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金陵主臣

面對韓熙載的默然,李璟趁機質問道:“近來,爾等屢次勸朕修整武備,完善江防,然而,縱使舉國奮武,又能如何?至於主動發兵,卿可能給朕保證,擊敗漢軍,收復故土而保之?”

李璟話裡,滿滿的失敗情緒,能得一時之安,享一夕之樂,已然滿足,又哪裡還需什麼長視遠謀。

見韓熙載的表情逐漸激動,李璟大概清楚,又要說那些在他看來很無謂的忠言諍語,手微擡阻止他,認真地道:“韓卿,今歲將過,可以提前準備好明歲的入貢之資了,以免屆時再措手不及。”

聞言,韓熙載麪皮抽搐了一下,沉聲應道:“是!”

“另外,漢主繼位將滿十載,國書既至,我朝該當有所表示。嗯,朕當親書一封賀表,再備厚禮,遣使北上,爲之慶賀,此事也......”李璟繼續道,不過注意着韓熙載有些難看的表情,當即改口:“此事,就交給鍾尚書吧!”

“遵命!臣必然不負使命!”禮部尚書鍾謨起身,含笑恭敬道。

“好!”李璟對鍾謨的態度很滿意。

“陛下,院堂尚有公務,容臣先行告退!”見殿中,酒照喝,舞照跳,韓熙載滿腹的無奈,躬身一禮,似乎急於擺脫這滿殿的“烏煙瘴氣”,保持自己清高孑立的人格。

李璟顯然也不願意韓熙載在這邊礙眼,破壞氣氛,微醺的老臉上露出一抹寬和的笑容:“韓卿勤於公務,方有朕之安寧,卿可自爲!”

“臣告退!”韓熙載再拜,而後佝身而去,只是在出殿轉身時,甩了一下袍袖,似乎在發泄着自己的憤懣。

待其離開,殿中的氣氛,還是冷了兩分,馮延巳見狀,拾一酒杯,靠近李璟身前,語氣不忿地道:“陛下,你對這韓熙載優寵過甚了。此人自視才高,素來倨傲,今掌國政,恣意無忌,蔑視同僚。如今,都敢拂陛下的顏面,哪裡還有臣禮?”

聞言,看了看這個沒怎麼衰老的寵臣,李璟嘴角稍微抽動了一下,應道:“韓叔言素來如此,這些年,秉執國政做得也不錯。來,不理他,不要壞了我們的興致!”

“是!”馮延巳舉杯相應。整個人,倒顯得很淡然,進讒嘛,自然需要反覆不斷,一點一點地中傷、污衊。

馮延巳與韓熙載之間,不只是個人恩怨,主要還是利益之爭。自宋齊丘及其黨羽死後,馮延巳已是江南勳貴、官僚、地主唯一的領袖了。這些年,由韓熙載爲首主導的改革,對他幹人的利益侵犯得厲害,怎能不嫉恨之。

但是,上層的力量因爲李璟壓制黨爭而被打擊的厲害,在北漢的巨大威脅下,韓熙載又打着救國圖強的旗號行改革事,取得了輿論的支持,以致難擋大勢,但暗中的對抗,對其政策的曲解、耽擱、阻礙,始終不斷。

另外一方面,馮延巳個人對韓熙載觀感也不好,人前清高,人後的生活一樣奢侈,平日裡還抨擊他們這些人奢靡、貪圖享受......

對於下邊的變化與鬥爭,李璟心裡實則也是清楚的,但他選擇支持韓熙載的改革。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丟了江北之後,使得南唐財政陷入危機,江南、江北經濟上的互補平衡遭到嚴重破壞。

但是,在惡劣的形勢下,朝廷的支出卻加大了,戰後撫卹,軍事力量的重建,勳貴、官僚的俸養,皇室的奢華生活,還有每歲高額的歲貢。對南唐朝廷而言,必須加大財稅的收入,必須得變,要麼課重稅於百姓,要麼將刀子砍到佔據了主要社會財富的勳臣、官僚、地主、富商身上。

李璟選擇了後者,一是他們富,二是有韓熙載爲首的一干人力主,不管如何,有韓熙載衝鋒在前,他這個國主隱於背後當裁判,再完美不過了。

不過,這兩年來,因爲韓熙載的改革,朝中怨聲載道,屢屢有抨擊新政的聲音,長期不斷的讒言、中傷,耳根子本就軟的李璟,顯然又另生心思了。

一邊享受着韓熙載改革的成果,一方面,又開始拔高江南勳貴、官僚們的地位了。有個現實問題,李昪當年開國,就有賴江南士人集團的支持,那些人,算是南唐的根基,與國休慼。

事實上,南唐與後蜀,十分相類,文教興盛,經濟富庶,軍隊孱弱。但論弊病,南唐更甚之,土地兼併嚴重,下層的百姓生計艱難,在割讓江北之後,情況更是急劇惡化,許多在江北有重大利益的勳貴、官僚,不得不在江南想法彌補損失。

韓熙載的改革,雖有一定的壓制效果,但治標不治本,在自上而下的對抗下,舉步維艱,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越發艱難。

因爲地域狹長,四面受脅,外部環境極其不友好,導致金陵的“亡國氛圍”,比之當初的孟蜀要更加濃厚。畢竟孟蜀,還有那連綿的崇山峻嶺,作爲依仗,而南唐可憑藉的,基本只有一條大江,並且還是分出去一半的長江,這能擋住北漢?換誰都不信。

國之將亡,亂象頻生,到乾祐十年,金陵仍能保持着一定的平穩,已經是韓熙載等臣費心維持了。但是,大勢之所趨,豈是韓熙載這少數人所能扭轉的?

李璟與馮延巳這主臣各懷心思,禮部尚書鍾謨那邊,推杯換盞,與人相樂,目光時不時地投向二者,面上始終帶着點笑容,意味深長。

韓熙載那邊,慢慢地行走在冷風中,前往宣政院,擡眼望着寡淡的天空,腦中浮現出方纔殿中的情形,心中無限悵惘。

他韓熙載,南渡已經三十多年,有二十多年的蹉跎,雖受唐主厚待,但始終不掌權柄,還一直爲人所嫉,深陷與江南士人之間的黨爭。

一直到漢師南征,江北盡陷,國家陷入危頹之際,方纔得到真正的重用。這些年,糾集了一干志同道合之士,頂住巨大的壓力,厲行改革之事,意欲力挽狂瀾,扶保大廈。

成績自然是有的,但結果,始終差強人意。針對寄生蟲一般的勳貴、官僚、地主、商賈的一系列政策,確實增長的財稅,緩和的朝政的壓力,但國家的實力,始終沒能因此得到提升,底層的百姓,日子依舊越發艱苦,而他還要面對朝裡朝外不斷的非議、中傷,來自馮延巳等人的反彈,也越來越厲害。

而他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被用於歲貢,用於維護宮廷享受,用於奉養勳貴、官僚,與他所期待的富國強兵,相差太遠。

當然,國家受國情有限,畢竟不能推到重來,一切的改革都是有限的,屬於改良,心知其侷限,並不是不能接受。

最讓韓熙載心傷的,還得屬李璟的態度。主上都是滿身頹喪,喪志失氣,得過且過,他再積極,又能如何?今年來,李璟的變化,也讓韓熙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此非可託志趣之主。

然而,李璟對他韓熙載的知遇之恩,又是實實在在的,也給了他施展的餘地。對於李璟,韓熙載又實在恨不起來。

矛盾的心理,佔據着韓熙載心房,涼風彷彿映照着心情,走着走着,就失了道。環視金陵富麗的宮廷景象,韓熙載仰天長嘆,最終化爲頹然。

宣政院也不去了,出宮回府,呼朋喚友,備酒飲宴,娛情娛己......

龜*殿中宴正酣,酒入高潮,君臣放浪形骸,展喉高歌之際,一名額纏白巾的官員,滿臉悲切,在內侍的引導下走了進來。

李璟認出了來人,乃是晉公、洪州大都督李景遂的屬官,見其狀,心中一個咯噔,酒也不香了,略顯緊張地問道:“卿爲何來,作此打扮?”

“陛下,晉公在南昌府,爲人謀刺,已然薨逝!”來人拜倒,痛苦流涕,語帶悲傷,沉重報來。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其言落,滿殿皆驚,一時寂然。

李璟一時愣住了,隨即身體一繃,手裡的酒杯被打翻,人差點閉過氣去。在內侍的攙扶下,方纔慢慢地緩過來,很快,淚灑宮殿,嚎啕大哭,高呼“吾弟”。

未己,以晉公李景遂身亡之故,李璟下令,在唐宮爲其弟發喪,金陵官吏,悉數舉哀,並急遣人往南昌府,迎其棺槨北上。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因爲李景遂這非正常死亡,金陵朝堂,又將掀起一陣動盪政潮。聰明人,都將李景遂之死,聯繫到了李弘冀。

躲到潤州去,就能避免嫌疑了?怕是不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

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689章 高規格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8章 殿議第1695章 袁家莊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401章 老郭威第207章 還京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207章 還京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58章 善後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8章 瓊林宴第1694章 鹽州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61章 “龍宮”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16章 尾聲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75章 按*不動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1765章 三郡公第30章 收穫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708章 格局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362章 分封?第112章 兄弟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79章 長教訓第185章 趙礪案第195章 楊邠案(3)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25章 冬至宴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736章 試炮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83章 降將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752章 放手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37章 整編事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62章 禍福之間第2052章 回京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16章 尾聲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3章 相敬如賓第92章 定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