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相爲帥

bookmark

“雙方軍事實力的比較,柴樞密已盡述之,猶如龍虎與貓狗相比,不需臣再贅言。臣此前與那鍾謨談過,論及主上,陛下之文韜武略,遠勝沉溺奢侈的李璟,就如皓月之明比寒星,主勝則國必勝。

且逢去歲臘月宮變,太子廢,宰相罷,政治動盪,朝野不寧,黨爭復起。自大漢取下淮南後,江表國力去泰半之數,雖經韓熙載變革,改善稅收,然不足以彌補江北之虧,且因侵害勳貴官僚之利益,使得其內部矛盾重重。馮氏兄弟當權,又改廢其政,國策變動之劇,使得上下不諧,難得安寧。

是故,臣以爲,即便金陵尚養兵十數萬,王師南下,亦可撲平之!”

“李卿覺得,伐唐正當其時?”劉承祐兩眼一亮,問道。

凡事似乎總有個但是,面對天子此問,李谷從容道來:“臣以爲,時勢發展至今,只消天兵南下,以江南的國力,必不能擋,敗亡是其唯一結局。是以,如柴樞密之言,不必急躁,未嘗不可多餘一年半載之時間,以備渡江,一舉滅之!”

聽其建議,劉承祐淡淡地笑了笑,清明的雙目中,隱約有虎狼的形影在跳動。

李谷則繼續道:“臣觀韓熙載之變法,有頗多可取之處,雖得罪了江南權貴,但已是儘量保護小民黔首。馮延巳兄弟則不然,如今二馮當權,爲養兵納貢,必定徵重賦雜稅於江南百姓。陛下何不暫耐其心,觀其變,如此既可給朝廷調兵遣將、積糧屯粟的時間,也還能再收一筆歲貢,可直接用於南征耗費!”

“哈哈!”劉承祐終於笑了笑,道:“二卿勿憂,朕豈是心急之人,這麼多年都等了,豈差這一年半載?”

“陛下英明!”

直接免疫日常恭維,劉承祐表情恢復了嚴肅,認真地說道:“不論如何,渡江平南,勢必提上朝廷國事日程,不管是半載還是一年後,南征的準備要做起來了!”

“是!”

“二卿以爲,平南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劉承祐問。

柴榮想了想,拱手應道:“何人爲帥?”

劉承祐露出笑容:“何人爲帥?”

注意着皇帝的表情,柴榮說:“大漢將帥頗多,能擔此大任者,不在少數,不知陛下心中屬意何人?”

聞問,劉承祐也沒有打啞謎的意思,直接將目光放在李谷身上,笑問:“卿的身體如何?”

皇帝發此問,意思已然很明顯了,不過李谷略帶遲疑地道:“陛下,臣已年近六旬了!”

“卿莫非忘記了,當年朕可予你領兵南征的承諾,雖時隔多年,但朕可牢記於心。當年你與韓熙載的約定,正可實現,當傳爲一段佳話!”劉承祐語氣肯定地說道。

看了看皇帝,又瞧向李谷,柴榮臉上跟着露出笑容:“李相公文武雙全,多謀善斷,堪爲統帥,陛下若用之,必能功成!”

“當年‘正陽之約’的故事,柴某也有所耳聞!”柴榮興致顯得很濃,對李穀道:“公言,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今公爲大漢宰相,陛下又以帥位相付,正中其言,公難道還有什麼顧忌嗎?”

“柴卿說得好啊!”劉承祐笑眯眯的:“朕也以爲,用李公爲帥,乃進克江南的第一步!”

見皇帝與柴榮這般說,李谷那沉毅的面容間,露出一抹慨然之色,起身拜道:“陛下若不以臣老邁,願爲陛下,討滅江南,收其土地丁口,虜其君臣,獻與東京!”

顯然,對於掛帥徵唐,李谷還是很動心。如今的李谷,在大漢也算位高權重,名望隆重,但如果能夠領軍攻滅江南,那則是有助於提升他的歷史地位,青史留名。而且,也只有真正率師滅國,他與韓熙載的“正陽之約”,纔是真正的佳話。

“李卿若帥師南征,打算如何用兵?”劉承祐興致更甚,問李谷。

李谷應道:“臣以爲,一旦陛下降詔興兵,可起五路兵馬!”

“哦?哪五路?說來聽聽!”劉承祐看着李谷。

李谷沉着述來,道:“第一路出岳陽,攻鄂州,絕其上游之師;第二路,出長沙,攻袁州,威脅洪州,牽制其江西之師;第三路,令清源軍留從效引師北上,攻閩國舊人,江南軍中不乏舊閩將士,可以此招亂其軍心;第四路,以吳越國出兵北上,進攻常、潤,脅金陵側翼;第五路,集主力大軍出下遊廬、滁、揚之地,尋機渡江,直擊金陵!”

“卿之方略,面面俱到啊!”劉承祐說道,表情看起來似乎很滿意。

李谷則道:“雖稱五路,關鍵唯在下游進軍!吳越與清源軍,不敢忤逆朝廷詔旨,但若要其盡力,想來不易。自袁州攻江西,礙於地理,進兵不易。至於岳陽之師,必受阻於鄂州,劉仁贍乃江南難得的名將,若非此人,朝廷大可直接自中游發兵順江東下。而如欲自下游進兵,還當了解水文情況,尋得適渡地點!”

聽李谷之言,劉承祐爽朗一笑,看着這位老臣,讚許道:“聽李卿方略,可不像是臨時考慮,只怕思量多時了吧!”

聽此問,李谷也不隱瞞,謙笑着說道:“川蜀既下,老臣猜想,陛下當有志平南,故而稍作琢磨,紙上談兵罷了!”

“公不需如此謙遜!”劉承祐揚了揚手,認真地對李穀道:“聽你一言,朕可放心將平南事務全權委託了!”

“受此重任,臣必然悉心竭力,以報君恩!”李谷也不矯情,躬立拜道。

“不必拘禮!坐!”劉承祐示意了下,略作思吟,又問:“關於平南的準備,卿有何想法?”

想了想,李穀道:“兵馬暫不宜大動,可秘密分批調遣。糧秣之需,淮南兩道經六載之養治,當可供應大軍。”

柴榮說:“陛下或可降詔,令李璟北上東京來朝,其必不敢來,將來可作爲出師之名!”

李谷又補道:“陛下,臣以爲,如欲南征,還需加強對契丹的防禦,保障北方的穩定!”

“李卿看出什麼問題了?北方有變?”劉承祐腦筋靈敏,警醒地問道。

李谷解釋道:“臣試探過遼使蕭護思,基本可以得知,遼國對我朝的忌憚之心大漲。漢遼之間,雖則彌兵數載,但只是一份停戰協定,遼礙於安內,漢致力於一統,將來必起大戰。

契丹不乏有識之士,當能看出中原統一之後,對於北方的威脅。平蜀之後,蕭護思之來,便存試探之意。

南征之事,北遼未必會再如荊湖、川蜀那般,不聞不問,坐視之。是故,不管今後契丹作何反應,我朝欲平江南,必須做好北方的守備,以備不測!”

“李卿此言得之!”劉承祐起身踱了幾步,感慨道:“江南之事,不足大慮,北方契丹,纔是大敵啊!這也是正迫不及待,而欲掃平南方的原因啊。拖得越久,越易產生不測情況啊!”

略作沉吟,劉承祐偏頭對李谷吩咐道:“卿此後,就將精力,都放在平南事務上吧!三日後,以兩淮巡檢使的名義,赴任揚州,朕親自爲你踐行!”

“是!”

提到淮南,劉承祐又想起了一人:王樸。到如今,王樸已經在揚州坐鎮治理整整六年了,勞心勞力,從不懈怠,頭髮都熬白了不少。思之,也頗爲心憐。

李谷若去,政事堂又少一理政者,該將王樸調回東京,這可是個宰相之才。再者,也當體恤良臣。

“柴卿,張永德在御前及禁軍任職多年,前番平蜀,又盡顯大將之風,鎮守之才!平南,朕也有意用他,讓他去淮東,擔任都指揮使,配合李公行事,如何?”劉承祐擡起頭,卻看着柴榮問道。

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與柴榮也是關係親厚,此時聽皇帝要大用他,心頭不禁琢磨起來。不過,並沒有太多考慮的餘地,只是謹慎地回道:“是否太年輕了?”

要知道,張永德到今年才三十歲。

“就這樣定了,至於淮東都指揮使陳思讓,另作安排!”劉承祐吩咐着,眉色一轉,又道:“大漢諸道都司,不乏長年在任者,也該再做些調整了......”

“是!”

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53章 信使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36章 盡伏東北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86章 籠絡人心第53章 有詩云第52章 幽燕變故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16章 馬政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5章 在滑州第30章 湖湘之治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720章 靜默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18章 蒲陰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21章 登乾元第330章 小市民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2章 父母兄弟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21章 大朝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345章 剝削者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17章 修法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323章 鬥法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38章 破寨第85章 浮雕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775章 調整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17章 修法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5章 軍略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8章 耿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