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

bookmark

從去歲冬至今,穩坐晉陽,觀望天下局勢發展近半載,隨着形勢日漸明朗,尤其在劉承祐、史宏肇兩路兵馬都有建樹之後,劉知遠終於坐不住了。

耶律德光北歸,已是定局,就表面看來,應該不是什麼陰謀,隨着各地“喜訊”不斷,劉知遠也放下了心。

此前契丹據有中原、河北,勢不能擋,慫一點可以用穩妥、謹慎來解釋,然若是到如今這個局勢,仍舊苟着,那恐怕就真令人大失所望。

怎麼都是一代梟雄,該果斷的時候,劉知遠要多果斷,就有多果斷。

劉知遠得到皇帝的寶座,表面看來就像是撿來一般輕鬆,稱帝之後,又一直苟在晉陽,新朝成立後真正的大動作,竟然是劉承祐的“南征”。相較之下,劉知遠這個皇帝反而“低調”了許多。

但是,絕不要去小看一個開國君主。從稱帝前後,就可看出,一切都在劉知遠的掌控之中。

稱帝之後,表面雖然沒有太大的作爲,然而事實上,劉知遠有條不紊地幹了不少事。收人心,定軍心,調整了一番晉陽禁兵,將軍隊徹底掌控中。

對原河東節度下屬諸州,包括沁、遼、石、汾、嵐、憲、忻、代甚至掌控度不高的府、麟等州,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官員、兵力,各方面都考慮齊全,基本爲他率河東主力南下做好了準備。

同時,在稱帝后的這兩個月中,劉知遠將朝廷的中樞系統搭建起來了,這個過程,可不是是簡簡單單地用原河東臣僚升級替代,封幾個官設幾個職就能完事了的,雖然劉知遠基本就是這般做的。

即便如此,經綸構造,職權、制度、儀典等等設置都顯得異常簡單,甚至錯漏頗多。但終究,“後漢”的這個戲臺是被劉知遠搭起來了。直到不久之前,劉知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封官賞職,給那些期待已久的從龍之臣一個交代,撫聚人心。

一直到耶律德光用北上安陽的時候,劉知遠將一切安排妥當,以皇弟劉崇爲北京留守,皇子劉承訓爲太原府尹,算是看守老巢。其後,盡起河東馬步諸軍,浩浩蕩蕩地“南幸”。

劉知遠南進,比原本的歷史上,早了差不多一個月!

與劉承祐、史弘肇先後南下的走線不同,劉知遠的進軍路線選擇了西線,欲走晉、絳,經解、陝而東入河洛。

相較於已經基本打通的潞澤、河陽等地,西線這邊,明顯多了些阻礙。不過,問題也不算太大。晉州,此前爲慕容延釗所復,經過留後張晏洪的整頓已盡在掌控。

至於陝州,這可是“首義之地”。當初,劉知遠還未稱帝建號,趙暉、侯章、王晏三人便已舉兵抗戰。唯有絳、解二州,有耶律德光派遣的使者將校,所以尚且沒有歸命之意。

然而,等劉知遠大軍御駕南下,耀兵於正平城下之時,絳州的文武的反應很真實。

“陛下,絳州降了!”御駕之外,儀仗使郭允明朝劉知遠說道。

“朕看到了!”劉知遠表情顯然很平靜,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也是,若是絳州當真一意孤行,選擇頑抗,那麼劉知遠倒會聊表驚訝。要知道,自踏入絳州境內之後,一路所經縣鎮,都是降服。

畢竟,耶律德光所委任的各州官員將校,還是以漢人居多,在契丹勢力北撤的大環境下,面對河東的數萬雄兵,根本沒有頑抗的必要。

“傳諭,三軍就地紮營,令郭威帶兵進城清查,領城中降臣至御營見駕!”淡淡然地,劉知遠吩咐道,兩個月下來,威嚴日盛,讓人不敢側目。

“是!”

絳州主事者,除了刺史李從朗之外,還有兩名契丹人委任的偏校成霸卿、曹可璠,面對劉知遠的召見,表現得十分恭順。不敢有一絲保留,盡陳效順之意。

劉知遠問他們,爲何此前不歸順,要到兵臨城下了才投降。三人的回答也很實誠,說是怕因前番受命於胡虜而被問罪,然天子御臨,不敢不降。

倒是將劉知遠逗樂了。爲了讓劉知遠放心,三人還很識趣地自請解職。

對此,劉知遠自然順水推舟,將三人封官留于軍中聽用,另委他人就職絳州。一路所過,都是後路,劉知遠不得不小心些。

......

傍晚時分,在搭建好的營帳之中,只稍微歇息了片刻,劉知遠便處理起軍政要務,國家初立,尤其是正處打江山的關鍵時期,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且不敢有任何怠慢,以他如今的年紀,卻是分外辛苦。

帳中,已有內侍點亮了蠟燭,以免劉知遠老眼看不清東西。兩邊側座上,蘇逢吉與蘇禹珪端坐着,各自捧着一些奏章念着。

二蘇,如今仍舊是天子近臣,受封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大概是蘇逢吉更受寵的緣故,加了個集賢殿大學士。隨駕南行,在御前處理庶務。

這次南下,楊邠與王章被留在的晉陽,統籌政事,調度糧械,支援前線。此番,劉知遠不只是精兵齊出,還欲窮河東全力進取中原、河北,鼎定江山,故後方之任尤爲重要。而能夠讓劉知遠相信,且有那個能力統籌這些紛繁事務而不至軍需短缺的,也未有楊邠、王章這對老鄉了。

此時,二人念道的,基本都是好消息。

蘇逢吉:“權點檢延州軍州事高允權上表歸順!”

蘇禹珪:“丹州都指揮使、權知軍州事高彥珣上表稱臣。”

蘇逢吉:“永安軍節度使折從阮奏,永安軍額已整編完畢。”

“陝州趙暉奏,已率軍北上,迎御駕。”

“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奏,已將賊河陽節度使崔廷勳圍困於河內城,不日可破!”

“河陽武行德奏,僞命西京留守劉晞棄洛城,洛京巡檢使方太自署知留守事,嬰城抗命,南渡殺之。契丹僞命宣武軍節度使蕭翰,遣蕃將高牟翰將兵援送劉晞復歸於洛,寡不敵衆,退保孟州。”

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43章 總結第79章 大獲全勝第380章 投漢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676章 慘重第100章 梁山濼第357章 國滅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134章 東路軍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65章 楊無敵第137章 整編事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86章 賜死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12章 兄弟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337章 特權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76章 玉如意第122章 睡仙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6章 異見第1713章 機遇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481章 行宮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84章 不對勁!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82章 李氏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18章 權謀手段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73章 解決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98章 追捕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85章 安心第174章 帝崩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7章 風波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55章 河東風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