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

bookmark

文華殿,位置靠近三館,原本只是用來堆砌些雜物,直到去歲春,劉承祐下令,將之收拾乾淨,給皇子們進學用。到如今,在文華殿內讀書的,已有四位皇子,老大劉煦、老二劉暘、老三劉晞、老四劉昉。

殿內外,除了一些宮侍與守衛外,就只有那一師四徒了,看着倒有些冷清。擡手朝行禮的宦官做了個噤聲的手勢,就站在簾幕下,觀察着裡邊的情況。

張昭正拿着書冊,領着皇子們念,在修習《論語》:“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劉承祐查問過,張昭對皇子們的教導,仍在啓蒙,主講《千字文》、《孝經》、以及《論語》。不過,在劉承祐看來,啓蒙書籍,還是太少了。

有鑑於此,劉承祐已責令三館學士,編著出一本適合兒童啓蒙的讀物,並且按照《三字經》與《百家姓》提出了要求,沒辦法,那兩本書,他都只會背前幾句,只能找朝廷的那些博學鴻儒定製了。

幾名皇子,學起來還算認真,唯一走神,顯得百無聊賴的,只有皇四子劉昉了,從還不會走路時,就表現出好動的性格。

東張西望,一下子就瞄到了站在後方的劉承祐,黝黑的眼睛一亮,但見到其父那嚴肅的表情,頓時一個激靈,態度立刻端正起來了,小身板也挺直了。

劉昉的異狀,自然地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力,目光投向,讀書聲立止。

“陛下!”張昭迎了上來。

幾個皇子,齊齊整整地,上前參拜。

“張卿免禮!”劉承祐寬和地看着張昭,說:“打擾你教習了!”

“陛下言重了!”

目光落在幾個兒子身上,劉煦已然七歲了,像個小大人,舉止得體。劉暘與劉晞六歲,年紀雖小,但身上自然而然的貴氣,已能從兩張稚嫩的小臉上看出天家的自信。

至於劉昉,年紀最小,但最具活力,討好一般地上前,抱着劉承祐的大腿,眼睜睜地望着他:“爹爹,你是來看我們讀書的嗎?”

迎着那可愛中泛着一絲機靈的眼神,劉承祐依稀還記得,當初這童拿他龍袍擦鼻涕的場景,而今,也一天天大了。

“是啊!”摸了摸他腦袋,劉承祐露出了點笑容:“只是,我一來,就看見你讀書不專心,心不在焉的!”

劉昉小嘴一撇,說道:“張師傅講的,我都聽不懂!”

他這話落,邊上的張昭臉色頓變了,這豈不是說他這個師傅不會教,頓時便有些尷尬地吹了吹鬍子。

畢竟是個五歲小兒,童言無忌,劉承祐教育道:“聽不懂無妨,那就先學會讀,學會寫,學會背。張師傅可是博學大儒,教你們的都是聖人之言,等你再長大些,自然就明白了。”

劉承祐這話,可讓張昭受用多了。

臉色又一板,劉承祐問劉昉:“《千字文》會背多少了?”

聞問,劉昉一愣,鬆開劉承祐的大腿,想了想,自信地答道:“我會讀。”

面對其機靈的答非所問,劉承祐卻被逗樂了,看了看另外三個兒子,劉承祐對張昭道:“張卿,你這幾名學生,我先借用一下!”

明媚的陽光,灑在宮室之間,照在鋒利的寶劍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劉承祐雙手持劍,能夠感受得到手中那沉甸的份量,一板一眼地舞動着。

他所揮舞的招式,都是大漢禁軍的基礎操練動作。在一邊,四名皇子,各自拿着一柄木劍,在教習的督促與指導下,跟着練習着。

沒錯,劉承祐“借”幾名皇子,是帶他們來習武,強身健體,而給他們找的教習,乃是汾國公藥元福。

很明顯,比起待在文華殿讀書,還是練武更有意思些,但是,時間一長,枯燥的動作訓練,又不如坐在書案後舒服了......

都說劍走輕盈,但集中精力揮久了,這膀子也酸。等劉承祐練完五套“禁軍十八式”,額頭已有細汗,脊背也生熾熱。

將劍回鞘,遞給內侍收起來,劉承祐接過絲帕擦了擦汗,揹着手看着幾個兒子練習的身影。劉煦年齡最大,氣力足些。劉暘動作慢,但姿勢標準。劉晞笨拙些,明顯努力想做好。至於劉昉,動作中透着活潑......

“藥公,我這幾個皇子資質如何?”召來藥元福,劉承祐問道。

“天家之後,龍章鳳姿啊!”藥元福當然說着好話了,應道:“尤其是四皇子,天賦卓然啊!”

聞言,劉承祐也露出了笑容,誇他兒子,明顯比誇他自己要讓他來得高興:“那今後,就要麻煩藥公進宮,替朕教導他們了!”

“是!老臣必然傾囊相授!”藥元福爽朗笑應道。

藥元福早已年逾古稀,雖然並不服老,並且身體依舊康健,但在開封這幾年,也是看出來,大漢軍隊中後起之秀如雨後春筍,不斷冒頭,想要再上戰場,基本沒可能了。

如今,皇帝給他一個機會,教習皇子們習武,他自然樂意之至。

“好了,都停下歇會兒!”走上前,劉承祐讓皇子們停下。

環視一圈,各個氣喘吁吁,汗生頰背。內侍們立刻奉上茶水,劉承祐道:“今後,你們除了在文華殿和張師傅讀書習文,還要和汾國公習武,不許懈怠,我可會按期考校!”

“是!”回答得倒很整齊。

劉承祐又道:“讀書不容易,這習武,可更加辛苦!”

“孩兒不怕辛苦!”劉煦這般說。

“我要和爹爹一樣文武雙全!”劉暘似乎在下決心。

“爹爹讓我習武,我就好好練習!”劉晞露出點憨厚的笑容。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我喜歡練武!”劉昉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

皇子們的反應,劉承祐是盡收眼底,嘴角翹起的弧度代表着他不錯的心情,坐到邊上擺着的椅子上,將幾個兒子召至膝下。

臉上恢復了些許肅重,看着幾張稚嫩的臉龐,劉承祐說道:“大漢以武開國,如今天下還未平定,四海戎狄依舊猖獗,中國故土尚且淪喪。我原欲以二十年,削暴亂,擊外侮,安天下。

如今,時已近半,而諸國猶在,皇朝大業,我若不能實現,今後就要靠你們兄弟了。所以,要認真修文,用功習武!”

“是!”雖然對於劉承祐的話可謂一知半解,但見乃父認真,都懵懂地點着頭。

劉昉眼珠子轉了轉,小臉上浮現出的似乎是糾結之色:“爹爹,你最好不要太早平定天下。”

“爲何?”劉承祐來了點興趣。

“要是那樣,等我長大了,就不能替你打天下了!”劉昉偏着腦袋道。

“呵呵!這赤子之言,倒是有趣!”指着劉昉,劉承祐對藥元福說。

藥元福也跟着笑出了聲,說:“四皇子年紀雖幼,其志可嘉啊!”

“就衝你這句話!”劉承祐轉過頭,對劉昉說:“今後我一定給你個機會,替我打天下!”

“官家,輕車都尉李筠求見!”這個時候,收到消息的張德鈞上前,小聲向劉承祐稟道。

“李筠。”

唸了一句,眉色一轉,劉承祐也就起身了,對皇子們又叮囑了兩句,即收拾着往崇政殿而去。

路上,劉承祐又臨時朝張德鈞吩咐道:“傳詔,從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子嗣中,選適齡者,進宮到文華殿侍讀,人員讓張昭與藥元福負責遴選!”

“是!”

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6章 奉宸營第2章 登聞鼓響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9章 太后的病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21章 矛盾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376章 拷問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00章 禦敵第157章 提親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5章 襄陽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80章 京觀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227章 延州事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55章 拉開序幕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88章 後續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44章 揣測者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93章 楊邠案(1)第13章 考校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1740章 農民苦第433章 聖訓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54章 滅門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95章 遼帝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304章 楚州第145章 了結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65章 看衰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85章 浮雕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