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名門正派2

bookmark

鑑於登封縣城內的嚴重武裝衝突造成巨大傷亡,軍方認爲攻打少森寺的戰鬥將會更加激烈,因此華軍特意調來了攻城臼炮,數萬大軍把少森寺所佔的山地圍的嚴嚴實實,擺出一副準備強攻的架勢。

然而這樣的準備之下,戰鬥反而沒能打起來,看到軍隊開始構築攻城陣地後,少室山上的少森寺主體和其他廟宇一個接一個開門投降。

事後仔細想想,僧人們放棄抵抗其實也不值得奇怪,畢竟他們要對抗的是一個帝國。

可千萬別信什麼擁槍反抗暴政的鬼話,你槍再多能多過國家?何況軍隊已經把大炮拖來了。

對於如何解決盤踞山林的武裝勢力,華軍有着豐富的經驗,畢竟不論大江南北,華軍幾乎在每個縣轄境都進行過剿匪戰鬥。其中很大土匪一部分在看到軍旗後,都會自覺投降,爭取寬大處理。

這次少森寺投降,其實跟土匪投降也沒有太大不同。

按照軍隊的指令,投降的僧人每10人一組,高舉雙手從指定道路下山投降,期間,沒輪到投降的人,需要把武器搬到寺廟正門口,華軍能夠清楚看到的地方。

這當然不能保證所有人下山投降後,山上不再有任何武器,不過這確實能儘量削弱死硬分子的實力。

這一次,少室山上沒有死硬分子。

每次下山投降的僧人人數都不多,因此雖然絡繹不絕,頻率很高,但仍然走了一天兩夜纔算完成。

期間,共有2千7百多僧人,9百多香客,以及3百多女子下山投降。

1797年12月28,華軍進入少森寺,開始對全寺進行搜查。之後又從寺內逮捕了2百多躲藏在山上,沒有投降的僧衆。

軍方在山上繳獲了1萬1千件冷兵器,9百多支各種口徑和型制的火槍,以及幾門木炮。

粗製濫造的火藥2千多斤,鉛子2萬多枚,此外還有箭矢和弓弩、鎧甲等裝備。

如果計算在登封縣城內繳獲的武器,不得不說,這少森寺的武裝勢力實力還算不錯,只是缺乏統一的指揮,以及更大的野心而已。

少森寺武裝清理乾淨之後,徐世楊下令內閣牽頭成立聯合調查組,審查少森寺和登封縣俠客對抗帝國軍隊的案件。

由於涉及面太廣,內閣派出刑部和吏部官員上百人,組成是個臨時法庭,專程來登封處理此案。

徐世楊和他點名必須來的包拯負責坐鎮登封縣衙,掌控全局。

畢竟已經臨近過年,爲了不讓無辜者受到太大牽連,徐世楊從周邊地區調來一些肉類和麪粉,結合少森寺內查抄出來的物資,在城外老百姓的臨時暫住地支起數百口大鍋,給大家包餃子,以安撫民心。

於此同時,宣傳部的人深入到老百姓中,宣傳帝國的政策和法規,請他們主動站出來揭發少森寺的罪行。

那個失去兒子的老婦人,則在白航雲的攙扶下,成了第一個正式向帝國狀告少森寺的苦主。

有人帶頭,很多事情就容易解決了。

喝着滾燙的餃子湯,吃着鮮美的韭菜豬肉水餃,看着瘦弱的老婦人在縣衙怒斥少林寺強搶民女,毆人致死的暴行,老百姓們終於意識到,這登封縣確實變天了。

這裡是帝國的登封縣,不是少森寺的登封縣!

於是,有冤的伸冤,有仇的訴仇,站起來主動狀告少森寺的百姓不斷向縣衙涌來。

華軍打開大門,一排十五組統計人員分別給每個苦主登基造冊,刑部調查員根據苦主的證詞,開始調查這些案件,並且依次提審少森寺僧衆。

併案審查的,還有各路俠客在登封縣直接對抗軍隊的案件。

這件事倒是不用苦主首告,因爲帝國軍方就是受害人,而一向強勢的軍方可不會輕饒給他們造成這麼大傷亡的俠客們。

共和1797年末,1798年初這場發生在登封的大案,曾被史家稱爲帝國第一大案,因爲這件事涉及面及廣,不僅是少森寺的僧俗信衆,還牽扯到參加南洋遠征的3百少森寺僧兵、帝國的其他佛寺、帝國在登封的地方官,以及整個綠林的絕大多數所謂名門正派。

因爲少森寺有着“天下功夫出少森”的美名,也有綠林正道第一大門派的牌位,因此登封縣境內常年有着其他自詡正道的門派派來交流學習的弟子,以及仰慕少森,慕名而來的遊俠少年。

少森寺對麾下佃戶,以及來登封做生意的小商人窮兇極惡,但對這些江湖人和有背景的大商人禮遇有加。

以往那些剛剛出道的少俠,若是在登封遇到什麼困難,去少森寺拜拜寺門,大都能獲得幫助,比如那些盤纏,或者在寺裡住幾天歇歇腳,治治傷之類。

這種作風,讓少森寺維持正道第一名號的同時,也讓僧人們在綠林之中名聲奇佳。

何況,登封縣被捕的俠客幾乎遍及帝國轄境內大部分正道派別,因此武林門派、豪傑們紛紛出動,四處找人遊說,想要替登封被捕的某些人脫罪。

之前,帝國對漢人民間武裝一直保持正面看法,因爲那個時候剛剛統一不久,周邊還有很多敵對勢力,帝國需要維持民間的尚武精神和對外開拓的進取精神。

因此,帝國對這些武林門派不僅沒有壓制,甚至給了不小的支持——帝國不禁甲、不禁槍、不禁聚衆,在目的地官府登記之後,甚至也不禁遠行、移民。

帝國統一之後,武林正派、地方豪傑們也算投桃報李,這些自詡有功夫在身的傢伙,積極投身帝國對外擴張的行動。

他們即參軍服兵役,也不斷派遣子弟門生參與對外開拓,秦、晉、楚等屬國都有大量綠林子弟自行攜帶馬匹武器軍糧參與,帝國的正規野戰軍中自然也有不少綠林人士。

這讓帝國軍方之中,很有一些跟綠林關係不多的官兵(雖然軍銜都不算高),也讓綠林人士,跟帝國地方官多少都有些不錯的交情。

結果就是,這麼多綠林門派、地方豪傑一起替自己的弟子鼓譟,一時之間居然也有了些聲勢浩大的樣子。

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318章 賊第544章 軍改1第704章 南征4第286章 反擊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369章 喜憂第484章 國家第299章 海盜第328章 旅順2第524章 話劇第495章 新春2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570章 遼北攻略5第500章 春天7第323章 虧空第232章 天下2第661章 暴秦1第683章 直白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497章 新春4第659章 釣魚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150章 抵稅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510章 各方4第574章 北行記6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333章 金州2第29章 包圍第146章 賺到了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2章 夜間第65章 冬季2第259章 戰黃河2第733章 混亂第488章 善保第165章 主戰派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263章 戰黃河6第241章 回家3第53章 炮灰2第735章 矛盾第25章 未來2第7章 歡呼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684章 求情1第313章 非常事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594章 機會第530章 少年兵1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333章 金州2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 86章 第一次擴軍第711章 升龍府2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455章 目的地第130章 破莒州1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701章 南征1第731章 寺產第762章 更替第147章 淨海王第305章 兵變2第375章 威脅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150章 抵稅第229章 貨幣第237章 槍與槍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124章 宣言第67章 糧食第15章 徐世鬆第30章 望理解並配合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161章 臨!安!第548章 國制第330章 佔領第660章 大案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232章 天下2第646章 賈時飛的野心第359章 炮擊第95章 未來是咱們的第130章 破莒州1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77章 齊射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98章 備戰第58章 擴散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