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

bookmark

夏博海也遲疑了一下,雖然他不是陸軍出身,但也知道155毫米級別的火炮在陸軍中的巨大作用,24門155毫米火炮,由其是能夠快速動佈置的155毫米火炮,如果運用得當,威力可以超過3倍的125毫米火炮,可以算作陸軍的又一張王牌,因此陸軍的這個計劃確實很不錯。但一下要使用這麼多現代車輛,即使是夏博海一時也不能決定。

每一樣現代設備對華東政府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要想使用都有嚴格的審批程序,向車輛這樣的設備,平時用得都十分謹甚,既使是重要工程,一般也不會超過10輛,而陸軍一下子就要去30-40輛,不要說夏博海一個人,就是5人組也不能決定的,於是夏博海道:“這樣吧,車輛的事情,行政院需要再協商一下。”

諸亞平也知道這個要求的關係重大,也不可能像剛纔海軍造艦或造潛艇那樣,要求夏博海當場拍案決定,因此也沒有再糾結下去,繼續道:“陸軍裝備計劃中,只有一種武器需要研製,就是裝甲列車。雖然在我們穿越前的那個時代,裝甲列車早巳經被淘汰了,但在這個時候,裝甲列車仍然還是大國陸軍的重要武器,由於有了鐵路運輸,可以使陸軍裝配艦炮級別的大口徑火炮,並且快速機動佈置,即可對部隊進行火力支援,也可以獨立作戰,同時還可以保護大型鐵路樞紐。在一戰的時候,是裝甲列車的高峰期,到了二戰時候,雖然裝甲列車雖然己經衰弱,但在一定的戰場環境下,仍然還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而東北地區有中東鐵路,因此裝甲列車應該是有用武之地的,我們建議馬上立項,研發裝甲列車,費用可以從陸軍分到的賠款費裡支出。”

秦錚道:“我不反對製造裝甲列車,但你們考慮過沒有,山東沒有鐵路直通到東北,即使是有,我們也不可能讓裝甲列車經過清廷的區域開到東北去的,那麼裝甲列車怎麼弄到東北呢?”

諸亞平道:“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想過了,可以將列車折成一節一節,然後用船運,也不用建造專用運輸火車的新船,就將兩艘運輸船進行改造就可以了,當然兩地港口的碼頭也需要進行一些改造,便利列車上岸。這樣雖然麻煩了一點,但成本也不算太高。”

夏博海道:“我看這個方案可行,如果有裝甲列車助戰,當然可以將我們的勝算再提高一層,陸軍部可以先作計劃和方案設計,由軍委審覈,然後交給行政院審批。”

諸亞平道:“初步的設計己經做好了,我們整理以後就可以交給軍委。”

夏博海笑道:“你們的動作也夠快了。”心裡到是十分滿意,這說明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早就己經開始着手思考應對日俄戰爭的作戰問題了。

這時秦錚道:“我記得有人提出申請,要求研製裝甲車輛和固定翼飛機,陸軍沒有將這兩個項目列入到裝備計劃嗎?”

諸亞平道:“這兩個項目我們進行評估過,主要是研製的週期過長,而且目前的技術條件也達不到要求,坦克和固定翼飛機的關建是發動機,但這個時代無論是汽油機還是柴油機的技術還不成熟,即使是有我們的技術支持,至少也需要五年時間才能研發出性能可靠,而且能夠批量生產的汽油機和柴油機,肯定是趕不上這一次的戰爭。目前在裝甲車輛方面,我們有28輛05式兩棲坦克和18輛猛士戰車,雖然在舊時空裡,這些戰車的裝甲都很弱,但在這個時代還是可以的,另外我們也可以再加裝一層裝甲,完全夠用了。在航空武器方面,有14架直升機和8架無人機,爪哇的戰鬥中,我們試驗了直升機的高空轟炸戰力,結果十分理想,原始的固定翼飛機還不如我們的直升機。因此我們纔沒有把這兩個項目列入到裝備計劃中,不過我仍然希望行政院能夠批准這兩個項目,畢竟這是大勢所趨,提前進行一定的技術積累也好。”

肖建軍道:“我認爲這一次戰爭是關係到我們政府未來發展的關健一戰,打蠃了,不僅能夠削弱我們在亞洲的主要對手俄國和日本,通過賠款獲得發展的資金,又獲得了東北的土地,而如果打輸了,我們也差不多就完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就不要藏着掖着了,能用得上的東西都要用上,不要捨不得,而要不惜一切代價來打贏這一仗。”

夏博海道:“老肖,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從我個人來說,我是完全支持你的觀點,但我們畢竟是有制度的,政府的事情不是我們五個人說了算,總之在行政會議上,我會盡力的促成你們的計劃通過。”

肖建軍點了點頭,道:“好吧,下面要說的是軍隊、人員、後勤保障方面的計劃,這次戰鬥預計需要組建15個正規師,其中甲種師5個,預備師12-15個,另外海軍還需要組建一個海軍陸戰隊師,總計兵力在40萬左右,共計火炮2700餘門。俱體的佈置爲,在我們的計劃順利進行,兵力充份展開之後,與俄軍對持的第一線的兵力爲7正規師,其中包括3個甲種師,8個預備師,兵力18-20萬;在鴨綠江與日本對持的兵力爲5個師,正規師3個,包括1個甲種師,2個預備師,兵力6-7萬;後方保留3-4個師,其中有兩個正規師作爲應急部隊,大約5-6萬人,其餘的軍隊留在山東,作爲輪換軍隊,除了軍隊之外,還需要警察5000人,維護佔領地區的治安,同時還需要一定數量的地方管理人員,俱體數量由行政院決定,另外在東北地區還需要民役20萬左右,當然,我們佔領了東北地區之後,應該立刻組織、發動當地的民衆,這樣民役的數量也會慢慢的減少。”

徐濟超道:“我算了一下,按剛纔肖參謀長所說的兵力分佈,我們在東北地區投入的兵力是29-33萬,留守山東的軍隊爲7-11萬,最低限度的兵力只有7萬人,如果在這個時候清廷突然和我們翻臉,這樣的兵力能夠守得住山東嗎?我看現在清廷基本己經把我們視爲敵人了,恐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還不等肖建軍說話,秦錚己道:“放心吧,在東北的大局未定時,清廷是不會輕易和我們翻臉的,如果是在庚子國變之前,慈禧也許還有膽量冒險博一把,但庚子國變應該給了清廷足夠的教訓,即使是慈禧心裡可能是恨不能除我們而後快,但我認爲她不敢再任性冒險了。”

肖建軍也點了點頭,道:“是啊,而且我們出兵東北,是爲了收復失地,在道義上也佔有絕對的優勢,這次爲了爪哇護僑,己經弄得清廷相當背動了,如果在我們出兵東北的時候,清廷突襲山東,可以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違,光是天下人的口水就可以把清廷給淹了。”

夏博海卻搖了搖頭,道:“我們不能對此太過樂觀了,清廷畢竟是一個封建王朝,不能用正常的政府行爲來衡量,庚子國變確實給了清廷足夠的教訓,但如果其他國家都唆使清廷出兵呢?你們認爲慈禧還能沉得住氣嗎?至於輿論壓力,我並不認爲可以影響到清廷的決策。因此我們必須真正做好應對的預案才行。”

肖建軍道:“我認爲即使只有7萬軍隊,我們也完全可以保衛得了山東的安全,首先是這個時候清廷的組織能力很差,在甲午戰爭中清廷出動的陸軍兵力不到10萬人;而在庚子國變中,清廷能出動的兵力共計只有4、5萬人,而在舊時空裡,武昌起義之後,清廷能夠出動的鎮壓軍隊也只有6、7萬人,以此推算,就算清廷來進攻山東,能夠出動的兵力絕不會超過10萬,因此在兵力上我們並不處於劣勢,雖然我們會有一部份預備師,但我相信我們軍隊的訓練和素質,而且清軍中有戰鬥力的也只有北洋新軍,但現在北洋新軍只有3萬人左右,還遠遠不夠;另外我們分出去的義勇軍已經在河南地區建立起了穩固的根據地,拉起來的軍隊己經有12000多人,並且兩次擊敗來征剿的清軍,完全可以和我們互相策應,如果清廷真的出兵來進攻我們,正好給他們一個深刻的教訓,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

其他人聽了,也都頻頻點頭,認爲肖建軍的這個分析有道理,基本可以確保山東的安全,肖建軍見衆人沒有再問了,道:“最後就是這一戰的所需要的資金,根據我們的計算,不算前期的投入,從現在開始計算,需要的資金在8億至9億銀元,折算成英磅,是1億英磅。明細都打印出來,大家可以仔細看看,我就不一一細說了。”

聽完了肖建軍的話之後,其他四人也都不禁有些震驚,王雲鵬首先道:“需要這麼多錢嗎?根據財政委的估算,我們今年的財政收入預計也就在8000萬銀元左右啊,這可是我們一年財政收的10倍。”

肖建軍也苦笑了一聲,道:“打戰就是燒錢的事,我也沒有辦法,而且確定需要這麼多錢啊,不信你們自己去看明細帳吧。”

第四十六章 錦州之戰(四)第六九一章 再度出擊(二)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三零八章 再進膠州(一)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八十一章 災民(一)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五八九章 上海租界(一)第一五三章 上任(七)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四二二章 進攻北京(一)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九十五章 青州之亂(八)第六十二章 大沽口會議(三)第二二七章 清廷求和(十)第六零七章 西安之行(七)第二八四章 協商(上)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一八零章 護僑行動(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三二九章 最後的準備(一)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四八四章 清廷朝議(上)第四二六章 進攻北京(五)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三九五章 談判(三)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第三二三章 騎軍(七)第九十九章 巡視(四)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四二九章 撤軍第一二一章 晚餐(下)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五七五章 力排衆議第二五六章 圈套(四)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一二五章 秋收行動(十四)第四八八章 登陸作戰(九)第一零一章 巡視(六)第五六一章 美國(四)第六十九章 工業(六)第七十八章 軍事發燒友(上)第六七一章 大獲全勝(二)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三六章 作戰計劃(四)第七章 德國策劃結盟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七十二章 金融(三)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一)第五零八章 清廷招撫(五)第一一六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二)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二九八章 脅迫(三)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二九零章 漁人行動(二)第五九八章 濟南衆態(七)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五零九章 清廷招撫(六)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十八章 海紅旗16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一)第二十章 接管濟南(十三)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二六九章 根據地(十一)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四一九章 北京攻略(十五)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六六一章 臺灣海峽之戰(二)第一六一章 對日談判(六)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五三章 上海警戒(六)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戰(八)第十九章 海軍編制(三)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五五八章 美國(一)第三四四章 歐洲危機(上)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三十六章 換裝(下)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一章 收關行動(一)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