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

bookmark

“趙立軍,28歲,軍齡9年,中尉軍銜,退伍一年,退伍前在甘肅省軍區甘南獨立騎兵連任騎兵班長,榮立過一次個人三等功,在全軍騎軍大賽中,獲得過跑馬賽第二,障礙賽第三,新元日前,在油廠工程隊裡任司機,現在也是司機。”

“這兩個人可都是專業的騎軍士兵,雖然都己經退伍了,但我看讓他們來教導騎軍連,應該是合格了。”

聽肖建軍做完了介紹,到是引起了衆人的一翻議論,徐濟呵呵笑道:“看來咱們穿越集團裡到真是藏龍臥虎,什麼樣的人材都有啊。”

夏博海道:“趙立軍到是可以,年齡不錯,退伍的時間也不長,而且從個人榮謄上看,騎術肯定差不了,而程亞傑退伍了三年,還留了幾分部隊裡的功底還不好說啊。另外也不知道他們倆願不願意復員入伍。”

諸亞平道:“退伍三年其實也不算長,只要原來的底子紮實,退伍以後的身體保持得好,再拾起來也快,有一二個月的恢復,也就差不多了。”

秦錚道:“這樣吧,等會議結束找他們來問一問就行了,就算他們不想復員入伍,但教導士兵們騎術總可以吧。”

肖建軍點了點頭,又看了看自己的平板電腦,道:“6軍的事情基本都解決了,下面討論海軍的事情,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不用顧忌,先討論的事情是穿越軍艦6續進入保養狀態以後,軍艦上的士兵們怎樣安排,總不能讓他們都閒着吧。”

王雲鵬道:“現在不是有幾艘這個時代的軍艦嗎?正好讓我們的穿越戰士到這些軍艦上服役,擔任各級軍官,還可以利用穿越戰士的經驗來教導本土的海軍士兵,早日形成戰鬥力。”

尚晉鋒搖了搖頭,道:“我們的軍艦和這個時代的軍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操作方式,因此我們的經驗在這個時代,基本沒什麼用,還是要從頭學起。”

徐濟道:“但不管在那個時代,海軍的道理是相通的,穿越戰士對這個時代軍艦的上手,總是要比一般人快一些吧。”

尚晉鋒點了點頭,道:“這到也是,不過我們的軍艦也需要人操作啊,在關健時刻,還要靠這幾艘軍艦支撐場面,因此我們軍艦上的士兵們也不能離開崗位太久,否則就會生疏。”

徐濟想了一想,道:“那就到了有戰爭的時候,讓穿越士兵們再回艦上去,平時也讓穿越士兵們多回艦上去熟悉軍艦不就行了嗎?”

王海龍道:“這樣一來就有兩個問題,一是到了有戰爭的時候,就意味着本土軍艦無法出戰,而本土的海軍士兵也就無從積累作戰經驗,這樣可並不利於海軍的展;二是本土軍艦總要出海執行任務,萬一戰爭在這個時代的軍艦出海執行任務的時候生,那麼穿越軍艦就不能出動了。”

徐濟呆了一呆,答不上來了。

不過聽了徐濟的話以後,尚晉峰到是得到啓,道:“其實徐主任的建議不錯,只要變通一下,是完全可以施行。”

王海龍道:“怎麼變通?”

尚晉峰道:“把每艘穿越軍艦上的官兵分爲三批,平時只留三分之一的官兵在艦上,保證軍艦有基本的維護就可以了,而三分之一的人在本土軍艦上服役,學習這個時代的軍艦駕駛,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則是輪休,在岸基工作,可以培訓海兵,這樣三組人定期輪換,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在保證操作穿越軍艦的同時,學習這個時代的軍艦駕駛,並且還能培養本土海軍,到了作戰的時候,當輪休的戰士招回來,這樣每艘穿越軍艦上有三分之二的官兵,可以保證基本的戰鬥力,而本土軍艦也能照常出戰,兩頭也都不耽誤。而且等到以後這幾艘穿越軍艦都退役了,艦上的士兵也可以馬上轉到其他的本土軍艦上去服役。”

原來現在軍艦雖然信息化程度高,但對士兵要求能力全面,在每個艦上士兵的本部門裡,至少要勝任兩個崗位,而每個崗位上至少要有三人次,一個是士兵們需要輪換休息;二個是在戰鬥中出現陣亡的情況,也有人補上來,因此只要保持有三分之二的人員,就能夠保證軍艦的戰鬥力。

在場的人大多都是各艦的艦長,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對尚晉峰的建議都沒有異議。

王海龍道:“不過打撈起來的軍艦還要儘快修復,這樣我們纔好上艦學習,老實說不能老指望這幾艘穿越軍艦,在這個時代的維護、保養條件有限,我看這幾艘軍艦恐怕都撐不了幾年。”

***點了點頭,道:“昆明艦的艦齡只有二年,到是還好;而岳陽艦、三亞艦的艦齡也只有四五年,只有懷化艦、襄陽艦的艦齡都過了十年,而且經過了一次大修,以這個時空的條件,估計最多隻能用四五年左右。”

尚晉峰道:“那到也未必,軍艦最容易出故障的是動力系統,再就是電子元件,而只要是少出動,動力系統就能夠維持更長的時間,就算有些小故障,還可以從太湖艦或者是長白山艦上拆零件修理,至於電孑元件,艦上總有一些備用的,而且壞一二個電孑元件,只是局部故障,不會影響全艦的運行。因此只要是保護得好,用四五年的時間,肯定是不止。”

秦錚也道:“而且等青島船廠建好以後,穿越軍艦還可以進塢保養。另外五年以後,我們的工業體系應該基本建立起來,到那時我們應該就可以建造我們自己的軍艦,雖然比不上穿越軍艦,但技術水平肯定要比同時代的軍艦要高,就算沒有穿越軍艦,我們也足以自保了。”

肖建軍點了點頭,道:“好,海軍的事情就這樣決定了,還有運輸船怎麼解決呢?”

夏博海道:“我看海軍根本要不了那麼多運輸船,完全可以分一部份出來搞運需,這樣不僅可以船盡其用,而且還能增加財政收入,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肖建軍道:“我不反對把這些運輸船拿去搞運輸,不過到了戰爭時期,政府可以隨時徵用這些運輸船,這話要先說清楚。”

夏博海道:“那是當然,到了戰爭時期,別說是這些運輸船,一切都應該服從戰局。不過也不能把所有的運需船拿來搞運輸,海軍總要留幾艘。”說着,夏博海看了看幾位艦長,道:“你們認爲留下幾艘爲好呢?”

尚晉峰和其他幾位艦長小心交談了幾句,才道:“現在還不能確定我們到底有幾艘本土軍艦可以使用,因此先拿2o艘運輸船給交通處去搞運輸吧,海軍暫時停下15艘,俱體是那15艘,等我們看了這些船的俱體資料再說吧。”

肖建軍點了點頭,十分滿意道:“好了,所有的事情都解決了,我看可以着手進行擴軍的計劃了。”

夏博海道:“那就散會吧,大家都回去休息,俱體有什麼事情,我們再通知大家。而擴軍的事情,還需要大家多配合。”

其他人聽了,也都紛紛起身,離開了會議室,不一會兒,會議室裡就剩下他們五個人,這時夏博海道:“我們現在還有多少正在試訓的預備士兵?”

肖建軍道:“大約有1ooo多人,不過根據以前的經驗至少要淘汰3oo人以上,不過這段時間以來,報名參軍的人數呈下降趨勢,看來山東戰役的效應己經過了,而且天津的局面逐漸穩定下來,農民的負擔也比以前來低,因此參軍的動力就差多了。”

秦錚苦笑了一聲,道:“這到是個很矛盾的事情啊,老百姓的日孑過好了,當然沒有人願意參軍,畢竟在這個時代,軍隊的社會地位很低,儘管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幾百年的傳統觀念,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轉過來的。”

夏博海道:“我看還是要加強宣傳,讓文教部多想點辦法,提高宣傳的效果,另外不能只在天津徵兵,青島那邊也要開始徵兵,雖然我們現在山東的勢力範圍並不大,但山東的展空間要比天津大得多,而且山東地區的民風悍勇,從王家寨村的情況來看,生活水平並不高,因此將會是我們未來主要徵兵來源,另外現在我們不是己經打算擴大在山東的勢力範圍嗎,這步子應該加快一點,擴大一點。”

肖建軍道:“不過現在靑島的兵力有限,只有兩個營,而且管事的人級別太低,最好再給他們增加一些軍隊,再派兩個營去,而且我們五個人中,去一二個主持大局纔好。”

秦錚道:“我去青島吧。”

夏博海搖了搖頭,道:“老秦去青島當然是好,李鴻章馬上就要來天津了,還需要老秦應付他,所以天津還離不開老秦啊。”

王雲鵬道:“那就我去吧,年前我和政委一起在青島工作了兩個月,對那邊的情況也熟一些,只是我不懂軍事,需要有人幫我。”

夏博海也點了點頭,道:“原來青島那邊的軍事是***負責,這次是專門回來開會的,他馬上就要回青島,軍事方面可以靠他。”

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二七九章 五人會議(三)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五七八章 進攻瀋陽(二)第三十四章 導彈戰術(上)第五二三章 反圍剿(三)第八十九章 安置營(五)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七十四章 進攻赤峰(中)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一九七章 巴達維亞(五)第一三八章 渤海海戰(七)第三十八章 談判(中)第二四三章 王家寨(五)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五四一章 俄國服軟第二六三章 根據地(五)第二八九章 年終會議(五)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四三零章 進攻北京(九)第二二二章 談判(四)第六一二章 滿洲里戰役(五)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一六四章 慶賀大會(二)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來訪(十八)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三七零章 談判團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九十章 青州之亂(三)第五一五章 穆棱河之戰(十一)第一五六章 天津見聞第一五九章 天津見聞(四)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八十七章 戰前準備(四)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四九八章 各方態度(一)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四二八章 進攻北京(七)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六一零章 滿洲里戰役(三)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十六章 接管濟南(九)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一三六章 渤海海戰(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六十三章 德國使團(三)第八十八章 安置營(四)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一二七章 電報第五四零章 聯合軍演(五)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戰(五)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九十三章 天津戰役(六)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三九六章 全面開戰(五)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四九四章 聯盟終結(下)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二五六章 公審大會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四一零章 北京攻略(六)第十九章 自沉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