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向我們挑恤啊!非常狂妄的挑恤。” 在德國領事到主席臺上領獎的時候,坐在觀禮臺上的法國領事吉拉蒂諾憤憤道,並且沒有刻意的壓低聲音,讓周邊的其他幾位領事都能聽到,“我們必須要給予回擊,否則東亞的秩序將會徹底崩潰。”
現在己有16個國家在青島設立領事館,其中歐洲就佔了10個國家,北美2個,南美4個,而華東政府參戰以後,日、俄領事館都閉館離去,現在只剩下14個領事館了。
“嗯,這麼看來海外華人是不會停止戰爭的。” 英國領事斯科爾斯並沒有正面迴應他的話,道:“而我們也必須採取措施了,讓海外華人清楚,只靠武力並不能解決一切。”
“不,兩位先生,我到並不這麼認爲啊。” 美國領事喬治*威爾遜道:“如果我是海外華人,這個時候也不會停止戰爭的,如果俄、日兩國拒絕進行賠償的話。因爲海外華人爲了這場戰場,也花費了鉅額的資金,其實想要停戰非常簡單,只要俄、日兩國願意支一部份賠償費用就可以了。”
“喬治先生,這個意見我們會向日、俄兩國轉達。” 斯科爾斯道:“不過日、俄兩國都是主權國家,我想他們有權自己決定是否向海外華人支付賠償。”
“這麼說英國的態度是不支持日、俄兩國向海外華人支付賠償了?” 威爾遜道:“如果是這樣的話,要想停戰恐怕就很難了,而且我看日、俄兩國會越輸越多啊。”
“美國政府又是什麼態度呢?”斯科爾斯道:“如果海外華人徹底擊敗了日、俄兩國,對美國政府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吧。”
“我們當然希望現在就立刻停戰,因爲戰爭繼續下去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威爾遜淡淡道:不過調停戰爭也是要講客觀條件的,現在海外華人確實是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要求海外華人讓出自己應該享有的勝利果實爲條件停戰,各位認爲海外華人能夠接受嗎?如果海外華人拒絕停戰,能夠實現和平嗎?”
“哼!海外華人不過是暫時在戰爭中佔到了一點上風而己,如果戰爭繼續進行下去,海外華人也未必會保持優勢。”吉拉蒂諾雖然知道威爾遜說的都是事實,但法國政府的立場是阻止華東政府在這場戰爭中獲得較大的利益,他也只能堅持到底,道:“因此海外華人的要求實在太過份了,等到他們在戰場上的優勢喪盡的時候,想收手恐怕也晚了。”
“但海外華人也可能擴大他們的優勢,如果戰爭繼續進行下去,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啊,那個時候海外華人的開價可能會更高的。”說着大概是覺得斯科爾斯比較講道理一些,威爾遜轉向斯科爾斯道:“我們認爲要想促成停戰,海外華人的訴求也不能不考慮,應該適當的讓海外華人得到一定的勝利果實,否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的話,局勢有失控的危險。”
英法兩國都是一門心思的遏制華東政府的崛起,因此極力阻止華東政府在這場戰爭中獲利,但美國卻認爲既然華東政府在戰爭中獲勝,就必須考慮他們的利益要求,否則華東政府只能挺而走險,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取得更大的戰果,以迫使日、俄接受自己的條件。雖然現在日、俄兩國仍有再戰之力,但如果戰爭繼續進行下去,仍然還是以華東政府的嬴面爲大,而那時華東政府必須會開出更高的停戰價碼,畢竟華東政府擴大戰爭所付出的代價,最終還是要從日、俄兩國身上連本帶利的撈回來。
而與其在冒戰爭擴大甚致是失控的危險,到不如考慮讓華東政府得到一定的利益,當然這些利益並不足讓華東政府快速崛起,而又讓日、俄兩國能夠保住一定的元氣,在遠東地區繼續維持三足鼎立的局面,纔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在遠東地區的經濟利益是僅次於英國的,因此在這一地區發生長時間戰爭或出現唯一的地區性霸主,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過現在美國還處於大而不強的階段,由其是軍事實力不強,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也不像英、法、俄、徳那樣咄咄逼人,只考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管對方能不能接受,而更傾向於設身處地從對方的立場考慮,提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斯科爾斯沉思了片刻,才道:“好吧,這個意見我會向國內彙報的。”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第二天,華東政府收到了德國、美國的外交公涵,正式向華東政府提出,希望派遣軍事觀察團到華東政府,觀膜戰鬥。
軍事觀察團在這個時代是常有的事情,一般是由歐美強國向亞非拉地區國家派遣,由於這個時代的戰爭技術、武器、戰術更新太快,而由於強國之間互相牽制,而且政治也比較成熟,並不容易發生戰爭,反到是亞非拉地區的國家,或是爲自己的利益,或是受歐美強國的挑動,到更容易打起來。而亞非拉地區國家使用的武器基本都是向歐美強國購買,甚致會聘請歐美強國的軍事教官訓練指導本國的軍隊,而在戰爭發生後,歐美強國就會派軍事觀察團觀摩戰爭,瞭解新武器的性能,新戰術的效果等等,有時軍事觀察團還會擔任顧問角色,甚致參與指揮戰鬥,因此各國對軍事觀察團也並不排斥,當然派遣軍事觀察團都是在友好國家之間。
華東政府參戰僅一個多月,就在海陸兩線均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在歐洲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更甚過日本。其實日本戰勝俄國己經讓歐洲國家感到意外了,誰都沒有想到,號稱歐洲壓路機,戰鬥民族的俄國,竟會被一個彈丸小國,還是黃種人擊敗,但日本畢竟是經過了近1年半的血戰,其間打了好幾場絞肉機式的戰爭才一步一步擊敗俄軍,可謂是慘戰。
而華東政府只用了一個多月,就同時擊敗日、俄兩軍,儘管不知道戰鬥的細節,但取得的戰果無疑是要比日軍近1年半時間更大,雖然人民軍有以逸待勞的便利,但也是相當不易的。因此現在己有不少歐洲國家在積極的收集戰爭資料,研究人民軍的戰術。
德國是歐洲國家中一直和華東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的國家,甴其是雙方的軍事技術合作近年來十分近密,不過主要是華東政府提供軍事技術,特別是武器的設計思路,而德國則是以強大的製造能力來實現。現在德國的海陸軍均配備了大量華東政府設計的武器,而且在徳國的軍事演習中,這些武器也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現,但畢竟是沒有經過實戰的檢驗,由其是與這些新武器配套的戰術還在摸索中,正好華東政府參戰,因此德國軍方希望向華東政府派遣軍事觀察團,瞭解這些新武器在戰爭中的運動效果和戰術。
另外德國現在面臨着法俄同盟的外交壓力,雖然徳國政府也在盡力想辦法拆散法俄同盟,但也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現任徳國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爲了同時應對法俄兩線作戰的壓力,正在對日後著名的施裡芬計劃進行最後的完善工作,而在這個時候,能夠在戰場實地瞭解俄軍的作戰習慣、戰術、武器,對於完善施裡芬計劃,自然是有極大的幫助。施裡芬甚致提議,可以和華東政府建立同盟,來對抗法俄同盟,有華東政府在遠東牽制俄國,徳國就可以一心一意對付法國。
而相比之下,徳國海軍對軍事觀察團寄於的希望要比陸軍更大一些。雖然徳國這時正在大造軍艦,力圖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但徳國過去畢竟一直都只是一個陸權國家,因此對於海軍建設、海軍戰略、戰術還相當缺之經驗。畢竟一支強大的海軍並不是只靠多造軍艦就能推砌起來的。得知人民軍海軍取得了對馬海戰勝利的消息之後,海軍大臣提爾皮茨也不得不承認就海軍來說,人民軍海軍是足可以做徳國海軍的老師了。
由於華東政府的主力軍艦都是在德國製造,雙方在海軍的合作也要大於陸軍,有這麼一層香火情,提爾皮茨也想借這個機會向華東政府派遣軍事觀察團,瞭解人民軍海軍的作戰、訓練,最好是能隨人民軍海軍一起參戰,這也是徳國海軍能夠快速吸收海軍建軍經驗的唯一捷徑。
陸海兩軍都提出了向華東政府派遣軍事觀察團的申請要求,徳國政府當然也不能忽視,而且以徳國和華東政府現在的關係,華東政府應該是不會拒絕德國的這個要求。最後是由威廉二世親自決定,同意陸海兩軍的申請,正式向華東政府提出派遣軍事觀察團的要求。不過和華東政府建立同盟的建議,威廉二世則暫時擱置起來,因爲他對於收服俄國到是頗有幾分自信的,自然也就認爲沒有和華東政府建立同盟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