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

bookmark

“天府之國,錦繡之城,成都真是個好地方吶!”策馬輕馳,身後跟着一隊士卒,趙匡胤漫不經心地巡看於成都的坊裡。

道路很寬,地方很靜,周遭都是高門大戶,但其中半數已空,嗯,都被漢軍尋各種由頭批捕問罪了。剩下的,察覺到趙匡胤這一行人,都躲在府內,透過大門縫隙,偷偷地窺看。

望着周遭緊門閉戶的府宅,完全可以想象,那府門背後的偷窺的目光,是怎樣惴惴難安!

“唉!”趙匡胤重重地嘆息一聲。

“都帥,你近來爲何喜歡長吁短嘆?”已經快成爲趙匡胤身邊的侍衛將軍了,党進跟在其側,聞其嘆,不由嘀咕道:“你難道還同情那些人?”

“我只是覺得,向帥如此做法,太過嚴苛了,容易引起蜀人共憤,不利於川蜀的穩定與鞏固!再者,如此做法,有傷軍紀之鞏固,軍隊之建設!自進入成都城後,多少將士迷了眼,再這麼下去,只怕軍隊將腐化矣......”趙匡胤嘆道:“成都如此,尚在我等控制之內,幾時整飭,但鎮守各地的將領們呢?缺少監管,我只恐他們放縱過甚,引起變亂啊!”

聽其言,党進則不以爲然,說道:“將士們滅蜀,歷盡艱險,合該有賞,再者,又沒有燒殺搶掠,對於那些仗勢欺人,倚權斂財的人,就該整治,還蜀中百姓一個公平,澄清世界,都帥何必過慮?再者,你不也厭惡那些貪污枉法,作奸犯科之輩嗎?”

連党進都能說出這麼一番道理來,顯然,向訓在針對蜀中權貴、官僚的清算一事上,思想建設還是很到位的,與將領們達成了共識。當然,若不是那些靠收繳得來的大量犒賞軍資,估計他們真就真信了。

事實上,對於此事,趙匡胤的心路歷程是比較複雜的。起初,他是完全不同意這麼做,但是向訓,又拿糧食,又拿犒賞這些來說事,並取得了大部分將領的支持,他也無奈。畢竟,不能逆全軍將士們的心意。

在趙匡胤眼裡,自進入成都之後,向訓似乎變了一個人,恣意妄爲,不擇手段。原本,趙匡胤還以爲向訓在自污,但隨着動作越來越大,範圍越越廣,手段越來越狠,他甚至開始懷疑向訓生出異心,想要收買軍心。

不過,發展到如今,趙匡胤眼光自然不只侷限於那些被整治的權貴、官僚,與那些足可堆積成山的錢帛財貨,他看到的,是一場變革,一場通過嚴酷手段刷新蜀中積弊的運動。吃相或許難看,且具隱患,但軍隊得其利,小民得其地,朝廷得其治,受損的只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同時,趙匡胤也相信,向訓絕無異心,他的舉措與做法,是自絕於蜀中權貴、官僚,見棄於地主、商賈。這麼大規模的動作,背後若無授意,向訓絕對不會,也不敢。而且,趙匡胤基本能夠肯定,這絕對是天子的意思,朝廷諸公,斷不會如此激進,唯有天子有這等膽魄,這等強勢。

更加意味深長的是,從頭到尾,朝廷頒佈的善後內容,都是中規中矩的。而蜀中的變動,更像是平蜀漢軍,眼饞蜀中財富,而任意妄爲,行搜掠之舉,並且,只是盯着那些貴族、豪富。

向訓的所作所爲,簡直就是朝臣攻訐的污點,而他處的位置,極像個背鍋位。但是,向訓似乎甘之如飴。

想通了這些,趙匡胤沉默了,不再爲那些蜀中貴族說話了,即便心存異議,但與天子的意志相逆,趙匡胤還沒那麼頭鐵。

然而,這麼長的時間下來,從平原諸州傳來的消息,讓趙匡胤又有種不吐不快的衝動了,他覺得,已經夠了,該收手了......

“元朗兄!”注意到趙匡胤的神情,党進開口了,一臉的真誠,連稱呼都換了:“不是我說你!你似乎太愛惜名聲了,上下那麼多將士,連向都帥都取了些錢財,你何必這般。當年在揚州,你是主將,也就罷了,如今在成都,上邊有向都帥頂着,你又顧忌什麼?你這般堅持,我們這些做屬下的,心裡也不痛快吶......”

聽党進一番話,趙匡胤眉頭一挑,同樣認真地看了看党進,嘆道:“孟蜀雖定,但南方尚有唐、吳越及嶺南,此例一開,我只恐軍心難以收拾,日後取江左,若再效此法,恐引起其頑強抵抗!”

党進不屑地道:“南方皆弱旅,如敢頑抗,盡數掃除即可,何需那麼多顧忌!”

聞言微訥,趙匡胤心中暗歎,党進倒是活得簡單輕鬆。沉吟了下,好奇地問道:“你此番分了多少賞?”

“大多換成了錢絹,絹有50匹,錢200貫。”党進嘿嘿一笑。

“不算少了啊!”趙匡胤微微一嘆,想了想,說道:“聽說你弄了些美酒,我酒癮犯了,回去之後,當與我共飲!”

“好!”党進應道,覺得趙匡胤有開竅的跡象。

前方一陣喧譁聲,引起了趙匡胤的注意,上前一看,卻是一座高大的府門前,一干漢軍,正興沖沖地往外邊搬用東西,開啓的幾個大箱子,整整齊齊全是絲綢絹帛,鉅富之家啊!

大開的府門上,清晰可見幾個大紅字:世修降表李家。看到這幾個字,也就知道此乃誰人之家了。因爲先後爲前後蜀寫降表,孟昶投降後,有成都百姓趁夜在李昊府門上寫的,以作嘲笑鄙視。

原本,李昊對此心中也慚之,家人慾換門,被他止住了,說無用,任其留於中門,以示坦然。但在後來,成都變故,那麼多的貴族、公卿、大臣,被漢軍清算,李昊反而命人將那六個字翻新,似乎想要告訴所有人,漢軍進城滅蜀,他是有大功的......

或許真有了效果,又或許因爲與向訓搭上了干係,確實沒有軍士侵擾,安穩至今。但是,後蜀權貴之中,論家產之多,生活之奢靡,能超過李昊的,可沒多少人。

有這麼一則小故事,當年蜀臣趙季札購得一份李昊曾祖李紳受封宰相的制書相贈,李昊專門搭起一座綵樓供奉,又大宴賓客慶祝,幾乎把成都城內有名的歌姬都召至私宅陪宴,靡費之巨,遠超旁人想像。並且,送了足足兩千匹帛給趙季札作爲謝意,與當初趙普使蜀,不敢匿賄的數目相當......

這樣一個鉅富之家,怎能不被盯上。

李府前,趙匡胤見着這副場景,卻察覺到了異樣,若是正常受命,絕對是先將李家的人拿下,定下罪,再行處置,而此時在李府出入的漢卒,更像是在搶掠。

“敲詐”二字浮現在腦海,趙匡胤眉頭微凝,他最顧忌的,就是此點,將士任意妄爲,軍紀難免鬆弛,上面開了頭,下面就屢禁不止。

驅馬上前,趙匡胤冷斥道:“你們是哪軍、哪營的?”

正兩眼放光的軍官,這才注意到趙匡胤,顯然不認識他,但心裡估摸着軍職應該很高,行了個禮,頗爲倨傲地道:“我們奉國軍的人,正在執行公務!”

“這位將軍,這李家確實很富,倉庫裡錢絹都快發黴了!”言罷,眼神一閃,湊上前小聲道,又看了看趙匡胤身後的兵士,以一種大方的語氣道:“末將也取不完,就拿這部分,剩下的就獻給將軍了?”

聽其言,趙匡胤臉上怒色一閃,不由哈哈大笑出聲。

“趙都帥!”一聲悲切的呼喚打斷了他。

放眼望去,只見門前,李昊這老兒一臉委屈地看着他,老眼中既有畏懼,又有期待。

“好!好個奉國軍!”低頭,冷冷地盯着那軍官:“王全斌就是這樣帶兵的嗎?”

軍官似乎也搞清楚趙匡胤的身份了,見他不客氣,軍官臉上的笑意也斂起來了,桀驁不馴地應道:“趙都帥,何故辱我家都將!”

“把東西放下,帶着你的人,滾回軍營!”趙匡胤淡淡地道,語氣強勢無比。

聞言,軍官更不樂意了,仰着頭頂道:“趙都帥,你軍階雖高,卻還管不了我們奉國軍的人!”

“啊!”話音剛落,便慘叫一聲。

卻是党進驅馬上前,一鞭子朝他臉上抽去,怒斥道:“你這狗才,敢如此對趙都帥講話!”

党進的氣力何其大,一鞭子下去,血肉模糊的,一張臉直接毀了,這名奉國軍官顧不得其他,倒在地上,捂着臉嚎叫,好不容易緩過來,卻連眼睛也睜不開。

偏頭瞪了党進一眼,趙匡胤盯着他,語氣異常淡漠:“把東西放下回營,我不想再說第三遍!”

趙匡胤的威勢,豈是一箇中下級軍官能夠強抗了,最終狼狽而走。其後,直接忽視李昊的拜謝,趙匡胤驅馬尋向訓而去。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這軍紀不整,必生大亂!”臨時帥衙中,找到向訓,趙匡胤板着一張臉,嚴肅地對他道,語氣難得地有些衝。

向訓與趙普正在商量着什麼,見他這副模樣,不由問道:“元朗何故如此氣憤?”

www ▪тTk Λn ▪¢O

趙匡胤表情嚴重地將方纔的事解釋了一遍,聞之,向訓眉頭也皺了皺:“竟有此事!”

看着向訓,又瞧了瞧趙普,稍作猶豫,趙匡胤拱手道:“向公,請恕末將直言,掊斂之舉,該當停止,軍紀軍法,務必嚴整。李昊乃蜀中老臣,名望頗高,對大軍入城,也是有功的。如今區區一個下級軍校,就敢登門敲詐勒索,這絕不是一個好的徵兆。

末將以爲,當收攏兵卒,嚴肅軍紀,勿致擾民,還蜀中百姓以安寧,擇日班師!”

“元朗之言有理!”向訓點了點頭,但一臉平靜地對他道:“對於下面的軍官,是該嚴厲約束了,不過,班師之議,就勿提了。一者,川蜀猶待鎮定;二者,朝廷尚未降制;三者,你看看這幾封軍報......”

聽其言,稍帶着點疑惑,趙匡胤接過,然後表情迅速沉了下去。不過,卻沒有過於驚訝。軍報內容:綿州、劍州、梓州、閬州,豪強連叛。

“諸州連叛,現如今,平息叛亂,纔是最主要的!”向訓輕嘆道:“不過你說得對!軍紀軍法,是該嚴肅了!”

未己,王全斌氣勢洶洶地來到,面色氣憤而兇狠,對着趙匡胤便質問道:“趙匡胤,你何以鞭笞我部下!”

......

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49章 求援第365章 樞密軍政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96章 橐駝兒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98章 轉折點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8章 楊蘇還京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54章 滅門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337章 特權第88章 童謠第417章 輕狂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5章 春闈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80章 賞功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章 揚州的風波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92章 劉銖案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398章 虞美人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淺談兩點第391章 暗箭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80章 過鄴都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87章 秋後算賬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52章 聽政3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707章第178章 帥府籌謀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18章 進兵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