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絕不姑息

bookmark

入冬的東京城,已經冷了許多,城池也增添了幾分蕭肅,平蜀的喜悅勁兒漸漸過去,大漢翻開一頁新的篇章。大量的金銀、玉器、甲仗、財貨,源源不斷輸入東京城中,肥了劉家與朝廷,也讓上下了解到,川蜀究竟有多富。

不管如何,對於皇帝與朝廷而言,平蜀收益巨大,吃得盆滿鉢滿。雖然,劉承祐更在乎的,是川蜀那兩百餘縣,數百萬民,以及天府之國肥沃的土地。

不過,隨着軍情急來,爲這波大勝,蒙上了一層陰影。

崇政殿中,召集幾名重臣,進行一次機密程度極高的御前會議,聽取樞密院關於“蜀中叛亂”的奏報。柴榮語氣嚴肅,沉穩地敘述而來:

“根據蜀中奏報,叛亂初發於綿州龍安縣,由其境內六土豪,聚鄉勇,蠱惑百姓爲亂,偷襲巴西城,爲懷威都將何重建所擊敗,叛軍退往龍安、石泉地區。

劍州有千餘蜀卒,率先謀叛,攻克劍門,爲鎮守劍閣的韓繼勳率軍收復。梓州、閬州等地,亦是如此,以當地土豪、豪強爲主,打着興復孟蜀、驅逐王師的旗號,爭相反叛。

到十月中旬,川蜀境內,舉旗響應,趁機謀亂之地,已達十二州,以綿、漢、梓、簡、眉、閬六州最爲嚴重。叛亂之衆,達十萬之數......”

瞟了劉承祐一眼,柴榮繼續道:“此番叛亂,以平原地區州縣爲主,川東地區尚且平穩,川南有不穩之像,局勢若不速定,難免有因緣爲奸,趁勢爲亂之逆衆!”

聽其陳述,劉承祐掃了一圈衆臣,平靜地問道:“情況,諸卿都有所瞭解了,如何應對蜀中亂事,可盡抒己見!”

事實上,光看叛亂爆發及波及的範圍,就可知道,此亂的起因何在,參與過前番廣政殿議的諸臣心裡也清楚。

李谷想了想,問柴榮道:“川蜀駐軍,有何平叛的策略?”

柴榮說:“此番叛亂,以蜀中貴族、豪強爲主,裹挾愚昧無知的川民,再輔以一部分貳心的降卒,趁隙某亂。向訓奏報,他將穩固川東與川北,招撫川南,保障進出之交通。同時,對降卒加以甄別控制,以獎賞錢糧、土地,安撫其心,收爲己用,否則,既生此亂,以分駐的入蜀大軍,難以兼顧全境。

所幸,此番亂事驟起猖獗,但亂軍各自爲戰,並未練成一片,難以互相配合,協同作亂。向訓計劃,暫以穩收諸城,以爲據點,先清楚成都周遭亂事,再調集重兵,逐步清除餘叛......”

柴榮話音方落,魏仁溥開口了:“蜀之叛亂,只要降卒能夠穩住,勿致受惑作亂,局勢便在控制之中,向訓的選擇沒錯。至於諸州聚叛者,烏合之衆,既缺兵甲,又短訓練,絕不是大軍對手。將之困死在蜀中,以成都爲中心,逐步清除,問題不大!”

劉承祐點了點頭,亂情傳來之後,他一直顯得很冷靜,未怒未躁。目光轉向範質,對早已張口欲言的範相公道:“範卿有何意見?”

範質的表情略顯複雜,有種心累的感覺,他早就勸過劉承祐,不要太過急進,否則必然生亂,但是不聽。如今果生其亂,但是,範質這心裡,倒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

面對天子的目光,範質嚴肅地道:“陛下,亂事既起,一切當以平亂爲先。朝廷遠在東京,消息傳遞困難,臣以爲,平亂事宜,還當委以向訓全權,以求速定亂軍,恢復川蜀的穩定!”

從範質的話就可得知,這位相公,覺悟還是很高的......

略作停頓,範質繼續道:“然而,思此亂之根源,臣以爲對蜀既有之政策,當有所更易,嚴肅軍紀,約束士卒,緩和矛盾,剿撫並用......”

“範卿的顧慮,朕知道!”範質剛起個話頭,劉承祐便明白他的意思了,難得有些失禮地打斷他,說道:“朕只有一個態度,對於叛亂之輩,絕不容妥協,唯有剿除。事已至此,朝廷如有任何軟弱,豈不讓逆賊更加囂張,朝廷今後,如何治蜀?

十數萬大軍,據險關,修兵甲,都爲我軍一舉而破所擒,區區亂衆,難稱軍隊,朝廷反而需要顧忌?”

言罷,劉承祐即以一個嚴厲的態度,降下指示:“朝廷當制降成都,委以向訓平叛全權。另,廣佈告川蜀官民,此番爲亂之豪強,一律嚴懲,籍沒其財產,收繳其土地由蜀民共分之。

另外,此番僅誅匪首,餘者不論,裹挾之叛民,能幡然悔悟,執匪首頭顱告官府者,可免其罪。戡亂之際,凡蜀之新舊官吏,當恪盡職守,以安治下,待匪亂平定,朝廷將因功敘賞!”

劉承祐這是相當於正式出臺針對蜀中權貴、地主的打擊政策了,直接擺到檯面上來,正大光明地進行。

聽劉承祐之言,範質臉上不由一急,天子到這個時候,還是一點都不服軟,手段仍舊如此嚴厲。張口便來:“陛下,如此,臣只恐蜀中亂事會繼續擴大啊!”

擡手止住範質,劉承祐的表情有些冷漠:“姑息養奸之事,朕絕不爲之。安民的事,就要看入蜀的官員了,中樞當嚴令敦促,務必將分地分產的政策,傳達到位,以安蜀民,此事由趙普總理其事,如怠慢、曲解朝廷意圖者,一律嚴懲!朕相信,蜀人擁其地,增其產,必定擁護朝廷!”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還有!”劉承祐偏頭瞧向柴榮,吩咐道:“制令在蜀諸軍將帥,嚴肅軍紀,不要忘記了大漢的軍法!措辭不妨嚴厲些,前事不論,但再有以身試法者,絕不容誅!”

“是!”

等退出崇政殿,範質神情凝沉,重重地嘆了口氣:“都到如今這個地步了,陛下爲何還要一意孤行,以如此強硬激烈的措施,蜀中爲亂者,必然頑抗到底,荼毒必久啊!”

聽其言,此前一直沒有對此事發表過意見的宰臣薛居正,沉聲道:“範公此言,在下不敢苟同!”

微訥,範質看着他:“子平有何見解?”

薛居正說道:“在下以爲,既然蜀亂已起,就該當嚴厲鎮壓。如因其亂,朝廷便轉變態度,只會助漲叛逆的氣焰,那纔是一誤再誤。即便因此暫消禍亂,暫復穩定,但將來朝廷如何治之,如有新的政策,與其意願相悖,是否又再相爲叛?

再者,蜀中亂民,需要朝廷做出妥協嗎?以陛下之剛強,豈能容許之!”

說着,薛居正四下看了看,放低聲音,道:“說句犯忌的話,如果陛下因此而選擇妥協,那是否證明,陛下此前的決議是錯誤的?”

聽薛居正之言,範質有種陡然驚醒之感,面上陰晴變化一陣,緊蹙着眉頭,道:“我只是擔心,經此一亂,膏腴之地盡毀,蜀中元氣大傷啊!”

“然一旦亂事平定,卻可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薛居正目光灼灼。

事實上,一直以來,範質所顧慮的,就是生出亂事來。在漢軍平蜀的過程中,雖然大戰幾場,但時間短,並沒有對蜀中造成太大的傷害,尤其是生產上的破壞。

蜀民之苦,僅在孟蜀的政策上。按照範質的想法,本可以輕易地接受蜀中政權,而後根據其弊,改良弊政,緩和矛盾,則可在短時間內安定川蜀。屆時,用不了半年,川蜀便可成爲朝廷又一大財稅重地。

但是,經劉承祐這麼一折騰,民亂烽起,對於民間的傷害的太大了,會死多少人,難以估量,會損失多少財產,更難以計較。對於平定叛亂,範質是有信心的,但是如果把天府之國給打爛了,那爲之付出的代價,可太重大了。

其後,爲蜀地的恢復,朝廷還將投入巨大精力。

簡單地講,原本有一條輕便的坦途可以走,但劉承祐非要選擇一條充滿風險與意外的路,這就讓範質有些難受了。

不過,到目前爲止,範質也不是不能理解皇帝的用意,並且能夠看出其中的利處。當正因如此,心情才格外複雜......

“我們的範相公,這思維還是難以轉變過來啊!”崇政殿內,劉承祐不禁感慨道。

這段時間以來,因爲對蜀政策的問題,劉承祐都快躲着範質走了。老臣要求穩,這沒有錯,範質又秉持一份公心,不摻私情,劉承祐也不好太苛責於他。

但是,有的時候,也還是忍不住有些鬱悶,覺得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被理解。

“範相公老成謀國,也是一片忠心!”侍立在御前的舅哥郭侗開口道。

趙普去成都後,回朝的郭侗,接任崇政殿學士承旨,負責殿內公務。去歲,安排了一次關中蜀俘的遷移實邊,完成得不錯,回朝之後,在劉承祐這邊地位明顯拔高不少。

聽其言,劉承祐微微詫異地看了郭侗一眼,崇政殿與政事堂,已經有些對立的苗頭了,郭侗能爲範質說話,劉承祐這意外之中,也不由生出了幾分欣賞。

“派人,召李崇矩進宮!”平復了下情緒,劉承祐表情變得嚴肅,吩咐道。

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94章 善後第66章 朕要親征第342章 殺肥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97章 心虛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736章 試炮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46章 流光園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85章 家務事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60章 平定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7章 附議第73章 道府之爭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61章 “龍宮”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9章 寫得不錯!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章 父母兄弟第38章 賞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231章 主動調整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310章 政治新星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45章 中秋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04章 在真定第45章 靖江軍第23章 皇帝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