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檀州大捷

bookmark

將臺這邊,從發起進攻開始,慕容延釗就一直站着,所有的漢軍將士或許看不到主帥的身影,但高掛的大纛始終迎風聳動,越發昂揚,始終與他們在一起。

雖則總帥大軍,但前後並沒有下發幾道的軍令,只是站於樓臺,沉着督戰。一線的戰鬥,有張瓊、慕容延卿等將校,具體指揮,也有李重進這樣的大將在下面負責,而大的方面,前前後後已然安排得明明白白。

看起來,慕容延釗這個統帥,似乎當得很輕鬆。當然,這只是錯覺,作爲一軍主帥,是負責勞心食腦,料敵於先的。

在漢軍攻上密雲城頭的時候,觀戰諸將皆喜,唯有慕容延釗神色不變,毫無異樣。果然,哪怕順利登上城頭,遼軍也沒有一戰即潰,還是堅持了許久。隨着時間的流逝,城上廝殺僵持不下,而慕容延釗始終保持着從容,對於慕容都帥這種氣度,諸將更服之。

依次幾騎,飛馬而來,接續而報。

“啓稟都帥,張瓊將軍已攻佔密雲城頭,重傷敵將韓匡美!”

“城門破開,慕容延卿將軍已經率軍入城!”

“遼軍據城廂而守,張瓊將軍再破之!”

“李都指揮使已率護聖全軍入城,正在追殲殘敵!”

“......”

一連串的戰況彙報,一報更比一報喜,連始終沉着的慕容延釗,臉上露出了少許的笑意。孫立沒有這樣的耐性,對慕容延釗道:“都帥,僅靠護聖軍,一時之間想要肅清殘敵,只怕力有不足!”

“孫將軍有意出戰?”慕容延釗看着孫立。

三年前參與荊湖之戰,回到東京後,孫立是大腹便便,胖了一圈,皇帝提過一句後,如今的孫立,身材有恢復了精壯,只是臉上的橫肉越發有型了。

說起來,自大漢建立以來的,數度對外戰爭,除了對蜀之外,孫立都有參與。此番,北伐契丹亦然。

此時,聽慕容延釗問起,孫立也是直接應道:“對遼作戰,末將豈能置身事外,自欒城之戰後,篋中戰刀已經有11年沒飲過契丹人鮮血了。破城首功給了護聖軍,我小底軍賺收尾的功勞不過分吧,都帥請下令吧!”

聽孫立一番話,慕容延釗直接笑了。

一旁,盧懷忠說道:“都帥,城中遼軍原有四萬之衆,刨去前番糾纏損失的,可戰之卒,只怕也不下三萬五千之卒。潰敗之軍,雖不可恃,但爲了減少將士傷亡,還當從速調集兵馬,進城肅清!”

“孫將軍可率小底軍出擊,不過不需入城,引兵前往北城,敵出劫殺之,敵未出,徑攻之!”慕容延釗吩咐道。

“是!”孫立當即道,旋即反應過來:“都帥是說遼軍會從城北突圍逃竄?”

“我大軍在南,其餘三面,皆虛設之,城既破,遼軍怕也不會死守。密雲三面環山,東西各有水阻,唯北面是其最適合的突圍之所!”慕容延釗簡單地解釋了一番。

“我一定不讓遼軍走脫!”聞言。孫立眉飛色舞的,抱拳道,而後急匆匆而去。

孫立去後,都監盧懷忠忍不住對慕容延釗說道:“都帥,遼軍如若突圍,未必會向北,其如若向西,輕騎可淌水而過,同樣可遁入演山。亡命之徒,不可輕視,我們在城西的佈防,未必能擋住!”

“盧將軍的考慮,也有道理!”聞之,慕容延釗微微頷首,即喚來傳令軍校,吩咐道:“傳令,虎捷指揮使史延德,率本部馬軍,伏於城西!如有遼軍突圍,劫殺之!”

“是!”

“都帥,倘若遼軍出城東呢?”盧懷忠問道。

聞此問,慕容延釗平淡的語氣中透着濃濃的自信:“北、西道近,東面周折,其若走北、西,或有一線生機,如東出,我們可從容圍剿,必然覆滅!”

在城外漢軍,進一步調動,想要聚殲檀州遼軍的同時,城內的遼軍,也在慌忙中,做着最後的掙扎。當然,這種掙扎,不是繼續頑抗漢軍,而是儘快組織突圍撤離。

蕭思溫此人,你若讓他臨陣指揮作戰,或有不足,但在斷事方面,還是足夠果決的。事實上,在丟了城樓的時候,就知曉密雲已不可守,之所以組織軍隊把守甕城,不是爲了負隅頑抗,而是在後邊緊急調動人手,準備突圍。

密雲城內的守卒,半數是漢卒,剩下的,也是契丹、奚部軍士以及渤海軍卒,這些人都是遼國的部卒精銳。

以他國舅部的精騎,輔以奚騎、渤海士卒,再加上一部分由韓匡美統率的漢軍兵勇,這些軍隊組織起來,事實上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危難之際,是不可能組織周全完備的,在張瓊再度突破甕城後,蕭思溫便率領提前組織起來的三千精騎,直接後撤轉道向西,一路裹挾,收攏兵馬。至於剩下的漢卒,直接拋棄,而其餘契丹本部部卒,也多知會,各自突圍。

沒錯,蕭思溫選擇了走西面。城東死無葬身之地;城北道路好走,但必爲漢軍重點防禦方向,難保無埋伏,也方便其追擊;城西雖有白嶼河相阻,但水尚淺,可直接涉渡,也能起出其不意之效。

這是重傷的韓匡美在昏迷前給蕭思溫分析的,蕭思溫也選擇了相信他,也沒有丟棄這個大遼的忠臣,而是命親衛將他捆在身上,揹着走。

等蕭思溫帶着人,突擊出西城時,已裹集了五千多軍隊,以騎兵爲主。他只用兩句話鼓舞士氣,也不說爲大遼效忠,更不提什麼建功立業,只說落入漢軍手中,唯死而已,爲自己的性命突圍。

陷入絕境的時候,看到生的希望與方向,更有人帶頭,作爲遼軍的中堅力量,跟着蕭思溫的人,基本作戰素質還是不錯的,在求生慾望的催動下,各個熱血上頭,啓開大門,呼嘯着直衝而去。

城西,慕容延釗雖有立寨,佈置了一道防線,但確實不夠牢固,只有一萬人左右,且民夫居多,戰兵以河北都司爲主,戰鬥力要弱上不止一籌。

蕭思溫領着一干亡命之徒突擊,雖有漢將主動帶人阻截,還真沒攔住。殺散之後,蕭思溫顧不得追殺,徑直越過西面漢營,直向白嶼河,然而,在漢營之外,搞了個人仰馬翻。

漢軍在野外,佈置了數百個僞裝起來的絆馬坑,倒在陷阱之下的,不可勝數。對此,不敢賭漢軍究竟佈置了多少,蕭思溫當即帶人向北繞行(實在不敢向南)。然而,繞行向北,又被寬而長而深的壕溝給阻截了,還是一連三道交錯,繞都沒法繞。

緊急之間,蕭思溫直接下令殺馬填坑,終於越過險壑。而在這個過程中,重新組織起的西城漢軍,繼續追殺糾纏。

而奉命西移的漢將史延德,也率領三千虎捷騎兵,追殺而來。事實上,在城破之後,漢軍的應對反應,已經做得夠快了,但整體上,看起來仍有遲誤。而其主要原因,還在於哪怕是漢軍將帥自己,都沒有意料到,密雲能夠一日而克。

而蕭思溫這邊,因爲求生慾望濃厚,決策果斷,爲自己爭取了不少的時間。

等繞過自家佈置的陷阱,漢將史延德領軍追上之時,西逃的遼軍已成半渡狀態。對此,沒有絲毫的猶豫,領軍衝殺。更其後,得知遼軍主要突圍方向後,其餘漢軍也圍殲而來。

在白嶼河岸,西逃的遼軍直接戰死四千餘人,沉屍數百,白河一段幾乎被染成紅河,只遼軍主將蕭思溫,率領不到400人,成功強渡,倉皇遁去。

其他的檀州遼軍,不論城內城外,都沒能逃掉,在漢軍的重兵圍剿下,基本被全殲。此一戰前後,四萬遼軍,斬殺一萬兩千餘人,剩下的,皆被俘虜。繳獲戰馬三千多匹,旗甲無數,糧食九萬石,可謂大獲全勝。

當然漢軍的損失也不少,不說士卒的傷亡,僅軍械、人力的消耗,足以讓後勤職吏心頭滴血。

第15章 襄陽第151章 聽政2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410章 剋制第1章 何謂開寶第361章 安東國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349章 聖駕過府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3章 取士不公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89章 談話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77章 小賢王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7章 新政第351章 南粵,危!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370章 劉鋹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72章 太子妃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811章 歸來第82章 瓦橋關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341章 向錢看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94章 減稅難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364章 過韓府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85章 浮雕第40章 濮州案(3)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674章 爆發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16章 不裝了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07章 還京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55章 燕王病故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1章 小風波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403章 抓起來!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67章 親赴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