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

bookmark

其實冒充海外華人,到也並不少見,畢竟現在海外華人的聲望如日中天,而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海外華人根本就沒有把清廷放在眼裡,因此有不少土匪、強盜都冒充海外華人的名議,由其是一些革命黨,更是喜歡冒用海外華人的名議舉事。張人俊、趙爾巽才以這個名議給華東政府發文。

接到了公文之後,華東政府當然也明白這兩個人的意思,因爲河湖根據地的發展,已經威脅到了河南、湖北的地方官員的統治。不過在北京方面並泛有傳來相關所消息,因此很有可能是兩位地方官員希望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解決。當然這也要看華東政府的態度而定,如果華東政府要出面干涉,保護河湖根據地,張人俊、趙爾巽自然不敢動手,兩人還不至於認爲自己可以抗衡華東政府,只能向清廷通報;相反,如果華東政府表示不干涉,那麼兩人就很可能會賭一把,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清剿河湖根據地。

經過行政院協商之後,華東政府認爲,一但兩人通報清廷,那麼華東政府很有可能就和清廷撕破臉了,清廷可以容忍華東政府一步一步的自制,但前提是華東政府的勢力只能在山東的範圍,而華東政府建立河湖根據地,無疑就是突破了這個範圍,清廷是絕對不能再容忍下去了。

但現在還不是華東政府和清廷徹底翻臉的時候,畢竟日俄戰爭馬上就要開打了,華東政府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這個方向。而如果華東政府表示河湖根據地和自己沒有關係,並且不干涉清廷的征剿,既使是張人俊、趙爾巽的征剿失敗,最終驚動清朝,但至少還有這一層遮羞布,還不會徹底撕破臉了。當然華東政府是不可真的不管河湖根據地,只是在暗中支持而己。不過前提是現在河湖根據地有足夠的自保能力。

華東政府立刻和河湖根據地的政府機構聯繫,詢問根據地現在的軍事力量是否能夠抵抗河南、湖北兩地的進攻。而很快就收到河湖根據地政府的回覆,表示自己完全有能力擊敗清軍的征剿,保衛根據地的安全。同時還建議借清軍征剿之機,擴大根據地的領域,並且佔領大城市。而華東政府經過討論協商之後,認爲現在河湖根據地已經隱瞞不住了,既然如此到不如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因此也同意了根據地政府的要求,並且會立刻支援根據地一批武器彈藥,而在戰爭結束之後,還將派遣一批人員支援根據地政府的管理工作。

於是華東政府回覆張人俊、趙爾巽,表示河南、湖北等地的匪患與自己全無關係,如果河南、湖北兩地要出兵征剿,山東可以提供幫助。

收到了華東政府的回覆之後,張人俊、趙爾巽也都鬆了一口氣,看來海外華人還是有些顧忌的,當然兩人也都不傻,不排除海外華人會在暗中支持匪徒,但這樣的支持力量要小得多了。於是兩人一面回覆華東政府,表示感謝,一面着手商議征剿這股匪徒的俱體方案。

這時兩人也早就打聽清楚了,這夥匪徒的軍隊大約在7-8000人之間,而以河南、湖北兩地,可以出動軍隊15000-20000之間,而且還有一支王牌軍隊——湖北新軍,這也就是兩人的信心所在。

在舊時空裡,說到了清末的新軍,一般都是指袁世凱編練的北洋新軍,但其實在湖北同樣也有一支編練的新式軍隊,通常稱爲湖北新軍。

和北洋新軍一樣,湖北新軍也是在甲午戰爭之後,清廷編練新軍以圖自強的背景下,並且由張之洞力主成立,當然清廷成立湖北新軍,也有平衡北洋新軍的考慮在內。雖然北洋新軍在許多方面具有湖北新軍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餉源。北洋新軍可以得到國家財政的支持,而湖北新軍只能依靠本不富裕的湖北一省的支撐,因此在歷史上湖北新軍的名氣和影響力都遠不及北洋新軍。不過湖北新軍有一項歷史功績是北洋新軍無法相比的,就是舊時空裡爆發的辛亥革命,就是由湖北新軍發動的。

1903年,清廷成立練兵處,計劃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相當於師)、十八個混成協(相當於旅)新軍,湖北分配給二鎮一混成協的指標,而現在只編制了一鎮一混成協,爲第8鎮,指揮官爲統制張彪,有士兵10502人,軍官702人;第21混成協,指揮官爲協統黎元洪,有士兵4612人,軍官288人。就兵力而言,僅次於北洋新軍。

雖然湖北新軍是由張之洞一手創辦起來,兩位指揮官張彪和黎元洪也都是張之洞一手提拔起來的,但張之洞和袁世凱的不同在於,他並沒有將湖北新軍打造成自己的私家軍隊,因此張之洞進京以後,湖北新軍就聽命於接替他的湖廣總督趙爾巽。

在決定出兵征剿河湖根據地之前,趙爾巽專程招見了張彪和黎元洪,因爲湖北新軍有徵剿地方盜匪的職責,因此這次征剿行動,兩人也是責無傍貸的,於是兩人協商之後,表示可以出動約5000左右的新軍參戰,再加上其他的地方部隊,總計大約可以出動10000餘軍隊。

而相比之下河南方面就要寒酸得多了,本來清廷計劃的三十六鎮、十八個混成協新軍中,河南有兩鎮一協的指標,但現在還沒有着手組建,因爲河南靠近北京,有北洋新軍在附近,一但出了事情,清廷也可以迅速的出兵增援,因此將河南新軍的編制排在後面。當然在舊時空裡,河南最終只編制了一個混成協。但現在河南沒有新軍,只能夠調集相他的地方軍隊,大約可以徵集到7000軍隊。

經過了趙爾巽和張人駿協商之後,決定以湖北軍隊爲主,河南軍隊爲輔,湖北軍隊由襄陽府出兵,由南向北進取南陽府唐縣;而河南軍隊由開封府出兵,由北向南進攻許州臨穎縣,當然主要是牽制河湖根據地的兵力。而所需要的軍費,一部份由地方鄉紳、豪強資助,一部份則是從地方的稅收中抽取。洋務運動之後,地方截流上交清廷的稅賦己經成爲常態化了,清廷的財政主要是靠海關和商稅來維持,因此趙爾巽、張人駿截取稅錢充當軍費,絲毫沒有什麼不妥的。

其實征剿的準備工作早就己經開始進行了,因此在趙爾巽、張人駿下定決心之後,軍隊迅速的集結,僅僅只用了20余天的時間,就分別從南北兩線出發。

雖然河湖根據地政府對於擊敗清軍的征剿信心十足,但也不敢大意,畢竟這是根據地成立以後,首次面臨清廷的全面進攻,而打嬴了這一戰,不僅根據地將獲得長足發展,而且根據地的穿越者都將獲得足夠的政治資本,但如果輸掉了這一戰,雖然可以逃回山東去,但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就有限了,但對方的兵力遠在義勇軍之上,因此這一戰也並不好打。

現在義勇軍雖然編制了三個團,但每個團都缺少重武器和火力支援武器,只配備了一個60迫擊炮連,共有18門60迫擊炮,而每個戰鬥排裡,編制兩門擲彈筒;另外則單獨編制了一個火力加強營,分別設有一個75毫米野戰炮連,配有火炮6門;一個100迫擊炮連,配有9門100毫米迫擊炮;一個機槍連,配有9挺馬克沁機槍。無論是裝備還是兵力,和清軍相比,由其是和湖北新軍相比,都不佔什麼優勢。

最初開創根據地時,負責軍事只有7名穿越軍人,指揮官慄文飛,而隨着根據地的擴大,軍隊增加,現在穿越軍人己經達到16人,主要擔任團一級或以上軍官,而營一級的軍官,則全部是由本土人擔任。

在收到了清軍的兵力和方向分配之後,慄文飛也立刻招集團級軍官,協商應對的戰術。衆人一致認爲,清軍的人數雖多,但兵力卻是分成南北兩路,這就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因爲以這個時代的通迅技術,這兩路清軍不可能保持通暢的聯絡。而義勇軍則可以充份的利用內線優勢,兵力的調動迅速,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但要確定的是先打湖北清軍,還是河南清軍。

從清軍的兵力分配和實力來說,湖北清軍當然是遠強於河南清軍,因此有一部份穿越軍人就主張應該先打湖北清軍,只要是擊敗了湖北清軍,那麼河南清軍自然就不是對手,說不定會不戰而退。

但經過詳細的分析之後認爲,湖北清軍還是有一定的戰鬥力,而且又是初次出戰,因此士氣不會太差,再加上兵力衆多,也不容小視,如果首先和湖北清軍交戰,就算能夠獲勝,損失也不會小。不如先暫時避其峰芒,以少量兵力牽制,並且調動湖北清軍,集中主力,先擊敗河南清軍。

由於河南新軍的實力弱,因此義勇軍擊敗河南清軍,也不會有太大的傷亡,而且還能靠勝利來提升軍隊的士氣,而這時湖北清軍在義勇軍的牽制調動下,也差不多精疲力竭,士氣消磨,而在這個時候,再集中兵力,一舉殲滅湖北清軍。

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五零七章 清廷招撫(四)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一五三章 徳國之行(十)第五二五章 談判(三)第九章 俄國求和(下)第四四四章 外交斡旋(一)第十章 五年規劃(一)第七十三章 來訪者(一)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爭(上)第三一三章 錦州(一)第四十六章 擊沉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章 收關行動(二)第一九五章 巴達維亞(三)第二二五章 青島戰役(九)第一八六章 德國海軍戰略(四)第二零八章 奇襲庫倫(二)第八十九章 青州之亂(二)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二五七章 訪問(上)第四百章 全面開戰(九)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四十五章 錦州之戰(三)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五五五章 接受談判(七)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六七五章 大獲全勝(六)第三四七章 財政工作報告(四)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五二四章 反圍剿(四)第二零七章 奇襲庫倫(一)第四四一章 遼陽之戰(三)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二零五章 從軍(三)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三一八章 騎軍(二)第六一四章 滿洲里戰役(七)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十八章 接管濟南(十一)第四七八章 外交爭鬥(七)第一九二 訪問天津(四)第二十三章 錦州告急(二)第四九四章 襲取海參崴(三)第五七一章 北洋議事(一)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七八章 中立(二)第二零四章 懲罰行動(上)第五二五章 反圍剿(五)第二九零章 仲裁結果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三三七章 工業成就(三)第三三八章 李鴻章來訪(十五)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三十一章 襲擊第一四一章 上海新區(五)第三四三章 李鴻章之死(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十八章 海軍編制(二)第四七八章 山海關之戰(七)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五六九章 預備會議(四)第二九一章 情報機構(上)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二八六章 全面展開(一)第二零七章 奇襲威海衛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五四八章 鎮南浦登陸(八)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六零六章 西安之行(六)第四十一章 勝利第二一七章 青島戰役(二)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六四三章 日本本土作戰(三)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第二九三章 漁人行動(五)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一七三章 南下上海(三)第二零九章 戰爭規則(四)第三八三章 足球比賽(四)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二二五章 舞會(下)第一六零章 日本的訪問(三)第五三八章 袁世凱復出(下)第一七九章 軍事交流(一)第九十二章 青州之亂(五)第二七三章 陰島(四)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七零章 投資考察(一)第一八七章 德國海軍戰略(五)第三二四章 海參崴(七)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