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趙普議蜀

bookmark

崇政殿的會議,更像是一場勝利通報,用捷報振奮人心,統一思想。散議之後,劉承祐特意將李濤、郭榮、魏仁溥、符彥卿以及慕容延釗這幾位軍政大臣留了下來。

“諸位入座!”指着內侍們擺上的宮椅,劉承祐做出一副君臣坐而論道的姿態,而後徐徐發問:“樑泉大捷後,敵軍覆滅,險阻破除,對於接下來的戰事與秦鳳形勢,諸卿有何看法?”

已經扶正樞密使郭榮,直接拱手應來:“陛下,經此一役,鳳州西南之成、階二州,已然空虛,根本無法再對我軍進取造成多少阻礙,甚至可傳檄而定,輕鬆而下。至於秦州,蜀軍早困於愁城,坐以待斃,今鳳州既下,其再無久持的道理,用不了幾日,捷報就當傳至東京!”

對於郭榮的看法,在場的文武,顯然都持認可態度。魏仁溥點頭,接着話道:“秦鳳的形勢,如郭樞相之言,照此進展,略無偏差。只是此番鏖兵已久,數日之間,又連經大戰,戰果雖豐,難免將士疲敝,軍器之消耗尤巨。以臣之見,當暫收兵鋒,稍作休整,觀敵動向,再作進兵!”

“魏相太過謹慎了!”魏仁溥言罷,郭榮當即說道:“值此大勝,自當乘勢而進,犁庭掃穴,一舉奪還四州。遷延一日,就是給蜀軍一日喘息的機會,難免不生佗變。若以糧械之故,樑泉城中繳獲頗豐,足可支撐持續作戰!”

郭榮還是這般,銳意進取,劉承祐卻看向老丈人符彥卿:“衛王覺得如何?”

符彥卿是精神矍鑠,姿儀偉秀,聞問倒有些意外,想了想,應道:“臣等遠在東京,前線情勢如何,終究不若軍前將帥瞭解。陛下既委向訓以全權,他自會因勢而爲,伺機而動。以臣之見,不管如何,秦鳳之地,已爲陛下囊中之物!”

“衛王說得好!”劉承祐龍袍一揮,以一種理所應當的語氣說道:“秦鳳四州已爲囊中物,探手可取!”

眼皮稍稍眯起,劉承祐表情歸於嚴重,說:“朕現在遲疑的是,秦鳳四州本爲此戰的最初目標,如今既定目標即將實現,接下來,是否揮師南下,進取興元府!”

“陛下,臣附此議!”言罷,郭榮當即起身,兩眼越發有神,說:“自古以來,漢中乃川蜀門戶,蜀擁之則足以拒北。今孟蜀經鳳州大敗,軍情大沮,正與我軍長驅直入的機會。漢中歸於我朝,大軍可伺望蜀中,而孟蜀再難苟安於兩川!”

顯然,郭榮想要西南大軍馬不停蹄地進取成、階,全取四州,真正急切所求者,還是在蜀興元府,在漢中。

“郭樞相此議太過操切!不足取!鳳州雖則大捷,然秦隴未復,豈奢望蜀?”宰相李濤起身,說道,又看向劉承祐:“陛下,臣不得不老生常談,入蜀道路艱難,轉運不便,再者前方鏖戰已久,將士疲敝,征夫念家,朝廷也當體恤下情。另外,寒冬將至,不利作戰,何況於勞師遠征,不如與將士以休整。國內黃河水患,始終難以得到改善......”

“李相之言,郭某不敢苟同。你只看到了些許困阻,卻沒看到拿下興元府的利處,這關乎於滅蜀,關乎大漢一統天下的大略。豈能因些許難處,就畏阻不前?”郭榮頓時出言反駁,與之爭執。

“郭樞相年輕氣盛,急功近利!”李濤也不客氣,拱手向劉承祐;“陛下,還請慎重考慮,不可圖一時之快!”

“好了!”見二者要吵起來的樣子,劉承祐終於出言制止:“二卿之言,各有其理。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拿下秦鳳,全取四州後,再圖後進!”

從皇帝的態度來看,並沒有明顯的偏向,李濤稍懈,郭榮鎖眉。不過,少作沉吟,劉承祐又朝郭榮吩咐着:“軍情司,接下來當活躍些了,加大對蜀國國內軍情,尤其是興元府等地戍防禦備的刺探!”

“是!”郭榮眉色微揚,應道。

“朕每有決議,羣臣之中,文武之間,多有異見,爭執不斷,有的時候,也確是令朕苦惱!”待衆臣退下後,劉承祐走到秦鳳地圖前,談及李、郭之間的爭議,不由說道。

趙普聞嘆,淡定應道:“臣僚們所思,考慮不同,依據不一,是以意見常有相左。陛下爲明主,兼聽羣議,只需清神明目,採其效用之策以執行!”

“這些道理,朕也知道,只是想要明斷事務,殊爲不易啊!”感慨了一句,劉承祐問趙普:“你覺得,取秦鳳後,當罷兵休整,鞏固勝利果實,還是趁機南進,奪取漢中之地?”

“如李、郭二相之言,各有利弊。”趙普說。

“朕不想聽你這不偏不倚,無用之言!”劉承祐揮了手。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見狀,趙普先是一禮,而後從容敘來:“自大漢立國以來,漢蜀相互征伐,至今三次大戰,每戰都是大漢取得最後的勝利。三次大戰下來,蜀國前後損兵已逾十萬,且多爲蜀中精悍能戰之卒。

既知,爲御備大漢兵鋒,蜀國禁軍,泰半都調往北面戍防。即便孟蜀丁口衆多,民殷國富,也難以承受如此重創。

到如今,以孟蜀國內殘存的軍力,豈能阻我大漢虎師。只要陛下定決心,想要拿下興元府,不會太過困難。至於李相公所慮輜重轉運艱難,因糧於敵即可!”

“看來,你也是贊同繼續南進了!”聞其論,劉承祐臉上露出了笑容。

“臣以爲,大軍休整,當在奪取漢中之後!”趙普拜道。

稍作沉吟,趙普又說:“有一點,陛下需要提前考慮到!”

“說!”劉承祐轉身看着他。

趙普:“秦鳳四州,本爲中原屬地,取之有名有理有據,漢中及兩川則不然!孟氏父子,入川近三十年,孟昶則治蜀二十載,使之承平至此,民心多有仰聚。

陛下欲平蜀,雖爲天下大計,削平諸國,結束亂世。但蜀國小民不會理解,在他們看來,大漢是入寇,大兵過境,災禍必起,破壞其安寧生活......”

“你這是在告誡朕,要注意蜀中民心?”劉承祐問,隨即搖搖頭:“如你所說,孟昶施恩蜀民二十年,朕執利劍,起刀兵,如何能與之爭取民意?民心,固然可貴,但也是滅蜀之後的事情了!”

“陛下見識超羣!”吹了一句,趙普又道:“蜀中承平,不過以山嶺交通塞絕,無擾於中原亂世,是故孟昶可借蜀中膏腴之地,發展富庶。至於蜀主孟昶施恩於川民者,不過寬政少徵罷了。

然從近來成都傳回的消息可知,孟昶已有怠政跡,而蜀國承平多年,也是弊政橫生。其貴族、官吏、豪強,奢侈糜爛,侵佔土地,斂聚成風,而孟昶不能止......”

“你說了這麼多,何意?”劉承祐問趙普。

“臣以爲,秦鳳大戰後,蜀國國力大削,爲卻我朝,孟蜀難免傾力以加強武備。陛下取漢中之地後,如若寬其一年半載,與其徵兵、徵糧、徵錢的機會。以孟蜀政局國情,兵馬錢糧何所出,只蜀中小民罷了,那些坐擁財富的貴族、官吏、富商,只怕沒有毀家紓難的義氣。如此,用不了多長時間,蜀中民情必困!”

趙普着眼處,卻是有些出奇,劉承祐也再度另眼相看。恍然所思過後,說:“你這話,若是讓郭榮聽了,又要急了!這是給蜀國,喘息之機啊!”

“陛下,臣以爲,蜀國精銳已喪,往後的戰略,當不只在軍爭。在攻伐之道,靠着大漢強兵,攻城拔寨克關,打到成都滅蜀,都不會更艱難了。難的是,如何收蜀民之心。是故,臣以爲,平蜀之前,莫若先亂蜀!”

“亂蜀?”聽趙普之言,劉承祐頓時來了興趣,好奇地看着他。

第371章 殺,不殺?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73 王晏鎮洛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179章 長教訓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43章 事畢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40章 城塌了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3章 東京城內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9章 獨眠孤館第81章 下蔡大捷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674章 爆發第136章 迎奉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7章 小賢王第362章 分封?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82章 瓦橋關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80章 投漢第141章 納降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7章 出兵爭論第34章 驚陶谷第133章 納了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26章 問罪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85章 趙礪案第201章 捐資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809章 餞行第455章 見聞第110章 坦白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37章 整編事第9章 公府密議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50章 喜訊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41章 父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