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

bookmark

歷來寒冬艱難,但熬着熬着,也就過去了。整個乾祐十一年,整個東亞地區,一切事務,基本都圍繞着漢遼兩國之間的衝突與戰爭展開。

雖然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大的作戰發生,但戰爭卻仍在持續,兩國仍在沿邊塞一線,鏖戰對抗中。大漢這邊,自是沒有任何鬆口的意思,同樣的,遼國那邊也是硬氣,爭鋒到底。

時光荏苒,除了北方的戰事之外,大漢是順順利利、無波無折地進入了乾祐十二年。正月朔,開封再度熱鬧起來,市民百姓積極地進行着辭舊迎新的慶祝活動,彷彿要把憋了整個寒冬的情緒一下子釋放出來。爆竹聲聲除舊歲,大抵如是。

皇帝仍在幽州掌控北伐大局,正月大朝是不舉行了,但朝廷之中,還是進行了一番慶祝活動,因爲國有大徵,是以不敢有任何鋪張浪費,只是進行一場簡單的慶典,由在京的宗室外戚、公卿百官,進宮向太后、皇后東宮進賀。

同樣,此番過節,中央朝廷的官員們,不能像往年那邊輕鬆了,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者,就更別提什麼休沐了。

初二,坤明殿,皇太子劉暘日常到此問安皇后。自從被封爲太子後,劉暘便移居東宮了,但半年下來,已然基本適應了,不過每日往坤明殿的頻率是一點都不低。除了眷母的原因之外,也在於,小太子需要母親的支持與安撫。

劉承祐御駕親征之後,太子監國,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但大臣們處置國事朝務,他基本都是居主座旁聽的。

雖然難以發表決策性意見,但一些處置的奏章,大臣們也都會附其一份,讓他閱看,這是皇帝臨走前吩咐的。雖然是儲君,但對於一個十歲的孩子,這並不容易,但劉暘表現得很認真,都是一絲不苟地讀完,有些不懂的,也是恭敬發問,回宮之後,如仍有疑問,便會到坤明殿請教母親。

事實上,皇后大符對於太子地位的支撐,是全方位的。而半年的太子生涯,對於劉暘而言,也有種質的提升,一舉一動,已有儲君的威嚴,當然,這也是地位改變帶來的加成。

不過,這並不輕鬆,每每在殿堂之間,應付那些重臣,看他們處置國務,聽他們爭執,劉暘時感壓力。哪怕只是個少年太子,劉暘的日程已然繁複,再不復往年讀書、習武而已。是以,時不時地,劉暘會選擇朝孃親吐露情緒,當然,一般都能被留大符撫慰化解。

在到坤明殿前,劉暘還先去拜見了太后,這也是大符教的,一個良好儲君的形象,也是需要從小培養維護的。事實上,在立爲太子之前,劉暘還是幸福的,至少不像老三劉晞,符後沒有過多地給他壓力。

見禮完畢,母子倆一同進食,沒有皇帝在的漢宮,總是缺少些什麼,從皇后的情緒表現就能夠看出。大符明顯有些傷感,不在於其他,而是其兄長,宣徽使符昭信去世了,就在五日前,卒逝,死得很突然。

符昭信在乾祐七年的時候,病過一場,當時就差點殞命了,劉承祐還親自派御醫、用好藥,給救了回來。病癒之後,由武職轉文官,歷任陳州、許州、殿中監以及宣徽使。

如今,符昭信的暴斃,對於符家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畢竟符氏宗族雖然旺盛,但就符彥卿這最顯貴的一脈而言,卻有個問題。

符彥卿雖然膝下雖有三子,但長成的,在朝爲官做重臣的,只有符昭信一人,並且頗得皇帝信任。符後剩下兩個弟弟,年紀尚小。以對於符昭信之死,符後十分感傷,除了兄妹之情外,也有一定政治因素。

“娘,舅舅出殯之日,我想親自出席!”大概是對母親的悲傷有些心疼,劉暘主動道。

聞言,符後看了他一眼,露出一點勉強的笑容,對他的表現顯得很滿意。懷裡抱着尚在襁褓的皇十子,解開衣襟,這段時間漲奶,無處消耗,乾脆親自餵養,大符說道:“開春了,國事又當繁忙了,跟着大臣們,你要好好聽政學習!”

“潞國公乃是大漢重臣,是你父親所倚重的股肱,素以師禮相待,能做你的太傅,是你的福氣,你要多恭敬禮遇,多加求教!”大符又叮囑道。

“是!”劉暘點着頭,認真地應道。

對於太子劉暘,皇帝劉承祐不可謂不重視,以魏仁溥兼任太子太傅。時至今日,魏仁溥仍舊是劉承祐最信任的大臣。

又把在外任職多年的李昉召回,同中書舍人竇儼一起,擔任太子賓客。李昉,乃是天子近臣,竇儼乃“竇氏五龍”之一。就劉承祐前前後後的安排來看,對於太子劉暘,是抱有極大期望,真想把他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儲君。

“娘娘、殿下,大臣們已於廣政殿等候,範相遣人通稟,請太子殿下移駕聽政!”用完早食沒多久,一名舍人前來稟報。

聞言,劉暘小身板下意識地便挺直了,整個人都嚴肅起來,這幾乎成爲了條件反射。符後仍舊以一種鼓勵的目光,溫言道:“去吧!”

劉暘起身,恭敬告退。

廣政殿內,重臣雲集,三三兩兩地聚在一塊兒,輕言交談着。劉承勳、範質、魏仁溥、王樸、薛居正再加上向訓、韓通,這七人是皇帝北征期間,開封外臣之中權勢最重的。當然,雍王劉承勳基本是用來充數,平衡人數的。

範質顯得長吁短嘆的,頗令人不解。吏部尚書申師厚問之,對此,範質並不隱藏自己的想法,直接說:“北伐已近半年,供養幾十萬大軍於邊陲,朝廷已是空竭其力。而今已然開春,戰師仍不見終結,行營又來詔催加軍需、民力,眼見着就要耽誤春耕了。邦以民本,國以農重,傷農則害本,若誤了農時,恐致災禍啊。陛下已離京數月,京內空虛,更恐人心不寧......”

顯然,對於此番北伐,似範質這樣的大臣,又開始多慮,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情緒了。當然,他們並不是做杞人之憂,也是有理有據的,爲了支持北伐,朝廷付出的代價已經很大了。

不說前後傷亡的十餘萬軍民,就財政的消耗來講,朝廷支出錢帛,是以巨億計的。平蜀之後,從蜀地掠奪的戰爭紅利,都快見底了。

動員的民夫,超過百萬,前後向幽州轉運的糧、面,超過二百五十萬石,轉運的損耗就高達六十萬石。爲了支持作戰,連東京官倉的儲糧都動用了一部分。

到目前爲止,東京官府的儲糧,僅夠東京士民十三月之用了。要知道,有早年缺糧食的經驗教訓,對於京城的儲糧,劉承祐是十分重視的,到乾祐十年起,東京的官方儲糧,是足以供給整個開封百姓兩載之用的。

是以,糧食消耗到這個地步,對東京而言,已經是危險的信號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又發來詔令,讓東京繼續籌調糧食、軍械、被服......

開春之後,北方的大軍又要換春服了,這又是一筆莫大的支出,要知道,爲了供養北方大軍過冬,在布匹、綢衣上的供應,就消耗了官儲一大半,這可讓範質、薛居正等臣肉疼了許久。

而今,皇帝又準備對契丹發起一波大的攻勢了,戰事一起,又不知要拖延多久,真久戰下去,國內必然要出問題了,這是幾乎可以肯定的事。

當年攻伐南唐,雖然也是由冬至春,歷時半載,但那時可以就食於敵,又近在淮南,是以大漢完全可以支撐。然而此番動兵規模實在太大,堪稱數十年來第一遭,扛到現在,大漢承受的壓力已然到一定程度。再堅持下去,就要開始傷元氣了......

是以,近來,朝廷之中,難免興起一股罷兵的風潮。事實上,早在去歲冬,就有人建議,讓皇帝見好就收,因爲南口大戰之後,大漢取得的戰果已經足夠大,重創遼軍,重複燕山口隘,大大彌補了北邊防線漏洞。幽雲十六州,也只剩雲、朔、寰、蔚、新、武六個州沒收復了,這樣的情況下,實在沒必要強行畢其功於一役......

當然,如果僅經濟利益上來看,北伐遼國,不管怎麼算,都是筆虧本的買賣。但是,這筆賬,並不是那麼算的。

盡復燕雲的好處,範質等臣不是看不到,只是,當付出的代價過大,並且造成國內隱患之時,他們難免會偏向於保守。

然而,皇帝劉承祐該果斷的時候,誰都無法移易其志,是以,範質他們的努力,註定無用。

等太子劉暘至,廣政殿內,議論的聲音立止,諸臣各歸其位,行參拜之禮。雖然是個幼年太子,並沒有什麼威望,但該給的尊重,是一點都不敢短缺,十多年來,劉承祐對於“禮制”的重建,是很重視的。竇儼爲何逐漸受到皇帝的重用,就因爲他在大漢禮典方面的突出建樹。

劉暘也顯得很謙下,恭敬地向諸臣回禮,然後落座,正襟危坐,面無異樣,一板一眼,靜靜地等候殿議。

事實上,半年的接觸下來,大臣對於太子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既然尊重他們,也敏捷好學,謙下恭上,行爲規矩。如此,在這些大臣看來,確有儲君之象,不只是身份的原因。

隨着範質主持殿議開始,在劉暘眼中,一干老頭子的爭執議論,又開始了。尤其是範質,語氣堅決,態度強硬,情緒激動時,唾沫星子幾乎飛濺到他臉上......

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91章 今日開寶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50章 蜀亡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76章 雍王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75章 軍略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63章 武德奏事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9章 勸諫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85章 善後爭議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60章 狠狠敲打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25章 李史合謀第276章 玉如意第1771章 襄陽王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79章 蕭思溫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693章 安西王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67章彈冠相慶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18章 棉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02章 絕境第52章 對峙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313章 晉王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86章 駕臨渦口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48章 處處矛盾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484章 不對勁!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31章 鳴沙匪第1811章 歸來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76章 去鄴都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1768章 崩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84章 示警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45章 了結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8章 處處矛盾第91章 今日開寶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38章 回宮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21章 西巡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418章 洗禮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334章 交待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99章 潞州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