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輕取江陵1

bookmark

江陵,千年名城,背倚大江,自高氏於此建立南平政權後,也是承平幾十年,身處天下腹心,可以說是坐在“貴賓席”上,坐觀三代以來,中原王朝興替,局勢變遷。

說起來,相較其餘割據政權,或滅國、或內亂的兵燹不斷,高氏自高季興以來,也傳至三代了,雖然軍政越發廢弛,國勢日衰,但始終沒有遭受大的變亂。

但是自今歲季春以來,陽光明媚的江陵城,自上而下,都處在一種板蕩之中,哪怕江陵最底層的小民,都能感受到瀰漫在空氣中的那種緊張。尤其在,北漢大軍在襄陽完成集結之後。

而入夏這幾日來,荊南的掌權者們,更是不安。閉居王府多年的高保融,近來也發現,酒不香了,歌舞不美了,重新拾起事務,過問起軍政與內外形勢。

大漢刀兵陳邊,南平這邊,最大的軍事準備,要屬對江陵城的戒嚴了,水旱諸門緊閉,嚴禁進出。如此以來,使得江陵城中,更加人心惶惶。雖然有流言稱,朝廷將伐湖湘,只欲借道南平,並無戕害之意,但這等說辭,也只能騙騙那些無知小民了。

至於荊南的高層們,是全然不信。哪怕以南平王的高保融之迂懦,只是小小地抱有那麼一絲幻想,但經臣下們一番解釋,雖則恍然,更添驚懼。

隨着一隊騎士南來,閉封已久的江陵城再度打開。隔着護城河,望着那緩緩落下的吊橋,高坐馬上,曹彬不由感慨了句:“王師尚遠,江陵已驚,如此閉門塞關,能擋朝廷大軍?只是暴露其驚慌,徒惹人笑矣!”

很快,一名王府職吏快步以趨,畢恭畢敬地在前引路,將曹彬迎進了城。

王府大堂上,一副隆重的場景,爲了不失禮節,也爲了表示對朝廷大軍使者的尊重,以南平王高保融爲首,其下文武俱在,以候曹彬之來。

或許是多年的享樂生涯,缺少鍛鍊,高保融身體有些發福,臉面偏白,頭髮泛黃,氣色不足,很明顯身體有虧。

“末將曹彬,拜見大王!”正身穩步入內,昂首挺胸,曹彬抱拳朗聲道,青俊的面容上,難得地露出了飛揚之色。

“將軍免禮!”高保融提袖示意了下,顯得很寬和。見曹彬英氣勃勃之象,心下暗歎,大漢隨便派出一名將校,就有如此氣度,思之不禁喟然。

“慕容都帥遣將軍來江陵見孤,所爲何事?”故作不知發問,但高保融的氣勢根本起不來,滿臉闇弱氣質。

曹彬一臉的淡定與謙和,拱手應道:“湖南周行逢,狼戾猖獗,擅起刀兵,攻伐州鎮,殺害節度,此逆亂之賊。陛下已下詔,派大軍討伐,制暴剿賊,以安湖南士民。

今慕容都帥,已率大軍南下,欲過江陵,特遣末將前來,聯絡借道之事。還請大王下令,荊南諸城關卡隘,放開通道,讓大軍通過!”

語氣很平和的,但說的話卻透着強勢,曹彬神情也是不容拒絕的樣子。不過聞之,包括高保融在內,倒沒有表現出什麼激切與憤慨,大多噤聲,只是意態之間難免有少許頹然。

曹彬道明來意,就閉口不言,人直刺刺地站在那兒,等高保融的迴應。

而高保融的臉上,盡顯躊躇,遲疑一陣,發問:“不知此番,朝廷派了多少兵馬,南下討伐周行逢?”

迎着其目光,曹彬說:“步騎大軍四萬!”

並沒有虛張聲勢,但就這平平淡淡的數字,卻讓荊南文武,滿懷憂恐。根據漢廷的刺探,荊南諸州下屬,零零總總的兵馬加起來,有水陸軍隊約兩萬七千卒,這已是其全部的軍事力量了,還是承平已久的軍隊。

最近一次對外作戰,還是在北漢討伐淮南之時,以將軍魏璘率軍東下助戰,發兵之時,戰事發展已至尾聲,再兼唐將劉仁贍大破當時同樣助戰的王逵軍。最終,也沒能和唐軍正式交鋒,漢唐議和之後,縮回江陵,打了趟醬油,劉承祐當時賞的五十匹絹,還不夠軍費。

再往前一次對外作戰,就得回溯到大漢建立之初,當時高從誨還在位,欲趁大漢內外不穩之際,趁火打劫,謀求復、郢二州,被拒之後,乾脆發兵去奪。結果,被當時的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打了個大敗虧輸,狼狽而歸。

那個時候,安審琦動用的,還是隻是地方軍隊。而今南來的,卻是大漢朝的禁軍主力,統軍者還禁帥慕容延釗。並且只是大漢一支偏師,軍力卻已超過整個荊南,強弱衆寡懸殊如此,實在令人感到挫敗。

“不知慕容都帥,打算何時動兵,走哪條路線?”高保融又問。

曹彬說:“此涉及軍機之秘,非將所能知曉,大王也不當探聽,只需下令放行即可!”

曹彬這般說,語氣已然有些不客氣。高保融聞之,也不免有些尷尬,這個時候,其弟高保勖盯着曹彬淡淡地問了句:“若是我荊南,不放行,朝廷欲如何?”

高保勖態度不軟不硬的,曹彬偏頭看了他一眼,依舊從容,說:“大軍有先鋒勁旅,逢山開道,遇水搭橋,荊南若不與路,只有自己開闢了!”

經這一番問對,大堂中的氣氛緊張了些,還是荊南文臣之首的孫光憲開口,面帶微笑,對曹彬說:“朝廷欲借道平湖南,南平爲臣屬,自不當有所滯阻。只是此事重大,我們主臣也需商討一二,將軍疾馳而來,也辛苦了,還請暫居賓館,稍過一兩日,必有答覆!”

“孫公所言甚是,孤還需與衆文武商議一番,將軍且暫歇!”高保融也趕忙附和說道。

聞言,曹彬冷冽的目光在堂上環視一圈,最終落在高保融,嘴角慢慢地泛起點笑容:“既然如此,還請大王與諸賢達抓緊時間,畢竟軍情緊急,容不得怠慢!”

“末將先告辭了!”說完,曹彬便主動離去,留給高保融文武商討的空間。

曹彬一去,堂間的氣氛,愈發肅穆起來了。借道之事,此前朝廷已有專使前來通報過,未有明確答覆,但此番,曹彬是作爲南征大軍使者來的,也到了他們表態的時候了,這一次,並沒有多少餘地給他們。

屏退了大部分僚屬,只餘下高保勖、孫光憲、樑廷嗣、李景威、魏璘幾名文武,各個面色肅穆,神情嚴重。

“啓稟大王,湖南使者求見!”還沒等開口,便聞通報。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大抵,是漢軍來使的消息,讓在江陵逗留已久的楚使坐不住了,急急忙忙前來求見。對其來意,在場的衆人也都清楚,聞之,高保融卻稍顯不耐煩地吩咐道:“就說孤有事,無暇接見,讓楚使自歸賓館,有事明日再說!”

“是!”

閉門而拒楚使,關上堂門,高保融環視一圈堂間這幾名荊南的掌權者。沉吟幾許,終是開口了:“漢軍大兵南下在即,我國當其道,危機之至,迫在眉睫,當如何應對,還請諸位替孤拿出個章程來!”

高保融言罷,在座諸人,皆緘默不語。包括方纔在堂上稍露鋒芒的高保勖,也沒表示看法,這些年,高保融雖然委其弟以事務,高保勖也偶爾談及北漢的威脅。但威脅真正降臨之時,也不敢妄言敵對。

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30章 小市民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38章 殿議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72章 封王第2053章 終章第187章 瑣屑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1章 進軍令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50章 打他一仗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36章 迎奉第270章 立場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41章 “戲言”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98章 事泄了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8章 瓊林宴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489章 不好收場無題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90章 安全脫身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336章 橐相第80章 進攻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78章 滄州府第78章 火油彈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86章 駕臨渦口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章 君臣同心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408章 蠢兒子第1768章 崩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12章 整風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455章 見聞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461章 癲狂?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72章 困獸猶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