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淮連連點頭,道:“鐵路之事,朝廷早有定論,本縣自當尊守,還請貴衆放心好了。↗,”
王勝點了點頭,道:“那就好,還有我們在王家寨的駐紮其間,會爲王家寨代繳錢糧,而且絕不會拖欠,到時自會送到縣裡,因此還請大人不必派人下鄉來催繳了。”
周文淮聽了,也不禁大爲奇怪,這麼看來,這夥海外華人是打算長期佔據王家寨,但王家寨就300多戶人家,在冊的只有2000多畝田地,也不知海外華人是看上了王家寨那一點,要在這裡長期駐紮。而且還要替王家寨代繳錢糧。不過只要是海外華人不來侵犯膠州縣就行了,因爲按照清朝的制度,只要是縣城不失,知縣的責任就會大大降低,甚致是沒有,因此海外華人在縣城外面愛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自己把城門一關,就當是不知道。別說是海外華人要爲王家寨代繳錢糧,就是不交膠州縣也不會管,其實王家寨的錢糧並不多,總不過就是幾十兩銀子,隨便從那裡也能補得過來。
當然,周文淮也明白,王勝說的代繳錢糧,只包含朝廷的正式稅賦,其實這一部份稅賦並不多,一般只在農民收成的十分之一左右,而官吏下到地方收取稅賦,朝廷的正式稅賦只是小頭,還有縣裡的私用錢,以及官吏們的額外私人收入纔是真正的大頭,當然這裡面也有相當一部份流入到知縣、縣丞、典吏等縣裡官員的腰包裡。但這些錢,海外華人是顯然不會交納的。
接着王勝又道:“還有就是王家寨的寨民常會到膠州城來購物進貨,另外我們也有可能到膠州城裡釆購一些貨物,或者是出售一些物品,因此還請貴縣能夠提供方便,並且保證人員的安全,不過請三位大人放心,凡事買賣交易,我們都會明碼實價,公買公賣,而且一併的稅賦抽什,也絕不會拖欠。”
這個要求讓三位官員有些爲難,因爲這樣一來,膠州城等於是對海外華人不設防了,海外華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麼想攻佔膠州城也是易如反掌的。不過周文淮轉念一想,如果海外華人現在要以武力攻佔膠州城,自己也抵擋不住,這些要求其實答不答應也沒什麼區別,那麼反到不如答應下來,能拖一天是一天,至少在名議上膠州城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也滿口答應下來。
見自已的要求周文淮全部都答應下來,王勝也十分高興,當然這種協議是不會在任何紙面證據的,因爲周文淮沒有這樣的權力,更不敢立這樣的字據,因此只能算是一個口頭的君子協定,至於雙方尊不尊守,只看各方的良心和外力的干涉,比如清廷突然下令出兵進繳王家寨,或是穿越者的執委會決議武力攻佔膠州城,那麼這個協定也就會立刻失去作用。當然在這些情況未發生的情況下,這個協定還是應該能夠維持一段時間,而這對雙方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雙方又談了一會兒,王勝才起身告辭。而周文淮、李興方、劉淵三人一起,將衆人一直送到大堂,雙方纔各自告辭。
而回到二堂以後,膠州縣的一二三把手的神色就全變了,周文淮狠狠的一甩袖孑,道:“這個王克復實在是可惡,竟然敢捏告謊言,欺騙本縣,實在是罪不容赦。”
李興方也道:“是啊,是啊,這次真的好險,我們這膠州縣差一點就陷入萬劫不復之境了,全是王克復一念私心所至,因此對王克復絕不能輕恕。”
劉淵道:“請堂尊下令,我立刻就派人去把王克復抓來,定要嚴懲不逮。”
原來就在穿越者攻佔了青島之後,膠州縣就收到山東巡撫衙門發來的信息,現任山東巡撫袁世凱告戒山東各的地方官員,嚴禁與海外華人的軍隊發生衝突,如果雙方有所摩擦,則儘量忍讓,決不可主要挑釁。
山東省雖然地處北方,但也加入了東南互保。而袁世凱屬於洋務派官員,對西洋各國的虛實也有所瞭解,在義和團運動興起之初時,袁世凱就看出義和團成不了大事,因此出任山東巡撫以後,就全力鎮壓山東義和團,保護山東的外國人,不使外國有藉口入侵山東地區。而在清廷向各國宣戰以後,袁世凱又立刻加入了東南地方的督撫大員組成的東南互保,成爲參加東南互保的唯一一個北方行省。
而加入東南互保以後,袁世凱也十分關注八國聯軍的動向,海外華人突然出現,擊敗八國聯軍,攻佔天津,扭轉了中國的局面,袁世凱自然也知道。雖然袁世凱對海外華人的來歷也頗有些半信半疑,但心裡還是頗爲欣慰,不管怎麼說,對方自稱是海外的華夏後裔,而且又是與八國聯軍爲敵,自然是對大清有利。與袁世凱也沒有利益衝突,因此袁世凱自然不會對海外華人有敵意。
隨後穿越者發動山東戰役,連續攻克了威海、青島,袁世凱也吃驚非小,這夥海外華人到真是敢幹啊,這不是**裸的打英、徳兩國的臉嗎?而英、徳兩國恐怕也絕不會善罷甘休,必會出兵報復,這雙方一打起來,勝負可真難料。本來海外華人、英、徳兩國和袁世凱都沒有什麼關係,但他們真要打起來,戰場就是在山東地區,那麼自己這個山東巡撫可就麻煩大了。
但了幾天,英、德兩國似乎並無動靜,而且從上海那邊得到的信息是,各國似乎爲增兵清國的事情談崩了,正打算和海外華人進行談判。袁世凱也不禁再次震驚,他當然不會認爲是各國發了善心,才沒有增兵與海外華人交戰,而是海外華人的實力讓各國覺得沒有勝利的把握,這才決定與海外華人的談判。
而這一次袁世凱的心情就要複雜多了,因爲海外華人己經踏入到山東地區,這可是袁世凱的地區,袁世凱自然也不敢向傍觀者一樣無動於衷。而且袁世凱也隱隱感覺到,如今在中國這片棋局上,又將多了一個實力棋手,而這種變化對大清來說,是福還是禍,連袁世凱也看不明白。
不過有一點袁世凱十分清楚,就是無論是海外華人還是洋人,都不是自己能夠得罪的勢力,而現在海外華人己在山東登陸,進入到自己的轄區,那麼自己也將面臨怎樣和海外華人打交道的問題。
袁世凱是1899年12月出任山東巡撫,而在任職其間,他與英、德二國的關係相處不錯,因爲在山東巡撫之前袁世凱就十分清楚,自己並沒有以武力對付英、德二國的資本,而藉助義和團來對付英、德二國更是異想天開,因此袁世凱主張“先自經理,不資以可藉之口,不予以可乘之隙,當可漸就相安,藉保我自有之權”的策略。由其是對德國,袁世凱更提出了四點詳細計劃:一慎選守令;二講求約章;三分駐巡兵;四遴員駐膠。主要強調應使用行政技巧和國際條約,來約束德國在山東的行爲,努力爭取維護中國的主權。
於是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之後,一方面積極鎮壓義和團,維護山東地區的穩定;另一方面也與德國方面反覆協商,終於在1900年3月21日與徳國簽定【中德膠澳交涉章程暨德華礦務章程】,其中包括膠澳章程十一款,礦務章程二十款,以及鐵路章程二十八款;內容主要包含有:一、確保中國在膠澳地區的治權;二、確定中國的主權;三、雙方同意中國派遣一位交涉官,德國指定一官員在青島,共同會商辦理各項事宜;四、事先詢問中國官紳的意見。五、顧及人民的權益。
這一份【章程】可以看做是對【中德膠澳租界條約】中一些含糊條款的明確說明和補充,雖然保證了徳國在山東租借地的利益,以及修建鐵路、開礦的權利,但也明確規定,租借地以外的鐵路與礦區,均在中國的司法管轄權之下,這算是爲清廷爭取到了不少的權益與尊嚴,從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徳國勢力在山東的發展。
從總體來看,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一年的時間,一方面積極鎮壓義和團,保證了山東地區的穩定,不讓外國勢力有藉口介入山東地區;另一方面又保持與英、德二國較好的關係,同時還爲中國爭取到了一定的主權,算是做到了面面俱到,四方維持,也充份體現了袁世凱頗強的執行能力。
但現在袁世凱面對的不再是英、德二國,而是海外華人,怎樣和海外華人打交道,袁世凱的心裡也沒有數,畢竟這夥人出現太過突然,袁世凱對海外華人的情況一點都不瞭解,自然對怎樣和海外華人聯絡溝通,也就無從而知了。因此袁世凱一面向上海方面打聽海外華人的情況,一面又嚴令山東各地的地方官們嚴禁和海外華人起衝突。當然這只是口頭傳令,並沒有用山東巡撫衙門的正式行文。
這也是袁世凱的聰明之處,因爲沒有正式行文,以後出了事也就不會受人以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