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陽朝廷

bookmark

聽聞東籬的話,在場的衆將官無不大吃一驚,緊接着,人們紛紛感嘆道:“張將軍和孫將軍竟然攻佔了黎陽,這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啊!”

“將軍,我們是不是……也該趁此機會,出兵助張將軍、孫將軍一臂之力?”

“我們只有五千兵馬,而現在進攻黎陽的可是劉秀親帥的兩萬精銳,就我們這點人過去,恐怕還不夠人家塞牙縫的呢!”

“沒錯!何況,我部是奉命駐守白馬津,倘若沒有陛下的旨意,貿然行動,哪怕真立下大功,弄不好也要掉腦袋啊!”

東籬向衆人擺了擺手,打斷人們的討論,正色說道:“我打算親自去一趟睢陽,既是給陛下送信,也是向陛下請纓,出兵黎陽!我不在大營期間,令先可代我坐鎮大營。”

偏將軍董觀急忙插手施禮,說道:“末將遵命!”

東籬看向董觀,正色說道:“這段時間,令先萬萬不可擅自出兵,不管河北那邊的局勢有多危急,一切等我回來之後再說!”

“是!將軍!”董觀躬身應道。

把該交代的都交代完,東籬沒有多做耽擱,騎快馬,離開白馬津大營,直奔睢陽。

睢陽屬於豫州,不過也不太固定,過去州與州的邊界經常變動,睢陽所在的樑國郡,有時候被劃入豫州,有時候又會被劃入兗州。

白馬到睢陽,雖然談不上近,但也沒有多遠。出了白馬津所在的東郡,一路南下,穿過陳留郡,便可到睢陽所在的樑國郡。

東籬一路快馬加鞭,僅僅用了兩天多的時間,便趕到了睢陽。

劉永得知白馬津主將東籬突然返京的消息,嚇了一跳,以爲白馬津出了什麼大事,急忙在睢陽皇宮裡召見東籬。

見到東籬後,劉永開口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東將軍,劉秀軍可是渡河進攻白馬津了?”

東籬愣了一下,急忙說道:“回稟陛下,劉秀軍並沒有過河進攻白馬津!”

“哦!”劉永聞言,不由得長長鬆了口氣,現在他爲了應付一路推進過來的蓋延部,已經是焦頭爛額,如果劉秀軍再從白馬津作爲破圖口,給己方來個雙管齊下,那己方真的是難以招架了。

劉永隨即皺着眉頭,不滿地看向東籬,質問道:“既然白馬津無事,東將軍爲何突然返京?”

東籬急忙拿出竹筒,向前遞交,說道:“陛下,微臣有黎陽的緊急軍情稟報!”

劉永聞言,眼眸頓是一閃。一旁的內侍急忙上前,結果竹筒,打開,倒出裡面的布帛,檢查一番,確認沒有問題,這才轉交給劉永。劉永接過來,定睛細看。

張翼是他的心腹部將,對於張翼的筆跡,他十分熟悉。都不用看內容,只是看字跡,劉永立刻判斷出來,這應是張翼的親筆信。

不過他還是問道:“東將軍,這可是張將軍的書信?”

“正是!”東籬詳細講述道:“張將軍和孫將軍,業已率部潛入黎陽,並於城內對縣府發起偷襲,一舉攻克縣府,併成功佔領了黎陽,可是,劉秀以及兩萬精銳,就駐紮在城外,現劉秀親帥大軍,正大舉攻城,張將軍和孫將軍率部拼死抵抗,局勢危急,請陛下速速出兵援救!”

等東籬說完,大殿裡的羣臣無不是又驚又喜。現在睢陽這邊已經聽說劉秀御駕親征,平定了五校軍,就連己方朝廷協助五校軍的馮倫部,也跟着五校軍全軍覆沒。

原本人們都以爲己方在魏郡的佈局已經全面失敗,沒想到,張翼和孫承竟然讓戰局出現了轉機,於劉秀的眼皮子底下,成功攻佔了黎陽這座魏郡的門戶。

劉永把張翼的親筆書信從頭到尾地看完,神情激動,他放下書信,問道:“東將軍,張將軍的書信又是如何傳到你的手裡?”

東籬可不會說是一名小兵突破重圍,送到己方大營裡的。

他正色說道:“回稟陛下,黎陽發生激戰,微臣聽聞消息後,立刻便猜到定是張將軍和孫將軍在城內得了手。但沒有接到陛下的旨意,微臣不敢擅自用兵,只能派出數百精銳之士,渡河北上,欲助張、孫兩位將軍一臂之力。奈何劉秀軍兵力衆多,我部之精銳,與敵力戰,傷亡大半,他們在回撤的過程中,接到了張將軍派人送出的書信。”

“原來是這樣!”劉永點了點頭。

東籬拱手說道:“陛下,現張、孫兩位將軍,以及八千將士,被困黎陽,形勢危急,命懸一線,微臣願領兵北上,馳援黎陽,與敵死戰,還請陛下恩准!”

“這……”劉永眉頭緊鎖,張翼和孫承成功拿下黎陽,這是件大好事,可問題也隨之而來,己方要如何才能守下黎陽。

大將軍周建說道:“東將軍的部下,只有五千兵馬,而劉秀的麾下,有兩萬之衆,東將軍僅率五千部下增援黎陽,無異於以卵擊石!”

周建堪稱是劉永麾下的肱股之臣,劉永所控制的三十多座城邑,其中有一半都是周建領兵打下來的。

輔國大將軍劉防,也是劉永的親弟弟,開口說道:“陛下可從京城抽調兵馬,援助黎陽!”

周建聞言,臉色頓變,連忙擺手說道:“不可!京師之軍,萬萬不可調動!”

駐紮在睢陽的京師軍,是睢陽朝廷抵抗蓋延部的本錢,倘若調動京師軍去增援黎陽,那京城睢陽怎麼辦?

劉永最小的弟弟,官拜御史大夫的劉少公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周將軍言之有理,以當前之戰局,京師軍的確不宜調動。”

劉防沉着臉,不悅地說道:“若是不調動京師軍,我們又拿什麼去援救黎陽?黎陽可不僅僅是魏郡的門戶,現在劉秀也在黎陽,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說着話,他還意味深長地環視衆人一眼。

周建和劉少公陷入沉默。他二人都明白劉防話中的意思,劉秀現在黎陽,而且麾下就不到兩萬的兵馬,而且這不到兩萬的兵馬還是剛剛和五校軍作完戰的,上下疲憊,營中的傷兵也定然不少。

這次,己方若出兵黎陽,的確是個擊殺劉秀的大好機會,而這樣的機會,也的確不是那麼好找的。

身在黎陽的劉秀,實在太具有誘惑力了,就連一向穩重的周建以及城府深沉的劉少公,都不想錯過這次的機會。

劉永就更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了,如果劉秀死了,不僅洛陽朝廷這個勁敵會土崩瓦解,而且他劉永,將成爲天下唯一一個正統的大漢天子。

只要劉秀死了,他劉永便可以一步登天,這個誘惑力實在太大。

他轉頭看向大司徒劉尚,問道:“司徒,你怎麼看?”yuyV

劉尚是劉永的從兄,睢陽朝廷裡,但凡是位高權重的職位,基本都是劉永家的親戚,周建可算是其中的例外。從這裡也能看出劉永和劉秀的不同。

在洛陽朝廷裡,劉氏宗親的數量並不少,劉玄垮臺之後,許多劉氏宗親都跑來投靠了劉秀。

劉秀對自己的這些同族親戚們,該封侯的封侯,該封王的封王,一點不手軟,但想要官職,想要實權,你得拿出實實在在的本事才行。

沒有本事,那就只能吃封地的食邑,我可以讓你衣食無憂,尊貴富足,但想要實權,那我是不可能給你的。

而劉永對他的親戚們,是既封侯、封王,又給他們封官,不管有沒有能力,先讓他們把位高權重的位置都占上。

安排自家的親戚佔據這些要職,他也更安心,心裡也更加有底。

在用人這方面,劉秀明顯是自信十足,而劉永則顯得很沒有安全感。

作爲大司徒的劉尚,他不用去跟洛陽那位大司徒鄧禹比,即便是做一個郡的太守,他的能力都顯得不足。

不過劉尚這個人比較善言,能說會道,做紙上談兵,那是侃侃而談,一般人都說不過他。

聽劉永問到自己,劉尚微微一笑,慢悠悠地說道:“黎陽,是一定要救的;劉秀,也是一定要殺的;而京師軍,是必須要留在睢陽,萬萬不能動的!”

劉永眨了眨眼睛,目光怪異地看着劉尚,不調動京師軍,拿什麼去救援黎陽,又拿什麼去殺劉秀?

周建眼珠轉了轉,暗道一聲要遭!他正要說話,這位劉司徒不緊不慢地又開口說道:“難道陛下忘了,朝廷在寧陵可是駐紮了十萬大軍的!”

果不其然!周建都差點氣笑了,他就知道,無論什麼事,只要到了劉尚這裡,準沒好事。

他深吸口氣,大聲說道:“陛下,寧陵的駐軍絕不能調動!寧陵可是睢陽的最後一道門戶,寧陵有失,敵軍便可長驅直入,直取睢陽了!”

劉尚緩緩轉頭,看了看滿臉焦急的周建,似笑非笑地說道:“大將軍急什麼?我話還沒說完呢!”

稍頓,他繼續道:“陛下,將寧陵的十萬大軍,調動黎陽,那麼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十萬大軍,不僅能解黎陽之危,亦可讓劉秀死無葬身之地!”

劉永聽後,身子不由得向前傾了傾,但轉念一想,他苦笑道:“司徒,周將軍的擔憂也無不道理啊,寧陵可是睢陽的最後一道防線,調走寧陵的十萬大軍,沿途之上,可再無兵力阻止敵軍的推進了。”

周建連連點頭,好在陛下沒有像劉尚那麼糊塗。他還沒來及鬆開這口氣,劉尚反而笑吟吟地問道:“失去寧陵這個門戶,又能如何?”

聽聞這話,周建感覺自己的腦仁疼。他沉聲說道:“丟了寧陵,蓋延軍再無阻力,可一路東進,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又如何?”

“你……”

“我睢陽,有睢水護城,且牆高城堅,即便蓋延率軍兵臨城下,又能奈我何?我十萬大軍,援救黎陽,既可趁機擊殺劉秀,又可一舉攻佔魏郡,之後,再由魏郡取河內、河南、洛陽,陛下之大業,可定矣!”劉尚挺着胸脯,昂着腦袋,面露傲色,口若懸河。

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不厭詐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商之禍第四百二十九章 上門挑釁第六百六十三章 黎陽之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傷元氣第十一章 麻煩上門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生神力第八十七章 贈送暗器第七百三十五章 再回南陽第七十一章 龍淵暴露第八百零二章 重歸於好第一百二十一章 殺機重重第六百零五章 伐骨洗髓第七百四十三章 再聞喜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巧遇族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做試探第八百五十八章 董憲覆滅第五百五十一章 夫妻相見第一百九十三章 穩定局勢第三百零六章 以哭收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祥之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鄧縣易主第三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何人匹敵第七百九十三章 城外相會第八十九章 偷兒被擒第四百零一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一十四章 隻身勸降第八十四章 天子劉秀第七百五十九章 戰局如棋第九十四章 赤霄寶劍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來結親第五百四十四章 剿滅刺客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漢興百年第十七章 明修棧道第四百六十二章 劫走糧草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八百四十章 公然決裂第六百二十章 主動找茬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郡支持第四百七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門接人第五百七十九章 禍不單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勸降倒戈第四十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順藤摸瓜第七百零二章 回鄉祭祖第三百零六章 以哭收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巧佔朝陽第三百五十一章 兵者詭詐第七百四十二章 風波又起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戰到底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四十一章 見死不救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六十四章 謀反起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陰謀算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出手行刺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於來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二百二十一章 橫生事端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軍陣前第七百八十九章 騎虎難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以和爲貴第三十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寶馬烏騅第十章 初次相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伯姬求情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難臨頭第七十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二十章 勇冠三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劉氏宗親第一百零九章 成功脫困第二十四章 兄弟匯合第二百九十章 逃兵作亂第八百一十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力抵抗第一百五十二章 首攻蔡陽第七百七十七章 心生疑惑第七百五十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零九章 飢寒交迫第九十一章 朝思暮想第八百七十二章 心急如焚第二十七章 謝絕重禮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結親家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六百八十六章 技驚四座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八百五十七章 全力一擊第七百八十八章 巡視南陽第一百三十四章 心狠手辣第六百七十二章 以和爲貴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臣互補第五百二十三章 險象環生第四百七十一章 爭霸之路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思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