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召還二郎?

bookmark

“下制,以高允權延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

“高彥珣加丹州刺史!”

“制命折從阮,總統府、麟二州,善御豐、朔契丹,另外,小心提防定難軍節度那些党項人!”

“陝府三傑,都是忠義之士,鼎助朝廷,合當獎犒。以趙暉爲陝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以侯章爲華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王晏爲陝府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晉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傅......”

“武行德,唔......以其爲河陽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充先鋒馬步軍都部署,協同攻取河洛!”

“至於史弘肇那邊,派人告訴他,着他全權處置部署,臨機決斷,朕五月與他會師與西京(洛陽)!”

......

一串的諭令自劉知遠口中道出,顯然他的思路很清晰,不過多是收買、安撫性質的舉措。不過言罷,一股子疲憊感涌上心頭。

這段時間以來,他基本每日都是這種狀態。

“唔......”略作沉吟,劉知遠又吩咐道:“傳令郭從義、朱奉千,讓他們率保寧軍南下,打通至陝州的路徑!”

“是!”

二蘇應承着,下筆不停,將劉知遠的這一番吩咐起草爲詔制,還要潤色行文,速度還不能太慢,還是挺考驗人的。等幾封詔制起草完畢,互相審覈完畢,交由劉知遠用印之後,二人這才鬆了口氣。

即便如此,也不由小心地活動了一番手腕。

劉知遠:“儘快下發出去吧!”

“陛下!”帳前人影一閃,郭威恭謹地走了進來。

“文仲來了!”劉知遠看向郭威,注意到手中的一封帶有加急標誌的軍報,問道:“何方軍情?”

郭威被劉知遠封爲權樞密使、檢校司徒,隨軍南下,負責處理各項軍情要務。聞問,上前兩步,郭威捧着軍報說:“是二皇子那邊的軍報。”

郭威的聲音稍顯沉鬱,表情一片肅重。

聽到是劉承祐那邊傳來的消息,劉知遠一下子來了精神,對這個越發出衆的兒子,他還是很關心的。然見着郭威的神情,心頭難免生出些疑慮,一面讓內侍呈上,一面問道:“二郎如何了?河北情勢如何?契丹大軍撤哪兒了?”

雖然於劉知遠而言,南進戰略是重頭戲,但河北那邊卻是一點也不敢放鬆。

耶律德光雖然北撤了,可不代表他就徹底放棄了對南國的統治,不說河北,就說基本已經放棄的中原地區仍有遼國國舅蕭翰總理軍政,欲給劉知遠添麻煩。

已擁幽燕地利,居高而南向的契丹人,對河北的威脅與控制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又有重兵在,無論怎麼看都不可能放棄河北諸州。

而劉知遠就算還復兩京,仍舊要出兵北上,收服諸州,不惜一切地奪回諸州。否則,就算據有中原,四面皆敵的情況下,遲早爲遼人所滅。

就算拋開上述的因素,僅劉承祐這個兒子,與龍棲軍那支精銳,就值得劉知遠重視。

事實上,就眼下,雖然形勢不斷向好,但河東新朝的局面,並不算太樂觀,甚至可以用前路維艱來形容。進取中原,難度或許不大,但拿下之後呢。

北邊的契丹人,於中原社稷而言,仍舊是一股足以覆滅江山的巨大威脅,這也是各地,在反契丹的大勢之下,仍有不少人對契丹人抱有七期待的緣故。

所以,劉知遠此時的壓力,非常大。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在於,耶律德光的生死!就眼下,除了劉承祐之外,不會有人特意去設想耶律德光暴斃之後,天下局勢會發生怎樣的轉折變化。

“殿下上報,耶律德光率軍,已過磁州,繼續向北撤去,無逗留之意思。殿下領龍棲軍,踵其尾而進。相州......”郭威簡單解釋道。

而劉知遠看了看軍報,表情一暗,神色沉凝,怒聲道:“契丹人竟然如此狠辣,視我國民如狗彘!”

見劉知遠這副表情,二蘇對視一眼,都有些納罕,下意識地看向郭威。深吸了一口氣,劉知遠則命人將軍報傳閱與二人,自己則沉着張臉坐在那兒。

蘇逢吉閱之,眉頭揚了揚,似乎有些意外。至於蘇禹珪,只一視,身體哆嗦了一下,臉色發白,驚愕道:“契丹人,竟敢行屠城之事,就不怕與遭天譴嗎?”

見蘇禹珪這老朽一臉迂態,郭威淡淡地搖着頭:“契丹南侵,殺人無數,又豈會在乎我漢家子民的性命,又豈會懼怕什麼天譴!”

見二人在那裡譴責契丹人的暴行,蘇逢吉此時卻是笑了。

蘇逢吉的聲音很突兀,劉知遠忍不住擡眼看向這名寵臣:“何故發笑?”

“自唐末天下大亂以來,數十年間,因戰亂死掉的人何止千萬,如今安陽死傷些人,何必如此慼慼。陛下進取中原,創立江山,削平異命,同樣是要殺人的......”蘇逢吉說道。

“戰場之傷亡,豈可與屠城惡舉,相提並論?”蘇禹珪這老學究卻是頭一次發怒,瞪着蘇逢吉。

見狀,蘇逢吉輕蔑地瞥了他一眼:“同樣都是殺人,有什麼區別?”

“夠了!”劉知遠卻是突然出聲,打斷二人,朝蘇逢吉呵斥一句:“此等言論,不可再講!”

“是!”對劉知遠,蘇逢吉可不敢倨傲,彎腰抱拳以應。

但見劉知遠臉色有些不好看,又主動湊上去,建議道:“陛下,安陽之屠,契丹人所作所爲,實乃天怒人怨之舉。陛下或可派專人,將此等惡行大作宣揚,此必能激起國人憤怒之心,響應陛下倡導,傾力共逐胡寇......”

就蘇逢吉的表現,顯然他對安陽之殤並不是太在意,反而想着如何利用此事。郭威在旁邊,聞言眉頭緊蹙了下,深深地看了看蘇逢吉微躬的背影。此人雖是個文士,但這心,當真硬得很。

劉知遠則稍微琢磨了一會兒,朝蘇逢吉擺了擺手:“此事,就交由蘇卿家去辦吧!”

“是!”聞言,蘇逢吉嘴角又掛上了點得意的笑容。

起身,扶了扶有些發酸的腰身,劉知遠在御帳中踱了幾步,深思許久,帳中的幾人都不敢打擾他。

良久,劉知遠擡起頭,以一種遲疑的語氣,問道:“契丹人在河北的勢力太過強大,僅二郎與龍棲軍,在河北恐怕難有建樹。二郎畢竟年輕,遼主身邊更有大軍無數,朕恐其有所閃失。朕,欲召還二郎,你們看如何?”

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86章 鬚髮花白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85章 少壯派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7章 陶谷自薦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98章 虞美人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17章 鼓譟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48章 西撤!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33章 西征!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25章 冬至宴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78章 祭拜第376章 對策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68章 婚宴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79章 勢孤危第264章 孺魏王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772章 處置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5章 治安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6章 進士樓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125章 邢州事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27章 冬至宴3第283章 降將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95章 難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53章 有詩云第417章 輕狂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80章 “新對策”第1章 何謂開寶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95章 大商人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14章 腹黑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