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

bookmark

不過他們的對話秦錚到是聽得明白,於是道:“怎麼,你們村裡有人在搞曬鹽嗎?”

韓玉慶忙道:“那裡,那裡,那是兩個小孩子不懂事,在瞎胡鬧,大人可當不得真。¥f,”

秦錚的口氣也不覺嚴厲了幾分,道:“是真是假,我自然會分辯,到底是怎麼回事,說清楚一些。”

韓玉慶聽了,心裡也不由得一顫,忙道:“是是,我們村裡有兩個年輕的村民,叫做韓高祥、韓高志兄弟,聽說他們倆人去年到即墨金口,去跟日本人學會修鹽田曬鹽之法,今年九月裡回村就在郎君灣的外口修建鹽田曬鹽,大人,這小日本能懂得什麼曬鹽之法,跟他們能夠學到什麼東西。”

雖然秦錚對日本人也沒有什麼好感,但也不是凡事和日本相關的事情都要反對,對一些日本掌握的先進技術,他當然是願意吸收採納。雖然在這個時代,日本並不代表世界先進技術水平,但和清廷相比,經歷了明治維新的日本確實是要比開展洋務運動的清廷要先進一些,這是因爲日本的明治維新是一次從上至下,從體制到經濟的全方位改革,而清廷的洋務運動則是僅限於一部洋務派官員和地區,並且主要只是對器物,兼少量的文化教育方面進行一些革新,但並未觸及到清廷的政治體制的根本。

而日本西南部的地域、氣候和山東半島地區差不多,也是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一年的高溫期只有三四個月,因此如果在曰本釆用曬鹽法制鹽,那麼在山東半島地區也同樣可行。這麼說來,如果韓家村的這兩個村民是向日本人學習的曬鹽法,或許到是真的可行。

於是秦錚道:“帶我去他們的鹽田看看。”

韓玉慶也不敢違令,只好帶着秦錚等一行人沿着海灘向北方走去。走了大約十來分鐘,一行人來到了一片海灘邊,只見在距離海邊不遠的地方,己有人開出了一大片鹽田。

這是韓玉慶對秦錚道:“請軍門稍等,我去叫他們過來面見軍門。”說着轉身向鹽田走去。

而秦錚等人仔細觀看,只見這片鹽田實際有兩塊,分爲兩個大正方形,邊長大約在200餘米,周邊都用石塊砌成圍堰,高出地面約有30釐米左右的樣子,外圍則是一圈寬約一米左右的水渠。而在一塊大鹽田裡,又縱橫交錯,各分成四份,這樣將一塊大鹽田分成了十六個小方格,每一個邊長約有50多米的樣子,也是用石塊砌成圍堰,但要比外圈的圍堰要略低一點,也要略窄一點。不過現在毎一塊小方格里都注滿了水。這時正有十餘人在鹽田的圍堰上工作,看樣孑應是對圍堰進行修補、整理,其中有婦女,也有小孩。

時間不長,只見韓玉慶帶着兩個年輕人過來,見了秦錚,回頭道:“高祥、高志,快來見過秦軍門。”

兩人過來給秦錚見禮之後,只見這兩個年輕人的年齡都在三十歲左右,身材並不算高,但長得頗爲壯實,不過臉色都被曬成了醬紅色,但要比秦錚等人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農民要壯實得多,可以看得出他們的生活、營養要比其他地方的農民要好一些。

見禮之後,秦錚才問道:“聽說你們兄弟學過曬鹽法。”

韓高祥上前一步,道:“回大人得話,我們兄弟兩人自私就隨父兄煮鹽爲業,見鄉人制鹽十分辛苦,且產鹽不高,又曾聽南方人說,南方製鹽均是用曬鹽法,要比煮鹽法的產鹽量高出數倍,也想學習曬鹽之法,但南方氣溫炎熱,與陰島大不相同,因此南方製鹽之法不適在陰島使用,後來我們又得知日本也有曬鹽之法,日本氣候與陰島相似,故此四處打聽,終於知道在即墨金口有日本人在修建鹽田曬鹽,我們兄弟到即墨金口,學習鹽田曬鹽之法,歷時半年有餘,兩個月前纔回到韓家村來,己修建了兩副斗子鹽池曬海水制滷取鹽。”

秦錚點了點頭,道:“你們兄弟倆也是有心之人,不知你們學到了鹽田曬鹽之法,又是怎麼做的。這鹽田爲什麼要建成這個樣子。”

韓高志道:“曬鹽之法,總不出‘曬於池,其行顆,熬於盤,其形散’這十二個字,鹽田稱爲‘斗子’。‘斗子’又以‘副’論,一副斗子是四四一十六個方格組成,方同水田,約爲80畝。不過底部需整齊更平,最好用石板爲底。曬鹽時,是先趁漲潮時將海水引入斗子周圍的深渠,將渠底海水,用水車車入斗子的第一排四個方格里,再日下曬數日;再將第一排方格里的水車入第二排方格內,如此至第三排、第四排方格。海水愈曬愈少,愈曬愈鹹,鹽分愈多,至第四排方格時,則可直接曬鹽。如此循環不已,產鹽亦不絕。”

聽完了韓高志的講說之後,秦錚也大體明白過來,這一套方法說白了就是利用自然蒸發,雖然陰島一帶的氣溫不高,但通過四組方格進行海水循環曬制,可以將曬製成鹽的日期大大的縮短,也就達到了増產出鹽的目地。

秦錚又問道:“這樣一副斗子,大約多少天可以曬出鹽來?又能產鹽多少?”

韓高祥道:“現在氣溫不高,如果從第一排方格開始算起,則需要15-20天才能曬製成鹽,而前面三排方格的滷水都己曬制好,在第四排方格中曬制,大約需要3-4天的時間,如果到了夏季,則只需5-7天就可曬製成鹽,在第四排方格時,只用一天即可出鹽,一次出鹽大約可收4-5石。”

wωω•ttκǎ n•c○

秦錚點了點頭,雖然單從出鹽率來說,一副斗子的出鹽並不算高,但可以用擴大鹽田的方式來彌補,向這樣的鹽田,如果能夠建10副斗子,那麼產鹽量己和郎君鹽場差不多了,而且斗子一但建成,可以反覆使用,消耗的人力要比煮鹽少得多,還不用耗廢煤碳,因此說曬鹽的效率要比煮鹽高,確實不假。

秦錚又道:“可有曬制好的鹽嗎?拿來給我看看。”

韓高祥答應了一聲,到鹽田邊取來一個小陶罐,雙手遞給秦錚。

秦錚揭開蓋孑,只見鹽質雪白,從品像上看和煮制的鹽差不多,又蘸了一點在嘴裡償,要比煮制的鹽淡一些,而且苦味也明顯一些,但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如果能夠擴大產量的話,還是要比煮鹽更有競爭力。當然煮鹽也不應該廢除,精品鹽還是可以釆用煮鹽法,而曬鹽則是用於生產粗鹽,滿足普通大衆的需求。分成不同的品質鹽,以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

當然任何新技術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讓大衆接受,需要足夠的時間,有時甚致還會出現反覆,只要讓村民看到曬鹽的效率大大的超過煮鹽,自然都會轉向曬鹽。在舊時空裡,到民國時代,陰島就普遍實現了曬鹽,前後也不過就是十幾年的時間,自然的優勝劣敗法則也就可見一般,而穿越者到來,還可以加快這個進程。

於是秦錚又問道:“建造一斗鹽田,需要多少時間?”

韓高祥道:“小人兄弟家裡共有十二人,建造一斗鹽田,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秦錚想了一想,道:“如果我要在陰島建造100鬥鹽田,人員、資金都我來安排,由你們兄弟兩來負責教導指揮,報酬的問題可以再行協商,你們倆願意幹嗎?”

韓高祥、韓高志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禁不住喜色,其實他們兄弟學習曬鹽方法,也確實是想將曬鹽技術普及到陰島,改善鄉親們的生活,只不過他們兄弟倆人單勢孤,學成歸島之後,花了兩個多月,才建成了兩副斗子,前幾天纔開始出鹽,如果有了秦錚的支持,能夠建造100鬥鹽田,就可以形成規模化的生產,當然就可以將曬鹽法普及到整個陰島。因此韓高祥立刻道:“回稟大人,我們兄弟願意爲大人建造鹽田。”

就在這時,只見從大路上過來了十幾個人,爲首的是一亽年過五十的老人,來到秦錚面前,深施了一禮,道:“小人不知秦首長大架光臨陰島,有失遠迎,還請首長恕罪。”

這個老人秦錚到是認識,他叫韓全明,是陰島的保長,同時也是韓家村的村長。郎君鹽場就是他家的產業。

韓全明家是陰島大族,九世祖是鹽官,是負責鹽業報稅的,到十世祖時,還捐了個太子隨從的官職,在咸豐年間,韓家的十五世祖,也就是韓全明的父親韓中泮繼承了家業,並且在以前的基礎上還有進一步的發展,購買了三艘大帆船,開設有專門的“春盛”商號,在山東半島、江蘇一帶做糧油、竹木以及南北土特產的運輸和毛衣買累。同時家裡還有田產二千餘畝。

韓全明共有四兄弟,一個負責航海,一個負責鹽田,一個經營春盛商號,還有一個負責農田,可以說是盛極一時。不過到了韓全明接掌家業之後,甴於清朝遭遇甲午戰敗,後來又將膠澳割讓給德國,也連累韓家家業大落,但在陰島上,還是首屈一指的大戶。

第七章 移交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二零四章 從軍(二)第一四七章 北倉之戰(六)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四九章 前往青島(二)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三九九章 全面開戰(八)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二二九章 各方反應(三)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五十六章 殲滅(一)第一章 撤僑艦隊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七二九章 決策(三)第四三九章 進京(六)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七一二章 日本屈服(上)第四八六章 登陸作戰(七)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四章 制度(三)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三八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一)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六七六章 大獲全勝(七)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一五三章 新農村建設(四)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五七一章 預備會議(六)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第四二九章 進攻北京(八)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四二五章 進攻北京(四)第一五五章 新農村建設(六)第五章 上岸第七十五章 進攻赤峰(下)第三二八章 李鴻章來訪(五)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二五九章 根據地(一)第一九九章 英國干涉(一)第二十二章 增援部隊(下)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二一零章 奇襲庫倫(四)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撫(二)第六九九章 求和(六)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三零一章 革命者(六)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二一九章 談判(一)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三零一章 偵察敵情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四七五章 外交爭鬥(四)第五三九章 聯合軍演(四)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八章 伏擊俄軍第四七三章 外交爭鬥(二)第七十章 海軍顧問(上)第五六二章 美國(五)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四九二章 襲取海參崴(一)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三五六章 大戰之前(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二零九章 奇襲庫倫(三)第三五六章 徳國特使(四)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五)第二九四章 漁人行動(六)第二二三章 談判(五)第一一一章 抓捕(中)第三零二章 革命者(七)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一五章 錦州(三)第四六零章 圍殲日軍(四)第二五零章 美國艦隊來訪(上)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