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

bookmark

豔陽高照之下,崇政殿一片正大光明的氣象。殿外,李筠一身得體的武官朝服,徘徊不定,眼神不住地透過門窗往殿內瞟,神情之間,帶着少許的焦慮。

他在廊廡下,已經等候半個多時辰了,仍舊未收到皇帝召見的通知。心情,不可遏止地往下沉。

去歲與諸軍使進京賀壽,逢何福進病故,原本以爲是仕途一次躍進的機會,沒曾想,結果非但不如其意,連軍使的差事也丟了。最後被封了個輕車都尉的勳銜,寓居東京。

當時,因爲東京擴建其府宅損傷還找開封府鬧過,劉承祐便授意慕容彥超給他劃出了一片地,發給錢糧,供其營建新府。如今,住着新房,時間越久,就越沒有滋味,甚至日益忐忑。

在其子李守節的提醒下,李筠倒是有所反思,明白問題出在何處,但是,追悔莫及。一直到如今,聽到了朝廷欲南下荊湖的消息,他終於待不住了。

總算,一年的閒居生活,這心性明顯提升不少,養氣功夫見漲,雖然等候多時,倒也還耐得住性子。

“李都尉,陛下回來了,入殿覲見吧!”終於,通事舍人出殿告知。

這句話,於李筠而言,簡直如聞仙音,愁緒稍釋,有禮貌地朝着舍人道謝,而後正衣冠,鄭重地入殿拜見。

皇帝不是想見就能見的,不過劉承祐並非刻意慢待他,回到崇政殿前,他洗了個澡,換了身龍袍。明黃的服色,金龍纏身,將他映襯得神聖而威嚴,更添幾分帥氣。比起金錢,還是權力更能提升顏值。

“李卿,許久不見吶,東京生活,可還安逸?”眼瞧着李筠規規矩矩地覲完禮,劉承祐微微一笑。

聞問,李筠恭謹地答道:“陛下,東京繁華,乃天下之最,臣居之,每日都能感受到開封之富麗,大漢之強盛,陛下之英明......”

шшш_ тт kan_ C〇

“好了,這等吹捧之辭,可不像從你李將軍嘴中說出來的。你說得不習慣,朕聽得也不習慣!”擺了擺手,劉承祐直視着他,笑眯眯的:“卿且直言,見朕所爲何事?”

聽劉承祐這麼說,李筠臉上僵硬的笑容緩和了些,拱手應道:“陛下,臣已賦閒在京已經一整年了。”

“哦?”劉承祐簡單地迴應了聲,說:“看來,李卿是靜極思動了?”

聞言,李筠當即拱手道:“陛下,東京時日雖然閒適,但臣戎馬三十載,還是在軍中習慣些。近來聽聞,朝廷欲進兵湖南,兵馬調動頻頻,臣希望能爲陛下上陣殺敵!”

對他此來的目的,劉承祐有所預料,倒也不足爲奇,觀察着他那一臉的期待,含笑道:“卿有爲國建功之志,朕心甚慰,不過,你畢竟五十多歲了......”

聽皇帝有拒絕之意,拿自己年紀說事,李筠頓時就急了,趕忙表態道:“臣雖年邁,但尚能飽食肉,挺劍搏擊,平日在府中,也未廢弓馬。還請陛下成全!”

事實上,拿年紀說事,確實有些站不住腳,如今大漢朝內外將帥中,五六十歲的老將,仍舊不少,將校年輕化,主要還是在禁軍與重要邊軍中。

審視的目光落在李筠身上,說實話,若非李筠此番主動來見,劉承祐都快將之遺忘了。去歲,對於此人的跋扈自負,他是十分不滿的,甚至在心底,已經做好了將之永遠打入冷宮的打算。

要說李筠此人,統兵之才自然是有的,但對於如今的大漢朝而言,卻並非不可或缺,能夠起到他功用的大有人在。但是,此人性格中的驕慢,那種武夫當道的囂張是劉承祐看不慣的,尤其他這個皇帝,當得越久,越不爽。

不過,就目前此人的表現看來,李筠顯是有所改變了。那麼,要不要給他個機會呢?

注意着李筠滿臉的希切,那種期待中夾雜着哀怨的眼神,在這半百武夫身上出現,還是有些令人觸動的。

劉承祐並不是個心軟的人,但考慮過後,還是決定,給他一個機會:“罷了,將軍一片赤忱,朕豈能奪你志願!”

說着,劉承祐提筆寫了張條子,用印後讓張德鈞交給他,吩咐道:“你去樞密院找郭榮,讓他安排吧!”

“謝陛下,臣必然效死以報!”雙手捧着那張輕若鴻毛的條子,李筠卻如負千鈞,拜倒謝恩。

以李筠的資歷,只要放在南征大軍中,軍職總歸是低不了的,再不濟也能爲一軍指揮。

而經過李筠這一遭事,劉承祐的目光,也再度轉移向南,放在荊湖事務上來。自澧州防禦使曹胤病故的消息北傳後,這兩日裡,朝廷朝廷這邊,上下部司是全力配合,加快備戰速度。

小底軍已然開拔南進,默認的主帥慕容延釗已然先行南下往襄陽而去。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

隨着大漢國內,兵馬調動愈急,甚至已不再隱藏,戰爭的陰雲,開始籠罩在荊湖上空。從江陵到澧陽,從武陵到長沙,哪怕是升斗小民,都能感受到空氣中瀰漫的緊張。

山雨欲來風滿樓,在這種氣氛下,身處風暴中心的周行逢,卻沒在長沙主持大局,而是悄然南下衡州。

就如漢廷所刺探的情況那般,爲了應對來自北邊中央朝廷的壓力,周行逢這段時間是做足了準備,積極應對。

周行逢很無奈,也很委屈,他雖然稍有野心,粗統湖南之地,目標也只打算當個“武平王”,自認對大漢朝廷也算恭順。但是,漢天子意在削平天下,他的想法,註定與之背道而馳,想要做擋路者,就必定被搬除。

事實上,當聽聞朝廷有意收取湖南之時,湖南的文武,大都心懷憂懼。第一次議事時,就有半數的僚屬,直接向周行逢建議,臣服朝廷,解權進京,以保富貴平安。

但是,周行逢這個人,素來就是個有匪性的人,兼之性情剛烈,不戰而降,根本不是他的個性。再者,於他而言,好不容易出頭,削除敵對,佔據湖南,還沒過兩年安定日子,北漢便這般相逼,想要奪他基業,又豈能甘願。

當日周行逢便下令,將主降的十幾名文武全部抓起來。後來,更是越想越氣,北漢想要南下,才只是個傳聞,手下這幫人就力勸投降了,等漢軍真正南下,那還了得?

是故,沒過一夜,周行逢便下令,將一干人等,全部殺了,以表明其抗漢決心,勉強“統一”文武思想。至於湖南軍政的情況如何,強硬如周行逢,只怕都不敢樂觀。

事實上,周行逢也是有苦自知,湖南亂了太久了,人口、財富損失巨大,到如今,整個湖南的人口加起來,也不超過9萬戶,其中受他統治的更是不足7萬戶,以此人口,卻維持着近三萬的軍隊,已經是窮兵黷武了。

這兩年,周行逢在湖南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蠲免賦稅,裁剪軍力,實行屯田,鼓勵墾殖。但去歲的饑荒將他所有努力化爲烏有。

爲了收買人心,他大開州倉,救濟饑民,募集丁壯入伍以活之,人心是獲取了,倉廩卻空虛了。如今,北漢侵逼日盛,境內流言四起,根本不給他消化那次政治勝利果實的機會。

以殘破之湖南,對抗強大之中原,想想都挺讓人絕望的。

到目前爲止,最讓周行逢感到無奈的是,荊南那邊的態度。遣使聯絡,收到的答案,是曖昧,是遲疑,這讓周行逢大罵不已,高氏竟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

在周行逢看來,如兩方能夠聯合,或許還有對抗北漢的機會。高氏若坐觀成敗,那必將被一同掃滅。

然而,不知是他的使者口才太差,還是荊南太蠢昧,竟然無動於衷。這種結果,讓周行逢十分憤慨。

但是,再困難,周行逢也沒打算坐以待斃。此番,周行逢親自南來衡州,就是打算邁出他對抗北漢的第一步。

第284章 影響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476章 內外黨同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115章 瀛州第95章 掘地求生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56章 彌月之喜第87章 兄弟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83章 降將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674章 爆發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87章 “驚喜”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62章 薨逝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30章 收穫第465章 遼奸世宗篇47 封禪第55章 符氏姐妹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0章 “寬刑簡政”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82章 不手軟第327章 派系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16章 馬政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95章 玩陰謀第33章 豪強第97章 擴*整頓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32章 做媒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01章 大整軍第313章 日常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772章 處置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49章 鄴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