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總結

bookmark

“這是何人首級?”安審琦身後的將領,其中一人便是在南口大戰中表現出色的劉廷翰,看着他手中提着的一顆頭顱,劉承祐問道。

“回陛下,這是遼漆水郡公、南面招討使耶律琮!”劉廷翰趕忙稟道:“正欲向陛下獻此酋首級!”

“朕聽說過此人,此番遼軍主動大舉出擊,就是他給契丹主提出的建議!”劉承祐點了點頭,擡腳撥動了一下被丟在地上的耶律琮頭顱,血肉模糊的,形狀駭人,卻彷彿能看出一名契丹老酋臨死前的固執。

安審琦道:“此獠督率遼軍,進攻南口,確實給我軍造成的偌大的麻煩,最終也是他,率軍冒死強突,擾亂我軍陣,給剩下的遼軍撤退,提供便利,爭取時間。亂戰之中,爲劉廷翰所殺!”

聞言,劉承祐不由多看了劉廷翰幾眼,不似許多漢軍猛將,劉廷翰此人沒有那麼重的戾氣,面部線條也顯得柔和些,給人一種親近之感。

劉承祐說道:“這斬首之功,看來是花落有家了!”

劉廷翰拱手應道,語氣顯得很平和:“末將只是運氣稍好,若無諸軍將士浴血奮戰,也無追逐敵衆之功!”

聽其言,劉承祐對其觀感更佳。安審琦也給劉廷翰說好話:“廷翰典軍有方,寬厚容衆,將士多服。此次南口大戰,我軍有幾次遭遇生死危機,局面崩潰,防禦潰散,其中就有他與諸軍將士,臨危不亂,集衆殺敵,方纔力挽狂瀾!”

“朕知道,這一仗,你們打得很苦啊!”劉承祐感慨道。

目光放到聚在這邊的漢將們,石守信、韓重贇、羅彥瓌、党進等人,親自上去,或握手,或理衣襟,或拍肩膀,都只一句話:“辛苦了!”

“此戰的功勞,朕不會忘記,朝廷也將不吝惜封賞!”劉承祐沒有說更多的場面話,只是以一句最直接也最真摯的話,向他們表態。

事實上,經此一戰,大漢又要多一批軍功貴族了,並且是一大批。而對此,諸將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經歷了這般殘酷的生死磨礪後,他們想要的,不就是天子與朝廷的認可與賞賜嘛。

“都先去治傷吧,切莫怠慢了傷情!”劉承祐釋放着對將軍的關懷。

“謝陛下!”

劉承祐又看向慕容延釗:“南口將士,苦戰已久,亟需按整,戰場善後之事,還要煩勞卿,多費心安排了!”

“是!”慕容延釗拱手應道。

南口前的戰鬥廝殺,已經徹底結束,但並未安靜下來,打掃戰場的事宜,是完全交給慕容延釗去安排處置了。同時,劉承祐又特地點了韓徽、安守忠的將,讓他們二人協助,韓輝是管後勤的,安守忠代表皇帝,糧食、藥材、被服等一切急需物資,也自昌平源源不斷地送上來。

安審琦雖然沒有參與一線廝殺,但論精力的消耗,一點也不少於那些廝殺漢,尤其身負數萬大軍之重。而今戰事暫告一段落,安審琦身心都有所放鬆,整個人都有種快崩潰的感覺。

對這麼一個年邁的老帥而言,實在太不容易了,劉承祐心中憐之,有心讓他好生休息。但是,安審琦卻強打着精神,要先向劉承祐彙報戰事經過。

沒辦法,劉承祐只能同他一道,在南口中寨的帥帳內,繼續聽取他的彙報。而經安審琦親自一番講述,劉承祐方纔明白,南口的漢軍究竟經歷了什麼,寨裡寨外爲何會有那等慘烈的景象。對於安審琦的近乎悲愴的“喋喋不休”,劉承祐也更能理解了。

“韓令坤傷勢如何?”劉承祐問。

安審琦嘆道:“韓德順雖則在守禦方面,有所疏漏,但知恥而後勇,在追殺遼軍之時,受到重創,已安排醫官救助!”

“王殷陣亡了?”劉承祐又問。

聞問,安審琦微微頷首,面上更添幾分哀傷,作爲同年齡段的老將老帥,對王殷之死,安審琦的感觸要更深一些。

“王老將軍,是在最危急的時刻,率領敢死之士,用自己的性命,爲大軍爭取了穩固防線的時間!”安審琦說。

對此,劉承祐沉默了,良久,輕嘆一聲:“他的屍身呢?”

“被劉廷翰搶回來了,就安置在帳左!”安審琦說。

“帶朕去看看!”

對於王殷,劉承祐的觀感有些複雜,這是一度被他打爲“朽將”的,雖然資歷很老,也有些戰功,但三代以來,武夫跋扈驕悍的習性,全都沾有。

因爲有這種印象,纔會在當初犯事之後,一直將他棄置不用。但是經過南口這一仗,又讓劉承祐多生出了幾分慨嘆,是什麼逼得這樣一個老人,需要在戰場上如此搏命......

劉承祐想到了當初的孫立,也是在欒城之戰的捨生忘死,被創力戰後,方纔扭轉了對他的印象。

帳外,王殷的屍體就擺在面前,花白的鬍鬚被血染紅,已然凝固,屍體也不完整,少了只胳膊,身上插着四支箭矢,刀傷更看不出有幾處。

拱手胸前,鄭重地朝着王殷的屍體一禮,劉承祐直起身,吩咐道:“傳令,此戰所有陣亡的將士兵民,屍身都要善加收殮,全部記載軍功簿,勿得疏漏一人,明日,朕要親自祭拜他們!”

“是!”

未己,安審琦昏倒了,引得周遭一干人手忙腳亂的,尋軍醫診治方知,是疲勞過度,心力難支。對於一個六旬老人而言,也是十分危險的,對此,劉承祐直接讓張德鈞親自去照料安審琦,恩寵之深,做得很到位。

接下來的時間,劉承祐開始親自下基層,巡視各軍,勉勵將士,肯定他們的功勞,尤其是那些受傷的將士。這一次大戰,漢軍陣亡的將士不少,受傷的更多,因爲缺醫少藥,劉承祐直接下令,從周邊城鎮,抽調醫者,藥材更是從幽州轉運補充。

等到臨近日落時分,柴榮與趙匡胤方纔領軍陸續歸來,得知天子幸南口,趕忙前來參拜。對於二人,正在巡閱軍營的劉承祐,親自前去迎接,給足尊重,又是一番“辛苦”言談。

問起遼軍的情況,趙匡胤稟道:“遼軍的指揮得力,又不乏精悍之士,始終敗而不潰,退而不亂,分段殿後,依次阻截,以致難竟全功,臣等之過也!”

趙匡胤首先自請罪責,對此,劉承祐哪裡會當真,立刻表示:“能夠擊敗遼軍,重創其兵,已是大勝,豈可貪全功,元朗不必掛懷。”

“朕這一路,見屍橫遍野,幾盈於道,我軍傷亡固然不小,遼軍更是死傷慘重。經此打擊,成功挫敗其意圖,北伐大局,將徹底偏向我軍,大業可期啊!”劉承祐道。

“陛下所言甚是!”柴榮顯得很冷靜,應道:“遼軍經此挫敗,其勢大傷,縱還有關城可依,也難以守之,臣建議,休養將士,而後趁勢出塞!”

“先不急!”看柴榮一副要對遼軍窮追猛打的樣子,劉承祐倒顯得很平和,說道:“此戰諸軍傷亡甚大,尤其是南口之軍,死傷過半,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戰力,北伐以來,諸軍將士也是連續作戰,難免疲敝。戰爭大局,已然牢牢地掌握在我們手裡,倒不需急進!”

劉承祐這話,事實上也基本定下了接下來漢軍的作戰基調,以休養調整爲主。還是那句話,遼國本來就耗不起,又經此挫敗,再拖下去,受不了的絕對是他們。並且,再想組織起一次像南口這樣的反擊,難度都大。

接下來,遼軍是不想守,也得守,而守亦難。入夜之後,李重進派人來遞捷報了,得勝口輕易被拿下,並且,北出山口,順利把空虛的儒州給拿下了。這下,幽北的戰局,徹底落入漢軍的掌控,難以翻轉的那種。

而一直到二十六日,南口大戰結束的第三日,此戰的結果方纔被統計出來。漢軍這邊,軍需物資的損失就不提了,軍民傷亡,超過八萬,直接陣亡就有四萬多。

南口的軍力損失猶大,許多營級編制,直接打沒了。騎兵的損失也不小,開戰前,漢軍下屬各支騎兵加起來,有近五萬騎,這一戰下來,加上此前的損失,全軍也就剩下兩萬出頭。

漢軍都如此慘重了,遼軍也只能用悽慘來形容了,二十萬大軍,被打沒了一半,經過戰鬥的清理統計,南口周遭,遼軍光屍體就被發現了七萬多具,若是算上被俘、受傷、走失者,損失絕對超過一半。

同時,漢軍繳獲了三萬多匹完好的戰馬,這是個不小的收穫。

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1779章 四王畢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40章 濮州案(3)第35章 東歸第22章 稱帝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46章 黃羊平第393章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73章 紙上談兵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488章 真實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79章 “撫遠之戰”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772章 處置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296章 反響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752章 放手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5章 名單第118章 蒲陰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12章 二王第81章 兩日而克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53章 兵制改革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9章 寫得不錯!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59章 亂情第53章 有詩云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11章 動心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401章 老郭威第218章 走私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4章 外戚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380章 投漢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33章 延禧驛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122章 奏章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