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 談判(四)

bookmark

經過了一天的協商之後,荷蘭殖民政府在英國的壓力下,終於答應了華東政府的要求,讓爪哇華人全面進入殖民政府中任職,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在爪哇行政體系中的華人比例,不能超過三成,因爲這樣可以保持荷蘭在政府中的絕對多數,確實爪哇的行政依然控制在荷蘭手裡,這也是荷蘭方面的底線了。

於是雙方又經過了3天的協商,反覆的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確定,在行政體系中,華人在總督府的8個部門中可以佔2個部門,而每個部門的工作人員都全由華人擔任;在立法體系中,華人將可以得到5個理事的席位;而在司法體系中,華人可以獲得1個法官的席位,並且在警察體系中,佔約3成的比例。

總體來看,雙方對這個比例的分配都比較滿意,荷蘭殖民者終於保持了在爪哇的主導地位;而對爪哇華人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結果,畢竟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和荷蘭人平起平坐,甚至凌架在荷蘭之上的地步。雖然3成的人數不足是動搖荷蘭人的地位,但如果運用得當,還是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如在立法體系中,5個理事的席位當然無法主導理事會的決議,但整個理事會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各方利益的交匯,從理論上說,如果政府的某項決議能夠得到5個華人理事的支持,那麼只用在剩下的15個理事中獲得6個席位支持就可以獲得多數優勢,反之也亦然,這樣5個華人理事席位做爲政治交易,將具有極大的價值,而且其他體系中也是大同小易,當然要達到這個效果,前提是所有華人必須完全保持一致。

於是在接下來的在殖民政府中任職的華人如何產生的談判討論中,華東政府寸步不讓,堅持要求在殖民政府中任職的華人必須由華人自行決定產生,殖民政府不得干涉。荷蘭殖民政府最終只能接受這個條件,不過也提出自己的條件,就是隻有爪哇華人才有資格參加選舉,或是投票,同時政府指定的罪犯不得參加選舉。這樣將海外華人通過選舉進入殖民政府的道路給封死了,也箅是荷蘭人守住最後一塊陣地。

對此華東政府到也沒有異議,因爲華東政府在短期內也沒打算直接參與爪哇的政治,而是盡力在爪哇華人中培養自己的代理人,因此當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不過華東政府要求在爪哇成立華人工會,負責管理在殖民政府中任職的華人產生工作,以及爲華人提供必要的服務,當然並具有行政權力。

而荷蘭殖民政府也答應了這個條件,畢竟條約簽定之後,華人的政治地位必會大增,也確實要有一個組織,不僅負責管理在殖民政府中任職的華人產生,同時也便於對華人的管理。

雙方最終決定,給爪哇華人5個月的準備時間,完成華人工會的成立,以及在殖民政府中任職華人的產生,在10月份正式上任,開展工作。

最後華東政府又提出,在爪哇設立辦事處,協調處理華東政府和爪哇華人,以及荷蘭殖民政府的各項關係。這個要求也十分合理,荷蘭殖民政府儘管不願意,但也沒有拒絕的理由。

就這樣華東政府和荷蘭殖民政府終於完成了談判,最終簽定了【巴達維亞條約】。華東政府不僅獲得了650萬英磅的賠款,而且是繼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中國的勢力第一次伸入東南亞地區,並且由至獲得了廣大南洋華僑的支持,其影響力極爲深遠,一直到若干年之後,再充份的顯現出來。

當然,對英國政府來說避免了和華東政府徹底決裂,還可以全力遏制俄國的擴張,同時又暫時將華東政府的勢力擋在東南亞之外,也不失爲爲可以接受的結果。雖然按照【巴達維亞條約】的規定,爪哇華人可以在政治上取得很大的權力,但從總體來看,仍然還是由荷蘭殖民者在政府中占主導地位,華人僅僅只能提升自己在爪哇的地位,但並不能左右爪哇的局勢,而且這是唯一的可行辦法,其他的條件都無法令雙方都滿意,至於荷蘭殖民政府無法再向過去那樣隨意壓迫華人,則不是英國考慮的問題。

儘管華東政府仍然可以藉助爪哇華人的力量,以扶植代理人的方式向東南亞擴張,但那至少也是數年以後的事情,而當前英國主要的目標還是遏制俄國的擴張。根據英國政府的判斷,對俄戰爭將在未來一、二年內發生,而集中日本、華東政府的力量,加上英國在背後支持,擊敗俄國的可能性很大,既然不能擊敗俄國,也能極大的削弱俄國的力量,令其無法再在遠東擴張,而英國則可以視對俄戰爭的結果,再來確定應對華東政府的戰略,慢慢將華東政府的力量擠出東南亞。

這次爪哇危機中最大的輸家自然是荷蘭,而這次失敗也促使荷蘭政府痛下決心,大力的發展海軍,加強戰鬥力,以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雖然簽定了【巴達維亞條約】,但人民軍並沒有馬上離開爪哇,因爲現在還有許多善後的事情需要處理,因此雙方約定,人民軍將還在爪哇停留一個月的時間,處理其他的事情。

首先當然是荷蘭殖政府的賠款,650萬英磅也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使是荷蘭殖民政府,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來的,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籌集。而且殖民軍隊的俘虜還被人民軍收押着,賠款不交付是不會輕易釋放的。

不僅是殖民軍隊的俘虜,人民軍還俘虜了約2500各土著士兵,而對這些俘虜的處理,穿越者和張秩君等爪哇華人代表協商之後,決定通知各部落,可以將這些俘虜贖回去,當然爪哇的土著部落也都不富裕,拿不出多少錢來,但可以用物品來交換,爪哇還是有不少土特產,都可以在中國國內買出好價錢。

不過就是這樣,除了少數在部落中有一定地位的人之外,還是有2000多俘虜都沒有被各部落贖走,結果最後人民軍決定,將這一批俘虜都被安排在張家的農場裡幹活,爲期爲10年,工錢要比正常人工低一半,並直接交給華東政府的爪哇辦事處。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就是成立華東政府的爪哇辦事處,商行等,當然還有爪哇的華人工會組建,以及在殖民政府裡工作的華人如果推選。實際上爪哇華人對此沒有多少經驗,基本都是由穿越者設計各種組織運行制度,因爲是剛剛成立,因此第一批工會的管理人員基本都是由華東政府直接指定,爲期爲一年,等一切運行都順利之後,再通過制定的程序產生,而張秩君也十分自然的被華東政府指定爲工會主席。

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農場護衛隊的處理。農場護衛隊做爲人民軍的輔助力量,在爪哇的戰鬥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前後共計招募了1275人,而在歷次的戰鬥中,己陣亡了253人,剩下的1000多人應該怎樣安置,有人就主張將農場護衛隊解散,各人各歸自家。

但穿越者卻堅決反對解散農場護衛隊,而是應該保留下來,作爲爪哇華人能夠掌控的一支武裝力量,因爲只有掌握武裝力量,而且農場護衛隊是經歷過戰爭的歷練,有相當的實戰經驗,既使穿越者不在爪哇,對殖民政府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威攝力,當然在名議上仍然可以使用農場護衛隊的名稱,畢竟在爪哇各農場都會有自己的護衛隊,而且人民軍可以提供武器、訓練和指揮。

張秩君對穿越者的建議表示了絕對支持,並且表示張家可以以開墾農場的名議,來安置這支農場護衛隊,並且提供訓練場所和經費,以及農場護衛隊成員的薪酬等。不過穿越者還是決定,對現在農場護衛隊的成員,還是採用自願原則,原意留下來的可以留下,不原留下的也可以退出,而缺額可以另外再招募。

而最終選擇留下來的約有800餘人,因爲在戰爭期間,農場護衛隊的成員不僅接受軍事訓練,還也受到一些的思想教育訓練,因此思想覺悟有一定的提高,更明白槍桿子的作用,只有手裡有槍,纔不怕被荷蘭人或土著的欺負。而且人民軍是相當重視強調軍人的榮譽感,這種情緒也影響了農場護衛隊的成員,他們也都以當軍人爲榮,這也是絕大多數成員願意留下來的主要原因。

穿越者也對農場護衛隊也進行了重新編制,認爲規模可以保持在千人左右,同時任命張國平擔任大隊長, 而護衛隊將分成兩部份,一部份聚集在一處進行訓練,並且還預備給他們裝備擲彈筒和60迫擊炮,由人民軍派人來對他們進行教導和指揮,當然也包括政治教育;另一部份則分散駐紮其他各農場,但只配備步槍和手槍,並且帶領着其他農場的護衛隊一起進行訓練,然後定期進行輪換,這樣到了需要的時候,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起2-3000的軍隊來,足可以支持一陣。而且這並不限於張家的農場,其他華人的農場如果願意,也可以加入進來,不過要擔負駐農場的護衛隊的費用。

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七十八章 水災(三)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二四九章 天誅(六)第七三一章 決策(五)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五十九章 遠東戰爭結束(中)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六零一章 應對計劃(上)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五七六章 談判(四)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七十四章 來訪者(二)第三一六章 軍隊擴編計劃(四)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一二三章 學校(二)第十一章 接管濟南(四)第五一一章 穆棱河之戰(七)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動(八)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十五章 艦炮對決第六零七章 東北戰事再起(五)第二五零章 鑑定圖紙(下)第四二四章 停戰期(五)第五十四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五)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第三一六章 錦州(四)第三六一章 大戰之前(八)第一八六章 護僑行動(八)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四一七章 遼河之戰(三)第二十七章 清室回京(一)第十三章 五年規劃(四)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三三六章 工業成就(二)第一六四章 外交之爭(下)第五三三章 土地政策(一)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二三零章 各方反應(四)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三七六章 對馬海戰(三)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九十二章 天津戰役(五)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一八八 船上的屌絲第一零八章 造艦(三)第一八一章 護僑行動(三)第五一零章 穆棱河之戰(六)第一九三 訪問天津(五)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二十九章 市長上任(一)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五四三章 軍委完善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零五章 佈局海外(下)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五六七章 陰謀(五)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五八四章 張作霖歸附(三)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一零三章 新根據地(六)第三五一章 上海警戒(四)第一零九章 流言蜚語(下)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四三九章 遼陽之戰(一)作者發言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五六八章 預備會議(三)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八十八章 天津戰役(一)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六七八章 大獲全勝(九)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二零六章 戰爭規則(一)第二八五章 協商(下)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一二八章 分礦計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