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

bookmark

立夏過後,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物迅速的生長起來,正所謂“鬥指東南,維爲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關中沃野千里,實爲天府之國。

隨着五月的來臨,遍地綠意,一派勃勃生機。迎春花謝了,小草鑽出了地面;桃花敗了,柳枝青青,蘋果花開時,燕子已銜春泥;等到槐花開,油菜已結莢,小麥在吐芒。奼紫嫣紅的五月關中,槐花就星星點點地點綴着鄉村。

漢初時,關中地區已有不少農戶嘗試種植冬小麥,五月初早已苗麥青青,有的麥子也已開始抽穗了。只是由於飲食習慣問題,粟米還是關中人的主食,小麥的價格尚不足粟米的一半。

開春以來,這長安城附近的作坊,就像雨後春筍般的,突然冒出許多來,到處都是繁忙的景象。

自打去年冬天,京畿各郡縣,就貼滿了招收工匠的告示。

看着牆上絹帛做的許多告示,不少老丈和老嫗心疼不已,嘴裡罵罵咧咧的數落着官府,耗費頗多,不知節制。告示邊的書吏卻絲毫不敢辯駁,大漢以孝治天下,以老爲尊,這些花甲之年的長者,便是天子也會禮讓三分。若是書吏惹惱了他們,被狠狠敲上幾柺杖都是輕的。

老百姓們聽着書吏細細宣讀告示上的條陳,覺得月例高得有些離譜,若不是告示上蓋着官府的大印,還當那是騙人的玩意。

漢初官印的公信力可不像後世新中國那麼低,秦漢以印綬爲識人處事之憑據,冒用官府大印,依漢律,可是抄家的重罪,不但自己人頭落地,連帶着全家都要充作官奴。

京畿各郡的工匠們紛紛跑到府衙,拿到離鄉遠行的符簡,朝京城彙集而去。各地官吏不但沒有絲毫刁難,反而客客氣氣將他們送上路,一些喜好名聲的父母官,還擺出了出城相送的戲碼,一再囑咐工匠們到了京城的作坊裡好好做活,平日多念着家鄉的好,鬧得工匠們頗有些手足無措。

倒是官家小吏們心裡明白,京城附近的作坊都是京城貴人們的買賣,這些告示都是他們特意差人送來的,再三叮囑要把事情辦周全了。

官老爺們都打着討好貴人的心思,自然是極賣力的。若是工匠們在京城多多談起家鄉的好,再說些父母官如何如何愛民如子,一旦傳到貴人的耳中,免不得要褒獎一番。

需知漢初選官,除了世襲就是孝廉,爲官最重官聲,不管你能力咋樣,名聲是最緊要的。如今有這麼個機會,能讓治下百姓到天子腳下替自己揚名,官老爺們哪會輕易放過?

如此一來,本就繁華的長安城及周邊各縣愈發擁擠起來。起初的時候,部分黑心商戶見獵心喜,趁機提高糧價,盤算着狠狠掙上一筆。誰知長安東市突然多了十餘家米肆,掛着“六陳行”的招牌,大量平價販賣黍、稷、稻、小麥、大麥、菽六種糧食。長安物價瞬間恢復到往日的水準,不高不低。

六陳行背後的東家,自然是皇室實業旗下的皇室儲備署,劉徹深知“米貴傷農,米賤亦傷農”的道理,早早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就爲平抑工業化進程導致的大量人口流動引發物價波動。

田氏商團和皇室實業新開設的大量作坊,在太子劉徹的硬性要求下,大幅提高工匠和僱工的月例,至少比其他作坊開出的價錢要高出兩倍,某些手藝好的勤快工匠,甚至拿到了十數倍的高額報酬。

擁有雄厚財力的劉徹,從來不吝嗇於提高員工福利。因爲他深知,未來大漢帝國將無可避免的出現大量的資產階級。他的有生之年,必須盡力降低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榨和剝削,他實在不希望大漢帝國再經歷西方工業血汗史。

當然,劉徹不是神,盡人事兒聽天命,但求問心無愧便是了。

大漢立國數十載,不斷減免租賦,與民生息,只要沒有發生大範圍的災害,百姓都能豐衣足食,偶爾還能吃上些葷腥。故此,民間飲食也從最初的填飽肚子,漸漸提升到滿足口腹之慾的境界。近來京城周邊諸縣,甚至出現了一種新的吃食——蒸槐花疙瘩。

老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自打長安東市開了些糕點鋪子,販售些從前貴人們才能吃到的美味糕點,偶有餘錢的百姓家也會買上幾塊嚐嚐鮮。吃的次數多了,自然免不了學着在家炮製。

令人奇怪的是,糕點店的掌事和夥計,似乎並不着惱,反而會很和氣的講解些做糕點的簡單法子。

至於做糕點的主料,被稱作麪粉的事物,只需將麥子用石磨細細碾磨成粉便是。然而,百姓們大多都是到東市幾家新開張的麪粉鋪購買,很少在家裡磨面。倒不是他們不會自制,只是這麪粉鋪裡賣的價錢,比起小麥也貴不了多少,也省得自己多花工夫了。

省下來的力氣,哪怕到京城附近新開的各式作坊裡打打雜,也能掙來不少的麪粉錢。

有了麪粉,想做糕點也不容易。

糕點是甜食,在漢初,糖類的價格並不便宜。然而,百姓們驚喜的發現,糕點鋪竟然開始販售大量飴糖,價格比市面上要便宜一半。

隨着前來購買飴糖的百姓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聞訊而來的大商人,提出要大量求購,糕點鋪的掌事索性在旁邊又開了幾間鋪子,專門販售飴糖。

早在殷商末年,中原百姓就知道用穀物來製造甜味食品了,並製作出了飴糖。所謂飴,就是一種以穀物爲原料製成的澱粉糖,類似於後世的麥芽糖。

到了漢初,作爲甜類食品,飴糖的食用已經很普遍了。飴糖的製造是以穀物的澱粉摻和麥芽再經過醣化熬煮而形成的粘稠狀製品,民間流傳十分廣泛。

其實,早在去年冬天,權貴雲集的北闕甲第,就已出現一家“石蜜坊”,向權貴們高價供應糖類製品。

數月來,早就掙得鉢滿盆滿,讓田氏商團的東家田勝樂得合不攏嘴。石蜜肆出售的可不是平民百姓食用的飴糖,而是太子劉徹炮製出的蔗糖,已和後世的白砂糖極爲接近了。

劉徹原本並未打算從事製糖,由於他未曾在關中之地看到甘蔗,還以爲漢朝是沒有甘蔗的。當初製作糕點時,他使用的也是常見的飴糖。

直到去年冬天,劉徹和皇帝老爹飲宴時,不小心喝大了,掌印太監孫全端上一樽“柘漿”,讓他解酒,他才知道,自己錯了,大大的錯了。

這“柘漿”就是甘蔗汁!實實在在的甘蔗汁!

找來少府湯官細細詢問,劉徹才知道,此時白砂糖雖未真正的製作出來,但甘蔗汁卻已普遍用於調味。而高祖劉邦在位時,閩越王就曾進獻石蜜五斛,所謂石蜜,即是指以甘蔗爲原料製成的固態製品。

而所謂的“柘漿”,在南方極爲常見。

戰國末年,屈原是所作的《招魂》,其中有“靦鱉炮羔,有柘漿些”句,意爲在烹煮鱉魚和煎炸羊羔這些美味食品的時候,還要淋上一些“柘漿”調味。所謂柘漿,也就是指甘蔗榨出來的甜汁。

可見當時位於南方的楚國不但已經有了甘蔗的種植,而且人們已經能夠懂得榨出其中的甜汁來作烹調食物時的調味品;又由於《招魂》一詩通篇描寫的是民間常見的招徠亡魂的風俗禮儀,與之同時描寫的還有稻、麥、雞、牛等民間常用的食物,這足以說明蔗類製品的榨取與食用在當時已經相當普遍。

固然漢初的蔗糖製品尚是稀罕之物,否則就不會作爲貢品上獻於皇帝。但蔗汁的食用已經成爲社會上層人物比較常見的事情,使用甘蔗汁,不但是一種常用的調味食品,還往往用來作解酒之用。

到得劉啓即位,已然出現了沙飴石蜜。

所謂“沙飴”,即是指結晶狀糖類製品。澱粉糖呈粘稠狀,而要想得到結晶狀糖類食品,除了蔗糖是不可能有第二種取代物的,如今長安權貴們已經能夠食用到具有砂糖雛形的蔗糖製品了。

劉徹不由大喜,趕忙讓田勝派人前往楚地,大肆收購甘蔗,並安排人手大量種植,以備今後使用。

甘蔗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所以冬季也有大量的甘蔗可用,特別是一些野生的甘蔗,在楚地的茂密山林裡。而長沙王劉發的封地長沙國,有許多荒地,如今正好用來種植甘蔗。

不過月餘,大量的甘蔗就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南山腳下新建的製糖作坊中。

早已試製過無數次的太子詹事府工匠們,帶着千餘名羌人女奴,晝夜不停的趕製蔗糖,終於在開春後,製出了第一批成品,送到北闕甲第的石蜜坊。

石蜜坊開業之初,就引爆了北闕甲第,權貴們紛紛派出管家,推着成車的銅錢,購買蔗糖。每石萬錢的高價,也絲毫阻擋不了蜂擁而至的人潮,千餘石的蔗糖不到一日,當即告罄。

國舅田勝望着府庫中堆成小山的銅錢,二十出頭的嫩臉愣是笑出一朵菊花。

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二百六十五章 爲何而戰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