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一章 清廷出兵(一)

海參崴戰役不僅在國際上造成了強烈的反應,世界上幾大強國,相關不相關的都在評估這場戰爭對本國造成的影響。而在中國,更是軒起了巨大的浪濤。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第一次實際意義上的收復本國失地。而在此前,華東政府收復天津租界、威海衛、青島都只是租界區,理論上說在租界期滿之後,這些地方將自動迴歸中國的政府,當然在租界期滿之後各國會想辦法將租期續延;而儘管現在俄國佔領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但這隻能算俄國非法入侵,從法理上說這些土地的主權仍然屬於清廷所代表中國合法政府,而不是俄國,當然如果俄國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那麼清廷是肯定保不住這些土地的。

而海參崴則不同,這是在【中俄瑗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己明確規定,清廷己將海參崴割讓給了俄國,因此從法理上說,現在的海參崴己是俄國的領土。那麼華東政府攻佔了海參崴,也就是確確實實的收復失地。無論是戰略還是政治利益,都是相當巨大動。

華東政府一向善於借戰場上的勝利宣傳自身,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因此各種宣傳機器一起開動,大力宣傳華東政府收復海參崴的功績,當然也沒有忘了順手又把清廷再黑一遍。

當然收復海參崴的功績也確實是值得誇耀,再加上有淸廷之前對日俄兩國在東北開戰應對無能的表現,兩個政府的優劣自然是一目瞭然,就算是還有少數清廷的死忠想幫清廷洗地也洗不過來了。可以說海參崴戰役的勝利,將華東政府的聲望再度推上了一個高峰,在上海、廣州等風氣較爲開放向地方,甚致有人公開呼籲,讓海外華人來接管這個國家算了。

而在清廷的中樞北京,自然也感受到了這股浪濤的衝擊,雖然在北京還沒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宣揚讓海外華人來接管國家,但也有不少人認爲這個時候清廷應該和海外華人合作而不是對抗,大量的官員都向清廷上摺子,建議朝廷讓海外華人來執掌朝政,主持清廷的新法。

其實這個建議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都是一些中下層官員和地方州府官員上折,而這一次則有不少高級官員,如六部尚書、待郎,地方巡撫、布政司等,還有人則向清廷進言,暫時停止征剿河南匪患,改爲招安爲上。因爲誰都知道河南的土匪是華東政府一個分支,但現在華東政府爲了收復中國的失地,保衛中國領土而在浴血奮戰,清廷卻在背後捅刀子,這也未免太說不過去了。何況現在的民心所向己盡是華東政府一方,說得不客氣一點,現在華東政府要是振臂一呼的話,恐怕真的會是從者如雲,因此清廷在這個時候進攻河南,只怕是並非上策,就算是成功了,也會盡失人心。

本來清廷決定,以剿匪平亂爲名,出兵進攻河南,打擊華東政府,但現在也出現了變數,清廷也不得不連日招開朝會,討論是否繼續出兵的事宜。

其實慈禧和光緒聽到這個消息時,心情也十分複雜,由其是光緒,他可是一度將海外華人視爲自已和大清的救星,卻沒有想到海外華人竟成了清廷的掘墓人。只是現在海外華人做的事情正是光緒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以復失地,揚威列國。但爲什麼海外華人偏偏就不能扶佐自己呢!如果海外華人願意扶佐自己,以他們的實力很容易就可以讓自己掌握大權,而自己也會賦予他們大權,讓他們名正言順的執掌朝政,這樣不是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才能嗎,這可要比困守山東一省強得多,還不用背付叛之名。如果說他們是想稱

孤道寡,開基立朝,但看他們在海外的經歷,並沒有人稱王道霸,而是實行類似於上古堯舜時代的舉賢禪讓制度。

不想當皇帝,爲什麼又要反對朝廷呢?難道就是因爲他們是前朝的後裔,因此一心只想恢復漢人的天下嗎?但清廷入關己有近300年,滿漢早已融爲一體,海外華人也不向是那麼心胸狹窄的人啊。

每當想到這些時,光緒就覺得心裡鬱悶難奈,坐臥不安,恨不能找個海外華人來當面問一問纔好。不過光緒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海外華人收復了海參崴,這本正是光緒夢寐以求的豐功偉績,但現在朝廷去打算要趁着海外華人國內空虛時出兵去攻打他們,真是造化弄,光緒心裡不禁又想到,若是海外華人助自己奪權,這時也就沒有這些制肘之事了,自己必然會全力支持他們。

光緒一直想得入了神,連大臣們在說些什麼都沒有聽清楚,不過光緒也明白,左不過就是那些,漢臣們大多主張暫緩出兵,以觀其變,還有人主張朝廷應該與海外華人修好,理由是海外華人並未正式扯旗造反,而且近年以來海外華人爪哇護僑,出兵遼東,又收復海參崴,均是爲國利武之舉,因此可見海外華人仍有忠義報國之心,如果朝廷能夠委以重任,也未必就不能與海外華人修好。

還有人甚致直言進柬,稱海外華人之所以到今日,和朝廷未能重用有相當關係,當初海外華人歸國,正直庚子國變,朝廷西狩,是海外華人力挽狂瀾不倒,挫敗八國聯軍才使朝廷能夠重返京師,如此迴天再造大功,朝廷僅封其爲山東巡撫,豈能不冷功臣之心。因此朝廷應立刻下詔罪己,並派遣使臣到山東,招其入京主持朝政,必能使海外華人歸心。

其實這個意見光緒到是有些贊同,有時他也曾想過,如果自己能夠掌權,一定會派人到山東去請海外華人入京主持大政,以往之事一概不咎。

而滿族宗室和官員則是另一種態度,他們認海外華人本是前朝遺民,素有異志,,既使是有海外護僑,收復失地之舉,也只是爲收買人心之舉,並非爲了朝廷,理應極早清除,否則必將後禍無窮,而現在正好海外華人的大軍在外與日俄相爭,朝廷可以趁虛而入,先減除海外華人在河南的羽翼,然後殲滅海外華人,永絕後患。

而且這個計劃也得到了英法兩國的全力支持,兩國不僅同意向清廷出售武器,還答應給清廷2000萬英鎊的貸款,以做爲軍費。這也可以解決清廷現在軍費開支不足的問題,因此現在正是削弱華東政府最好的機會,決對不能錯過。

其實英法兩國對清廷進攻河南的計劃是並不滿意的,他們更希望清廷直接進攻山東。可惜清廷沒有這樣的膽魄。不過清廷進攻河南也能夠牽制華東政府的一部份精力,因此也算是退而求其次吧。而爲了能使清廷儘可能多的牽制華東政府的精力,英法兩國自然要盡力的給清廷一些支持。而且貸款不僅是要歸還,並還要計算利息,向清廷出售武器也是有收益,又何樂而不爲呢!

羣臣們各予己見,爭執不下。議論了一個上午也沒有結果,光緒的心裡雖然有些想法,但這時卻也不敢說出來,最終還是隻能由慈禧來做裁決。

其實慈禧現在也十分爲難,從她心裡來說當然是想借機教訓一下海外華人,而且現在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慈禧纔會贊同出兵。當然順帶着也可以打壓一下袁世凱,並且看看鐵良、良弼等人可不可以大用,但慈禧也沒有想到華東政府會在這個時候收復海參崴,這一下子將海外華人的聲望再度推高,如果在這個時候仍然再發動對河南的進攻,會不會激起民變?而海外華人會不會借這個理由正式扯旗造反,號招天下的百姓士紳都來反對清廷,畢競在此之前,海外華人的護僑、參戰等舉動確定贏得了許多人心歸附,這次更是令他們成爲萬衆所望。如果真到那一步,清廷可就真的危險了。

和光緒還對華東政府保留一絲幻想不同,慈禧的心裡很清楚,海外華人是不會和清廷重新和好的,或評說海外華人從來都沒有和清廷友好過,

但要是取消出兵,或者是暫停出兵也不是上策,慈禧雖然不懂軍事,但在她掌權其間發生了多場戰爭,因此慈禧多少也懂一點兵法,朝令夕改是犯兵家大忌的,而且宗室的支持也是慈禧掌權的一根主要支柱,先前處罰肅親王善耆,慈禧就己經得罪了一些宗室,而如果現在取消出兵,勢必將得罪大部份的宗室人員,失去了這些支持之後,慈禧能不能保住現在的權力?

而就在這時,袁世凱上折,明確向朝廷反對出兵。而慈禧看完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必須出兵。

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一三四章 渤海海戰(三)第四零六章 北京攻略(二)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三九八章 全面開戰(七)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五四四章 鎮南浦登陸(四)第六十八章 工業(五)第三六五章 媒體(三)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五章 上岸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七十六章 來訪者(四)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六八八章 反制(二)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四零四章 談判破裂(五)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十六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三)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二十章 投降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二四七章 王家寨(九)第六九七章 求和(四)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一零二章 天津租界(九)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一五二章 上任(六)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十章 備用計劃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三六三章 媒體(一)第四一九章 遼河之戰(五)第四三五章 戰爭再啓(六)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一四八章 徳國之行(五)第九十四章 青州之亂(七)第一六三章 慶賀大會第一四六章 訪問(六)第六百章 濟南衆態(九)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四五八章 山海關(四)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五十九章 殲滅(四)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三六六章 軍營釆訪(上)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三四零章 李鴻章之死(一)第六三七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九)第一六六章 新艦下水(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二十四章 錦州告急(三)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一一二章 秋收行動(一)第五十八章 遠東戰爭結束(上)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七十四章 統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