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一圖一冊

bookmark

“陛下,有一事,值得朝廷倍加警惕!”盧多遜拱手。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你說!”收起了感慨的情緒,劉承祐看向他。

盧多遜嚴肅道:“就臣所觀,河西脫離中原多年,中原的影響已然衰弱到一定的境地,大唐舊土受到諸胡的嚴重侵佔,當地遺民也日漸衰微,雖保留一定漢俗,卻也頗受胡風影響,與之融合,不再認爲自己是朝廷子民。即便是歸義軍,也不例外,胡風濃重。

這是一個十分糟糕的情況,朝廷若不求變,採取措施,長此以往,河西故地將徹底爲諸胡所據,從土地城池,到文化傳統,俱與中原割裂,不復爲朝廷所有......”

盧多遜的話,引起了劉承祐的思考,腦海中浮現出一些“既有”之畫面,更加深其重視。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道:“可以想見,長年以來,朝廷在河西力量衰退,甚至已無實際影響,大片的土地胡虜所佔據。

大唐遺民、舊民們,得不到朝廷的保護與支持,羣狼環伺之間,要艱難生存,自然會求變,以適應之。這樣的情況下,朕豈能捨望他們,對朝廷保持忠誠與順服?”

對於西北的情況,劉承祐看起來,是秉持着一種包容與理解的態度,顯得十分坦蕩。或許感慨,或許惋惜,也有發兵收復舊土、拯溺遺民的豪情志向,就是沒有那種偏激的憤恨,畢竟,前朝種下的因,方得今之果,他看得很開,只是打算盡力挽回,收拾舊河山。

“朕遣你們西行,既爲了解刺探河西的情況,也想通過你們這支使團,向西北遺民宣告,大唐雖亡,大漢猶在!終有一日,大漢的旗幟,當遍插河西諸城,河西走廊、絲綢之路當再度打通,大漢的聲威與榮耀,當廣傳西域......”劉承祐鄭重地說道,像立誓一般。

聞之,盧多遜面露雀躍,起身便道:“臣,願爲駕下牛馬走,任憑驅使,輔助聖主,成就西進大業!”

一旁王探事,也跟着拜倒,說:“臣也一樣!”

擺了擺手,劉承祐這纔看向這個一直沉默寡言的漢子,溫和道:“你是武德司的人,帶隊護衛使團?叫什麼名字?”

“正是,小的名叫王寅武!”王探事稍顯侷促,這還是他頭一次覲見皇帝。

“能將西使隊伍安全帶回,不容易啊!”劉承祐說。

“小的受命,唯有恪盡職責,寧死不惜!”王寅武嚴肅道,對皇帝保持着異常的恭敬。

從李少遊時期起,武德司便形成了一種文化,以天子鷹犬爪牙自居,對皇權的敬畏,慢慢地融入骨子裡。

“好!”劉承祐讚許道:“就是因爲你這樣豪傑志士,大漢方能不斷強大昌盛!”

邊上,盧多遜也開口說:“西行途中,險地頗多,荒灘、戈壁、沙漠,馬匪、流寇橫行,再兼一些對大漢抱有敵意的部卒,臣等這一路,歷險無數,幾度徘徊於生死邊緣,有賴王探事,盡力以保,方纔完成使務,得全性命歸來!”

“回來了多少人?”劉承祐問道。

提及此,二者的情緒微微沉抑,盧多遜應道:“連臣二人在內,只有二十三人,餘者都亡於途中!”

“這些人,都是大漢的英烈啊!”劉承祐鄭重地道,看着二人:“你們不負使命,歷經艱險歸來,立了大功,該當重賞!想要什麼,儘可直言!”

聞問,盧多遜當即道:“臣希望陛下能賞賜些錢帛、米粟、田畝!”

“哦?”對其直接,劉承祐微感訝異。

察覺到劉承祐的反應,盧多遜繼續道:“臣等能夠回來,皆賴亡於西北的隨員護衛們,自身豈感奢望賞賜,冀望以此撫卹其家人!”

“這是應有之義!”劉承祐不禁頷首:“縱使你不提,朕也當對西使的勇士們以隆重的褒獎與賞賜,方不負英靈之忠誠與功勞!”

“陛下聖明,臣代死難之士,叩謝陛下恩典!”盧多遜道。

瞥了瞥盧多遜,劉承祐眼神中流露出少許的異樣,對其人的小心思,他當然是看明白的。爲死難之人請賜撫卹,對其名望、聲譽,都是十分有利的,在皇帝這邊,也能加深好印象。同時,他西行的功勞,是實實在在的,皇帝對他又豈會吝於封賞。

當然,盧多遜或許也是發乎於真心,未必有沽名釣譽的小心思。但不管如何,他的進此言的行爲,是值得鼓勵、讚譽的。

“你們這一路趕來,也太過勞頓了,朕就不拉着你們多問了!時間還長,朕容後再找你們暢談!”劉承祐寬和地體恤道:“張德鈞,命人好生伺候着,讓他們沐浴一番,換身新衣!”

“是!”

“謝陛下!”

盧多遜拜謝的同時,又自懷中取出本冊子,厚厚的一疊,有些髒,也有些卷角,慎重地呈上:“臣將這一路的見聞,悉數記載,匯同成冊,請陛下御覽!”

劉承祐兩眼微亮,接過張德鈞轉呈的冊子,有點迫不及待地打開,只粗略地掃了幾眼,便擡眼看着盧多遜,道:“記載得很詳細啊!這本書,很有價值,你用心了!看來,朕又多了一本,必讀之書啊!”

見皇帝的反應,盧多遜矜持一笑,拱手應道:“能對陛下、對朝廷有用便好!”

另外一邊,探事王寅武見狀,也取出一份小心保護的地圖,呈上:“這是小的奉命,沿途繪製的城池、山川、道路之圖!”

同樣地接過,攤開,虎目一掃,還取過燈燭照得更亮,細細觀察,滿意之色愈濃,朗聲道:“就這一冊一圖,封你們個爵位,都不爲過!”

“這都是臣應爲之事,不敢居功!”盧多遜顯得虛懷若谷,不慕勳爵。

王寅武聞之,則大感榮幸,武德司那麼多下屬,也只有先後三名司使得封賞過爵位,並且,還不是純因在武德司的功勞。

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對盧多遜道:“這樣,你退下後,就西行之事,再做些細緻的整理,擬一條陳,帶回京之後,當與公卿大臣們介紹介紹,也讓他們深入瞭解些河西的情況!”

“是!”

等盧多遜二人退下後,劉承祐興致猶不減,見獵心喜地,拿着圖、冊,翻翻看看,愛不釋手。盧多遜歸來所報,對劉承祐而言,就像掀開了一個美人的面紗,展示在他眼中,雖然仍舊朦朧,卻也不再那麼模糊。良久,情緒方纔過去,冷靜下來。

“興奮個甚?終究還是,可望而不可即啊!”嘴角釀起少許悵然。

不知道河西情況的時候,他可以忽視,裝作不知道,等到以後再說。如今知道了,難免有所躁動,但是,有心而無力,還遠不到西進的時候。

然而,若不做些什麼,劉承祐又不甘願。想了想,劉承祐喚道:“張德鈞!”

安排好盧、王二人的張德鈞歸來,匆匆候命:“小的在!請陛下吩咐!”

“傳旨,讓西北邊州各官府,將與諸虜貿易情況,具表以奏!”劉承祐吩咐道。

“是!”

想來想去,軍隊暫時不便西進,那便貿易開道,由官府組織,通過經濟、商賈打通河西走廊,滲透影響,爲日後大舉西進鋪墊準備。

暗下決議,劉承祐將目光落在張德鈞身上,劉承祐笑道:“朕看你忙裡忙外,來回奔波,頗爲不易,需要找幾個人幫忙嗎?”

聞言,張德鈞心中一緊,趕忙道:“多謝官家關心,小的尚且顧得過來,能夠伺候官家,再是忙碌,小的甘願榮幸!”

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95章 楊邠案(3)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50章 蜀亡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52章 對峙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9章 長沙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28章 皇子戍邊第84章 示警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50章 喜訊第100章 城戰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26章 問罪第59章 病榻陳情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79章 蕭思溫278章 軍務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8章 權謀手段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40章 封王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756章 海豐號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700章 本州無罪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68章 西縣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8章 巡視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053章 終章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70章 立場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25章 冬至宴第1764章 禁轎第413章 分食第66章 請辭?不許!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7章 恩賞問題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769章 影響力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40章 封王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43章 總結第86章 戍卒之心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11章 動心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484章 不對勁!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87章 亦有其憂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