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

bookmark

這頓晚飯註定是讓趙維忠終身難忘,但對李鴻章等人卻是十分平常,不過就是讓一個算是有功的下人和自己同桌吃了一頓飯而己。

晚飯之後,李鴻章命人給趙維忠安排客房休息,而將周馥、盛宣懷、李經方、張佩綸領到自己的書房裡商議下一步的打算。

趙維忠的這一番講述,確實讓衆人覺得受益頗多,但也同樣是打亂了李鴻章的計劃,因爲原來李鴻章以爲趙維忠會帶來海外華人的書信或是傳話,而衆人預想的應對方法都是針對書信的內容,但現在什麼書信都沒有,因此下一步怎麼辦,只能重新計劃。

衆人都落座之後,李鴻章才道:“你們怎厶看這夥海外華人?”

盛宣懷首先道:“中堂,宣懷以爲,這夥海外華人也未免太有些狂妄自大了吧,以爲只打了幾個勝仗,就不把洋人放在眼裡了,還想讓洋人主動求和,殊不知各國的實力是何等強大,八國之力,更是非同可,我們可絕不能讓他們如此胡爲下去,中堂還是儘快和洋人開始議和纔對。”

周馥道:“話雖如此,但現在天津已被這夥海外華人佔領,定不會放行,中堂大人又怎樣北上進京,去與洋人議和呢?”

這時張佩綸道:“我看這夥海外華人的行事作風,謀後而定,頗爲老練,不似不通世事之輩,因此他們如此做法,也未必就是狂妄自大,不知所以,或許是另有用意,比如在此之前,誰又能想得到他們可以擊敗八國聯軍、攻取天津,就連徳國艦隊也慘敗在他們手裡。”

盛宣懷有些不屑道:“幼樵,你也太高看這夥海外華人了,我剛纔都了,這些勝仗不過都是勝而己,不足爲持,而八國均未盡全力,趟若各國真的再出動大軍,這夥海外華人又如何抵擋。若時不敵八國聯軍,他們自然可以乘船一走了之,而留下這個爛攤子,最終還是要中堂大人來收拾啊。”

周馥皺了皺眉,道:“杏蓀,你現在這些話又有什麼用,如果這夥海外華人就是這樣堅持不願和列國講和,非要列國主動提出求和,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就算我們想和洋人談判,又和誰去談呢?”

盛宣懷道:“不如我們就在上海和列國談判,現在各國在上海均有領事館,我可以去和他們聯繫,馬上讓各國組成談判團,開始議和談判,不理海外華人也就是了。”

周馥有些不悅的瞪了盛宣懷一眼,道:“杏蓀,你這不是兒戲嗎?在上海談判,則不各國會不會答應,也不論海外華人又會再鬧出什麼事情,就是朝廷那邊也是通不過的。昨天朝廷不是發來電報,不僅催中堂大人立刻北上和列國談判,而且還要招撫海外華人,你想不理他們,那麼怎樣向朝廷交待。萬一朝廷首先派人去聯絡海外華人又怎麼辦?”

其實盛宣懷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他的實際目地是給海外華人制造一些壓力,意思是你們再不放下身段,那麼我們就在上海和洋人談判了,好逼迫讓海外華人改變態度,回到談判桌上來,但周馥提到了朝廷的電報,讓盛宣懷也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道:“這批無知之輩,就知道給我們添亂,如果不是他們,這局勢又何至於到這一步啊,到頭來只怕又是爲難中堂大人。”

李鴻章也苦笑了一聲,道:“這幾十年還都是如此嗎?”

原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是在8月15日逃出北京,18日到達北京西北100公里的懷來縣,19日,慈禧太后在懷來縣出了逃亡以後的第一道上諭,發給了軍機大臣榮祿、大學士徐桐、戶部尚書崇綺,明令他們留在北京向洋人求和,但這時榮祿已經跑到了保定,而徐桐、崇綺在北京城破之日,相繼上吊身亡。於是慈禧太后又發出第二道上諭,給身在上海的李鴻章,要求他火速北上,與慶親王奕劻一起主持議和。

8月0日,慈禧太后又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世人發佈《罪己詔》。一面推脫自已的責任,一面表示願與各國議和的意向。

但這時八國聯軍的勢頭正盛,纔不想馬上與清廷議和,而慈禧太后覺得懷來縣離北京太近,不安全,於是在8月日,慈禧太后離開懷來縣,繼續西行準備前往山西。第二天,她再次給李鴻章發去電報,告訴他議和事誼可以“便宜行事”,而朝廷“不爲遙制”。

9月7日,慈禧太后在西行途中,發出了嚴加剿滅義和團的上諭,慈禧第一次明確宣佈開始鎮壓義和團,並且又一次發電李鴻章,催他北京,但李鴻章要求懲處支持義和團主戰的王公大臣沒有答覆,因此李鴻章仍然留在上海,不爲所動。9月10日,慈禧太后一行到達太原,而這時軍機大臣榮祿也趕來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一行匯合,於是流亡的朝廷暫時在太原安居。

9月15日,逃出北京已經整整一個月的慈禧太后在太原再次致電李鴻章,敦促他馬上北上。而就在這時,海外華人迴歸中國,擊敗八國聯軍,攻佔天津的消息,也傳到了太原。

開始的時候,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以及隨行的王公大臣們對此都不相信,因爲在這段時間裡,各種荒誕無稽的消息實在太多了,當初不就是輕信了義和團的神功無敵,才遭致這一場大禍嗎?現在又是從那來的這一夥海外華人,一聽就是假的。

但就在9月18日,湖廣總督張之洞給逃亡中的朝廷發來賀電,稱:天佑大清,得海外義民相助。證實了海外華人的消息是真的。當然張之洞的這份賀電中也夾帶着自己的私貨,原來是勸朝廷南下,在湖北當陽縣重新建都,理由據然是這個地名吉利:陽當空照,爲大清的重興之兆。而榮祿立刻就把張之洞的把戲戳穿了:那個老傢伙是想把朝廷遷到他的地盤去,這樣他就可以挾天孑以令諸候了。

不過這時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以及隨行的王公大臣們對此也只是半信半疑,如果有一夥孑當初從華夏出走,在海外建國的華人,到是可信,他們想要重新回中華,也尚可信,但他們居然能夠擊敗八國聯軍,估計沒有一個人相信,這樣的慌報軍情,在這幾十年來,發生了太多太多。

早在甲午戰爭的時候,中日正式宣戰的第二天,前線的總指揮,直隸提督葉志超就發回捷報:我軍大捷於牙山,斬首二千餘名,乘勝進擊,僅距漢城七十餘里,己催北路各軍克曰前進,並令海軍軍艦齊往迎擊,南北合勢,及早驅除。朝廷上下自然是歡欣鼓舞,大有一付勝劵在握的勢頭,但實際的戰況是,清軍在牙山被日軍打得大敗,狂敗百里,軍需輜重盡失。

而在五年以後,八國聯軍自大沽口登陸之後,向北京進軍,這樣的虛假捷報更是多如牛毛,一會兒是大沽口守軍全殲列國艦隊,一會是聶士誠在天津大破八國聯軍,一直到八國聯軍攻克通州,直逼北京城下的時候,還有清軍在通州大破八國聯軍,洋人在失敗以後,向清廷乞求議和,清廷還向洋人開列出二十五項和約條款,不乏交還失地、要洋人賠款等等,而事實是僅僅只過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八國聯軍就攻破了北京城。

正是有這麼多的慘痛教訓,現在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以及隨行的王公大臣們那裡還敢輕易的相信這樣的捷報。但在隨後的時間裡,賀電如同雪片一樣發到太原,全部都是恭賀朝廷,得海外義民相助,其中不乏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這樣的地方大員,當然也抱括李鴻章。因此流亡到太原的清廷才終於相信,直的有這樣一夥海外華人來到中國,並且擊敗了八國聯軍,復奪了天津,局勢大幅改觀。

流亡的清廷君臣上下頓時大爲興奮,這可真是從天下掉來這麼一夥海外華人啊,因此隨行的王公大臣們紛紛向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要求朝廷立刻招撫這夥海外華人,並藉助這夥海外華人的戰力,抵抗各國。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同樣也振奮不己,這對母孑也是首次齊心,聯名下詔給李鴻章,讓他儘快和海外華人取得聯絡,盡力招撫這夥海外華人。

李鴻章回電,以德國艦隊己到中國,勸告朝廷不可輕舉妄動,還是靜觀其變爲好。這纔給流亡的清廷君臣當頭澆了一盆涼水,讓他們清醒了不少。

但穿越者們取得了天津保衛戰的勝利,再次燃了流亡的清廷君臣的狂熱情緒,讓他們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於是再次軒起了上書朝廷,要求朝廷儘快招撫海外華人,爲大淸效力的**,甚致還有人主動要求趕赴天津,爲朝廷招撫這夥海外華人。當然也有不少人藉機夾帶私貨,大肆攻擊李鴻章、張之洞等東南的地方大員,建議朝廷將他們議罪論處。

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雖然也急盼着早日返回北京,不過這時還保持着一絲清醒,北京還在八國聯軍手裡,自己這邊怎麼派人到天津去,因此還是隻能靠在上海的李鴻章。而東南的地方可是清廷的半壁江山,不能有失,東南的地方大員只能搞打一下,不能真的全都拿掉,這也就是李鴻章昨天收到的電報來由。

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六八五章 結束戰爭(六)第四十二章 造艦計劃(六)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穿越艦隊簡介一052D型驅逐艦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四九六章 發展大計(上)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六十五章 工業(二)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五七八章 袁世凱來訪(二)第三三零章 海歸(一)第四八三章 登陸作戰(五)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一六零章 對日談判(五)第二零九章 奇襲威海衛(三)第一七一章 投資考察(二)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一一四章 接管天津(六)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四零一章 全面開戰(十)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戰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二六零章 土地制度(下)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一一一章 造艦(六)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三十二章 襲擊(下)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三二六章 李鴻章來訪(三)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一四九章 進攻楊村(二)第一九六章 巴達維亞(四)第四七六章 山海關之戰(五)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三一八章 海參崴(一)第二零八章 奇襲威海衛(二)第三六八章 餘波未平(五)第五十六章 上海新區(九)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九十六章 青州之亂(九)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五五二章 土地改革(七)第一一五章 秋收行動(四)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戰(一)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一一三章 秋收行動(二)第一八一章 開平煤礦(中)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三一九章 騎軍(三)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一八六 商務招標(四)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零九章 造艦(四)第三二七章 奉天會戰(上)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五百章 各方態度(三)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五九五章 濟南衆態(五)第九十七章 巡視(二)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五五九章 美國(二)第一一二章 接管天津(四)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一一九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五)第三二零章 騎軍(四)第三八九章 對馬海戰(十五)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三二二章 海參崴(五)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