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抉擇

bookmark

臉上洋溢着笑容,盡展欣賞之意,衝安審琦道:“有此雄壯之師,鎮守北境,朝廷乃安!類此師徒者,不消多,只需萬卒,何愁北虜不定,讎恥難雪?”

劉承祐這話,也就是耍耍嘴皮的功夫了,師旅有強弱,兵卒有勇怯,迎駕的官兵,都是北軍中的精銳菁華,若真有此過萬卒衆,當真可恃北討了。

對其言,安審琦平靜地應道:“陛下壯志雄心,終有一日可實現!”

“對了,燕王到哪裡了?還未南至嗎?”劉承祐問。

聞言,安審琦稟道:“昨日收到哨關上報,燕王一行,已近永清,估其腳程,今日也當至!”

皇帝巡至北邊,自然少不了召見燕王趙匡贊,並且提前下詔,召燕王南下,欲於瓦橋關舉行會面,聯絡感情。而趙匡贊,顯然也奉詔南行了。

“隨衆有多少人!”劉承祐問。

“千騎輕甲!”安審琦說:“臣已下令,讓沿途關卡、駐軍,嚴密監視,警惕不測!”

“不必如此!”聽其答,劉承祐當即拜拜手:“燕王鎮守幽州多年,乃柱國大臣,燕卒亦是我漢軍兒郎,這般戒忌之舉,反倒顯得我們心狹,引起其疑慮。

傳令下去,放開關卡道路,沿途官兵,當以誠相待,不得有怠慢遲誤之舉。另外,朕遣近臣北迎,你派一名軍官爲嚮導!”

“是!”安審琦拱手,恭維說:“陛下胸襟開闊,以誠相待,令臣欽佩!”

稍微停頓了下,安審琦一臉坦然狀,說:“陛下,非臣背後進讒,臣就任北邊,亦有兩載,對幽州與燕軍也有所瞭解。其鎮關多年,本自成一系,早年時,漢遼激惡,邊境交鋒不斷,幽州爲北面屏障,作爲漢遼之間的緩衝,功效甚大,朝廷得以徐圖恢復,專心南事。

然而,自乾祐四年,漢遼和議以來,邊境少事,國民得安,幽州橫亙於漢遼之間,則屬左右逢源,首鼠兩端。幾年下來,燕王多年不朝,與朝廷已是若即若離......”

比較難得地,安審琦主動提起幽州之事,表示其擔憂。聞之,劉承祐臉上笑容微斂,說:“幽州之事,安卿的顧慮,朕豈能不知。只是,當初以幽燕派趙氏父子,便可料今日之局情。不論漢遼之間關係如何,燕王與幽州對大漢北疆防禦的功績,是無法抹殺的!”

“陛下!”安審琦說:“時移世易,今非昔比,今日之局勢,也大異於當年。於大漢而言,燕軍之弊,也更甚於其利。

據聞,如今幽州,常年備有一萬步騎,諸關塞堡壘及涿、易二州,亦佈置有一萬多軍丁。以三州不到二十萬民,供養兩萬多兵備,可稱窮兵黷武,而朝廷每歲還需調撥錢糧,助其養兵,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而燕軍下屬,多驕兵悍將,不敬朝廷,唯尊燕王......

臣以爲,當此之時,陛下當速下決斷,對燕軍採取動作,以作剪除,消弭禍端,一解燕軍之憂。否則,長此以往,必致大患,甚至可能影響對契丹大局!”

安審琦這一番言論,劉承祐眉頭鎖了起來,沉聲說道:“安卿吶,你是一言,將朕心中的隱憂,盡數戳破了啊!如你所言,牽一髮而動全身啊,契丹休整這麼多年,國力日復,大敵在北,不宜輕動啊!”

“正因如此,則更不當與其挾敵自重的機會,如今方可制,日後難料啊!”安審琦說道:“以陛下之英明,只怕對幽燕之事,也是洞若觀火,還望早定決議!”

“依安卿之意,朕當如何解決?”劉承祐輕輕一笑,看着安審琦。說起來,即便被委以北面都部署之職,統管諸軍,但這還真是安審琦頭一次,主動向他進言獻策,謀國謀軍。

安審琦語氣堅決地說:“燕軍之重,首在燕王,其諸子尚幼,除其之外,無可主事者。此番其奉詔南來謁駕,不若趁機將其扣留,而後迅速派軍北上,在其羣龍無首之際,以疾厲之勢,佔得幽州,削平燕軍!”

“安卿此策,是要朕失信於人吶!”聽其建言,劉承祐喟然道:“如依此策,燕王或許能夠受縛,然如欲剪除燕軍,順利接收幽燕三州,可不是那麼輕易的。稍有差池,便是幽燕大亂,即便能夠成功,北境維持多年的平衡,也將被打破啊,倘若事情做得不夠利落,引得契丹插手,局勢則更加不可測......”

“以今日之小亂,而定未來大勢,利弊如何,請陛下審思之!”安審琦鄭重道。

聽其言,劉承祐一時沒有接話,而是陷入沉思,顯然在權衡者利弊。而安審琦,從劉承祐口氣中,也能感受到,他實則是動心的,只是顧慮影響,顧慮北方多年安寧的大局,一旦邁出那一步,北疆的局勢,將陡然而轉。

至於召燕王南來會面,突然發難,雖有背信棄義之嫌,但始終是靠後考慮的。對於劉承祐這樣的君主而言,利弊纔是決策行事的權衡標準。

就幽燕之事,並不侷限於幽州,契丹的態度與反應,也是參考因素,而契丹那邊,是不受掌控的......

見皇帝不作聲,安審琦又道:“陛下的顧慮,臣能體會一二。但不管如何,對燕王及燕軍,必須有所限制,有所削弱,以免其繼續坐大!”

聽安審琦這麼說,劉承祐目光微凝,冷聲道:“朝廷但有動作,伸改弦更張之意,必致燕王疑懼。要麼不動,動則徹底,以霹靂之勢,解決問題,將動亂消弭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範圍之內!”

皇帝這番表態,安審琦微感訝異,心中不禁感慨,大漢皇帝的判斷力,果然出衆,看問題也犀利,深切綮肯。

考慮幾許,劉承祐伸手指住還欲說話的安審琦,說道:“安卿之意,朕已深明之,勿復多言,讓朕再想想!”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是!”見狀,安審琦揖手道。

“再者,燕王未至,此事尚屬空談!”劉承祐突然語調輕鬆地,補充了一句。

安審琦聞之眼神微亮,天子的話,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就是,燕王若到了,就有可操作性了......

君臣之間,未復交談,安審琦危然而坐,劉承祐則陷入了沉吟。說實話,對於幽燕的問題,他這個皇帝心裡,怎麼會沒個譜。這些年,幽燕三州的發展,燕軍的情況,趙匡讚的政治傾向,他可時時關注着。在幽州,安排了那麼多人,也不是白吃乾飯的。

可以說,幽州的變化,一舉一動,都在朝廷的監測之中。但也正因如此,纔會讓劉承祐感到棘手,常年的滲透佈置,確有效果,但如欲起到傾覆效果,還差得遠。

幽州,本質上還是個軍政府,核心在於軍隊,而對燕軍的滲透,並不容易。收買、分化、瓦解,是個細緻活,既要有成效,還得避免引起反彈......

經過這些年的中央集權,幾次削藩下來,作爲如今大漢朝廷屬下,唯一還保持着半獨立性,把持軍政大權的燕軍,地位實則已經有些尷尬了。但是,有別於其他方鎮,劉承祐想要庖丁解牛般地收其權,制其軍,難度也是不小的,根源還在於契丹。

還是那句話,燕軍難以翻出朝廷的五指山,唯慮契丹的影響。畢竟,漢軍若解決了幽燕,對於契丹而言,絕不是個友好的訊號。

而如安審琦之言,幽州作爲漢遼之間緩衝屏障的作用,已經不大了,朝廷自可兼之,只是多年下來,三方都習慣了,劉承祐需要考慮打破平衡的代價。當然,可以預見的,幽燕的問題,時間拖得越久,將來解決的難度也會更大。

但是,一旦動燕軍,北方的局勢會發展到何等地步,又存疑了。燕軍能否順利收服,幽州能否迅速平定納入朝廷掌控,契丹會不會參與進來,會不會影響到南征戰略......

不得不說,安審琦這猛然一諫言,讓劉承祐思緒狂涌,給他出了個難題,又到他在權衡利弊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17章 潑冷水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15章 冬月第284章 虛了第9章 公府密議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3章 日常第48章 接納迴歸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811章 歸來第94章 善後第260章 論婿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3章 楊業述職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84章 夏州降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21章 矛盾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01章 大整軍第403章 抓起來!第88章 天子金令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51章 南粵,危!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52章 幽燕變故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66章 請辭?不許!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章 登聞鼓響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25章 冬至宴第98章 山道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268章 西縣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6章 告一段落第15章 小人行徑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461章 癲狂?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38章 回宮第8章 楊蘇還京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81章 下蔡大捷第71章 兵臨壽春第69章 夫妻密談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41章 祭關公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84章 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