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議治湖湘

bookmark

“範卿所言甚是,你有何建議?”看着範質,劉承祐問道。

範質顯然是提前有所盤算的,幾乎不假思索,說道:“民足食,則致安。臣之建議,要點僅在一“糧”字。湖南破敗,黎民生計維艱,食不果腹,只需派糧賑濟,則足以收其心。

去歲大飢,周行逢開倉,湖南民心大悅,朝廷亦然,同樣可取其效。再輔以朝廷政策,廢除苛政,蠲免稅賦,派遣能吏,安撫士民,恢復墾殖,則人心可安,湖南易將迅速歸附朝廷!”

範質的建議,並不難猜,在場諸公,所能想到的,也無出這幾點,是故都表示認同。劉承祐也點着頭,道:“目前看來,湖南的情況,糧食比刀兵更能解決問題啊!”

“陛下英明!”範質禮節性地恭維一句。

不破不立,大亂之後必有大治,湖南雖然被周行逢搞得破敗不堪,但同樣的,也減少了朝廷收治的阻力,異日可以從容地構建統治秩序。

“行營糧食情況如何?可足戰後賑濟?”劉承祐看向魏仁溥,他顯然是打軍糧的主意了。

“回陛下!”魏仁溥稍微盤算了下,明晰地稟來:“降詔南征之前,朝廷向襄陽屯有各類糧米20萬石,二十餘日下來,刨除作戰消耗,轉運損費,五萬餘軍民,消耗約在2萬石。盡取江陵之後,得其倉廩之糧7萬餘石。

連番調動作戰,兼有荊南上萬水陸兵馬助戰,轉運路途愈遠,每日糧秣的消耗,仍在增長,再兼併俘虜甚衆,又是一筆消耗。

不過,以眼下戰局進展來看,不出意外,待軍爭結束,南方屯糧,仍足有20餘萬石糧食以供徵南大軍消耗,也足以賑濟!”

“如此說來,倒不需朝廷另作調撥了?”劉承祐眉梢舒展,道。

魏仁溥頷首,給了劉承祐一個明確的信號。三司使薛居正,也說道:“爲了荊湖之戰,朝廷官儲,近畿諸倉以及南方諸州存糧,幾乎消耗一空,夏糧入庫之前,短時間內,朝廷也無法多調糧秣。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自河東、河北及淮北,路途遙遠,損耗巨大,得不償失。再兼,今歲湖南春耕,並未被耽誤,縱使因戰爭之故,產出有所損減,待到糧熟,也足可緩解湖南匱糧局情。

是故,於糧米一事上,陛下不必過於擔憂!”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啊!”劉承祐擡指,感慨了句。

略作沉吟,劉承祐道:“湖南飽經戰火,瘡痍遍地,如欲使湖南治安,大戰之後,還需遣幹臣典政,收拾民事。諸卿,可有能主持湖南大局的人選?”

聞問,李濤當即說道:“右諫議大夫昝居潤,可當其任!昝公在朝在外,素以謹勉著稱,處事練達,有鎮守典政之才,再兼性情溫和,品行高潔,足以收拾湖南,還其治安!”

聽李濤推薦,劉承祐不由瞟了他一眼,稍微琢磨了下,雖然點了點頭,但並未直接表態,觀其神情中流露出的意思,似在行與不行之間。

皇帝這樣的態度,讓李濤心頭有種莫名的滯澀感。眼神一轉,李濤又道:“陛下,如欲使湖南歸治,除了朝廷派良吏幹臣,還需輔以湖湘士人。前者,以周行逢出身寒賤,脾性粗野,狠戾好殺,士人多鄙之,而周行逢行軍府之霸道,獨寵李觀象之流,更使文士離心。

湖湘之地,不乏理事之才,遠識之衆,如能盡收其心,湖南歸治,亦不遠矣!”

聽李濤這麼說,劉承祐迴應道:“朕固有此意!”

“那石文德還在澧州吧!”突然提起一人。

聞問,李濤當即解釋道:“正是!當年,馬氏兄弟爭位,馬希廣以石文德爲使來京,向陛下請援,陛下以其爲湖南宣慰使,南下澧州,宣揚大漢之王化善政,陛下之英明恩澤。”

“既然如此,李卿可安排一下,讓石文德替朝廷繼續招徠安撫湖南文才賢能之士。”劉承祐當即吩咐着:“長沙也是人文薈萃之地,馬希範當年搞出個天策府十八學士,也不知如今,還剩幾人!”

“是!”

“遷調的荊南的官吏,都安排好了嗎?”劉承祐又問道。

“自朝內及近畿,共選拔文吏11人,已然奉命南下,接掌三州政務!”李濤答道。

“吏部這邊,還需遣專使,對原荊南職掌吏員進行考覈,取其能者,提拔善用,不賢者,即行處置!”對於其辦事效率,劉承祐顯然還是認可的,悠悠然地說道:“荊南已爲朝廷治下,必須消除高氏當政之時的怠政與不良風氣,從而樹立我大漢的政風!”

“遵命!”

“平定荊湖之後,對於兩地行政制度的安排,諸卿當也有提前考量吧!”劉承祐又提起一事。

對此,由範質發言回答:“荊湖廣大,足看分爲兩道,然諒其初下,可暫歸劃爲一道。待安政寧人,削除南方格局諸國後,再進行調整。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雖然是反問,但顯然,範質對於自己的想法還是很自信的。而從劉承祐的反應來看,也是認可的。

“既如此,對於佈政、按察、轉運及都司,中樞這邊,也需提前做好準備。欲治政,先舉賢,荊湖廣大之地,兩百萬丁口,務必重視!”劉承祐叮囑道。

“是!”

提完此事,劉承祐面容徹底舒展開來,環視一圈,神態間帶着點輕鬆的笑意:“而今,澧州戰事方休,朗、潭未下,嶽州鏖戰正酣,我們君臣已於此暢議善後之事!是否太過放鬆了?”

話雖是這麼說,但他的表情,明顯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郭榮神情,也鬆弛了些,平靜地說道:“軍事時勢如此罷了!湖南之事,善後之務更重軍事攻伐!”

“澧陽軍報上提到,楊師璠軍有一支瑤卒蠻兵?”劉承祐突然問道。

聞問,郭榮解釋着:“這支瑤兵,屬辰州蠻,約三千衆,軍甲雖劣,但這戰力不俗。首領名叫秦再雄,傳聞有勇有謀,被周行逢拜爲將軍。澧陽決戰之時,率衆投降!”

“蠻人......”劉承祐嘀咕了一句,臉色稍稍恢復嚴肅,說:“漵州蠻酋符彥通那邊是什麼情況,前番遣使聯絡交通,還沒有消息嗎?”

郭榮說:“使者王虔朗受命即動身前往,只是至今猶未有結果,或許是被符彥通扣下了。不過,以臣之見,五州南蠻,已不足慮,周逆即將敗亡,他們斷然不敢與朝廷爲敵。

根據軍情司所報,周行逢前後往漵州派遣了三次使者,欲說得符彥通出兵,都杳無消息。以臣猜測,那符彥通只是在觀望形勢發展!”

聽完郭榮的解釋,劉承祐即向諸宰相道:“湖南蠻人的治理,也需提出個章程來了。彼輩漢化程度不低,當終屬異族,政策方面,還需慎重拿捏。但有一點,移風易俗,出耕爲民!”

“是!”李濤應道。

又考慮幾許,劉承祐問郭榮:“那瑤酋秦再雄與俘虜如何處置的?”

“暫且羈押於澧陽,編制其衆,爲大軍輔助!”郭榮說。

“傳制軍前,將那秦再雄解與一衆蠻將,解送至東京,朕要見見他們!”嘴角露出了點透着陰險的笑容,劉承祐擡手揮袖道。

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347章 割韭菜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9章 鳳翔戰況第374章 善待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1章 進軍令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76章 玉如意第321章 矛盾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3章 事畢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8章 瓊林宴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99章 出宮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68章 西縣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4章 驚陶谷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08章 井陘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77章 小賢王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99章 御帳議戰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413章 分食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54章 聘納郭女第98章 軍心可用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28章 皇子戍邊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487章 “驚喜”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章 分食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50章 蜀亡第421章 樑孝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773章 質問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49章 求援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456章 遺澤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49章 邊情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84章 反響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