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根由在朝

看着拜倒在面前的兩名地方大員,冷冽的目光如利箭一般,幾乎能射穿他們的心臟:“現在知錯了?請罪了?前邊近半載來,都在做什麼?”

一句話說出,然二者心中的巨石懸得更高了,連素來剛直無畏的竇儀,臉上都生出了懼色。不是畏懼,而是愧懼,以往他因爲佔着理,所以身正言直,但此番,卻是站不住腳了。

“河北是何等要地,大名府又是何等重要,你二人不清楚嗎?朝廷本委你二者以要職,本期能夠同心同德,盡忠職守,造福鄉梓,結果呢?

邀朋會黨,相互攻訐,道府之爭,甚囂塵上。治政馭民,不思恪盡職守,爭權奪利,卻是不遺餘力。”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劉承祐的語氣,出奇地嚴厲,盯着李浣:“朕知你治大名府數年,政績斐然,就以此自得,矜功倨傲。布政司乃一道之衙司,布政使乃朕親許的大吏,你不敬上官,犯顏冒犯,是想要挑戰朝廷的權威嗎?”

“臣萬無此意啊!萬萬不敢啊!”李浣伏地,也是年近五旬的老人了,此時語氣中竟帶有些委屈。

不搭理他,劉承祐又看向竇儀,一點也不客氣,直斥道:“你竇儀的脾性,朕也是體驗過的,當年在東京,就屢次冒犯於朕,朕念你一片忠正,也多加容忍。並用你以賢,委以地方大吏,然可想而知,到了地方,爲官處事是何等驕愎!

你不是剛直清介,公忠體國嗎?怎麼就不知輕重,不分公私,河北分道,諸多庶務繁雜,亟待清肅規制,這半載以來,因你與李浣相爭,誤了多少事,你可清楚?”

“臣不識大體,不顧大局,以私怨誤事怠政,罪在不赦,無可辯駁,請陛下治罪!”竇儀臉色變幻了一陣,再度請罪。

事實上,劉承祐這一番訓斥,也是有失偏頗的,要說二者,因政鬥而完全放棄庶務,倒也不至於。只是,二者之間的矛盾、攻訐乃至相互拆臺,鬧得實在有些過分了,在地方上,影響太過惡劣。

並且,在確定御駕北巡的這一個多月,二者之間的關係已經緩和許多,矛盾也都平息下來。但是,既生之事,在劉承祐心中留下的影響,又豈是那麼好消除的。

斥責了一通,劉承祐冷笑兩聲,問:“朕看你們,心裡只怕也不服,甚至覺得委屈吧!覺得道府上下一片安定,覺得朕小題大做吧!”

“臣不敢!”

“臣不敢!”

“好!朕素來喜聽取下情,你們既然爭相請罪,那朕就聽聽,你們覺得對你們,該如何問罪處置?”看着二者的表現,劉承祐整個人忽然放鬆下來,淡淡地問道。

“臣自請罷官,削職爲民!”竇儀咬咬牙,說。

“臣亦然!”李浣也道。

行宮內慢慢地靜了下來,劉承祐目光再度在二臣的身上轉悠着,仲春末的室內,仍有些冷意。沉默良久,劉承祐擺了擺手:“二位,地上溼寒,你們年紀都不小了,不要跪壞了膝蓋,起來吧!”

疾言厲語之後,又是一番可稱溫和的話,讓竇、李二臣有些意外,趕忙應道:“謝陛下!”

又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嘆道:“朕一路走來,有些累了,你們先退下吧!”

“是!”都有些愕然,恭恭敬敬地退下了。

等二臣都退下之後,劉承祐收起了所有情緒,變得平淡起來,方纔對竇、李二人的那番盛怒,更像一種權術的體現,只是震懾敲打二人。表面怒火洶涌,內心實則古井無波。

事實上,竇李之爭,對朝廷而言,對劉承祐而言,並不算什麼大的問題。二者撕逼雖然厲害,但也沒似劉承祐口中所說那般嚴重。

甚至於一定程度上,對於道府之間的矛盾,相互鉗制,也是樂於見成的,只要在可控範圍之內。畢竟,布政使司這個衙門,雖然新設沒幾年,但其掌一道民事政務,對下駕馭諸州府,對上直接溝通朝廷,權力之重,令人咋舌。

只是宥於如今國家的發展形勢,諸道司都需要一個統籌政事的大員,也需要布政使權重。待到天下一統,宇內歸安,劉承祐也要着手削減布政司的職權,這一點,他腦中已有所構思了。

另外一方面,劉承祐心裡也清楚,竇儀與李浣之間的爭鬥,根子還出在朝中的李、範二相。這幾年,宰相李濤的權勢愈盛,人得意了,也就難免猖狂。

朝野與東京內外,受李濤提拔的官員職吏,也是不少,尤其他兼着吏部,很多官吏的選拔提升,都在他職權範圍之內。

而對於李濤不自覺的斂權行爲,範質自然是有些看不過眼了,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可以說互爲盟友的兩人,也日漸生疏,直到分道揚鑣。

近來的許多事務,二者見解,也多異少同。而範質,也成爲了政事堂內,平衡李濤的一顆重要棋子。前番整合道司,受李濤銓選,有不少官員,都遭到了範質的反對,河北西道布政使司這邊,則是其中的典型。

李浣爲李濤之弟,原本應該避嫌,但推舉之前,劉承祐曾下詔,讓衆臣舉賢,不避親仇,雖然增加了一條“連坐舉主”,但也算是劉承祐的一種用人態度。中下層吏職,或許無礙,但一道佈政,顯然是該有所保留的,而李濤顯然把皇帝的話太當真了,果真舉薦其弟。

結果嘛,在劉承祐的仲裁下,讓竇儀摘了桃子。

思來,劉承祐也是不禁感慨,馮道剛隱退的那一兩年間,李濤與範質堪稱同志,朝政國事,處置意見,多共進退。

事實上,李濤也得感謝範質的對抗,否則,以李濤近兩年來攬權的表現,劉承祐只怕會廢了他。不可否認,李濤理政是把好手,處事也十分得當,更兼輔政兩代帝王十載,功勞苦勞也是不少。然而,當引起皇帝的不滿與忌憚之時,能力、功績什麼的,都是浮雲,會被選擇性遺忘。

一絲笑意,慢慢地在嘴角洋溢開來,目光朝向南方,劉承祐突然有些好奇,沒有他在東京的日子,朝堂之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回過神來,劉承祐又開始考慮,對於竇儀與李浣這二人,總需要有個處置辦法,但是,如何處置,以何名義處置,劉承祐仍舊還沒個決定。

竇儀與李浣這邊,前後腳離開行宮,出宮之後,互相看了眼,話不投機,一言未發,各自散去。

“使君,是否回衙司?”家僕引着車馬,恭敬地問道。

“不了,回府!”竇儀想了想,冷着臉。

“回府?”家僕有些意外,看了看天色,春光明媚的。

“回府待罪候旨!”竇儀淡淡地說了句。

待到等上車駕,放下簾席,獨處之時,竇儀方纔深深地嘆了口氣,露出苦笑。心中有所感,這一回,怕是難以輕鬆度過了,一抹苦澀堵在心頭,當初在東京犯顏直諫,惹得皇帝不滿,都沒今日這般患得患失過。

從竇儀本心而言,他並不認爲自己有過重的錯誤,至多算不和諧同僚,並將矛盾捅到東京。若以擅權怠政罪他,是真不服氣的,上任以來,兢兢業業,從無懈怠。

同樣是布政使,看王樸在淮東的權勢,揚州知府敢似李浣那般與他對臺?他的做法,比起王樸的作風、手段可謂小巫見大巫。有鑑於此,竇儀的心情是五味雜稱......

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456章 遺澤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6章 盡伏東北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61章 安東國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474章 補漏匠第3章 新皇詔制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8章 耿崇美第204章 解決第9章 王峻歸來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83章 降將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26章 冬至宴2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146章 黃羊平第95章 玩陰謀第81章 廝殺漢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370章 劉鋹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04章 解決第207章 還京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752章 放手第100章 梁山濼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77章 間策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81章 下蔡大捷第84章 滅佛伊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90章 老將可用第270章 立場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68章 湖南亂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4章 亡國之族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8章 處處矛盾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46章 驕將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00章 城戰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