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小市民

“聽你的口音,不是北方人,莫非來自荊湖?”看着攤販,劉承祐說道,雖然是疑問,但劉承祐的語氣異常肯定。

攤販粗糙的面容間,頓時露出恭維的表情,說道:“您必然是見識出衆的貴人,連小人的口音都聽得這般準。小的確實來自南方,不過卻非荊湖籍,而是蒲圻縣人。”

“蒲圻縣!”劉承祐略感意外,輕笑道:“那還屬於鄂州啊!”

一般的情況下,劉承祐是難以把全國大小州縣都記住了,但他近來研究的就是江南地區。而作爲南征的重點進攻目標,鄂州,自然也進入了他的視野,而蒲圻則是鄂州西南,毗鄰嶽州的一個小縣,以境內密植蒲草而得名。

“官人果然厲害,連蒲圻這小地方都知道!”這攤主就差給劉承祐豎大拇指了。

打量着此人,四十歲上下,皮膚粗糙,手上全是老繭,衣着普通,敞露的肌肉看起來倒是結實。

劉承祐仍舊好奇地問道:“既是蒲圻人,如何到東京來了?”

見劉承祐盤問起自家事,老漢也不敢不答,甚至不敢迎視其目光,只能如實吐露:“大概是七年前吧,朝廷派遣大軍平定湖南,戰於巴陵,於周遭州縣徵集民夫,小的不幸……哦,有幸被選中,到巴陵城下,爲朝廷大軍效力……”

從其言語中,劉承祐能夠想象得到,當初王師平湖南,又是何等的強橫,南唐所屬的蒲圻百姓,一樣在徵召範圍之內,當時韓通似乎也不怕引起外交糾紛。當然,事後唐將劉仁贍表示了極大的憤慨,而南唐朝廷那邊則屁都沒敢放一個。

劉承祐聞之,則興致愈濃,笑道:“如此說來,巴陵之戰,朝廷告捷,還有老哥你的功勞啊!”

“貴人說笑了!破城殺敵是將士們的功績,小的只是幫忙砍柴伐木,搬運物資,哪有什麼功勞可言!”老漢搖搖手。

“誒,將士們是戰功,你們則是苦功,同樣是爲朝廷效力,各有各的作用嘛!”劉承祐也笑道。

說着說着,劉承祐已經主動走到其身旁,其人識趣地站起來,把自己的矮凳讓給他。劉承祐也不客氣,直接坐下,看着盤腿坐在地上的老漢,繼續說道:“按照朝廷的制度,你們戰後應該受到獎賞纔是!”

聞此言,老漢卻嘆了口氣,說:“像我們這樣的小民,能夠在那等殘酷的戰場上活下來,保全性命,已是運道。”

“老哥四肢健全無缺,運氣確實不錯啊!”劉承祐點了點頭,承認他的說法。

“還要感謝神佛的庇佑,感謝小人被被派去填壕溝啊!”老漢這麼說道:“因此,我們哪裡敢奢望朝廷的賞賜。小的幸運,方能安全回家,而有不少同去的人,唉……”

聽其感慨,劉承祐當即問:“聽你的語氣,似乎另有隱情?莫非,朝廷後續的撫卹沒有落實到位?”

發此問時,劉承祐語氣陡然變得嚴厲,嚇了這老漢一大跳。見狀,他又有些恍惚,光顧着答話了,似乎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眼神閃爍幾下,下意識地垂頭說道:“是小的多嘴了!我什麼都不知道!”

顯然,這老漢確實有些眼力的,知道這是很可能是朝廷的高官,甚至可能是那些傳說中查訪民情的欽差。然而,瞧這架勢,又與傳聞的不一樣,盛氣凌人,太招搖了。

但不管如何,不當繼續多嘴了,以免惹麻煩。

注意着其反應,劉承祐再度恢復了和煦的笑容,說:“老哥你不必有所顧忌,我也不放直言,我是負責聽取民情的官員,微服探訪。既然開了個頭,就繼續說下去……”

聞言,老漢臉色大變,下意識地往周邊看了看,面容泛着苦色,說:“小人實在不願招惹麻煩啊!”

劉承祐仍舊笑眯眯的:“但是,你已經招惹了哦!這樣和你說吧,你方纔所言,此前或許只是朝廷不知,然而只要朝廷想查,結果絕對會水落石出,清晰無比。我只是想要從你口中瞭解一些情況,以免周折……”

老漢有心回一句,那你就自己去查啊,何必爲難他這小人物。但是注意着劉承祐的眼神,遲疑了下,還是主動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當初戰後,大部分的軍前民夫都得到了犒賞,只是像我們這樣籍屬江南國的人,只發了些口糧讓還鄉。”

“官府的說法,是讓我們向江南朝廷要。想來也可以理解,畢竟,當時我們並不是大漢朝的子民!”老漢嘆息道:“像小人運道好,能夠安全回家,已經滿足。但是,有些人死了,有些人殘了,一家人少了個壯勞力,而向江南朝廷要撫卹,這顯然不可能……”

“可惡!”聽其言,劉承祐怒斥了一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江南之民,亦是大漢的百姓,天子的子民。更何況,既然爲王師效力,爲大漢流血犧牲,自當撫卹到位!”

見劉承祐氣憤,也嚇了一跳,但話說開了,也就小心地附和道:“這位官人,你說的有道理。”

顯然,有些言不由衷,或許心裡還覺得劉承祐想當然呢。

劉承祐的心情也是沒那麼容易受影響的,迅速平復下來,再度露出笑容,看他有些侷促,又恢復了輕鬆的語氣,道:“你看這不是扯遠了嗎?按道理,戰後你該回蒲圻了纔是,又如何輾轉到東京了?”

聽劉承祐問及此,老漢明顯放鬆了些,應道:“當時在軍中時,小人認識了我女婿,當時他是從徵的禁軍將士,是一名什長。戰事結束後,我把女兒嫁給他了,等大軍北伐時,經過考慮,乾脆一家人雖他一起回東京,從此就定居下來……”

微微頷首,劉承祐看了看老漢的攤子,說:“參與了嶽州之戰的什長,到如今,不說當上營官,一個百將,總是綽綽有餘的吧!何以勞你這個婦翁,在此炎暑,擺攤販賣蒲扇?莫非出了什麼變故?”

聞言,老漢微驚,旋即以一種感慨的語氣道:“官人真是聰明,我家女婿,原本已經升職爲百將,只是在北伐的過程中戰死了,唉……”

“原來是北伐烈士家屬,值得敬仰啊!”劉承祐拱手道。

“不敢當!不敢當!”見狀,老漢趕忙道。

“對於你家的撫卹,兵部該沒有剋扣吧!”劉承祐又道。

“沒有,很快就足額發放了!”老漢回道:“天子對於將士的厚待,人所共知,再者,我家女婿大小也是個軍官,怎麼也不會剋扣到他頭上。”

聽其言,劉承祐略作沉吟,說:“賢婿犧牲,家中少一頂樑之柱,這三年生計會遇到些困難吧。”

老漢碩道:“東京是畢竟是京城,不過,小人一家還算幸運,腳佔尺地,頭頂片瓦,也算有個棲身之所。女婿留下的撫卹,是要供養孩子的。一家人的生計,還需開支,我兒子也長大了,需要娶媳婦。小人在蒲圻時,還有些編制的手藝,因此就編了些蒲扇前來售賣……”

這些零碎的瑣事,劉承祐聽着,卻十分認真,繼續問:“只賣這些蒲扇?”

“自然不是!”老漢搖頭,神情間再度露出精明之色:“這不入夏了,天氣炎熱,家家都需要扇風解暑,故而專賣蒲扇,趕個時節。平時啊,小的也拿些筐、簍、篾器來賣……”

可以說,這是一個東京很尋常的小手工業者。

劉承祐也笑了:“看來,老哥是手藝,應該很不錯吧。現在生意如何,一天能賺多少?”

老漢應道:“不瞞官人,酷暑將至,近來最多一天,能有上百文,前邊少的時候也有四五十文。唉,可惜夏季總會過去,也不只我一家賣扇子……”

“那也不少咯!”劉承祐心情又轉好了,問:“現在你們購糧,是什麼價錢?”

“一斗米要十三、四文!”

“十三文,朝廷的定價不是十二文嗎?”劉承祐問。

“……”

和這老漢聊了足足兩個鍾,劉承祐方纔起身,朝着他笑道:“與老哥相談,我所獲甚多。我這個人,一向是賞罰分明,耽誤了你這麼長時間,該有所賠付,再加上你進言有功,也當有所賞賜。”

劉承祐話還沒說完,老漢就趕忙道:“這位官人,小的只希望不惹麻煩,就滿足了,豈敢要賞賜!”

劉承祐笑道:“放心,我向你保證,只要本分做你的買賣,沒人會找你麻煩。賞錢還是應該的!這樣吧,你一天最多的時候能有上百文,我就給你一百一十文吧。”

聽到了,侍候着的張德均趕忙掏出錢袋支付。

“我先告辭了!打擾之處,還望海涵!祝你生意興隆,後會有期!”又朝其露出一個笑容,劉承祐方纔轉身,悠哉悠哉離去了。

望着劉承祐那一行人的身影,老漢身上是汗流不止,麻利地收起錢,然後把攤子收了,也不顧周邊那些好奇心作祟的人探詢,直接回家了。

從那之後,這老漢再沒到東市賣過東西,而轉往南市。這大概是小市民的精明吧,只是,顯得有些天真。

而從頭到尾,劉承祐都沒有問過他的名字。在劉承祐的眼中,他老漢代表的是一類人。

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37章 新政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18章 洗禮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7章 小張探花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47章 應對第127章 皇城司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80章 進攻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9章 求援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42章 戰後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76章 對策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7章 風波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99章 北使南歸第63章 朝廷應對第106章 敲打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71章 襄陽王第6章 進士樓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1章 進軍令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53章 削藩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51章 耿淑妃薨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44章 打個賭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285章 家務事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65章 看衰第329章 遊市第86章 發落南臣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1章 西巡第78章 南北併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