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

bookmark

岑彭真沒想到劉秀竟能如此信任自己,不僅讓自己統帥五萬大軍,甚至連從不離身的赤霄劍都借給自己,讓自己可在軍中行王事。

劉秀的這份信任,讓岑彭感動不已,他單膝跪地,雙手接住劉秀遞過來的木匣子,聲音顫抖地說道:“大王厚望,讓末將惶恐!末將必不辱大王使命!”

聽聞岑彭這番話,劉秀只微微一笑,伸手把岑彭攙扶起來,意味深長地說道:“此戰,我軍能否全殲賊軍,皆在君然之應變!”

岑彭正色說道:“大王放心,末將必全力以赴!”由

於事態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劉秀只能分兵作戰。他

派出吳漢和耿弇,統帥一萬兩千騎兵,半路阻擊銅馬殘部的北逃。

又派出岑彭,統帥五萬大軍,去往清淵,伺機而動。而劉秀自己則率領餘下的兵馬,繼續北上,追擊銅馬殘部。等

吳漢、耿弇、岑彭相繼率軍離去,耿純和劉植二人走到劉秀近前,兩人眉頭緊鎖,說道:“大王讓岑將軍統帥五萬兵馬去清淵,恐怕,不妥吧?”

劉秀一笑,說道:“在南陽,我與君然交鋒多次,還曾在君然手中吃過大虧,君然治軍之能,我亦敬佩。”耿

純和劉植相視苦笑,他倆倒是不質疑岑彭統兵打仗的本事,而是對他這個人不放心。劉植說道:“岑彭剛剛投靠到大王麾下,對大王之忠心,還有待時日啊!”劉

秀擺了擺手,含笑說道:“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既然啓用了君然,自然就信任君然的忠貞,就像我信任伯山、伯先一樣!”

耿純和劉植聞言,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了,不過心裡還是沒底。這時,馬武和銚期走了過來,前者哈哈大笑道:“耿將軍、劉將軍不用擔心,岑彭這個人,平日裡是傲慢了些,但卻是個死腦筋,他一旦效忠於誰,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以前岑彭效忠於王莽,可給沒少給柱天都部吃苦頭,如果最後不是彈盡糧絕,顧慮宛城城內的十餘萬百姓,岑彭也不會向劉縯投降。

聽了馬武這番話,劉秀亦是仰面大笑,認同道:“子張所言極是。”

劉秀和他的先祖劉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應該就屬自信這方面上的差異。劉

邦能得天下,韓信功不可沒,可以說在軍中的威望,韓信都以凌駕於劉邦之上,功高蓋主,讓劉邦深感忌憚,最後選擇殺了韓信。而

劉秀則不然,我既然肯用你,就會選擇信任你,肯放心大膽的把兵權交到你手裡,即便你對我生出二心,要反我,我也不怕,因爲我有信心能收拾你。

正是出於這份自信,在劉秀這裡,從沒出現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情況。劉

秀麾下的能人異士那麼多,加上連年征戰,功高蓋主的人多了去了,像鄧禹、吳漢、賈復、耿弇等人,隨便挑出一個,都在軍中擁有自己的嫡系,一呼百應。

而劉秀對他們,始終都沒有提防之意,一直給予重用和重信。也

是因爲有君臣之間的這份不猜忌,像鄧禹、吳漢等這些千古留名的將帥,一直都對劉秀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在馭人這方面,劉秀要遠勝過劉邦。當

然,劉秀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只不過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在後文會有提及。

吳漢和耿弇,率領着一萬多騎兵,快馬加鞭,將正向清淵縣方向逃竄的銅馬軍殘部攔阻住。銅

馬軍上下都心知肚明,己方只有逃到清淵,與高湖軍、重連軍乃至別部的弟兄們匯合一處,纔有求生的機會。

此時,面對着漢騎兵的堵截,銅馬軍倒是又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勁頭,向吳漢部和耿弇部,發起了猛攻。

可是步兵對陣騎兵,與步兵對陣步兵的戰法是完全不一樣的,銅馬軍恰恰缺乏對陣騎兵的經驗,在發起進攻的時候,迎面撞上了騎兵的反衝鋒。

步兵對抗騎兵,首先要求的就是齊整的陣型,而這個方面,又恰恰是銅馬軍所欠缺的致命弱點。一

盤散沙般的銅馬軍,光有一股子衝勁,一膀子力氣,可是撞上騎兵衝陣,就如同握起來的拳頭正撞在刀尖上。

在吳漢和耿弇的統帥下,一萬多幽州突騎配合默契,作戰嫺熟,將十萬之衆的銅馬軍衝得七零八落,全軍大亂。東

山荒禿和上淮況急忙收攏兵力,全軍龜縮成一團,嚴防死守,再不敢發起主動進攻。

銅馬軍不再發起進攻,吳漢和耿弇也隨之按兵不動,沒有率部去硬衝銅馬軍的鐵桶陣。雙方的戰事,陷入僵持。

吳漢和耿弇不在乎戰事這麼拖下去,他們的任務就是阻止銅馬殘部北上,現在銅馬軍被嚇得原地不動,這正和他二人的心意。

他倆能拖得起,可銅馬軍拖不起,後方的探子像走馬燈似的,把劉秀軍的動向源源不斷的傳給東山荒禿。眼

瞅着劉秀部距離己方越來越近,而己方又被吳漢和耿弇的騎兵壓制得動彈不得,這麼下去,己方就得被活活困死在這裡。東

山荒禿派出百餘名精銳將士,分散開來,分頭向北突圍,去往清淵求援。這

百餘名精銳將士,大多都被吳漢和耿弇麾下的騎兵劫殺,只有幾人僥倖逃過騎兵的追擊,一路跑到清淵。目

前,高湖軍、重連軍以及銅馬軍別部,合計二十萬大軍聚集在清淵。

接到東山荒禿髮來的緊急求救書信,高湖軍首領趙歸、重連軍首領齊驀、銅馬軍別部主將張淮,聚集到一起,商議該如何應對。張

淮的意見很簡答,現在大將軍被困,十萬弟兄,危在旦夕,己方必須傾盡全力去救援。

不過趙歸和齊驀皆有顧慮。他們現在可是在清淵,周圍都是歸附於劉秀的郡縣,一旦己方全力營救銅馬軍,清淵被周圍郡縣的官兵攻破怎麼辦?他

們二十萬大軍的補給,可都在清淵,一旦清淵有失,都不用劉秀來圍剿他們,他們自己就先垮了。張

淮仔細想了想,認爲趙歸和齊驀的顧慮也不是沒道理,他眉頭緊鎖地問道:“那麼,趙將軍、齊將軍以爲我方現在當如何?難道對於大將軍的求救,坐視不理?”

“當然不能坐視不理?否則,我們現在也不會在清淵了!”聽聞這話,張淮的臉色緩和了一些。趙

歸繼續說道:“我們需分出兩部兵馬,救援東山大將軍,留下一部兵馬,鎮守清淵,如此,方可做到萬無一失!”張

淮點點頭,贊同道:“可依趙將軍之見!”他

們三個人商議出結果後,立刻開始行動。趙歸率領本部主力,留守清淵,齊驀和張淮,帶領他二人的各自部下,去解銅馬軍被困之危。劉

秀派吳漢、耿弇堵截住銅馬殘部,這等於是把一道難題扔給了起義軍方面,而起義軍以分兵應對,等於把這道難題又扔給了岑彭。目

前岑彭面臨着兩個選擇。第一,他率軍進攻以齊驀爲首的重連軍和以張淮爲首的銅馬軍別部。不

過這兩支兵馬的兵力,要在十萬人往上,己方以五萬打十多萬,並不好打,即便贏了,也是慘勝,傷亡太大,在岑彭看來,己方去攻齊驀和張淮屬下策。第

二個選擇,自然是攻清淵。不過留守清淵的是高湖軍主力,也有數萬人之多,他們有清淵的城防做依託,佔有地利優勢,己方若想強行攻破清淵城,絕非易事,在岑彭看來,強攻趙歸,也屬下策。無

論打齊驀、張淮,還是打趙歸,都非良策,但己方這五萬大軍,又不能不動,此時岑彭頗感爲難。

現在以岑彭爲首的五萬漢軍,就躲藏在清淵附近的一座小山坳裡,山坳的外面便是官道,兩地相距不到五里。

以齊驀和張淮爲首的起義軍,正在山坳外面的官道上快速行進。見

岑彭遲遲沒有下達進攻的命令,朱祐、蓋延、傅俊、祭遵等將領紛紛地走到岑彭近前。祭

遵率先開口說道:“岑將軍,賊軍距離我部,相距不到五里,現在正是主動出擊的好機會!”

朱祐大點其頭,接話道:“我軍突然殺出,定能殺賊軍一個措手不及!”

岑彭看了衆人一眼,沉默未語。就連沉默寡言的傅俊,此時都忍不住開口問道:“岑將軍可是想攻取清淵?”

如果岑彭的目標是清淵城,那麼己方讓過這支賊軍,倒也屬正常。可是聽了傅俊的話,岑彭還是沉默不語。見

狀,在場的衆人皆怔住了,岑彭既不想打增援的賊軍,也不想打留守清淵的賊軍,那他到底想幹什麼?朱

祐皺着眉頭說道:“岑將軍,戰機稍縱即逝,你到底有何打算?”

岑彭幽幽說道:“增援銅馬殘部的賊軍,不下十萬之衆,我軍與之交戰,傷亡必然不小;留守清淵之賊軍,亦有數萬,且有城防做依託,我軍也不容易打。”所

以呢?增援的賊軍人多勢衆,不好打,己方不打,留守清淵的賊軍有城防做依仗,也不好打,己方還是不打,那己方就坐在這座山坳裡乾等着天上掉餡餅?

朱祐深吸口氣,怒聲說道:“岑將軍怯戰,那就在這裡等着好了,我朱祐可不是貪生怕死之輩!”說着話,他向左右衆將喝道:“有不怕死的兄弟,隨我出戰!”

在場的許多漢軍將官一聽這話,二話不說,抄起傢伙,就打算跟着朱祐出山坳。岑彭突然開口說道:“且慢!”朱

祐回頭怒視着他。岑彭面容冷峻地說道:“我爲全軍主將,此戰要不要打,也要由我來定奪,朱將軍可是要抗令不成?”“

抗令又如何?”朱祐氣惱道:“岑彭,你少拿雞毛當令箭!你才追隨大王幾日,我與大王相識多少年?你在我面前擺的哪門子的譜?”

說完話,他邁步還要往外走。

岑彭喝道:“無論是誰,膽敢違抗軍令,貿然出戰,格殺勿論!”朱

祐差點都氣樂了,大聲質問道:“我看哪個敢殺我朱祐?”“

大王敢!”說着話,岑彭突然把劉秀親手交給他的木匣子舉了起來。這個木匣子裡,裝的可是劉秀的赤霄劍。在漢軍當中,赤霄劍的分量,不亞於尚方寶劍。看

到岑彭拿出大王的赤霄劍來壓制自己,朱祐的臉都憋成了鐵青色,怒視着岑彭的眼睛幾乎要噴出火來。

第六百二十三章 禍起南陽第二百四十六章 姐妹鬩牆第五章 再次遇險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六百一十四章 當衆行兇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風第六十八章 一見傾心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九十九章 往日恩怨第八百三十章 婦人之毒第十五章 又遇一敵第四十二章 危機緩解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七百零六章 堵鄉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一百二十二章 順勢而爲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八百九十六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九十章 兵行險着第四百九十五章 蕩陰之戰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八十七章 贈送暗器第五百一十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券在握第九十五章 事先安排第六百一十六章 狠人本色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宴無好宴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天下時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反制青犢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細如絲第五百四十八章 姐弟不同第五百七十六章 滅賊之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城中生變第十三章 行進漢中第九十三章 你吟我舞第五百八十二章 誅殺反賊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陽決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驚爲天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八百三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二十五章 含恨而反第三百二十六章 奇襲陽關第五百二十九章 長安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二百七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七十九章 純心試探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第四百三十七章 兄弟歸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誅殺之心第八百七十四章 道明真相第六百七十八章 情關難過第六百一十五章 頭號酷吏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十二章 李氏爲輔第九百章 兵者詭道第五百四十七章 中途遇襲第二百一十七章 得意忘形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襲第三百四十一章 佳人來信第八百三十三章 六神無主第四百四十六章 毛遂自薦第八百八十九章 聯絡接頭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徵兆第八百九十五章 北山之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貴胄欺人第七百八十章 深不可測第五十五章 自鳴得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五十八章 環環相扣第五百五十一章 夫妻相見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結一處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中資助第四百六十七章 局勢逆轉第七百六十章 一錘定音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蓋真相第六百五十三章 漢營血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心中吃味第二百一十九章 自家兄弟第二百八十四章 賈復參拜第一百五十八章 先行一步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九十八章 現身示警第五百四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四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三十八章 睢陽戰線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七百九十六章 相互猜忌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戰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儆效尤第一百二十八章 幕後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