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

bookmark

“臣秉執樞密,未能擊退漢軍,使陛下心懷憂慮,是臣的罪過啊!”王昭遠恭順地對孟昶道。

王昭遠此人雖然虛有其表,但爲人也確實聰慧,累及將相,位高權重,但知道自己一身榮華權力皆來自於孟昶,是故在同僚、下屬面前可以頤指氣使,但對其主,素來忠順。

“你的忠心,朕知道!”對其表現,孟昶微微頷首,說:“只是北塞,邊情不斷,漢軍侵壓,李廷珪、高彥儔等將,雖然將漢軍擋在威武城北,但是,戰事一日不休,朕一日難以安眠啊!”

“朕看了看軍報,都是鳳州來的,李廷珪報,漢軍已經連續一月,未有軍事動作了?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是何道理?”孟昶看着王昭遠,問:“你說,漢軍是否在籌劃什麼陰謀?”

“陛下勿過憂!我朝山川堅固,將士應對得體,威武城固若金湯,漢軍只是難以擊破我軍防線罷了!”見皇帝表露隱憂,王昭遠當即出言道,面態自信,倒也不似寬慰之言。

迎着孟昶的目光,王昭遠有些故作姿態,從容敘來,說:“臣去歲與今春,兩度北上查看安排邊防,鳳州的山川形勝,我軍的城關佈防,皆瞭然於心。

以城寨之堅固,只要兵馬、糧械充足,將士用心戍守,縱百萬敵軍,亦可守之。而今,南下漢軍,兵不過四萬,沿途又還需分出兵馬,保障糧道。真正寇關的漢軍,軍力只怕還不如我軍。

而威武城關前,野地多障,佔地不廣,難以展開兵馬,有城關依仗,更難發揮其漢軍優勢。我軍能守這近三月,而漢軍無有寸進,已然證明,我軍戍防之堅實。

若漢軍選擇強衝我關城,徒取死罷了。而漢帝能付大軍於其主帥向訓,定然也知曉之,不敢冒然進擊,徒耗兵卒性命!

否者,此番漢軍伐我,久戰而無建樹,靡費錢糧民力,已是無功,若是再損兵馬,那就是罪過了!”

聽王昭遠這麼一通分析,孟昶愁緒稍緩,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看着他,問:“若依卿言,鳳州漢軍,豈不是進退兩難?”

“正是!陛下聰敏,可謂一語中的!”王昭遠嘴角含笑,向孟昶拱手道:“進則受阻於強關衆戍,退則難以向漢廷交待,是故只能深陷山嶺,進退難決啊!”

“若是北漢,能夠撤軍,便好了!”孟昶不由嘆道,言語從心。

就這些年的經驗來看,與漢軍交戰,不是個好的選擇,並且,孟昶心態轉變,如今他只想坐擁川蜀,當個太平君王,與中原兩不相犯。

能夠揣摩到孟昶的一部分心理,聽其言,王昭遠眼色微閃,卻輕輕地搖頭,打破孟昶的妄想,對他說道:“陛下,只怕北漢,是不會輕言罷兵的。

北漢皇帝劉承祐,驕矜自傲,貪婪強暴之心,天下皆知,這些年屢動刀兵,從來都是獲勝凱旋,以其武功之盛,斷然不原受挫於我朝,以免爲天下笑!是故,鳳州之戰,必然有個勝負結果!”

“說到底,北漢君臣,還是小看我大蜀了!”王昭遠說着,意態之間,竟露譏諷之色:“他親征南唐,半載而取全功,助其氣焰。而我朝兩度北出秦鳳,攻打關中,皆敗於其手。正因如此,漢帝纔敢這般託大,悍然入寇!

然而卻是不知,漢軍能縱橫淮南,只因其步騎犀利,而淮南平坦,且其君昏臣聵,致有喪國之敗。而我朝則不然,僅地勢之險,漢軍就難以逾越!”

王昭遠侃侃而談,泰然自若,見其意氣風發,孟昶也不禁增添幾分信心,想了想,說:“朕年少時,隨皇考入蜀,走的就是散關道,驛道崎嶇難行,行人商旅尚且艱難,而況於大軍。如李、高所奏,入冬之後,氣候轉涼,漢軍當無不撤之理啊!”

王昭遠捋須應道:“臣想,大雪封山以前,漢軍必然不會撤。甚至,漢軍可能在封山之前,往秦嶺營壁中,加快囤積糧草軍械,以備熬冬!根據前線軍情所報,已有這樣的跡象!”

“如此說來,漢軍還真是要不依不饒,至死方休了!”孟昶眉頭一擰。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王昭遠則笑了,意氣張揚,微昂首道:“臣倒希望,漢軍能夠固執不退,那麼,可就給了我朝,擊敗漢軍的機會!”

聽王昭遠這麼說,孟昶頓時來了精神,眼神發亮,緊盯着他:“聽你的意思,是有所籌謀?”

聞問,王昭遠起身,取過了一幅標記着鳳州前線蜀漢兩軍對峙態勢的地圖。一手在上邊比劃了幾下,對孟昶道:“陛下,這些年,我們於樑泉、威武城,屯有軍糧二十萬石,開戰後,又大量補充,完全足夠消耗。而漢軍則不然,數萬大軍深至威武城,人吃馬嚼,一米一粟,一槍一箭,都需從關中運輸。是故,漢軍的命脈,就在於那盤盤山道!”

看向孟超,王昭遠有些忍不住得意,說:“鏖兵已久,臣這些日子,也一直在苦思破局之策。今已有所得,正欲請示於陛下!”

“快講!”孟昶興趣愈濃。

裝模作樣的,王昭遠笑道:“臣之計策,實則不難,只需遣一上將,率一支勁旅,襲擊漢軍後方,截斷其糧道,絕其後路!屆時只需固守頭尾,數萬漢軍,必困斃於威武城前,爲我軍輕易所執!”

聞其策,孟昶先是一喜,旋即遲疑說:“朕雖不知兵,卻也曉糧道與後路的重要性,漢軍將帥多宿將,豈能不察?”

見孟昶竟然質疑自己的策略,王昭遠心下微有不愉,卻不敢表現出來。臉上仍舊帶着笑容,耐心地向孟昶解釋道:“若是初期,漢軍定然有所警惕,然而如今過去這般久,我朝始終採取保守策略,固防城鎮,縱有所出,也只是應邀出戰,試探虛實,並無其他舉動,是故漢軍定然有所鬆懈。

而對周邊地形、道路之熟悉,我軍也遠勝漢軍,只需密遣兵馬,悄然而動,出於漢軍意料之外,必能建功!”

“臣籌算過,只要能成功截斷漢軍,敵勢必大沮,我軍必然大勝!”王昭遠向孟昶拱手道:“陛下不需有疑!”

孟昶被王昭遠說得明顯心動了,情難自已地搓了搓手,終是點頭應道:“不管怎麼樣,可命李廷珪出擊,嘗試一番,縱然失敗了,也無礙於大局!”

聽孟昶這麼說,王昭遠則更加輕鬆了。他本在想,若功成,首功在他,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若出了意外,那麼就是李廷珪等人作戰不力,壞了他的好策略......

但經孟昶提前言明,於他而言,則更無弊處了,畢竟皇帝有言在先。

“但願,此策能夠成功,一舉擊退漢軍吧!”起身,孟昶又忍不住幽幽然地嘆息一聲:“此次漢軍若謀我失敗,他日必不敢輕易復來,如此,我朝就可得太平了......”

孟昶如今想要的,也只是個太平,要求並不高。

“陛下!”王昭遠卻是雄圖遠大,意氣風發地道:“此策若成,就不只是擊退漢軍了!北漢皇帝改革軍制,收地方節度兵權,關中精銳與一部分禁軍,皆在威武城前線。若能將之殲滅在秦嶺,我軍可趁勢兵出秦隴,席捲空虛的關中。

其後只要稍作整頓,就可東出崤函,與北漢爭奪中原。屆時,南唐與北漢有仇,必然發兵北渡,復取淮南。荊南高氏,素來貪圖小利,也可以利誘之。

這些年,中原在漢帝的治理下,國力日復,再以此誘党項、契丹發兵,屆時五國伐漢,共分中原,北漢豈能抵擋。

功成之後,党項、契丹爲異族,不能久待中國,南唐、荊南之流,更不足爲道,天下將歸我朝也......”

好一番宏偉藍圖,經緯大計,王昭遠是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清晰明瞭。三年前漢帝南征之時,王昭遠就是類似的說辭,誘得孟昶發兵北伐關中的。

然而此刻,孟昶的反應,顯然有些平淡。

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59章 亂情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5章 開寶新政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33章 聖訓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04章 楚州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53章 遁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64章 過韓府第268章 西縣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48章 耿崇美第349章 聖駕過府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321章 矛盾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337章 特權第323章 鬥法第216章 初夏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85章 浮雕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689章 高規格第141章 納降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91章 酬功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91章 暗箭第413章 分食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45章 靖江軍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6章 虒亭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45章 了結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86章 賜死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97章 怪圈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85 禮賓館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18章 蒲陰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364章 沉默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8章 請願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195章 遼帝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97章 隰州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71章 襄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