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官上任

bookmark

不過三日的時間,吏部即將新科的數百進士去處給安排好,明經、明法、明算之類的都好安排,三館、兩院有的是基礎職位,三法司、財政度支,也都缺人。

反倒是錄取最多進士科的士子,費了些功夫,根據名次,都有妥善安排。半數留在中樞諸部衙司署觀政,剩下也下放到開封府及近畿州縣,任佐吏。

比起一般進士對自己去處的忐忑與彷徨,作爲實有狀元之資的張洎,則要安逸閒適得多,不過同樣也忙,忙着找地方落宿。

很多士子,都選擇安身於外城,雖然嘈雜,但勝在宜居,價錢與生活水平上宜居。如今,官府對開封的開發修建,基本完成了,但外城之中,仍舊是工程不斷。

除劃定的道路、倉場、營廨之外,許多士民百姓,仍在建造、修葺自家的房舍。當初,在慕容彥超的計劃中,是該由官府統一建造,用以補償遷居的內城百姓,但是修到最後,爲了省卻麻煩,直接劃地,再給些錢糧補償,任由自建......

景範上任後,發現百姓自建房宅,各有嶙峋,極不嚴整,於是又規定了一套民宅建造標準,爲了東京市容的整潔,所有自建民宅都需在官府發佈榜文的框架之內,不合規者,還要整改。

劉承祐初聞之的時候,都有些驚奇。是故,如今的開封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起來,都透着整齊、秩序,十分賞心悅目。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東京城,仍在不斷開發之中,官民一起共同建設。

又扯遠了......

張洎當然也選擇了在外城,找了一棟民舍寄居,他家境不算貧寒,卻也好不到哪裡去。來京考試時,其叔父張懿(也就是那淮東布政司參議)資助了一些,但僅夠三月之日常花銷。

等收拾妥當後,他的任命也就下來了,右拾遺、崇政郎,從七品,崇政殿侍候。起點可以說是很高了,前兩個有這種待遇的,分別是王著與趙曮。

三月二十五日,一大早,細心地梳洗乾淨,還撒上點香料,換上一身嶄新官服,張洎早早地前往皇宮。雖然不是第一次進宮,但這一次感覺明顯不一樣,殿試之時,心中嚮往,腳步都是飄的,而今,心中仍舊帶着期許,但是落地了。

彷彿衝破重重難關一般,終於得以進入崇政殿。方入辰初,將將破曉,宮室之間,尚且籠罩在一片黯淡之中。不過,皇帝劉承祐已然高坐於御案,腰桿就如往常一般筆挺,似乎不會累一般,埋頭閱覽着奏章。

“臣張洎,參見陛下!”張洎恭敬一禮。

擡起了頭,劉承祐打量着他,換上了官服的張洎,有另外一種帥氣。劉承祐淡淡地問道:“張洎,我們這是第幾次見面了?”

“回陛下!第四次!”張洎的腦子似乎都不似平日靈活了,回想了一陣,方纔道。

酒樓、殿試、瓊林宴,再加此次,給張洎震動最大的,當然是殿試那一次了。到現在,張洎還以爲,自己丟了狀元是因爲殿試當時,心懷震動之下,表現不佳......

“這身官服,還合身嗎?”劉承祐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態,又問。

聞問,張洎下意識地自我審視了下着裝,發現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進宮前細細打理過,那侷促的表現,倒有些像當初酒樓中被強行見劉承祐之時。

但迎着皇帝的目光,張洎還是小心地答道:“回陛下,甚是合身!”

“既然合身,那就好好穿着!”劉承祐點了下頭,一語雙關。

雖然一時難明其意,張洎還是老實迴應道:“是!”

看他那一副侷促小心的模樣,劉承祐眉頭微凝。同樣是小心,趙曮是謹慎得體,而張洎則顯是忐忑不安。

放下手中的一本奏章,劉承祐鬆了鬆筋骨,雙手合十,略帶好奇地問道:“張洎,朕想問問你,你如今對朕所提‘實務’試題,還抱有此前的看法嗎?”

皇帝面上無喜無怒,平靜如一汪深潭,難以窺測。而張洎聞問,則有些猶豫了,這似乎是道考察的問題,在不熟悉皇帝脾性的情況下,並不敢亂答。

“怎麼,朕的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見其遲疑,劉承祐似乎不耐煩地催促道。

“臣,堅持此前看法!”一咬牙,張洎還是決定賭堅持意見。

聞之,劉承祐卻一副不在意的樣子,繼續問:“朕還記得,當初在那進士樓,你可是侃侃而言,清談闊論,自信不疑。怎麼,換到崇政殿,就囁喏不安了?朕也只是換了身皇袍,就使你這麼害怕?”

面對皇帝這番論調,張洎卻是不敢苟同,心裡嘀咕着,前後兩者之間,區別可大了。但嘴裡,還是稍稍逢迎道:“臣只是深敢陛下天威,再念及當初不知深淺,狂言造次,有所汗顏罷了!”

劉承祐頓時笑了笑,又道:“若以文才,你當屬本科第一,此乃公議,知道爲什麼,朕要奪了你的狀元位嗎?”

張洎一愣,英俊的面孔上,又浮現出一絲沉凝,不過,皇帝有言在先,倒也沒那麼緊張了,選擇了實話實答:“臣殿試之時,心神不定,表現不佳!”

“不對!”劉承祐直接道。

“朕再問你,拾遺與崇政郎職責所繫爲何?”在其沒反應過來之前,又問。

張洎下意識地回答:“拾遺掌供奉諷諫,匡補人主言行過失;崇政郎協助陛下,處置國事!”

劉承祐又不置可否,對其回答,並沒有表露滿意,抑或不滿意,只是淡淡道:“既然是這般想的,那便好好表現!”

“是!”張洎趕忙應道。

稍微遲疑了下,張洎主動道:“陛下,有一事,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都開口了,那便直說吧!”劉承祐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

“陛下,臣這幾日尋找居處時發現,有許多士子,雖委以職位,留居東京,但安身之所一時難以料理。尤其是諸多貧寒進士,上京赴考,已是靡費頗多,今雖留任,但東京廣大難居,是以到如今,仍有許多人未曾找到合適住處,並且有許多人,已是欠債累累......”張洎稟道。

聽其言,劉承祐神情嚴肅了些,掃了張洎兩眼,道:“上任第一日,就進此一諫,倒也言之有物,倘若如你所言,這便是朕與朝廷的疏忽了!”

得到皇帝的肯定,張洎終於鬆了口氣,俊俏的面容舒展幾分。

“趙曮!”劉承祐朝一旁喚了聲。

“臣在!”趙曮趨步待命。

指着張洎,劉承祐吩咐着:“你安排一下他!”

“是!”

張洎跟隨趙曮往偏殿而去,整個人的都鬆弛下來,與皇帝問對,壓力格外大。一直以來,張洎都是舉止灑脫,隨性而爲,給人一種瀟灑倜儻的感覺。但如今看來,很可能是一種外在表現,心中功名利祿之心,只怕少不了,否則,若心無掛礙,坦蕩自然,表現又豈會如此顧忌小心。

待張洎退下後,劉承祐考慮了一陣,提筆寫下一份關於張洎所稟的短扎,交給張德鈞:“傳去政事堂,讓李相遣人調查,根據實情,解決進士們的安置問題!”

“是!”

吩咐完,劉承祐又不有笑了笑,以一種玩味地語氣低聲說道:“今日進言,若宣揚出去,朝廷再解所錄進士之困厄,這張洎,在本科士子的名聲與威望,只怕再非旁人可能媲美了......”

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9章 醫政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19章 難審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59章 亂情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323章 鬥法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704章 崇政殿內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60章 平定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57章 龍舟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59章 還朝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6章 告一段落第321章 矛盾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297章 心虛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379章 蕭思溫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9章 新官上任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78章 火油彈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52章 聯姻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95章 玩陰謀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17章 武德司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39章 韓常案第54章 繼續忽悠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9章 武夫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5章 開寶新政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37章 回鶻使者第59章 元臣多鄙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98章 追捕第65章 選擇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80章 過鄴都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728章 惠民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