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將早逝

bookmark

“出了什麼事?”注意到孫彥筠異樣的表情,劉承祐眉頭一聳。

孫彥筠頭下意識地埋低了些,拱手稟道:“來人是燕南都部署下屬軍校,據其報,馬都部署舊傷復發,於本月十八日,病逝了!”

“什麼!你再說一遍!”乍聞此言,劉承祐還沒反應過來,旋即猛得扭頭,直勾勾地盯着孫彥筠,目光彷彿帶着煞氣,令人生畏。

孫彥筠身體又躬低了些,小心地複述了一遍。

面龐抽搐了幾下,劉承祐不由地撫住了額頭,情緒微顯激動,緩了緩,方纔問道:“信使在何處?”

“回陛下,尚在樞密院,是否召之瓊林苑?”孫彥筠請示道。

“回宮!”劉承祐沒有再多廢話,起身便往外走去。

後邊,劉暘、郭從義等同樣聽到消息的人,表情都顯得有些凝重,互相看了看,趕忙跟上。

馬都部署,當然指的是皇帝的愛將馬全義了。北伐戰爭以後,因功晉扶風郡公、燕南都部署,負責大漢在燕南道的軍事部署工作,鞏固治安,防禦契丹。

可以說,在北伐之後,劉承祐把該有的地位與榮祿都賜與馬全義了,榮寵之深,甚至有些過分。當然,這其中難免有劉承祐的偏私在裡面,畢竟馬全義是追隨他最早的將領,而十多年下來,也從來沒有辜負過他的信任。

而馬全義死,也出在北伐戰爭上。當年,力爭表現,打得太猛,幾度苦戰,身被數創,尤其在攻取榆關的過程中,親至城下,觀察敵情,指揮作戰,以致中了流矢,傷了肺。從那之後,就落下了病根,雖然經過治療休養,但始終沒能痊癒,不過也沒出什麼大問題。

此番轟然卒逝,卻是馬全義在巡視榆關之後,回返途中興起打獵,墜馬負傷,初無大礙,等回到幽州,傷情惡化,卻是舊創復發,以致昏迷,救之不及,一日而逝......

萬歲殿中,從來使口中得知馬全義病逝的情況,劉承祐的情緒十分複雜,哀傷、痛惜、遺憾,不一而足。

看着頭上仍扎着白條的信使,劉承祐擺擺手,對孫彥筠吩咐着:“賜錢五萬,安排他下去休息吧!”

“是!”

“還請陛下節哀!”殿中,魏仁溥、李處耘等人也在,見劉承祐感傷不已,不由勸道。

“他還不滿四十歲啊!”劉承祐這麼說道。

羣臣一時默然,對於馬全義之死,大部分人,還是感到可惜的,畢竟這是一方大將,英年早逝。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沉着聲音說道:“傳詔,輟朝三日,追封扶風郡公爲薊國公,着燕南道,妥善處理其後事,一應費用,悉由官府承擔!”

“是!”

“朕累了,你們都退下吧!”揚了揚手,劉承祐一副怏怏的樣子,朝着衆臣吩咐道。

見皇帝心情不好,幾名大臣也都識趣地退下,同時,對於劉承祐與馬全義之間的君臣情誼,也不免有所感觸。

因爲馬全義的死,東京朝堂間明顯增添了幾分哀傷,當然,這更多的是對功臣大將早逝的哀婉痛惜。

太陽持續播灑着春暉,照得人暖洋洋的,彷彿能驅散陰霾。萬歲殿前,梯級之上,劉承祐以一個懶洋洋的姿態,癱在一張躺椅上,微微晃動着。

“官家!”

皇后的聲音把他從思緒中喚回,睜開眼睛,正見着大符,盈盈下拜。朝她示意了下,劉承祐說:“坐!”

大符以一個優雅的姿態,也坐到椅子上,身體緊緊地貼在一起,帶起一陣香風,也帶給劉承祐以安寧。

“官家還在爲薊國公的去逝傷懷嗎?”大符探手,親密地撫了撫劉承祐的額頭,又幫他揉捏起來,希望能替他緩解情緒。

事實上,劉承祐已經從馬全義的離世中恢復過來來,到此爲止,這世間似乎還沒有任何事請能讓劉承祐久久掛懷,不能釋去。當然,對於馬全義之死,那種痛惜之情也是真的。

不過,聽大符這麼說,劉承祐還是以一種悵然的語氣道:“怎能不傷感啊!”

睜開了眼睛,劉承祐看着皇后,對他道:“大符啊!馬全義與其他人不一樣,他不只是我的臣子、愛將,更是我的好友、手足。

論才幹,他不是最出衆的,論功績,他也非最高,然而,他是最早追隨我的將領。早年鞍前馬後,出生入死,建國之後,也耐得寂寞,任勞任怨,爲北戍柱石將領。

可以說,晉陽的舊人,他是陪我走得最遠的。他的逝去,固然令人惋惜,我也在想,明知他有傷,爲何還要委他以邊防戍職,讓他受軍務之勞。倘若讓他安心休養一年半載,或許會是一個不同的結果呢?”

聽劉承祐這番話,大符略感意外,她是着實沒想到,一個馬全義,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竟然這麼高。彷彿又挖掘發現了劉承祐另一面一般,大符想了想,溫柔地說道:“逝者已矣,你還是不要太自責了!”

看他意興闌珊,大符主動道:“二郎,你若心中不忍,可善待薊國公的後人啊!”

聞言,劉承祐點了點頭,卻是突然反應過來,道:“聽說他只有一個兒子啊!”

說着,立刻朝着孫彥筠吩咐道:“傳李崇矩!”

未己,武德使李崇矩匆匆而來,免了他謁拜,劉承祐直接看着他問道:“薊國公家庭是什麼情況?”

聞問,受意之下,早有所準備的李崇矩當即道來:“回陛下,薊國公膝下唯有一子,名懷遇,年方七歲,其妻早亡,無主婦,五服之內,唯有兩族兄!”

聽其敘述,劉承祐眉頭當即就皺了起來,道:“如此說來,那馬懷遇如今是孤苦無依了?”

“正是!”李崇矩稟道。

劉承祐不禁一嘆,看向皇后,說道:“幸虧有你提醒我,否則,縱然這馬家郎襲得的爵位、財產,以其幼孤,如何能守住,若是朝廷再忽視此事,那則難免爲宵小之徒、貪婪之輩所竊啊......”

“這馬懷遇,小小年紀,便亡父亡母,聞之不禁心生憐憫。二郎,此子乃功臣元勳之後,當妥善安排啊!”大符向劉承祐進言。

不由頷首,稍微琢磨了一下,劉承祐吩咐道:“傳令幽州,等薊國公喪事結束,將其子護送至東京,朕當着人撫養!”

“如此,薊國公泉下有知,亦當瞑目,感懷陛下恩德!”李崇矩說道。

事實上,劉承祐原本是想,乾脆自己把其子養在宮中的,不過權衡過後,仍有些猶豫。在宮城北部宣武門前,大漢朝廷實則也有一支特殊的編制,名叫彰德營,專門收納那些無依無靠的烈士遺孤,從建立起,到如今已有七百餘人。

當然,這些人,大多是中下級軍官抑或士卒的後代。相較之下,馬懷遇明顯屬特殊情況,是否把他放在彰德營中培育,有些糾結。

說起來,也略顯諷刺,劉承祐自詡視馬全義爲心腹、手足,對其家中的情況,竟會忽略......

在處理好馬全義的後事之後,又一件事擺在了他的面前,那便是何人繼任燕南都部署。與山陽道那邊相比,燕南的局面要好得多,但朝廷仍舊重視,幾經比較,劉承祐最終同意了慕容延釗舉薦的人選,老將張勳。至於同樣被提名的李漢瓊、馬仁瑀等邊將,資歷尚且不夠。

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9章 武夫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12章 兄弟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6章 進士樓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章 登聞鼓響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60章 論婿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64章 監國第42章 難得積極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19章 回京第52章 巫宦之國第63章 朝廷應對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268章 西縣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96章 反響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261章 大捷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40章 定論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86章 籠絡人心第268章 機遇第1761章 新問題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6章 李業告狀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3章 不宜擴大第351章 南粵,危!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93章 升遷第47章 應對第97章 擴*整頓第6章 “座談會”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60章 “暴斃”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459章 挫折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12章 兄弟第43章 事畢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95章 大洗牌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8章 侯益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117章 潑冷水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87章 瑣屑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173章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