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司馬遷的漏洞(繼續戰鬥,求月票)

bookmark

即便是一座地下城,城牆的結構依舊與咸陽城一般無二,寬大的城頭足以跑馬,各色裝備一樣不缺,即便是滾木擂石,漁網,金汁,灰瓶,牀弩,也樣樣不缺。

只是,看守這些城池的軍卒都是陶俑罷了。

每一具陶俑都有真人大小,至少,身高比雲琅還要高一些,只是臉上的笑容變得神秘而陰森。

雲琅一手舉着火把,一手不斷地單手作揖,嘴裡更是念念有詞:“諸兄莫怪,小弟叨擾了,放下千斤閘之後就離開……”

一個陶俑的腦袋忽然掉了下來,居然沒有摔碎,就在雲琅的腳下骨碌碌的亂轉,藉着火把的光芒不斷地變換着笑臉,就差發出笑聲來了。

雲琅渾身的汗毛直豎,僵立了很久,太宰焦急地在外面喊道:“你有沒有事啊?如果沒有就跟我說話,或者發出聲音,讓我知道你沒事。”

“我沒事——”雲琅鼓足了勇氣大聲喊了出來。

說起來,他對始皇陵的記憶來自於《史記》,以前的時候,雲琅對於《史記》上的記載是篤信不移的。

自從來到驪山之後,他對《史記》上的記載就多了很多的疑問。

《史記》原記關於秦始皇陵:“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

太子胡亥襲位,爲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酈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爲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爲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從死,死者甚衆。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爲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

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這一段的解說問題很大,疑問很多。

司馬遷現在不過是一個二十四歲的小夥子,是史官司馬談之子,如今正在協助父親整理史料。

這事雲琅早就問過霍去病跟曹襄了,他們兩人都只說司馬遷此人好讀書,除此之外再無名聲。

雲琅很想知道,我想知道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皇陵內部的情況的?

難道他進過皇陵?

這完全沒有可能,太宰一族已經守護這裡快百年了,沒發現司馬遷進去過。

既然如此,他是如何知道始皇陵裡面的狀況的?

如果他都能知道始皇陵在什麼地方,以項羽,劉邦的能力,不可能放過裝滿財貨的始皇陵的。

如果說司馬遷是根據史書記載來描述的,雲琅想問下他根據的是那本史書?

哪本史書可能會記載這麼敏感的事情?

他是根據什麼來寫大秦歷史的?難道全是道聽途說?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是:“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難道大火燒了三個月,還能給你留下點什麼東西?

雲琅很想問問是什麼樣的大火能燒三月不滅?

據記載火燒咸陽是在秋季,難道三個月就不曾下過一點雨?

任其燒三個月?

除非項羽隔上幾天就會放一次火!

項羽對始皇帝的仇恨很深,滅國之仇用什麼樣的手段報復都不爲過,按理說項羽肯定會挖掘皇陵,可也沒見司馬遷記載項羽是否挖過始皇陵,可是他對始皇陵內部的描述卻如此詳細,雲琅非常的驚訝。

他記錄的非常詳細,卻忘記記載兵馬俑如此宏大的場面,這是何道理?

雲琅的腦子轉動個不停,看事物的眼光趨於理性,眼前這一幕幕恐怖的畫面對他就造不成多大的困擾了。

從那些人俑的背後走過,有時候會不小心碰到人俑身上佩戴的武器,有些佩劍的帶子已經腐朽了,稍微碰撞一下武器就會當啷一聲掉下來,總之,等雲琅穿越過那一隊人俑軍隊,噹啷聲就不絕於耳。

司馬遷的有些記錄看樣子也是有問題的,很多事情經不起考究,而他用寫故事的方式寫出來的《史記》被稱之爲無韻之離騷,雖然很美,到底還是多了一些演繹的成分,少了一份學問研究上的嚴謹。

雲琅穿過那一隊軍卒之後,眼前就空蕩蕩的,只有一些人腦袋大小的石塊散亂的堆放的垛堞口子上,牆頭還用木架子堆積着一些快要腐朽的木料,雲琅如果用刀子砍斷上面的繩索,這些滾木擂石就會從城頭傾瀉而下。

雲琅行走的更加小心,他很怕一不小心觸碰了這些快要散架的防守工事,會把守在城牆下邊的太宰弄死。

“你躲遠一點,城頭上很危險,上面有滾木擂石,架子已經腐朽了,稍微碰一下就會掉下去。”

雲琅大聲地對城頭下的太宰大喊。

“好,我離開了,你自己小心,別掉下來!”

雲琅腳下一滑,摔了一個大跟頭,火把也脫手了,兩隻手掌摩擦在石板上火辣辣的疼。

他連忙爬起來,撿回火把,瞅着不遠處的絞盤繼續想:漢高祖劉邦斬白蛇這樣的神蹟,明明是不符合事實的,最多,劉邦就殺掉了一條蛇,爲什麼司馬遷還會把種種神蹟添加在劉邦的身上?

很明顯,司馬遷在記錄這些事情的時候依靠的是傳說與口述……

“所聽者信也,而聽尤不可信,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雲琅嘴裡絮絮叨叨的背誦着孔子跟顏回說的話,煩躁的把撲倒在絞盤上的一具人俑推倒……

剛剛推倒了人俑,絞盤就嘎吱嘎吱的響動起來,支撐絞盤的圓木忽然碎裂開來,巨大的絞盤向外傾倒,一根暗紅色的木頭楔子猛地從中斷開,纏繞在絞盤上的鐵鏈子,明明都鏽蝕在一起了,卻忽然滑動了起來,帶着一個巨大的絞盤飛舞起來。

城牆隱隱有些搖晃,不大工夫,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城下塵土飛揚,太宰嗆咳着道:“好了,你慢慢下來,千斤閘放下來了。”

雲琅趴在地上,耳朵裡全是絞盤在半空裡飛舞的巨響,才聽見絞盤落地的聲響,就看見城頭上堆積的滾木擂石雨點似的從城頭傾斜了下去。那些原本擺列成隊伍的人俑也紛紛摔倒,磕在堅硬的條石上,摔的四分五裂。

雲琅小心地舉着火把從垛堞處探出頭去,只見太宰就站在距離城牆不遠的地方,努力的舉高火把,希望能看見雲琅。

雲琅從竹梯子上爬下來,跟太宰一起坐在城門口發呆,他們兩個只想把千斤閘放下來,沒想要毀掉咸陽城的防禦工事。

太宰支起身子嘆口氣道:“走吧,今天在這裡耽擱的足夠久了。”

他沒有責備雲琅,很認命的以爲這就是上蒼的安排。

兩人又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清理城門口的滾木擂石與那個碎裂的金人……

再一次見到老虎的時候,老虎卻不願意湊到雲琅的身邊,雖然它很想跟雲琅親熱,可是,雲琅身體上散發出來的一股子古怪的酸味,讓它靈敏的鼻子非常的難受。

太宰見雲琅自己也在抽鼻子,就笑道:“用醋浸泡衣衫可以預防屍毒?你從哪學來的?”

雲琅笑道:“自己創造的,覺得醋是一個好東西就一時衝動,就倒在身上了,看樣子不怎麼招老虎待見,下回用烈酒試試。”

太宰疲憊的朝雲琅揮揮手,也不言語,就孤身下了山。他知道,雲琅必定是要去洗澡的。

第六十三章慌亂的世界第三十五章富足的雲氏第一百零一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一六三章 婚禮?婚禮!第一三三章敵蹤第一四七章項羽的陰魂第一六四章顧頭不顧腚第一三五章逼上驪山第一四二章畢竟東流去(1)第一七二章救命藥與遺言第一七六章與身份匹配的好安排第一一七章難以理解的恩典第二十四章兩記耳光第一二八章大秦人阿迪第七十五章都是抄襲惹得禍(萬字更新第一發求票)第三十五章回家(3)第一一三章每個人都沒有閒着第十六章因材施教第五十七章過好日子的代價第十章徐夫人的手藝第一四六章始皇帝第十章掛印求去第四章篝火第一二八章一利一害第一五一章心結第七十四章我要去遠征第一零七章皇家狩獵第三十二章過河拆橋第五十二章成爲怪物的劉陵第八十八章父親是誰真的很重要第一一二章山居圖第一四四章弄巧成拙這是必然第三章 虎外婆第二十六章利慾薰心第三十七章單于的好感覺第十二章因禍得福第一三五章就是一灘死水第三十五章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第十章總能有用的郭解第一一四章誰都有妄心第一三三章失敗的郭解第五十三章鹹魚第一八三章偷天神蹟第八十五章 仗義執言的張湯第一零九章飽受煎熬的霍光第一三四章都想幹大事!第一九二章人殉第三十二章饕餮的子孫還是饕餮第四十三章小小的變化第三十一章雲家的祖宗是貪官第六十五章 扼殺文明的兇手第九十五章沙場秋點兵第五十四章王的榮耀第一三二章阿嬌的大水池第三十二章 紅顏命第三十八章危機四伏第四章少年識得愁滋味第二十一章古人誠,不能欺第一一八章孟大的理想(繼續戰鬥求月票)第二十三章門閥的起源第三十九章 劍與酒第三十五章相對論第十六章涇渭分明第一一一章緣分,妙不可言第二十二章釜底抽薪的蘇稚第六十八章變態與溫柔第八十六章 強梁之國第一五七章濟北國沒了第一一零章無所謂的世界(求訂閱,求月票)第十四章虎嘯皇宮第一三八章射龍第一三零章無兄弟,不遠征(4)第五十七章生死一念間第一五三章無所事事的霍去病第五章憤怒的阿嬌第一六五章權謀與洞察第三十四章紈絝的戰爭第五十五章皇帝不能惹第一二八章來的太遲了第六十八章天下鷹犬第一三二章患得患失的紅袖第六十八章變態與溫柔第四十七章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第三十三章誰是大贏家?第七十四章溯本追源 (萬字更新第三章求票)第二十四章何愁有說始皇陵第十九章大師兄陳昆第四十三章印子錢的正確用法第四十章嚴謹的科學發展觀第六十六章不平靜的心誰來安撫?第一三零章無兄弟,不遠征(4)第一零三章第二次邂逅第七十四章父子和解第一六四章每個人都是該死的第一三五章漫步夜遊第四章自殺者的尊嚴第一零五章溫潤君子第四十四章覆盤第六十三章皇帝的政治經濟學第二十五章原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