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御漢大計

bookmark

王昭遠能有這個認識,實屬難得,而孟昶對其說法,也表示認同,不過表情不見放鬆,而是接着話題問道:“如何抵擋?趙崇韜、韓保貞他們能擋得住漢軍的進攻嗎?”

聞問,王昭遠當即道來:“根據利州報,此番先期來襲的漢軍,乃興元府的王仁贍軍,雖僅數千,但可想而知,北漢大隊人馬,必在其後。

這些年,我們在利州、劍門一線,共屯有五萬餘軍,川路險峻,極不利於進軍,只需善加利用地形地勢據守,足以抵禦漢軍。待其糧盡,敵軍必退,我軍或可趁機反攻,以求斬獲......”

王昭遠言罷,孟昶還沒說話,宰相李昊就不由開口道:“當年,大軍屯於鳳州,一樣是堅城險道,還不是被漢軍一擊擊破,樞密使何以能保證,此次就萬無一失?”

見李昊質疑自己,王昭遠當即怒懟回去:“當年我軍也將北漢大軍擋在威武城外數月,若非其以火攻,再加軍械犀利,足以拖到北漢撤軍。如今,我們已有防備,豈會再與漢軍可趁之機?

自三泉至劍門兩百餘里,每一寨、一關、一隘、一城,守備建築堅固完善,軍械充足,至少屯三月之糧。再加我們採取守勢,只需穩紮穩打,堅壁防守,何懼漢軍?”

聽王昭遠這麼一說,孟昶來了些勁兒,眼神中閃過幾許希冀的光芒,問道:“當真足以拒守漢軍?”

“陛下,只需朝廷予北邊將士以支持和信任,爲保衛國家,爲護宥鄉梓,將士們必然用命!”王昭遠鄭重地道,滿腹豪情。

“好!”孟昶爲其所感染,不由撫掌,說:“昭遠,朕果然沒有看錯你!這等時候,也只有你能爲朕分憂了!”

言罷,孟昶又不免露出躊躇之色,疑慮道:“五萬軍隊,能夠擋住漢軍嗎?是否,該再增援些?”

經過近三年的擴充,蜀國軍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各州加起來,足有十六七萬,當然軍事素質,與此前完全沒得比,精銳、老兵,大部分都在與北漢的幾次大戰中消耗掉了。

新武裝起來的軍隊,稍微精煉些的,都集中在北邊與成都,集中訓練,剩下的,也就只能維護治安,彈壓叛亂,欺負一下動亂的百姓。而其中,有很多人,都是日子過不去,無奈應徵,參軍混口飯吃。

“綿州、梓州及成都尚有四萬軍,可分出一半,北進屯於梓潼,轉運輜需,以作支持。剩下的不宜輕動,國內尚不安寧,需留一定的軍力,保衛成都及周圍,彈壓動亂,威懾不法。另外,我軍此番以守禦爲主,爲減輕糧道轉運的負擔與損耗,也不需屯太多兵!”王昭遠說道。

說着,王昭遠繼續談起他的御漢大計:“三泉乃蜀北門戶,地勢險要,南倚山,北瀕水,城關又多加修繕,堅固無比,有防禦使李進率三千精兵把守。漢軍先鋒之來,便是想要打破入川通道。趙崇韜已經遣兵北上增援,加強守軍實力,如無意外,至少可據之抵禦兩月。

兩個月後,即便被攻破了,漢軍的兵鋒、士氣,都將得到極大的削弱。在其南,更有漫天、綿谷、劍閣、葭萌等險關要寨,漢軍若一座座地打,再多的兵馬錢糧,都難以支撐消耗。甚至,我們還可以拆毀棧道、橋樑,以絕其進軍路途......”

王昭遠說得神采飛揚的,一通分析下來,似乎自家的優勢,真的很大。

不過這個時候,宰臣毋昭裔又開口了:“陛下,依王樞密的策略戰法,這必將是一場耗日持久的消耗大戰,川道對漢難行,對蜀亦然。如欲供給北方數萬大軍,則需要徵集倍之的人力,用以轉運軍需物資。

眼下,已然入秋,農時將至,勞役過多,只恐耽誤了秋收。近年來,各地民亂頗多,強徵民力,也怕引起更大的民亂。再者,朝廷的財政拮据,諸倉儲備都不足,短時間內,也無法抽調出多少支持作戰消耗。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另外,還需防備陵、榮的獠賊,趁機復叛,尤其仁壽周邊的獠賊,距離成都太近了,不得不防備......”

聽毋昭裔這麼一說,孟昶面色也不禁苦了下來。王昭遠卻不吃這一套,言辭激烈地道:“再是困難,也不能耽誤了北方防禦?至於籌措錢糧,那是朝廷應爲之事?國難之際,難道還要吝嗇於成都的糧倉、武庫嗎?”

“再不濟,還可向成都的官吏、富商括借錢糧!將士們浴血廝殺,爲國征戰,力敵強漢,都是爲了保衛他們。不說毀家紓難,捐資獻糧,總能做到幾許吧!”盯着毋昭裔,王昭遠冷冷道:“似毋相公,你家少舉行宴席,每餐少吃些飯菜,就足以供養數百軍士了!”

聽王昭遠這麼說,毋昭裔有些急了,就像被撕破了老臉一般,指着他道:“你,你,何以狂言亂語?”

“我說錯了嗎?”王昭遠眼神中透着少許輕蔑:“成都糧價飛漲,毋相公家近來獲利不匪吧!有糧食運入京中,牟取厚利,就不能支援一些御漢將士們?你飽受陛下厚恩,這等時候,難道還只顧及自家財富利益。若是讓前方的將士知道了大蜀公卿們的作爲,他們會怎麼想,耽誤御漢大事,毋相公又有何顏面立足於朝堂之上?”

王昭遠一番義正言辭,差點沒讓毋昭裔這老臣背過氣去,小心地打量了孟昶一眼,注意到他因王昭遠之言越來越陰沉的臉色,顧不得與之爭辯了,當即嚴肅地請道:“陛下,老臣等必然竭盡全力,調集民力,籌措錢糧,以供大軍!”

邊上,李昊、歐陽炯等朝臣,也跟着附和,都面色莊嚴,心裡則是怕王昭遠把火燒到他們身上,將他們的底子給抖落出來。

見臣子們的表現,孟昶神色緩和了些,說道:“不論如何,當此危急之時,務必全力支持拒漢大軍!”

“是!”

“陛下,臣以爲如此國戰,朝廷當廣發官文,佈告蜀中百姓,人人都當爲國出力。家家出丁,作戰轉運,婦女務農耕織,以供前線。上下一應官俸,都當削減,用以資軍......”

王昭遠還沒說完,宰相李昊終是忍不住,諫阻道:“陛下,萬萬不可!王樞密所言,乃窮兵黷武之策,倘若施行,蜀中必亂,蜀中若亂,還談何抵禦北漢大軍!”

李昊一開口,原本有些意動的孟昶又冷靜下來,看着王昭遠,輕輕地搖搖頭:“暫且不必如此!而今戰事纔剛剛開啓,朝廷還當按部就班,支持前方。至於之後,看戰事進展,再作決定!”

“陛下英明!”李昊當即拱手道。

事實上,王昭遠還是很有一些想法,只是僅僅只能作爲想法罷了。縱使孟昶同意了他的建議,以後蜀的組織力與執行力,也難以做到,並且,當真把官員、把蜀民逼狠了,就如李昊所言,後蜀本身就會先亂了......

緩了一口氣,王昭遠又鄭重地道:“當此存亡之秋,臣建議陛下御駕北征,總督北方戰事,激勵士卒。如有陛下親臨,將士們必然感之而效死!”

“陛下不可!”這下是一干文臣,齊聲勸阻。

“君子不立危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江山系於陛下一身,不可親赴險地,天子不可擅離京師等等。大概就是用這些理由來勸阻孟昶。

而孟昶,實則根本不用臣子們勸,直接道:“朕不通兵略,更無馭兵之才,貿然北上,只會給將士們增添麻煩,反倒不好!”

大抵是覺得自己的態度有些慫了,孟昶對王昭遠道:“北面防禦,乃是由你與韓卿一手構建,當此之時,莫若由你北上,督率諸軍,防禦漢軍!”

見狀,王昭遠沒有太多猶豫,拱手便道:“臣願往!”

“好,朕便以卿爲北面防禦都部署,率師拒漢。關城寧定,大蜀安危,朕就寄於卿之手了!”孟昶嚴肅地道。

“臣在所不辭!”王昭遠也鄭重道。

環視一圈,微微一嘆,孟昶說道:“諸卿,國家板蕩,內外不寧,唯有靠諸位,同心同德,共度時艱,以保江山了!”

“是!”

“陛下!”這個時候,樞密副使韓保正提醒道:“還有一事,不得不做準備。北漢興兵伐我,必然兵分兩路,北面重兵雲集,東路也不可放鬆。而今夔州的軍力弱了,還當東調軍卒,增加川東的防禦實力!”

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97章 決斷!第3章 新皇詔制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41章 探監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76章 拷問仁宗篇1 正統時代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45章 了結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章 何謂開寶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87章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82章 瓦橋關第71章 六合堤上第86章 鬚髮花白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9章 公府密議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68章 湖南亂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69章 禍事了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21章 道士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35章 瑤華春第122章 睡仙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67章 遺表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65章 楊無敵第172章 太子妃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52章 對峙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93章 楊邠案(1)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73章 日常第39章 百年大計第112章 兄弟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06章 倒趙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68章 湖南亂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70章 分封第3章 取士不公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59章 睡王上位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