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

bookmark

夜,已然漸深,清寒的夜風翻過山嶺,吹過谷地,絲毫不能澆滅谷地間生死搏命的漢遼雙方。自伏擊戰開始,已然過去將近兩個時辰,戰鬥仍在持續之中,雙方激烈對抗,人、馬的屍體,堆了一層又一層,鮮血染紅土石,殺聲響徹山嶺。

面對伏擊,前後是圍攻的遼騎,兩側是密佈的弓箭手,幾乎窮途,哪怕是爲了活命,漢軍的將士,也爆發出了絕命風采。

史彥超率衆,在前拼命抵抗,甚至發起幾波反衝擊,勉強穩住陣腳。康再遇在後邊,相較於史彥超的急進,他始終存有一份警惕與小心。

是以,在伏擊的遼軍發難之後,他的反應,比史彥超那邊要快得多。遼軍是四面打擊,中間攔腰斬斷,一副要將他們全殲的架勢。雖是腹背受敵的情況,但康再遇沒有急於向南尋求突圍,而遣後軍一部抵禦遼軍的進攻,自己則率緊急之間鼓率起的數百騎,向中間負截擊任務的遼軍發起進攻。

北面的史彥超,在穩固陣腳後,也做了同樣的想法,迅速調轉馬頭向南,帶人發起衝擊。面臨危機,史彥超是將他的剽悍完全釋放出來了,始終衝鋒在前,與遼軍搏命廝殺,手中的戰刀,在無數次的奮力砍殺碰撞下,變成了鋸齒。

山谷間的戰場形勢,逐漸混亂,再加屬於夜戰,更添一份混沌。漢遼兩軍,你夾我,我夾你,糾纏不已。

在史彥超換了三把刀,親自斬殺了三十多名敵卒後,終於把遼軍攔腰的那把“刀”給折斷了,苦戰半個時辰之後,截擊的一千遼軍被殺散了,順着谷間狹道狼狽而去。

史彥超與康再遇是匯合到一起,但是並不沒有改善夾心的局面,軍勢混亂,士氣跌落,傷亡慘重,而遼軍趁着這個機會,加強了對漢軍的圍殺佈置,漢軍所面臨的危險處境也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得感謝黑夜的掩護,再加漢軍極力地近戰搏殺,使得遼軍在作戰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戰局的主動權,仍牢牢地掌握在遼軍的手中,並不斷向他們傾斜。

面對危局,可供漢軍選擇的餘地並不多,緊急商議過後,史彥超決定,由康再遇斷後,他親率將士,向南突圍,給將士兄弟們殺出一條血路。不管如何,在突擊廝殺方面,史彥超是不墮其名的。

然而,負責在谷地南面截殺的,是遼帝身邊的皮室軍,史彥超不可謂不勇猛,連續發起五波衝擊,都造成了突破,但是重重圍堵,遼軍就跟殺不完一般,源源不斷,望不到邊。

身邊的將士,不斷在突圍的奮戰中倒下,但就是看不到邊,只有秉持一股意志,不停地向南突擊。

山嶺間,有不少遼軍士兵舉着火把,散發出亮光,爲腳下的血腥戰場,增加一些能見度。耶律屋質就站在高處,觀察着鏖戰的形勢,傾聽着廝殺的動靜。

“這些漢軍,雖然驕狂冒進,但戰鬥力,確實強悍啊!”一道感嘆聲在後邊響起。

扭頭一看,卻見到耶律璟走了上來,見狀,趕忙行禮:“此間兇險,流矢無眼,陛下何以至此,還請速歸御帳!”

耶律屋質這當然是客套話,他知道耶律璟聽肯定是不會聽的。果然,耶律璟擺了擺手,遙指谷間的戰鬥,道:“朕素行狩,而今獵物入圍,將士逐殺,豈能不觀覽幾眼!”

“伏擊開始這麼長時間,廝殺之聲仍舊熾烈,漢軍的抵抗意志就這般強?”耶律璟說。

耶律屋質說道:“漢軍意欲阻我軍返鄉,是以將士們奮勇殲之,同樣的,我軍圍殲之,爲活性命,他們自是浴血相抗。加以那漢將,十分驍勇,漢軍多受其鼓舞......”

“漢將何人?”

“據聞是漢軍大將史彥超!”耶律屋質稟道。

“公以爲,還要多久,能夠全殲這支漢軍?”耶律璟問道。

對此,耶律屋質並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並且,答非所問:“漢軍冒進追擊,與我軍設計伏擊的機會,然而,佈置的時間終究不夠,也不夠完善。否則,多備些柴草、火油,幾輪火箭下去,可將漢軍一炬焚空,也不需將士們與漢軍如此短兵相接......”

聽其言,耶律璟沉吟了片刻,不由說道:“半年多來,大遼已經死傷了太多將士了,北撤以來,也是連續行軍,頗爲疲憊。能減少一點損失,就是保留一分元氣。”

耶律璟已然有些受不了與漢軍的這種換命了,突然問:“能否勸降?”

耶律屋質很乾脆地搖了搖頭:“臣已然試過了,漢軍反趁着機會,整頓發起襲擊!”

“漢軍數十萬,若是都像這般死硬強悍,何以敵之!”耶律璟說。

耶律屋質則道:“那是不可能的!腳下這支漢騎,乃是漢軍中的精銳,悍將加勁旅,乃有如此戰力。”

“那就將他們徹底殲滅!”耶律璟突然惡狠狠地道:“遼漢大戰以來,可還沒有全殲漢軍的戰果,若能將之盡數誅除,必能提振士氣,打擊漢軍囂張氣焰!”

注意到耶律璟的反應,耶律屋質略作遲疑,還是說道:“陛下,這支漢軍,膽敢以區區數千人馬,追擊我軍,追兵後面,難保更無其他追兵。漢軍畢竟有十萬之衆,南院大王那邊需要兼顧城防,未必能完全牽制住符彥卿。

臣以爲,當下安全北返,仍是第一要務。夜已深,鏖戰已久,將士已疲,漢軍或許是強弩之末,但困獸之鬥,能夠我軍造成的傷亡也不會小。”

“你的意思,莫非要主動撤圍?”耶律璟眉毛一挑,瞪向耶律屋質。

耶律屋質則肯定地搖頭:“如此圍殺,漢軍終究會被我們斬殺殆盡,但耗費時間且多添損傷。臣建議,放開一道口子,讓他們突出去,我軍銜尾追殺,既可泄其死戰之志,也可輕易對他造成大量殺傷,同時降低大遼勇士們的傷亡......

經此伏擊,漢騎遭到重創,兵心士氣必然受損,再不敢貿然追擊,我軍也可更加從容地撤回上京。對於雲中城那邊,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聽耶律屋質這麼一番講解,耶律璟稍作思量,即道:“既然如此,就照此辦理吧!”

說着打了個呵欠,耶律璟撂下一句話,就離開,回御帳睡覺去了。遼軍也沒有夜間趕路的意思,是以入山之後就停下了,並且御帳,就紮在谷嶺以北五里的一片低窪地帶。

谷間,在史彥超的帶領下,漢軍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突擊,力戰許久,疲憊早已席捲全身。雙目通紅,泛着血光,爲危險扼喉,史彥超彷彿化作了一頭不知疲倦,只知廝殺的兇獸,身被無數創,猶力戰不止。

也正是有了史彥超的支撐,漢軍方纔還有戰鬥下去的勇氣與意志。漢軍固然精銳,但終究也是血肉之軀,精神與意志的力量確實強大,但畢竟不是無限的。

隨着耶律屋質命令至,在南堵截的遼軍,也開始緩慢地放緩防禦節奏,並逐漸讓開。史彥超抓住機會兇猛攻擊,順利地突了出去。

北面,得知史彥超終於打開了缺口,康再遇收束着兵馬,調轉方向,緊隨南面突圍。事情的發展,就如耶律屋質所預料的那邊,這一撤,就是一場潰敗,遼軍則跟在其後,輕鬆追殺。

南突了數裡地,至長城北口,史彥超就停了下來,命令部下,就地重整。等了許久,康再遇同其他敗兵,終於趕了上來,立刻被史彥超叫到身邊。

此時的史彥超,渾身的血污,不知受創幾處,兜鍪不見,頭髮散亂,面目間中了一箭,簡單地纏繞着一條白帶。

拉着康再遇,史彥超直接道:“累將士陷此危難,我之過也!今重創在身,更無顏南返。遼軍放我突圍,是欲由此追殺,斷不能使其陰謀得逞。將軍可率將士,從速南歸,報與軍情。後面追敵,我自以死阻之!”

說實話,面對此危局,對於史彥超,康再遇是有十分的怨氣的。然而,此時此刻,卻也無法再抱怨什麼了。從史彥超的目光中,他看出了決絕,心中明瞭,並不多說什麼,拱手一拜。

“把將士們帶回去!”史彥超探手用力地抓了下他的手。

說完,便扭頭,帶着他聚集起來的兩百卒北返,朝着仍在肆意追擊殺戮的遼軍迎擊上去。一場慷慨赴難,史彥超硬是阻擋了遼軍近兩刻鐘,爲其餘漢軍的撤退,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史彥超再度斬殺遼軍十餘人,力戰而亡,死而不倒,周遭是茫茫山嶺,背後是蜿蜒長城,用自己以及數千將士的性命爲他的冒進買單。

可惜,可嘆,可悲,可敬,同樣可恨!

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2章 大朝會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87章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329章 西域風雲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456章 遺澤第24章 巡遊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404章 冬夜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35章 瑤華春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86章 賜死第147章 德勝渡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4章 人事調整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38章 湖南無戰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5章 襄陽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40章 潞州三傑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75章 在滑州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52章 巫宦之國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78章 火油彈第52章 對峙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17章 潑冷水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3章 不宜擴大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85章 安心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18章 侯益第1708章 格局第82章 殺俘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81章 兩日而克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4章 西南事務第79章 滏陽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