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

bookmark

盧多遜的眉目中,明顯帶有期待之色,劉承祐則慢條斯理地說道:“朕有一個差事,先說好,不是美差,甚至可以用艱苦、繁累、危險來形容,不知你願不願意接下!”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盧多遜聞言微愣,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思,試探着問:“敢問陛下,是否與隴右、河西有關?”

聰明人反應就是快,劉承祐兩眼之中也流露出少許笑意,悠悠道:“你方纔也提到了,上百年來,中原衰亂,以致西北數千裡江山,落於異族之手,漢家文明衰退,天朝威嚴不復。

如今,朕爲天下之主,致力於還復河山,如你所言,終有一日,當舉衆西進,奪回河西,重通西域。

眼下,朕雖致力於平天下,開盛世,但不得不慮遠。河西之地,脫離中原久矣,如今是什麼形勢,也多由東來商旅、使節所述,然其現狀究竟,終是一片混沌、模糊!”

說了一通,盯着盧多遜,劉承祐道出打算:“此番折逋嘉施進京,請朝廷遣使往鎮,朕允之,意欲派些職吏前往輔助之。

你既用心研究河西事,且頗有心得,朕想派你西行,躬身查看隴右、河西情勢,其部族、牛馬、城池、道路、山川,事無鉅細,悉察之以報。

WWW▲тt kán▲CO

順便,作爲朕的使節,撫慰河西諸族及中國遺民,宣揚大漢譽名!”

“此去數千裡跋涉,任重而道遠,安危難料,去與不去,朕不強求......”頓了下,劉承祐又道。

說完,就將放下的書冊又拿了起來翻閱,靜靜地等待着盧多遜的決定。

而盧多遜,明顯一副糾結的模樣。事實上,皇帝都這麼說了,留給臣子選擇的餘地又能剩多少呢?

誠然,有言在先,盧多遜可以拒絕,劉承祐也不會罪怪,但是如此以來,他估計要在昭文館繼續待下去了,或許能在三館遷職,但前途必定渺茫。或者熬些資歷,外放能當個知縣、判官的,但是,一輩子也就這樣。

而這,顯然不會是年少志高的盧多遜想要的,只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念頭便清晰了。唯一讓盧多遜猶豫的,就是西行差事的風險,如劉承祐所言,這是件苦差事,甚至有身家性命的危險......

眼神波動,內心掙扎,但盧多遜終究沒過於糾結,讓皇帝走太久,可失人臣之禮。見劉承祐的注意力似乎都在書冊上,盧多遜深吸一口氣,拱手應道:“臣願西行,揚我國威,不負使命,縱荊棘滿地,亦願趟之!”

“好!”見其鄭重其事,劉承祐的淡淡一笑,態度始終平和,伸手一擡,道:“你回家做好準備!”

“陛下,臣孑然一身,了無牽掛,隨時可動身!”盧多遜當即請道,態度積極。

劉承祐微微頷首,卻道:“此去關山路遙,張騫西行,尚有百餘人隨行,朕又豈會讓你孤身上路,還需挑些人手,輔助於你。折逋嘉施將歸涼州,趁着這段時間,你也可找些通道之人,朕另作安排!”

“是!”

自昭文館歸,劉承祐仍舊惦記着河西之時,輿圖上不甚清晰,頭腦中則更顯模糊,想得再多,也只能感嘆,力不從心。

重返河西,對於眼下的大漢朝來說,還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是,預先做些準備、查探、滲透,還是可以的。

“歸義軍......”輕靠在御案邊,劉承祐手裡把弄着御筆。

這幾年,歸義軍也來過東京幾次,進貢了些土特產,但也只是些沒什麼營養的接觸。朝廷還沒有實力,對沙、瓜之地施以影響。

思來想去,劉承祐終是暗下決心,要想法與歸義軍加強聯繫。然而,遠涉千里,中爲諸胡所阻,又豈是那麼容易的。

“史弘肇。”劉承祐忽然想到了在靈州的史弘肇。

“傳詔,讓鄭國公回京述職!”劉承祐召來一名崇政郎,吩咐道。

說起來,史弘肇坐鎮靈州,爲大漢朝戍收西北邊陲,已經有些年頭了。也該召還,聯絡聯絡感情,說起來,這麼些年下來,對這個當年的跋扈禁帥,劉承祐還真有那麼一絲莫名的想念......

......

冬至日這天,東京全城大慶,士民皆悅,穿新衣,吃餃兒。

宮中,劉承祐舉行了一場家宴,上下三代老幼婦孺加在一起,也算濟濟一堂,熱鬧非凡了。

天氣甚寒,漆黑夜幕下,有雪花飄動,落在屋檐、地面,發出些簌簌的聲響。身上穿着皇后親手所制錦襖,信步於宮室之間,喝了些酒,有些醉意,望着這宮廷雪景,劉承祐一時有些愣神,似迷似醉。

幾點雪花打在臉上,絲絲涼意浸人,精神清醒了些,劉承祐忽然想起了漢中的戰事。距離向訓兵臨西縣,已經有一個月了,而據前線軍報,蜀軍死守,一直未下。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天氣之故,一場持續十日的冬雨,大大阻礙了漢軍的進展。

因冬季鏖兵,挫于堅城之下,氣候又不對,新佔州縣不穩,人心未安,糧道更是拉長兩百多裡,轉運越發艱難。是故,沒能避免的,朝中又有臣子建議,勞師日久,徒耗錢糧,讓劉承祐下令撤軍。

“冬季進軍,終究是逆時而爲啊!”背手仰面,劉承祐不由吐出一口白汽,輕嘆道。

已是仲冬,氣候嚴寒,事實上,劉承祐已然心存退意。向訓那邊,始終不得進展,他已經有所決斷,讓向訓退兵回興州,休整一個冬季,待到明歲春,再圖進取。

這一次的狀況,倒也怪不得向訓,原本料想李廷珪那支由敗兵與新丁組成的烏合之衆,必不能擋。兵馬、錢糧、民夫,都準備好了,但那場雨,太致命了。

想到退兵,劉承祐最不甘的,卻是顧忌給蜀軍更多準備調整的時間。原本蜀軍大敗,漢中兵力薄弱,大漢趁勝勢而進,意欲一舉拿下,爲南進蜀中打好基礎。

但待到來年春,劉承祐只憂慮,蜀軍屆時恢復些實力,投入到漢中的守備上了......

第6章 遺奏十條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01章 捐資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14章 百姓苦第285章 家務事第487章 “驚喜”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47章 談話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81章 廝殺漢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80章 “新對策”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9章 長沙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450章 落幕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78章 滄州府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08 狀元第117章 潑冷水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3章 楊業述職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70章 劉鋹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3章 相敬如賓第8章 瓊林宴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7章 劉煦娶親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25章 頌公亭第146章 驕將第41章 卷甲入城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75章 在滑州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297章 心虛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78章 會獵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章 新皇詔制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391章 暗箭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39章 長沙第465章 遼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