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

bookmark

對肖建軍制定的作戰計劃,夏博海和秦錚到沒有什麼異議,因爲基本的戰術早就定好了的,現在只是進行細化和補充,而且在三人當中,肖建軍本來就偏好研究戰術,而經過了大半年的戰鬥之後,也讓肖建軍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因此他現在制定的作戰計劃也完全可以令人放心。

三人主要討論是軍隊的數量,因爲按照肖建軍的計劃,在山海關一線將投入4個團,而駐守北京需要2-3個團,天津和青島還各需一個團駐守,另外還應考慮一個團應急,因此這就需要8-1o個戰鬥團,也大大過了原來的軍隊計劃,另外隨着打撈軍艦的修復,海軍也同樣需要擴軍,畢竟還有一大票軍艦等着修復,而海軍不同於6軍,一個合格的海軍艦員需要的培訓時間要大大過6軍。

夏博海認爲應將6軍擴大到12個團,作戰兵力達到3.5-4萬,而海軍也應按待修復的軍艦進行擴充,因爲從這次俄軍南進看,歷史已因穿越者的介入生了改變,因此已不能用舊時空的歷史作爲穿越集團決策的依據,爲了應對類似俄軍南進的意外事件生,有必要留出一定的餘地,而且穿越集團下一步的目標是全面佔領山東,這也需要有足夠的兵力來執行;另外攻佔了北京之後,穿越者到是獲得了鉅額的財富,錢的問題也基本解決,這樣擴軍最大的障礙也不存在了。

對夏博海提出的擴軍計劃,肖建軍自然是舉雙手贊成,軍隊越多越好,但秦錚卻考慮得多了一層,道:“就算是我們在財政上可以擔負起擴軍的費用,但以我們目前控制區的人口基數,能夠支撐我們將軍隊擴大到12個團嗎?要知道6軍擴大了,海軍同樣也是要擴大的,而且戰鬥部隊擴大了,支援輔助部隊也要增加,這樣算下來,軍隊的規模將達到7-8萬,而我們目前在天津、山東控制區內的人口還不到1oo萬,這樣規模的軍隊,己經過了我們人口規模能夠負擔的上限了。”

夏博海笑道:“老秦,你還沒有把北京算進去啊,現在北京不也在我們的控制之下嗎?而且北京城裡的人口,就算沒有1oo萬,也有8o萬吧,再加上北京周邊的人口,因此我們現在控制之下的人規模至少要過2oo萬,以這個基數來看,招募7、8萬軍隊也並不算太高吧。”

秦錚道:“但我們最初的計劃只是暫時佔領北京,將來早晚還是要將北京還給清廷的,我們真正的目標是山東,難到你要俢正這個計劃嗎。”

夏博海搖了搖頭,道:“當然不是,我們現在的力量,如果要長期佔領北京完全就是找死,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但人不能太死板了,在沒有將北京還給淸廷之前,就是我們的,因此我們當然可以在北京招兵,而且下一階段我們擴兵的重點就放在北京地區。先是北京地區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其次是我們剛剛從八國聯軍手裡收復北京地區,居民的生活條件肯定高不到那裡去,這正是我們在北京招兵的大好時機;還有就是北京地區的規模太大,需要大量的軍隊駐守,在北京招兵,可以一面訓練新兵、一面利用新兵來加強北京的護衛,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秦錚道:“但我們把北京交還給清廷之後怎麼辦?這些新招的士兵都是北京人,他們的家人都在北京,我們撤離北京之後,他們會跟我們一起走嗎?他們跟我們走了,他們的家人怎麼辦?這些問題你們都想過沒有。”

夏博海道:“先對新兵要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而且我們也應該對我們的思想改造能力有信心,當我們撤離北京的時候,就動員他們和我們一起撤離,家人當然都可以帶走,在天津、山東地區安居,當然如果有人實在不願跟着我們走,我們也不免強,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跟我們一起走的。另外,在擊敗了俄軍之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立刻在山東擴張,擴大我們的地盤和人口基數,這樣一來,就算北京這邊損失一定的士兵,但在山東那邊,還是可以補過來的。”

秦錚認真的想了一想,也認爲夏博海說得有道理,因爲他是剛從北京回來,當然知道北京的情況,現在北京城裡的人口至少還百萬以上,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使北京的經濟一落千丈,因此絕大多數的居民生活條件現在都很差,只能免強維持溫飽,一但人民軍在北京招兵,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招募到大部份士兵,只要能夠解決人民軍撤離的時候,能夠帶走大部份的士兵,那麼在北京招兵,確實是一個好辦法。看來對徵兵的問題上,夏博海確實是經過了認真的考慮。

不過這時肖建軍卻有些擔心起來,道:“如果留下來的士兵轉頭加入到清廷的軍隊裡,把我們的軍事機密,還有訓練方法教給清軍怎麼辦?我們和清廷遲早都會敵對,這不是增強敵人的實力嗎?”

夏博海笑道:“這個到不用擔心,我們不會在北京待得太久,按我估計,最多也就是半年時間吧,這段時間裡,又能知道多少我們的軍事機密,而且清廷己經是一個爛到根子的政府,就算是學到一些訓練戰術也沒有用。”

肖建軍道:“我不是說一般的清廷軍隊,而是像袁世凱的北洋新軍這樣的軍隊,雖然清廷已經爛到根子了,但老實說北洋新軍還是不錯的,袁大頭的人品估且不論,但他在治軍上確實有一套,在這個時代,北洋新軍確實算是一支不錯的軍隊,比較少沾染舊式軍隊的不良作風,如果袁大頭學會我們的訓練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北洋新軍的戰鬥力,而我們將來和清廷爲敵,北洋新軍肯定是我們最主要的對手。”

夏博海搖了搖頭,道:“我們的訓練方法並沒有什麼神秘密的,老袁訓練北洋新軍的方式主要是師從德國,在這個時代可以算是最先進的練兵方法之一了,不過我們最大的優勢並不是訓練方法,而是我們的政治教育,這一點無論是清廷,還是老袁,都是不可能學到的,清廷估且不論,而北洋新軍基本就是老袁的私軍,老袁只能拿封建的那套忠義思想來控制軍隊,和我們的政治教育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秦錚又道:“好吧,就算是兵源的問題可以解決,但新建軍隊的武器又怎樣解決呢?我們繳獲的武器僅僅只夠裝配6-7個團,而現在青島兵工廠的產能也有限,難到讓新建軍隊用長矛長刀嗎?”

夏博海笑道:“這一點就要看老秦你的本事了。”

秦錚怔了一怔,也笑道:“這關我什麼事情?”

夏博海道:“李三傑己經從上海回報告,張之洞已經正式向我們出了邀請,希望我們能夠派要員去訪問武昌,和他當面協商相關的事宜,包括購買武器,而我們這邊,能夠辦這事的人只有老秦你了,因此儘管這一次武昌之行需要冒一些風險,但也只能由你親自跑一趟了。”

秦錚點了點頭,道:“風險到沒什麼,如果做事怕風險,那就什麼事都不用做了,我願意跑一趟,不過我也不敢保證,張之洞一定會賣給我們武器。”

夏博海道:“這件事情,還是盡力而爲吧,我們只是盡力爭取,如果實在談不下來,也不要免強,就讓青島兵工廠慢慢生產吧,只要先把人湊齊,等武器都生產出來以後就可以馬上形成戰鬥力了。”

秦錚確實是穿越集團中最合適擔任訪問武昌的人選,因爲他是穿越集團的最高領導人之一,顯示穿越集團對這次出診訪武昌和張之洞的重視,而且秦錚又熟知歷史,對張之洞也有相當的瞭解,因此由他去武昌,說動張之洞向穿越集團出售武器的把握很大。

不過訪問湖北也確實存在着相當大的風險,這主要是現在穿越集團對湖北基本沒有任何影響力,對張之洞更是沒有什麼制約的能力,這一點和上次上海談判大不相同,因爲上海談判的對像是各國駐上海領事,而在天津同樣也有各國領事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於穿越集團手裡把有大量的人質,而且上海是臨海城市,一但上海方面對穿越集團的談判代表不利,穿越集團可以出動海軍,在24小時之內對上海進行武力威攝,還可以從軍艦上起飛直升機,進行突襲作戰,解救談判代表。而這些條件,對武昌都不俱備,可以說一但張之洞翻臉,扣壓秦錚,就算穿越集團立刻派出特種部隊進行營救,至少也需要72小時。

不過秦錚對這些風險到並不怎麼放在心上,先是從史料來看,儘管張之洞爲人清高,還有些愚腐,但爲人還算正大光明,而且現在穿越集團已經是中國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並建立起相當的聲望,如果張之洞和穿越集團翻臉,在短時間內,穿越集團確實還不能對張之洞形成什麼威助,但從長遠來看,張之洞卻是給自已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這確實不是一個明確的決定,以張之洞的精明,絕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

――――――――分割線―――――――――分割線――――――――

近段時間由於工作原因,本書的更新不穩定,在此向本書的各位書友道歉。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近期的工作太忙,因爲公司連接了幾個大單,要麼是年前完成,那麼是跨年項目,導致作者的寫作時間急距壓縮,從元旦開始,作者就沒有休息過了,18號、19號連續加班到晚上9點,實在是沒有辦法保證更新。

儘管現在作者寫書己全靠興趣支撐,但本書仍然會堅持寫下去的,現在只能希望在新年假期間多攢一點稿,開年盡力保證更新。

感謝書友喵了個咪45629o613在暫停期間的紅包

也感謝各位書友對本書的支持

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一七七章 南洋鉅富(四)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五三六章 聯合軍演(一)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七二一章 歸國(一)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六二二章 登陸日本(四)第三十二章 市長上任(四)第二零二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八)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四二四章 進攻北京(三)第七二零章 上海談判(七)第三九三章 全面開戰(二)第一三五章 外調(九)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一五七章 對日談判(二)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五五六章 接受談判(八)第六三一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三)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二一六章 爪哇之戰(六)第四二二章 停戰期(三)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二四八章 創業(一)第九十四章 天津租界(一)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四五五章 處罰(上)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一六八章 新艦下水(四)第五三一章 調查報告(下)第三五七章 大戰之前(四)第一二三章 秋收行動(十二)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五七三章 預備會議(八)第二二二章 青島戰役(六)第一四一章 訪問(一)第一八八章 護僑行動(十)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六七四章 大獲全勝(五)第二四八章 天誅(五)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八四章 結束戰爭(五)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四四六章 遼陽之戰(八)第六十四章 大沽口會議(五)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第九十五章 陸軍改制(上)第八十四章 戰前準備(一)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五五九章 地主聯盟(三)第二一四章 青島攻略(三)第二八五章 年終會議(一)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八十一章 陸軍編制(五)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第三一零章 二進膠州(三)第五十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一)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二三二章 各方反應(六)第五四一章 鎮南浦登陸(一)第四九零章 登陸作戰(十一)第十三章 怪異的軍艦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二二八章 後續影響(三)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一一九章 農村調查(五)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五六三章 美國(六)第三二五章 海參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