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嘉麗和呂克-貝鬆導演的見面氛圍可謂輕鬆。
兩人本來就認識,前世呂克貝鬆拍這片時鬼扯什麼“一眼相中”根本就是爲了宣傳製造話題,要知道,索菲亞去法國取景,那都是呂克貝鬆幫忙安排。
你瞧,圈子就是這麼小,合作來合作去,基本都能找到關係。
再者,就算是出於對外型和表演的要求,斯嘉麗也完全勝任了。《超體》本就是部定製作品。
那等到主創都到位,前期籌備的又差不多了,不到三天,一行人就正式進入了拍攝階段。
......
和去年、前年各有許多表現優秀的作品激烈鬥爭不同,10年9月的電影市場依舊延續了不景氣。
當然,雖說夏日的火熱是放蔫的,暑期檔的餘溫也即將退熱。
但趕在學生返校最後一刻前上映的電影,大多也都是野心尚存但實力有限。
此“實力”未必僅指代電影的卡司或賣座因子,更多的可能要歸因於整體資源的投注。
對於這些非重點投資的檔期,位於頭部的製片廠們都頗有些蕭索,反而是那些依賴口碑、異軍突起的二三流製片廠煥發了活力。
這之中,高掛在票房榜首的《劫匪》便可算其中之一較爲亮眼的作品,雖說它的首映數據只有1296萬,但它畢竟坐上了周榜冠軍,收穫了一批觀衆的青睞。
而這部電影的製作方銀幕寶石的身份更是讓人吃驚。
當然,觀衆可不關心一家突然冒頭的製片廠有什麼背景,成功的原因與其說它是因爲其“得到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融資的首部影片”,不如說它是因爲自身輕熟女殺手級別的陣容和帶着刺激的動作戲成了矮個子中的高個子,備受焦點。
以影片的主演陣容來說,壞人專業戶馬特-狄龍和逃出《人皮客棧》的傑伊-赫南德茲這次成了熱血警探,久違的星球大戰“天行者”海登-克里斯滕森、配合着依靠《速度與激情》出頭的帥氣男星保羅-沃克等一干人成了反派,卻也完成了對30歲左右輕熟女的通殺。
換句話說,這幾款總能擊中某顆蠢蠢欲動的心。
從影片的首周羣像分佈數據也能看出來,雖說此片依靠不乏熱血沸騰的動作及爆破戲份,能讓很多男性觀衆坐下來觀看,但規規矩矩、真正貢獻票房的主力依舊是女性,其中30歲左右的女性影迷站到了總人羣的百分之23。輕熟女這一個羣體就佔了四分之一。
當然了,類似的警匪題材在所有可行性模式的套路中,差不多都已經被好萊塢挖到窮盡,本部電影的大綱倒也不至於推陳出新,所以1296萬也基本是這片的周票房天花板,後續肯定是超不了的。
另,《神偷奶爸》跌至第7,日票房不足50萬,但全球累計票房卻已經來到3.86億。
也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消失的愛人》即將登陸院線。
當那些觀衆從各種媒介渠道看到相關的影片信息後,很快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興趣。
畢竟,大衛-芬奇這種風格獨特甚至說另類的人,極容易篩選出核心粉絲。再者,打出的“驗證愛情”的口號,光聽着就有意思。
瞧着海報本-阿弗萊克憔悴的身影,很多人下意識的覺得這是一部以救贖、尋找爲內核的愛情片。
大概是前半段兩個人有多甜,塑造一種甜蜜的氛圍,然後後半段出了什麼事,生活的支離破碎?
應該是催淚或者別的什麼,那剛好可以帶女朋友看看。
如果只看宣發,藍蝶影業已經營造了典型的情侶向選擇,這也是一種篩選。
是的,情侶間的雙向思維,一般會向着女方,只考慮片單的話,愛情片、劇情片幾乎是很穩妥的題材,尤其是雙方沒那麼瞭解的情況下。
但當《消失的愛人》於9月2號在東西海岸的城市票倉放出十幾家影院試試水,開啓提前場後,一對對的戀人在一堆的恐怖、動畫、警匪動作片裡帶着憧憬走進了影廳,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也不能說騙,只能說:人不能太“一廂情願”,很多東西並不是你以爲的就是你以爲的。
恰恰相反,《消失的愛人》一點也不悲情,也確實講的是愛人間的故事,只不過它有些黑暗,帶着諷刺、尖銳。
可能這一夜,很多抱着看完電影趁着氣氛正好鞏固關係的男孩們要失望了,但它的確是驗證愛情的佳作。
如果看完《消失的愛人》,你還想跟你的另一半走下去,堅定的邁入婚姻殿堂,那這部作品也只是起了一點警醒的作用。
它就像是風,吹向火焰的風,是熄滅還是風助火勢,更熾熱的散發灼灼熱意,這是電影本身控制不了的。
它就擺在那,告訴你:愛情有可能會怎樣。
......
銀幕上。
本-阿弗萊克飾演的尼克和羅莎曼德-派克飾演的艾米其實挺有夫妻相的,如果不是這麼一個操蛋的故事設定的話,這是某18歲的男孩被同齡的女孩詢問到感覺今後沒戲,無比惆悵的一個人走在街道恍惚的評價。
說真的,大衛-芬奇的運鏡和審美就是在給這個冰冷的故事籠罩了一層足夠誘惑、放大冷漠的引線。
沒有他,這個劇本只能說中規中矩,戲劇感並不夠,但摻雜了非線性敘事外加極富對比的畫面感,一切都不一樣了。
這部電影想講什麼呢?
是艾米極致優雅而殘忍的佔有慾,不全對,所有的角色都在服務於:用很獨特的美學表達出的顫慄。
看得心慌就對了。
這是很正常的觀看《消失的愛人》產生的情緒。
從代入角度而言,片中大部分時間觀衆是在跟隨男主人公尼克的視角。
這個角色的存在本就代表了一般觀衆的視角,一個“正常人”的視角。通過尼克“正常人”的眼睛,反面建構了女主人公艾米“非常人”的內心,高雅卻虛僞的外表下,藏着一個變態。
而這種成人黑童話般的內心是如何形成的?
影片也沒有直接大篇幅的塑造這對互相折磨的愛人,但是卻提供了很多線索和蛛絲馬跡(如筆記、寥寥幾個童年的鏡頭、穿插着艾米的記憶、心情,這種留白式的建構,就是對艾米整個心理的溯源,這使得《消失的愛人》直接與一般講述感情的影視作品拉開了深度,豐滿了形象)。
拿艾米來說,與“一般小孩“相比,艾米從小享受着不可比擬的物質表現,但她同樣同很多被忽視的小孩一樣異常缺愛。
她的母親從來沒有用“母親”的方式愛過她。
從出生起,她就只是母親筆下的一個人物,是母親精雕細琢出來的三次元軀殼,寄託着母親成就感的獲取。
可以說,只從艾米的塑形畫像就透露着大衛-芬奇鍾愛的角色味道。
十二宮殺手,七宗罪裡的殺人狂,都是這種類型的角色。
當旁人看他們的行爲會覺得不可思議時,他們自己卻有一套個體化的內在邏輯。
非要冷嘲熱諷地評說的話,那便是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很多時候,沒有經歷或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直接見到了這種歷程所導致的血腥殘忍的結果,便一味站在道德高點指責跟戲中諷刺的沒什麼兩樣。
如果他們願意去了解,或許會發現這個內在邏輯其實並非不可思議。
而這,恰恰都是人性的種子結出的花朵,凜然綻放時帶着一種殘忍而妖冶帶着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