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

bookmark

雖然決定了西撤,乃至於放棄一部分山右諸州,把戰場設在雲朔地區,但是接下來的日子,遼軍並沒有大的動作。除了派軍監視儒州漢軍,封鎖關隘之外,就是加強對向不斷滲透遼境的漢軍諜探的清查,自開戰以來,那些漢軍的密探實在有些猖狂。

除此之外,遼軍再無異常動靜,只是在懷來安心休整,一副敵不動,我不動的表現。而面對遼軍的動作,在一波襲擾部隊被遼軍追殺剿盡過半後,李重進也老實了些,只是針對性地進行監視,不敢再貿然以數百卒去懷來騷擾。

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得勝口道,劉承祐向縉山增衆三萬,繼續加大對遼軍側翼威脅的同時,也保證了縉山漢軍的實力,做到進退有據。

一直到進入十月中旬,在漢軍仍持按兵不動的策略之時,休養了半個多月的遼軍,終於有了大動作,十幾萬遼軍,全線後撤,向西北方向的文德縣收縮。

居庸關與懷來縣,全數放棄,在臨撤退以前,遼軍將所有的精壯男丁全部遷走,並把官民所有儲糧、牲畜全部“徵繳”,留下一大堆老弱婦孺。這並不能算是一個妙招,但至少可以保證,在漢軍接手之後增添了一大堆累贅。

同時,把懷來城給焚燬了,是不打算給漢軍一個可以依靠的基地。對於遼軍這等動靜,漢軍怎能沒有反應,李重進在第一時間把消息通報仍在昌平的御營之後,當即率軍西進追擊。

不過,礙於遼軍畢竟人衆,李重進很小心,再加上遼騎的襲擾,等他趕到懷來之時,只見着一座仍在熊熊燃燒的土城,城垣上方,濃煙滾滾......

而直接有上萬的老弱,就集中在城外,雖則喧譁不斷,哀聲不絕,但就彷彿在等着他們一般。見此景象,李重進有些怒不可遏,喚來幾名老者,察問情況,方纔得知,遼軍的撤退行動,早就展開準備了,只是在今日方纔造出大動靜。

面對燃燒的縣城,李重進也沒有搭理的意思,救火是不可能的,大規模取水都得到西面的桑乾河中,還是冬季的桑乾河。

只是帶領軍隊,在城外停駐,順便取取暖,至於那上萬老弱,另擇一地安置。這個時候,懷來之民,派出代表,說口糧都被徵繳乾淨,希望大漢王師能夠發放糧食救濟。

對此,李重進的態度很粗暴,他看那請願者就不像好人,再者在他看來,軍糧可貴,哪裡能用在這些“遼民”身上。是以,斷然拒絕。後來,受不了其再三懇求,李重進乾脆命令士卒,將之捆起來,抽了幾鞭子。

而這時,派出去的斥候也來回報了。居庸關那邊,人去城空,卻被遼軍採石塞道,阻斷路途,營前都虞侯石守信正安排人清理。讓李重進感興趣的是,西撤遼軍的情況,因爲押送着民壯以及隨軍有大量的財貨、輜需,遼軍西撤得並不快,再加上是分批撤離,有一部縋在後邊。

對此,李重進當即來了追擊的興趣,同龍捷軍騎將史延德一起,率領五千漢騎,尋跡而追,想要在遼軍身上狠狠地咬上一口。

結果嘛,自然不會如李重進所期待的那般,順利斬獲而歸。追是追上了遼軍後隊,但是,在懷來以西六十里的雞鳴山前,中了遼軍的埋伏。

四萬多遼軍,將之團團圍困,負責設伏指揮的遼將,乃是被遼帝新提拔上來的行營統軍使耶律斜軫。面對八倍的遼軍圍殲,李重進與史延德二人是完全沒有準備,危急之間,自然是拼命抵抗,奮力突圍,在傷亡過半的情況下,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

然後,在遼軍的追擊之下,死傷更重,若不是護聖軍右廂指揮使慕容延卿領軍接應,只怕李、史二人會全軍覆沒。

即便如此,最終結果與全軍覆沒也沒有什麼區別,成功活下來的,只有不到五百騎,幾乎人人帶傷。而經過這麼一場勝利,遼軍的撤退更加從容了,士氣也因此得到了不小的回覆。

而得知遼軍的異動,漢帝劉承祐這邊,也沒有任何遲疑,下令進取,敵退我進,步步壓迫,沒有絲毫遲疑。

先期抵達的懷來的,只有縉山及南口兩軍的一部分,合計六萬餘人。而劉承祐,則是在三日後,方纔隨軍駕幸。

抵達懷來的當日,劉承祐沒有先察問軍情,該瞭解的早就知道了,其他的在這三四日間也沒有更多的變化。

劉承祐首先接見了被遼軍遺棄的老弱婦孺代表,對這些人善加安撫,並以皇帝之尊,親自歡迎他們重歸大漢,並下令從軍糧中撥出一部分,足供他們度過此冬。

說實話,遼軍遺棄的老弱的舉動,確實給漢軍增添了一些累贅麻煩,但同樣,也給了劉承祐大打政治牌的機會。

其後,纔是接見李重進與史延德,這二人早已坐立難安,亟望向皇帝請罪。尤其是李重進,見着皇帝對那些“遼民”的態度,心中更加忐忑。

對於二者的兵敗,劉承祐並沒有表現出過激的反應,只是說了句,勝敗乃兵家常事,讓二人善加總結。當然,既然戰敗了,損失那麼多騎兵,要知道,龍捷馬軍,可是侍衛精騎,培養出來哪裡是容易的。只是心中的怒意,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如何處置二人,劉承祐交給了柴榮。對此,柴榮當然沒有任何徇私的道理,也不敢徇私。把李重進喚來,臭罵了一頓,其後下令,降職爲護聖右廂第一軍指揮使,從一大軍都將,成爲一名爲尉將,連降三級。同時,因爲他粗暴對待百姓的舉動,又加鞭三十。

說起來,李重進的軍旅仕途,當真不算順坦。很早的時候,就成爲了禁軍的高級將領,但是這些年始終提不上去。

當年淮南大戰,立功頗多,回朝之後,因爲和王彥升搞事情,雖然最後有受到責罰,但也有再進一步。此番北伐,前面纔再檀州立了破城之功,又率軍破得勝口,收復儒州,又遭雞鳴山之敗,鞭民之罪。

當真有種時運不濟之感。如果在接下來的戰事中,沒有更好的表現,那麼回朝之後,或許又要原地踏步了,甚至還可能不升反降......

漢軍取了懷來之後,接下來的時間,漢遼雙方又陷入了對峙狀態。漢軍以十萬大軍屯懷來,積蓄糧草、軍械,再無進擊的意思,一副要在此地過冬的意思。

而遼軍,撤到文德之後,也沒有繼續後退,而牢牢地把握住諸口塞。再不後退一步,靜待漢軍動作。

事實上,對於耶律屋質所提出的全部放棄山右諸州,耶律璟沒有完全同意。撤離懷來,是因爲縉山之失,避免漢軍兩面夾擊。

然而,雲朔地區,確實相對方便遼軍騎兵的施展,但是,若把儒、嬀、武、新四州放棄了,那針對雲州,漢軍同樣可以兩面夾擊。漢軍若從武州以西的懷安西出,那甚至稱得上是背刺。

如果是那樣的局勢,雲州同樣守不住,這是由實力與地形共同決定的。耶律璟不知道,爲什麼耶律屋質看不到這一點......

就在這種“默契”之中,漢遼大戰以來,頭一次陷入了平靜之中,並且,一靜就是一個冬季。

第14章 腹黑之謀第6章 進士樓第2052章 回京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223章 滑州河防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80章 春夜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76章 接風洗塵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59章 還朝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97章 再臨六合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86章 賜死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9章 新官上任第270章 立場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12章 二王第13章 考校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97章 心虛278章 軍務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35章 室韋覆滅第108章 井陘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87章 就國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74章 萬歲呼聲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9章 武夫第39章 連夜南進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1773章 質問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8章 請願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18章 棉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239章 進退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481章 行宮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無題第6章 進士樓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62章 薨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