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棉

bookmark

經過三日的趕路,在長安的暫歇的西使大隊,終於趕上了已東歸至華陰縣境內的行營。並且,兩輛馬車,在天子劉承祐的授意下,由衛士親自迎接押運,進入行營,直至御帳前。

“這些就是棉種?”劉承祐問道。

“正是!”歸來之後,一直在劉承祐身邊當記室侍講的盧多遜,立刻應道:“臣調查過,此物傳自西方,至西陲已有數百年,在西域已然廣泛種植,其所產所制絨、布,已成爲西北部民最爲主要的禦寒、被服制品,關中、隴右已有不少從西部交易的棉布。

臣聽聞,此物易於種植,喜光耐旱,產量高,用途廣泛,效用極高,若得到推廣,足可替代絲麻,成爲天下黎民黔首主要衣料之選!臣請陛下,行文降制推廣,於中原種植此物,如此,必有利於朝廷,有利於大漢百姓!”

盧多遜調子唱得很高,劉承祐一時沒有說話,而認真地觀察着那些自西域帶回的棉種。偏棕色,卵狀,頭尖尾粗,尖上冒着點白色,就如棕土山巔染上了一層白雪。

這還是劉承祐,頭一次親眼見到棉種是什麼模樣。對於棉的作用,不消盧多遜多講,他心裡可清楚的很,當年他派盧西行時,就曾叮囑,讓他想法帶回一些棉種,藉以推廣。

但聽其異常主動的建議,不管他是真發現了其效用,還是爲了迎合自己,這種態度,都讓劉承祐讚賞。

不過,劉承祐此時反倒保持着冷靜,放下手中的幾顆棉種,道:“此物的益處,朕自然是知曉的,不過,如欲在中原大地推廣,可不是那般容易的。

此物的好處,上下還沒有多少人知曉,從未種植過的百姓,是否願意種植,換了個環境,在中原地區能否正常生長,民以食爲天,這等作物是否會影響糧食的種植......

這些問題,都需要考慮,並非朕一紙詔書,就可令到執行的。即便朝廷強令,百姓種着,又豈會心甘情願?最重要的,中原百姓沒有種植此物的經驗,想要推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種植的方法!”

聽皇帝這番言論,盧多遜嘴角稍微勾了勾,一副拜服的模樣,恭維道:“陛下所慮甚是,此事確實不可操之過急,是臣急躁了!不過,臣此番東歸,還自西北帶回了兩名棉農!”

聞言,劉承祐當即向其投以讚賞的目光,笑道:“好你個盧多遜,朕所慮,你只怕早已想過了吧!”

盧多遜謙虛一笑。

“將那兩名棉農帶上來,朕要見見!”劉承祐一擺。

很快,兩名中年人被帶到君前,一高一矮,都比較精瘦,皮膚黝黑,明顯是曬多了,身上穿的,就是棉布衣服。

見着劉承祐那身明黃服飾,麻利地拜倒,有點畏懼地道:“小民參見皇帝陛下!”

劉承祐手裡還拿着幾件棉衣,質地柔順,但做工粗糙。看着二人,口音有些怪,談吐含糊,但勉強能聽懂,劉承祐不免意外:“你們竟然會說國語!”

盧多遜在旁解釋道:“他們本爲大唐遺民,臣在東歸的途中,也花時間教他們雅音,這麼長時間下來,說得不好,但勉強可以交談,以供陛下察問!”

劉承祐是越來越喜歡這個盧多遜的,心高氣傲或許令人不喜,但這才幹機敏卻是實實在在的。

“你們種植棉花多久了?”劉承祐問。

“有十幾年了!”矮個兒答道。

“你們願意東涉數千裡回中原?”

聞問,二人對視了一眼,看了看侍立在皇帝身旁的盧多遜,矮個兒答道:“盧使君告訴我們,回中原能得到豐厚的賞賜。

聽二人這麼說,盧多遜朝着劉承祐尷尬一笑。劉承祐則面露爽朗,說道:“他說得不錯!朕確實會賞賜你們,不過,是有條件的!”

二人楞了下,底氣有些弱,應道:“小民只會耕地,種棉,放牧......”

“會得還不少嘛!”棉農雖然庸賤,並不乏一些小民精明與貪婪,但劉承祐顯得很親民:“別跪着了,起身答話吧!”

“謝陛下!”

“這棉花,多久能夠成熟?一年能種幾季?”劉承祐關心起一些細節。

“在西州,春種秋收,時間短者,從出苗到吐絮,只需五個月!一年只能種一季,但需多次採取!”

劉承祐又指向那兩車棉種:“你們歸來路遠彌時,這些棉種,還能用嗎?”

矮個兒答道:“這些棉種都是去年的新種,這一路保存還算完好,就算有些損壞,大部分還是能用的!”

點了點頭,對於具體的情況,劉承祐不再過問,而是恢復了一貫的強勢,盯着二人道:“朕會劃出幾頃合適的土地給你二人,再找一些百姓給你們。你們就用這些棉種,教他們植棉、管理等一系列事情,培育出適合中原種植的棉花。只要你們教的好,朕絕不吝惜重賞!可願意?”

天威外露,兩個小農,嚇得直解拜倒:“小民願意!”

“朕再派些人給你們!”指着兩架車,道:“這兩車棉種,朕就交給你們負責了!”

“是!”

“帶他們下去吧!”

棉花的事務上,有了些進展,劉承祐心情很不錯。帶着盧多遜,漫步於行營中,豔陽高照,落在身上,熱量直暖其心,劉承祐直感整個世界都清明光亮了許多。

“陛下還在考慮植棉之事?”盧多遜主動問。

點了點頭,劉承祐揹着雙手,緩緩說道:“此物,春種秋收,一年一季,如今已是盛夏,想要播種下地,也要待明年了。而等他們有所收穫,達到可以在中原大規模推廣的程度,也不是短時間可以成就的。是故,在此事上,朕不着急!”

至於是否能成功,劉承祐是一點都不擔心。

“也不瞞你,朕決議在大漢治下推廣棉植,哪怕通過行政命令強迫,也在所不惜。”劉承祐向盧多遜吐露決心,認真地道:“不過,比起強加於百姓,朕還是更願意水到渠成,上令下行,讓百姓主動種植!”

聽皇帝之言,盧多遜當即道:“陛下,百姓們平日,除了耕種糧食,便是養蠶種桑植麻。既然能植麻,自能種棉。臣以爲,天下熙攘,利來利往,將來百姓們或許因不熟悉棉物,不知其益,會有所排斥,但只要朝廷大力宣揚,讓他們瞭解棉料的好處,讓他們有利可圖,屆時再輔以政令,自然能起良效!”

兩眼微亮,泛起神采,劉承祐看着盧多遜,饒有興趣地問道:“盧多遜,你年紀輕輕,卻很會琢磨朕的心思嘛,你的想法,與朕不謀而同啊!”

聽此言,盧多遜稍微矜重了些,小心道:“臣豈敢妄自揣摩陛下的心思,只是偶然罷了。”

笑了笑,劉承祐望向西方,說:“朕有意在西北大開榷市,由官府組織對河隴諸勢力的貿易,既作滲透,也加強交流,逐漸恢復影響。同時,重新打通河西走廊,鼓勵商賈西市,從西方採購棉布!從西北邊州開始,逐步向東推廣棉製品,讓百姓們先熟悉!”

“陛下的考慮,甚是英明!”盧多遜先是認可,爾後謹慎地提出一些顧慮:“然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並且商路風險太大,棉布價值相較於其他貨物不高,只怕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販賣......”

“這,倒是朕沒想到的!”被指出問題,劉承祐沒有生氣,反而認真地想了想,道:“在中原植棉得到發展之前,朝廷取消一切棉物的關、市稅,關中、西北官府、軍隊也當適量採用棉製被服。

至於商路的安全,大漢當與蘭涼、甘肅、瓜沙這一路的諸方勢力,共同維護。由大漢牽頭,清剿匪盜,保障絲路安全,維持各地的穩定,他們應當不會拒絕吧!”

“陛下聖明!”盧多遜拜服道,發乎於真心。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第94章 善後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48章 處處矛盾第52章 對峙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59章 睡王上位第379章 蕭思溫第321章 矛盾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71章 殺,不殺?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92章 定州事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08章 新貴第76章 王峻用兵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376章 拷問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66章 陷河陽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470章 分封第106章 倒趙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83章 遼帝之亡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413章 分食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95章 大商人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751章 結束了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2章 方略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348章 老皇帝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80章 躊躇滿志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750章 《桃蘭賦》第295章 難第111章 動心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492章 事發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96章 楊邠案(4)第77章 間策第43章 接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67章彈冠相慶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61章 趙二爲官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0章 如此處置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339章 那一腳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273 王晏鎮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