去淮西,必定明律強法,宣化朝廷典制,不負君恩!”邊歸讜那張平庸的老臉上,盡是動容,語氣堅決。

雖然,名義上,是出任一道,以梳理刑名之事,但實則就是貶斥。意氣原有些消沉的邊歸讜,經過天子這麼一手,卻是有些從打擊之中恢復過來了。

政見或有偏差,但皇帝能對他保有這份尊重,也足以使邊歸讜感動了。

將邊歸讜扶起,看了看他這稍顯寒酸的行旅,難免有些慨嘆,說:“邊公,爲何不乘船南下,天寒地凍,以此老馬舊車,用時且費力啊!”

邊歸讜說道:“我主僕四五人,也有些傢俬,乘船卻不如此車靈便,還能省些路費。沿途,亦可順便察民生,檢律法,看我大漢之河山。”

“邊公廉潔奉公,下官欽佩之至!”李昉敬重一禮:“此去路遙,保重!”

“多謝!”

......

殿前司內殿直軍,此軍有一廂駐於開封城,宿衛京師,營房立於宮城以北。至於另外一廂,則駐防於西京洛陽。

兩司禁軍其他軍隊中,不時有指揮都將變動調遷,內殿直的指揮系統,卻是一直很穩固。自乾祐初年冬,禁軍初整之時起,都指揮使一直都是李崇矩。

李崇矩是劉承祐侍衛出身,當年劉承祐領軍取潞州,受薦將之收入麾下,當侍衛隊長。從那時起,便一直鞍前馬後,出生入死,名雖不盛,但功勞不少。

等到劉承祐繼位登基,地位則更是水漲船高,但是,比起其他天子愛將,如慕容延釗、韓通、孫立、楊業乃至後進的趙匡胤等,聲明實在不顯。

然察其履歷,卻是從龍之將,青年高位。破耿崇美,東出太行,追擊契丹,欒城大戰,剿滅盜賊,平李守貞......每件事,都有李崇矩的身影,但是名聲就是不顯。

李崇矩此人,年紀不大,至今還不滿三十歲,但此人太過低調,性情沈厚,忠純重諾。名譽雖不隆,卻謹守本分,在其位,謀其職,一絲不苟,不怨不艾。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校場之中,李崇矩察看着兩營步軍的操練情況,一副生硬的表情,嘴裡卻不停,衝左右道:“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我們勤練三載,就是爲陛下用我們那一日。今後,再有口出怨言,亂我軍心者,就不是杖責幾下,這麼簡單的了!”

“是!”

在邊上,有十來名軍士,正脫了上衣,解軍褲,做俯臥撐的同時,受杖責,每人二十杖,痛聲不斷。

內殿直的士卒,以近畿籍爲主,入冬以前,回家幫農的官兵,陸續歸來,隨之展開的,是大操練。每逢夏冬,都是禁軍中操練最狠的時候。

忍風冒寒操練,對於官兵而言,總歸不是好受的。近來,軍中有流言,說操練得再積極,也無用武之地。

而有不少人,都抱有這等想法,因爲自從徵李守貞後,內殿直軍除了駐防、宿衛、操練之外,便在沒有其他任務,難免有人,心生懈怠。

李崇矩自然察覺到了,是故每有此徵兆,便以軍法,嚴厲打擊此消極思想。而此番,他也清楚,分明是有軍士,因天寒而生懶惰,懈於操訓。李崇矩也不客氣,乾脆地抓出十幾名典型,厲行處置。

“一冬一夏,既非農時,又少戰事,最合練兵。強其體魄,煉其心志,以備征伐!傳令下去,上下不得鬆懈!”李崇矩吩咐着。

“都指揮,宮中來使,陛下有詔!”一名軍官,快步來稟。

“爾等繼續操練!改行陣戰!”撂下一道令,李崇矩立尋宮使而去。

入宮,候詔,進殿,參拜。李崇矩從頭到尾,一舉一動,都顯得樸實而從容。

“守則,快平身,坐!”對於李崇矩,劉承祐態度很是溫和,言語間也少有地帶着一絲對臣下的親切。

“謝陛下!”李崇矩直身,規矩入座,身形端正,目不斜視,等待皇帝垂訓。

這副恭順謙謹的模樣,在那麼多禁軍將領中,也唯有李崇矩,讓他感到舒服。太多人的恭謹形於外,也只有李崇矩,顯得自然。

看着李崇矩那一絲不苟,淡定平靜的模樣,劉承祐不由道:“守則也是跟隨朕多年的老人了,從朕身邊出職,論親近,軍中少有人能及。

然而,這幾年,朕將你放在殿前司,數年而無變遷。別人都建功立業,升職加爵,威名赫赫,守則可曾煩悶、豔羨、不甘?”

聞問,李崇矩嘴角終於露出了點笑容,朝着劉承祐拱手道:“臣自覺才德不足,蒙拔於微末,累處高職。平日裡,唯恐處事失當,典軍出錯,辜負陛下信任,唯有兢兢業業,何心思,想那諸多......”

換個人說這話,劉承祐會覺得其聰明敏捷,但李崇矩出此言,劉承祐就是覺得很真。有的人,就是有那種人格魅力。

“守則是,初心不改,一如當年啊!”劉承祐嘆道。

“陛下謬讚,臣不敢當!”李崇矩說。

點着頭,稍作沉吟,劉承祐說道:“朕今日召你前來,是有重任相托!”

“請陛下吩咐!”李崇矩沒有一點遲疑。

“武德使王景崇暴病而亡,武德司乃國之利器,爲朕張耳目,樹爪牙,察天下,曉輿情,需以心腹股肱之臣掌之。朕苦思良久,一直未決,今欲以守則你,調爲武德使,替朕主武德司!”劉承祐緩緩地道明想法。

聞言,李崇矩神情稍微凝了下,對於武德司,他當然是聞名已久。平日裡,顧好己事,再是不加關注,也明白這個機構的特殊性。

稍作遲疑,李崇矩說道:“陛下,臣此前一直在軍中帶兵,無治事經驗,貿然遷任武德司,只怕能不符位,耽誤公事!”

“無妨!”劉承祐平靜一笑:“你李崇矩的能力,朕還不清楚嗎?是足可讓朕以腹心託付之人!武德司如今機構編制,日漸完善,司內也有一批幹吏,有他們輔助,憑守則的能才,足以勝任!”

聽皇帝這麼說,知其心意已決,李崇矩也不作推諉,拱手拜道:“臣奉命!”

“朕以奉宸營指揮使李繼勳繼內殿直,你與他交接軍務之後,可持詔前往武德司。”劉承祐以一種關懷的語氣,提點道:“到任的第一件事,先熟悉司務!王景崇在任之時,其內積壓了不少弊病、冤案,給朕一舉革除,消除其間不良風氣!”

“是!”

劉承祐用李崇矩,一自然是相信他,二則是想用這性情溫厚之臣,緩解一武德司積攢的一些戾氣。

劉承祐此前說過,爲將臣皆如李崇矩,何愁天下不太平。

第1689章 高規格第274章 厚葬之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1章 大敗蜀軍第370章 劉鋹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99章 出宮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1769章 影響力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052章 回京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6章 虒亭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75章 少林寺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19章 幸西京第145章 中秋第112章 整風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85章 家務事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77章 耶律妃第283章 降將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98章 秋獵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章 柩前繼位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31章 鳴沙匪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46章 底層第80章 春夜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54章 滅門第52章 聯姻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88章 議點正事世宗篇51 皇太孫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790章 憂勞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765章 三郡公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96章 缺人了第337章 特權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4章 中原易主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278章 軍務第118章 查抄第200章 禦敵第78章 南北併發第5章 堂議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481章 行宮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761章 新問題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709章 心猿意馬世宗篇47 封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