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

築城之時,除國都外,城池的中央多爲府衙所在,武威城卻是不然。

劉徹在匠師規劃武威城時,特意命其在城池居中的位置留了大片空地,作爲中心廣場。武威的四面城牆各開三門,四條大道從各處正門通往中心廣場,軸線對稱。

中心廣場由青石鋪就,通天碑居中矗立,碑體正面朝西,正是河西走廊所在的方向。

大漢的建築向來樸實厚重,便連宮殿都採用暗色調,鮮少出現鎏金穹頂和雕樑畫棟,只求簡約大氣。故而劉徹也沒爲這通天碑設計甚麼浮雕或花紋,除卻必要的金屬避雷內構,碑身盡數由大塊的黑色花崗岩堆砌而成。

碑面題詞沒甚麼“永垂不朽”,就是將漢帝劉啓撰寫的兩個大字放大,銘刻在上,是爲“武威”。

依着劉徹的意思,日後大漢若再開疆拓土,新城中皆會立起同樣的通天碑,故以城名銘刻碑面即可,那是爲該城犧牲的將士們特有的榮耀,後人緬懷時也能以此牢記先輩的功績。

通天碑背後則銘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皆是在河西走廊乃至匈奴右部王庭戰死的大漢將士,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武威城的落成,換來了大漢西陲的穩固安定。

羽林,虎賁,細柳,中壘,胡騎,乃至參與守城戰的邊軍步卒,合計一萬八千七百六十四人。

太子劉徹命匠師們用同等數量的花崗岩堆砌出這座九丈高的通天碑,施工期間克服了不少工程難題。

大漢的工程技術遠不如後世,且武威城的土質稍有些鬆,雖是儘量深挖,灌注黏漿土夯實地基,但還是不能如後世華夏的英雄紀念碑那般建成巨大的長方形碑體,而是從下而上逐漸縮小,以此減少下層碑體和地基的承重。

足足花了年餘,這通天碑才徹底落成,戰死將士姓名更是直到今年六月末方纔盡數銘刻完成。

七月十五,中元節。

虎賁和羽林的三萬將士及參與過守城戰的萬餘邊軍默然矗立,將偌大的中心廣場站滿,剛移防到武威不久的十萬邊軍沿周邊的寬闊街道向外排開。

大漢並未往武威城大舉遷移百姓,大多數奴隸又被押去修築周邊關牆,故而城中之人大多皆爲屯駐的將士,僅有少量平民,他們亦是自覺的默默行出民宅,站在街道上,望着城中心那座足有城牆三倍高的通天碑。

正午時分,驕陽攀至天穹中央,高懸通天碑之上。

戰鼓緩緩擂響,聲若驚雷。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塞外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虎賁和羽林衛齊聲高歌,這本是後世的東漢將士馬踏燕然驅匈奴時的軍歌,劉徹自不介意將之寫出,提早百餘年作爲大漢軍歌使用。

詞句和曲調雖是簡單,但氣勢磅礴,朗朗上口,旁的軍民起先有些愣怔,待得聽過兩邊,便能隨着高歌。

雄壯的軍歌在武威城的上空迴盪,直衝九霄!

戰鼓漸止,歌聲止歇,城中軍民皆是望向那碑座高壇。

通天碑前,太子劉徹攜兩位小皇子奉太牢三牲,置於祭案之上。

劉徹不喜那些跳大神似的禮樂古舞,此番祭禮皆是免去,連祭文都未曾準備,只是衝通天碑深深三揖,祭以三樽美酒。

“汝等爲國捐軀,是爲大漢忠魂,爲教後人銘記,故立此碑!”

“逝者已矣,生者尤存,朝廷必將好生撫卹爾等親眷。撫汝等父母,使其安享天年;養汝等兒女,使其茁壯成長!”

“汝等可安心歸去,來世再入華夏,再爲漢人!”

劉徹躬身再拜,久久不起。

將士們亦是隨之行拜,武威城內靜寂無聲。

劉徹沒說甚麼慷慨激昂的話語,沒有藉機鼓舞軍心,更沒有故作哀慼的痛哭流涕,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是真正說到將士們心裡,亦是爲國捐軀的英烈們最在意之事。

劉徹緩緩起身,退到一旁,以便身後的諸多將官得以親自上前祭拜。

這一日,城中軍民皆是輪番行至通天碑前,默默行拜。

太子劉徹領着兩位小皇子手執戰戟,立於碑前,爲逝者侍立守碑,直至日薄西山,軍民盡數祭拜過,方纔離去。

翌日清晨,劉徹率軍出城,回返長安。

若干年後,大漢史官記錄此事時,多認爲武帝劉徹此番前往武威立碑行祭之舉實在雷聲大雨點小,並無太大意義。

他們卻不知,劉徹本就沒想靠此事牟取甚麼軍心民心,他只想讓自己能少些愧疚,是他將諸多尚未及冠的羽林衛和虎賁衛過早推上戰場,於心不安啊!

想想後世非洲那些戰亂之地的娃娃兵,劉徹雖不是甚麼聖母表,但還是覺得自己先前的作法確實有些不妥。

即便可以重來,他還是會如此做,卻也還是會心懷愧疚。

雖是事出無奈,但若因此而處之泰然,就實在太過冷血了!

前往武威時,劉徹等人足足花了十餘日,但回程卻是快了不少,七月廿二便抵擋長安城,巧好趕上末伏,休朝期的最後一日。

翌日早朝,朝臣們看到闊別多日的太子劉徹高居御座之上,皆是鬆了口氣。

自太子六月初十離京後,到七月初二的初伏休朝,皇帝重新臨朝理政,雖只有短短二十餘日,卻真是要了羣臣的老命。

近年來,漢帝劉啓已習慣睡到自然醒,且因頑疾纏身,精神大不如前,突然要在天色未亮便登殿臨朝,那氣性可不是一般的大。

聽朝臣奏事時打盹就罷了,竟還鼾聲如雷。

更過分的就是被自個的鼾聲驚醒後,還瞪着那對鷹隼般的陰戾眸子嚇唬人,滿臉清夢被擾的不悅,這特麼像話麼?

皇帝你若真不想上早朝,稱病休朝就是了,何必強撐着,還讓大傢伙陪你受罪?

朝臣們盼星星盼月亮,終是盼回了太子殿下,簡直像見到了再生父母,幾欲痛哭流涕。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