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捷

bookmark

喜氣洋洋而來,向劉承祐稟報的,是名身着緋袍的壯年官員,蓄着抹短鬚,面相端正,氣質出衆,雖爲文士,卻明顯少書卷氣。此人,便是趙普了。

劉詞所闢從事幕僚中,以趙普與楚昭輔最爲出名,受其重點推薦,劉承祐也只接見了這二人。楚昭輔年逾四十,以才幹著稱,辦事能力突出,治政經驗豐富,劉承祐察問之,應對也頗爲敏捷,即擬製用印,拜其爲滄州知府。

至於趙普嘛,哪怕就衝着其在歷史中留下的偌大名聲,劉承祐都高看他一眼,與其給事中的官位,就職崇政殿,侍奉御前,參贊軍政。

能於漫漫歷史中,闖下那般名聲的人,都是每個時代的精英,而趙普儼然是其中出類拔萃者。並且,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劉承祐發現,此人雖非博學鴻儒,讀書也不求甚解,但思維敏捷,視野開闊,不墨守成規,極通權變。

如此,給劉承祐以一種“新奇”的感覺,要知道,眼下大漢朝堂上的宰相、官僚,多保守頑固,並且接觸地越久,給劉承祐的感覺越強烈。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宰臣範質了,這兩年以來,在施政、斷事、決策方面,屢有與劉承祐意見相左,並且固而爭之的表現。

趙普則不然,進宮任職以來,每與之談,總有所得,且多暢達,君臣之間,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事實上,劉承祐繼位以來的許多改革政策,都有效仿原歷史中趙普爲趙匡胤所謀。是故,謀國定策方面,二者意見往往相同相近,趙普對劉承祐的勵精圖治、施政馭軍,也給了極高的評價與認可。二人共事不久,卻有種君臣一體,志趣相投的感覺。

入仕不到半年,上下皆知,廟堂之上,又將添一位新貴。

這段時間,劉承祐操心的是黃河水患,掛念的是秦鳳戰事。此番,趙普是奉其命,去樞密院察問最新軍情,結果帶來喜訊。

“戰事有結果了?”劉承祐凝眉舒展,看向趙普。

“陛下,大勝!”趙普興奮地稟道:“向都帥設謀大破蜀軍,前後殲敵五萬有餘,蜀國精銳敢戰之卒,幾乎一戰而喪!”

“總算給朕等來了!”劉承祐擡手握了下拳,神宇間露出一抹振奮:“向訓終不負朕望!”

“去,通知諸宰臣及各部司院主官及兩衙統帥,崇政殿議事!”劉承祐朝着張德鈞吩咐了句,又看向趙普:“給朕講講,詳細情況。”

“是!”

喜悅的情緒,迅速收斂起來,劉承祐的神情,轉而化爲一種釋然。

未己,崇政殿上,文武高官齊聚,各自面露輕鬆,都收到了西南戰事突破,取得大捷的消息。包括李濤、範質等文臣,也都不自禁地有種欣慰,面上有種釋愁的意態。

“......十八日,蜀軍主動出擊,兩路進擊,一路三千卒,進屯白澗,一路五千卒,在蜀將韓繼勳統領下,出擊黃花谷,意欲斷我糧道與後路。

爲西南將帥所覺,速下決斷,以內殿直廂將石守信,統軍退敵。石守信分兵兩路,一路襲唐倉,一路搶至黃花谷口設伏,當日傍晚,痛擊來犯蜀軍。韓繼勳敗走唐倉,爲襲佔鎮寨的尉將韓重贇所拒,投降。黃花谷、唐倉一役,我軍斬殺並俘虜三千餘人。

其後,石、韓二將合兵休整北上,威脅白澗蜀軍。其先聞敗訊,後路既絕,軍心動盪,一戰而破,半數投降。

十九日,都部署向訓以火攻擊威武城,發霹靂車五十架,盡火油彈兩千四百顆。其時,威武城內外草木茂密,氣候乾燥,火起而迎風高漲,蔓延數十里,鳥獸皆絕,至夜方以秋雨而止。大火之下,蜀軍急撤出關,退守樑泉城,城寨、道路遺屍四千餘具。

二十日,大軍以龍棲軍爲前軍進擊,追擊蜀軍,中軍循其後,迫臨樑泉,合圍蜀軍。

二十一日,蜀軍新敗,又遭新圍,軍心動盪,戰意低落,膽氣盡喪。大軍全力攻城,半日而破,龍棲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指揮部下,先登入城。

樑泉之戰,三萬餘蜀軍,傷亡五千,降一萬兩千,走失無算。蜀將高彥儔受傷被俘,主帥李廷珪與都監趙崇韜率軍突圍,退往馬嶺寨。城中米粟十五萬石及諸倉甲冑、軍械、錢帛,皆爲我軍所獲。

二十二日,我軍趁勢追擊,王全斌率興捷軍連戰而破馬嶺寨,王仁贍率所部,繞道而襲固鎮,欲斷蜀軍餘卒歸路。

二十三日,李廷珪退守青泥嶺,意欲負隅頑抗,聞王仁贍軍動向,棄寨而走,途中又遭我軍截擊,最終,李廷珪集合殘部,撤往成州,只餘兵卒三千。

至此,鳳州蜀軍五萬餘,悉爲我軍所破,鳳州全境,復歸大漢。”

政殿之上,聽完樞密院承旨李處耘的一番講述,羣情皆悅,畢竟打了一場勝仗,還是大獲全勝。這段時間以來,以鳳州戰事,久戰無功,靡費頗多,朝臣不免微詞。及至近來,黃河水患,又有復發徵兆,以李濤、範質爲首的一干朝臣,連番上表,請求撤還大軍。

雖然被劉承祐強勢地壓制下去了,但是一味的強勢,總之不利於君臣的關係,造成了一定朝堂和氣的不穩。不過,現如今捷報傳來,勝利者,仍舊是皇帝,西南將士用事實結果證明,皇帝強勢得有道理。

“李承旨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盡述軍情,口也渴了。來人,給李承旨上一杯茶!”劉承祐語調輕鬆,支使着內侍。

“謝陛下!”李處耘恭敬一揖。

“鳳州一戰,我軍大獲全勝!此戰過後,蜀軍兵力大損,國力大減,爲我軍南下漢中、川蜀,奠定了基礎!”郭榮出列,朗聲振奮道。

劉承祐微頷首,目光落在李濤與範質身上,悠然笑問道:“李卿、範卿,此捷報,可能解二位心中憂慮?愁緒可解?”

聞問,李、範二人對視一眼,李濤臉上露出一抹尷尬,躬身道:“陛下,臣目光短淺,且杞人憂天,竟欲阻陛下大計,西南大捷。臣羞愧難當,請陛下降罪!”

範質表情嚴肅如常,不過也向皇帝服軟:“陛下高瞻遠睹,目光敏銳,洞察戰局,臣愚魯,固執己見,言辭激烈,妄談撤軍,請陛下治罪!”

“好了!”見二臣做出這番姿態,劉承祐也表現着他的寬宏,輕輕地一擡手:“二卿不必自責,朕知道,你們也是一心爲公,爲國家着想。況且,朕素不因言問罪!”

“陛下聖明!”二臣躬身長拜。

“而今西南,高奏凱歌,對於接下來的戰事,二卿可還有異議?”劉承祐又問。

李濤作爲首相,當先進言道:“臣等必定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全力支持西南大軍作戰!”

範質看起來,要矜持些,但觀其神色,顯然不會再唱反調了,至少在西南戰事上面,不會再表異議。

“頒詔,嘉獎表彰此戰有功將士,一應人員功勞,盡數記錄在冊,以備戰後策勳議功。遣使前往鳳州,慰問將帥!所損失之糧秣、軍械,有司當迅速補全,不得怠慢軍情。”劉承祐高高在座,吩咐着:“另,宣慰司當就此戰,宣傳天下!”

“是!”

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465章 “教匪”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94章 楊邠案(2)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43章 事畢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689章 高規格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92章 大調整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74章 萬歲呼聲第433章 聖訓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42章 難得積極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41章 小風波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章 田畔問對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30章 陳橋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78章 滄州府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16章 尾聲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21章 道士第488章 真實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27章 冬至宴3第117章 機會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0章 賞功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751章 結束了第218章 進兵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章 田畔問對第121章 登乾元第39章 長沙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41章 小風波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33章 延禧驛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2章 方略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313章 晉王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39章 南口大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