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

聽到這麼一句,楊慎一忍不住嘆息了一句:“現在看來,四郎還是給我這個做老師的留了面子。要是我強意堅持,不肯去閣,想必就跟文宣公府一般,聲名狼藉,遺臭萬年了。”

楊翯盯着石桌上那薄薄的報紙,搖頭道:“真是想不到,這報紙的威力居然恐怖如斯。就算是周公,只要被這報紙抨擊幾回,也要成了王莽。”

楊慎一聽到這裡,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勸道:“三郎,爲父知道你心中還有氣,剛剛離京的時候,爲父也是滿腹牢騷,恨不得生啖劉四郎父子的肉。到了樂亭後,慢慢地這滿腹的怨憤都消散了。前月,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先是前秦的商君,他站在我跟前,喝問道,‘小子,聽聞你也要變法,你做好車裂之苦的準備沒有?’接着夢見了前漢的晁錯,他被一斬爲兩截,上半截身子爬到我跟前,非得寫下好幾個‘慘’字;又夢見漢末的荀令君,他看着我,流着淚道,‘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我已經這般傻了,你爲何還這般傻?’”

說完後,楊慎一緩緩地說道:“我終究只能是文人儒生,想在這朝局上有所作爲,沒有四郎那份魄力,更沒有盧相爺那份手段。”

“父親不是有孝廟先皇的信任嗎?如果不是孝宗皇帝突然駕崩,有他劉傢什麼事?”

“這就是時也命也。我唯一能依仗的就是孝廟先皇的信任,可是如此大事,豈能仰人鼻息?生死權柄盡操於他人之手?我大行變法,爲的是圖新除弊,利國利民,可是也會得罪大批權貴世家。孝廟先皇是支持我,萬一到後來,反對變法之聲越來越大,先皇頂不住了怎麼辦?會不會把我拋出去以謝天下?”

“父親,孝宗皇帝不應該會這樣吧。”楊翯遲疑着說道。

“不應該?孝宗皇帝,當年爲了皇儲之位,連最心愛的女人都捨得。說是後來愧疚了一輩子,可他終究當時還是下了那個決心。”

楊翯默然了一會,纔不甘道:“如此說來,父親還要感謝劉四郎?”

“這就是劉四郎的氣度和手段。你看他種種手段,一不落人話柄,二不以強凌弱,三是師出有名。就算是搬倒我這座礙事的山丘,也要藉着科舉舞弊案的機會,名正言順地踢我出局。”

楊翯卻是聽出深意來了,“父親,你是說那件會試舞弊案有劉四郎的手尾?”

楊慎一含笑着說道:“劉四郎曾經有言,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更何況他這種兵法大家,最擅長的就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爲。某些人應該想趁着朝局不穩,在科舉中謀利,被劉四郎的密探獲悉。他順水推舟,牽針引線,把這些人暗暗勾連在一起,這樣才能小案變大案,才能激起翻天覆地的驚濤駭浪,然後一個波浪把我這樣該走的人全部送走。”

“一件會試舞弊大案,扳倒了一位宰輔一位閣老,現在還餘波未息,不少人上書,要求改革科舉制度,以官學爲根基,再輔以三級聯考。你看這報紙,數月來名義上是正反雙方爭辯不休,可仔細一琢磨,都能體會出反方那理屈詞窮、迂腐呆板的意思,民意慢慢轉到正方這邊。”

“現在文宣公府一案,劉四郎這是要從根上糾正讀書人的規矩。”

“父親爲何這般說?”

“我曾經去書信問劉四郎,爲何要這般做?他回信給我說,數百年來,科舉讓讀書變了味。所有的讀書人,爲了升官發財,爲了光宗耀祖,爲了平步青雲,一味鑽在四書五經和詩詞裡。偏偏詩詞和四書五經只能提高人的文采,卻不能增強他的能力,反而容易讓他成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清談之士,與國與民都無益。”

“劉四郎認爲變朝廷爲國家,變選拔空談務虛的文官,改爲選拔責任、有抱負、有才識、有能力的‘士’。”

“士?”

“有見識才器之士,或爲學者,或爲工商,或爲官吏,各施所長,各司其職。”

“荒繆至極,不讀先賢之書,如何明道德人倫?如何教化百姓?”楊翯憤然反駁道。

“先賢之書,叫人明道理,卻沒有告訴人該如何去耕種,如何去營造。‘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一味教化百姓知禮節榮辱,卻不知道帶領百姓填飽肚子,穿暖身子,不管說得如何崇高,都是空談誤國。”

“父親,你也信了劉四郎的異端邪說?”楊翯着急地問道,剛纔楊慎一的一席話,對他的衝擊太大了,跟他二十多年來養成的價值觀截然不同。要是真讓劉四郎大行了這些邪說,那就要天下大亂了。

“我信不信有什麼關係?你沒見劉四郎的手段嗎?他通過這一件件大案,再大興輿論造勢,然後緩緩引導。信他這一套的,或能做官得權;或能發財得利;或能實現抱負得名。天下之人,誰能逃出這三項的誘惑?”

“要是不從呢?”

“你不肯信不肯從,劉四郎會把你變成臭不可聞的垃圾,然後順應天下人的滔滔民意,讓你和你一家都灰飛煙滅,並惡名永銘在青史上。試問三郎,你怕不怕?”

楊翯渾身在打着冷顫,好一會纔開口道:“父親,劉四郎該不會這麼狠吧?”

“狠?你跟一個十二歲就敢上陣殺人的人講狠?劉四郎這種上過戰場,見識過生死的人,首先是堅毅果敢,想要做的,再多的阻礙也會咬着牙堅持做下去。其次是審時度勢,因勢利誘,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去達到目的。最關鍵的,他們有足夠的耐心,也有足夠的本錢。”

說到這裡,楊慎一悠然說道:“這世上有文則兄這般講氣節的高潔之士,可是於世無補,因爲這世上的讀書人大多是凡夫俗子,講得是名利權三樣。只要用這三樣在前面吊着引着,天下之人,就會在後面老老實實地跟着走。”

“父親,難道你要拋棄你的抱負?”

“抱負?人都沒了,還談什麼抱負?我已經想明白,玩權術,我還差一籌,就不去自取其辱了。不知好好沉下心來做學問,也能名傳千古。”

楊翯看着自己的父親,卻怎麼也不敢相信。父親心比天高,一心想建立流芳千古的豐功偉績,怎麼可能就此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寧願相信父親只是一時蟄伏。但剛纔的一番話語卻不由他的不相信。只是父子之間的私密話,沒有必要藏着掖着。

難道是劉四郎在書信裡寫了什麼,才使得父親改了主意?只是父親看完劉四郎的書信後,都會燒掉,不讓第三人看到。

當楊翯慢慢回想着剛纔父親說的那些話,似有所悟。

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六十六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三)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身既死兮神以靈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七十九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二)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一)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三十七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姑蘇城裡開元宮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