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

bookmark

侯章與薛懷讓,終究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禮沒送出去,倒討了頓酒吃。薛懷讓走時,是吹鬍子瞪眼,十分不忿,侯章的心情也沒好到哪裡去。

廳堂內,洗漱一番,換了身衣裳,王晏的神情也並不怎麼輕鬆,召來兩名心腹幕僚,問:“自我到任洛陽,都有哪些人上門拜訪?”

“除了本該接見聯絡的衙中職吏、留臺官員與諸縣令長外,就屬洛陽的這些勳臣、富賈了!”一名幕僚答道。

“這些人,倒也積極!聽聞,從史弘肇到景範,對於勳臣權貴,多有打壓,此番老夫初來,便紛紛而至,送禮獻媚,所求者爲何?”王晏淡飲清茶,悠悠道。

幕僚當即說道:“使君坐鎮西京,位高權重,洛陽上下,無不仰其鼻息,其或求名利,或求平安,自會積極上門,以求聯絡。再者,如使君之言,勳貴們多受史、景二公打壓,他們也想看看使君的治政態度!”

“呵呵!”王晏搖了搖頭,不禁感慨道:“看起來,如欲治洛陽,首在這些勳貴豪強啊!”

“你們說,我是該延續景範的政策,還是該有所調整?”王晏偏過頭,看着二人。

兩名幕僚,都是跟隨王晏多年的心腹,這些年隨他歷任諸鎮,即便幽居洛陽時,也跟着他討生活,是故事無可不言者。

“使君初來,上下尚且未熟悉,一切當以穩爲主,可循前政!至於勳臣們......”先前進言的一人說着,不由遲疑地收了聲。

另外一人則拱手,接話道:“洛陽勳貴,可以說積三代數十年之衆,遠者及於朱樑,而乾祐以來,陛下集權中樞,內外解職之將臣不計其數,多置於兩京,再兼東京公卿,多於洛陽置別邸。

三代舊臣,不足爲慮,但終究盤根錯節,再兼當朝新貴,尤其涉及東京高官,他們的子嗣、親戚、舊人乃至僮僕,若有事,往往牽扯繁雜。

如鄭國公當初鎮洛,橫行無忌,濫施打壓,攪得怨聲載道,以致震動東京,陛下終將之移鎮靈州。

如景公在任,執法如山,律令無情,從無徇私,當終究因此得罪了太多人。這幾年,東京彈劾他跋扈擅權的本章可不算少。

是故,在下以爲,對於勳貴們,還當謹慎,不可過激。不管是爲了洛陽政安,還是使君自己!”

“聽你這麼說,老夫得放任他們?”王晏老眉一挑,似乎有些不以爲然:“陛下給老夫的交待,可就有約束權貴的意思,你們怕我得罪他們,受其排斥、針對、彈劾,但若違逆皇帝的意思,我有安得晚年?”

聽王晏這麼說,幕僚立刻搖了搖頭,道:“陛下的交待,自然不當違背。也不至於放任,只是行事斷案,可圓滑些,不必太過操切!”

王晏一時沒有接話,而是坐於案後,認真地考慮了兒,擡眼卻轉移話題道:“老夫到任雖然不久,然而觀景範之政,卻無甚可詬病者,甚至一時間讓我找不到改進的地方,你們說,這當如何?”

見王晏面露苦惱,兩名幕僚對視了一眼,由第二人說道:“在下查閱了些卷宗,發現景公斷案,凡是涉及貴賤、富窮者,往往偏向於窮賤者,有刻意打壓貴富之意。

如此雖得小民之心,實則有失偏頗。在下以爲,使君今後斷事,當求公平,不偏不倚,既不附強,也不憐弱,一切依律即可!”

不由看了幕僚一眼,王晏並沒有直接表態,反而又陷入了思索。幕僚之言,看似有理,實則屁股所向,已經很明顯了。

一部《刑統》豈能真的覆蓋到方方面面,並面面俱到?法律無外乎人情,尤其是這等人治與德治的社會。但是,沒有考慮多久,王晏還是說道:“此議可!正好天子也讓老夫明律強法,那一切就按照《刑統》來吧!”

“不過,老夫起於行伍,帶兵多年,不論軍政,每履一職,每到一任,必先立威!”說着,王晏聲音高了些,嘴角逐漸綻放開一道冷淡的笑容。

“敢問使君,有無目標?”幕僚顯然也知道王晏的作風,並不奇怪,而是直接發問。

“今日登門二人如何?”王晏說。

言落人驚,幕僚不由道:“侯章可是使君故人啊!”

“什麼故人,這廝才短識淺,貪暴成性,當年在陝州,就已知之。老夫與趙暉殺賊舉義,他在後邊撿便宜,且屢屢作威作福,藐視於我!”王晏神情冷淡,說:“人皆知其與老夫有故,那正好,此番他上門求賄,老夫拒之,若再能懲其不法,則更能消除非議,不是嗎?”

聽王晏道出心聲,兩名幕僚都不由心中一寒,思及方纔王晏還同侯章把酒言歡,暢談往事,心中卻積壓着舊怨,暗暗謀之......王晏此公,當真不是個善人啊!

王晏則繼續說着,且越說越有勁兒:“至於那薛懷讓,此人兇暴,更勝於侯章。脾氣粗暴,性格狂妄,他能積累諸多財產,我斷然不信他是守法經營,背後定然少不了腌臢之事!”

顯然,王晏心裡還記掛着薛懷讓宴上的表現。

“爾等,可暗遣人,針對侯、薛二人,進行調查,收集證據!”王晏吩咐着。

“若二者,未有出格犯法之事呢?”第二名幕僚,忍不住提出一個比較誅心的問題。

王晏身形明顯頓了一下,不過稍作思忖,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擺擺手:“若是遵紀守法的良人,那就算他們運氣好,未被老夫抓住痛腳了......”

從王晏的語氣神態來看,他顯然很自信,並不覺得侯、薛二人屁股底下是乾淨的,那二人,本就不是什麼規矩的人。

王晏此人,有膽識勇略,鎮守之才,於大義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人無完人,其氣量略狹,不能釋怨。這些年,因爲得罪他,而被他報復的人,可不算少,嚴重的甚至丟了性命。

此番,侯章登門,欲以舊情聯絡,卻不知,反而被王晏盯上了......

“還有!”定下了施政基調與第一把火,王晏心情釋然了許多,表情都更加輕鬆了,指了指堂外,道:“府衙之中,建築裝飾古舊,久未修繕,環境還比不過晉州,哪有西京留守的威嚴。老夫要抽調一部分錢糧,翻新整葺!此爲老夫上任第一政!”

“是!”

議事完畢,正欲散去,第一名幕僚忍不住向王晏道:“使君,還有一事......”

見他一副不痛快的表情,王晏直接道:“直接講,不必吞吞吐吐!”

受意,幕僚這才拱手一禮,小心地說道:“使君就任洛陽,以前的部曲、舊吏,有不如意者,多來相投!如今,至洛陽請見者,已有十數人,使君皆納之。在下昨日遊於市,發現已有仗使君之威,招搖過市者......”

“竟有此事!”聞言,王晏眉頭頓時一凝。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晏曾經畢竟是一方節度,雖歷遷諸鎮,但幾年下來,也積累些元隨部曲。兩年前,他失意時,有不少人受到牽連,解職罷官。

如今王晏復出,立時就有舊人來投,念着當初長久追隨的情分,王晏一干納下。

然而此時,從幕僚口中聽出這等狀況,心情頓時就不妙,稍作考慮,冷冷道:“通知將所有來投舊人,明日都到府上來!”

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674章 爆發第133章 捷報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53章 削藩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755章 良平島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4章 教訓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18章 商賈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16章 不裝了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8章 巡視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25章 頌公亭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34章 驚陶谷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48章 耿崇美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75章 軍略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52章 聽政3第177章 耶律妃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2章 河東之患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6章 相形見絀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85章 少壯派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1章 功成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28章 封疆大吏第69章 禍事了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69章 夫妻密談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60章 皇后進言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80章 饒樂國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93章 噩耗連連第95章 大洗牌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