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八章 袁紹求王

“諸公,你們覺得那袁紹爲何如此緊逼朝廷呀?當初扣留逢紀,完全是因爲他陰謀劫持天子的緣故,只要袁紹上書認罪悔過,朝臣們看在袁家的面上,很有可能會原諒他當初的所作所爲,現在屢屢上書強求,不是強迫朝廷和他對立嗎!”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王奇並不掩飾自己心中的疑惑,直接問出了出來。

“主公!袁本初恐怕就是想引起朝廷和他的對立!”已經成爲尚。

“不錯!袁紹如今實力大漲,已經完全不聽朝廷召令。我看他此舉,很有可能就是想試試朝廷對他的容忍底線!”李儒也出言道。

“唉!如今天子的‘威名’已經傳遍天下,百姓雖然沒受苦,但諸侯卻因爲天子索要寶物甚急,而頗有怨言了!袁本初這次平定河北,麾下號稱大軍百萬,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禮,內心可能已經有了不軌之心。這次時候上書朝廷,主要還是想看看朝廷內部意見是否統一,如果上下一心,就表示天子還沒失人心,他必然會另想辦法,讓天子失去人望;如果朝臣多有異心,他必然會正式脫離朝廷,另立新君,甚至是……”戲志纔沒有接着說,但大家都知道他後面的意思。

“如果他真有這個心思的話,不久恐怕就又會有新的表章上來了!哼!而且應該是別人上書代他討賞!”荀彧冷冷的道。

對於袁紹這幾次無理的上書,最生氣的恐怕就屬他。雖然王奇現在獨攬朝政,但對於天子還是很尊重的(王奇讓李儒許靖他們暗中鉗制劉協的事情並沒有流傳出去),袁家世受皇恩,如今袁紹卻這麼不尊重朝廷的威嚴,他這個真心忠於漢室的大臣怎麼能不生氣。

“其實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袁紹想麻痹朝廷和主公,讓我們認爲他部隊南下的日子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從書信上的內容看,此時袁紹只不過剛剛打敗公孫瓚,如果我們沒有飛鴿傳他其實已經率軍南下,恐怕就算用快馬加急傳書,也會以爲袁紹得一段時間才能南下呢!”賈詡出言道。

“袁紹雖然得了幽州,冀州,和平原郡,但這兩州一郡,根本沒法長時間養活他的三十萬大軍,就算現在諸侯都開始屯田了,也不過是讓他的糧草能多堅持幾個月而已。所以他的部隊南下,應該是想趁着糧草還夠,來個戰決!我軍稍有疏忽,他就有可能達成目標,的確有可能是故意誤導我們!”程昱出言道。

王奇點了點頭,連年的征戰,就連自己這個產糧大戶,都已經感覺軍糧有點吃不消了,袁紹現在佔領的人口土地,可比不上當初和曹操交戰時的數量。自己和袁紹對陣,和官渡之戰時的地勢差不多,但戰勢卻有點相反,缺糧的反而換成了袁紹。心中已經暗暗決定,一定要叫手下看守好軍糧,防止烏巢之火再次燃起。

“戰備方面,應該沒什麼需要特別擔心的,有奉孝在濮陽,憑着黃河的阻攔,袁本初想渡河來戰基本不可能!文若剛纔說袁紹有可能會叫別人上書討賞,他會討要什麼賞呢!袁本初已經是車騎將軍了,難道還準備奪我的丞相之位不成?”

“哼!袁紹已萌異志,討要得,自然是王公之位了!”荀彧淡淡的道。

漢家自從除掉韓信以後,好像就沒在真正的冊封過異姓王,如果有誰要求封王,那就真的是心萌異志了。

王奇聽到荀彧的話卻是心中一動。

自己也一直想取劉協而代之,但作爲推翻皇權的第一部,先得有一個合理的地位和名義。從古至今(東漢),天子被逼禪位的也就只有王莽那麼一次。一般人評價權臣的時候,也不過就喜歡說對方是霍光或王莽。

選擇當霍光,就是選擇擁護漢室,就得乖乖的當他的大司馬。自己現在就是在仿效霍光,雖然當的是全權的丞相,但如果劉協無道的話,自己也只能仿效霍光當年廢掉昏庸無道的昌邑王那樣,將劉協的帝位廢了,另立新君,而不能讓他將帝位禪讓給自己。

選擇王莽就不一樣了,王莽剛開始也是像霍光一樣,行事小心謹慎,當時的人們都以爲漢朝要又出一個霍光了,後世不就有句說“王莽謙恭未篡時”嗎。直到後來王莽封安漢公,受九錫,封假皇帝,人們才認識到了他的真面目。有了王莽的先例,忠於漢室的臣子,一直將要求封王封公的行爲,視爲即將叛亂的前兆。而如果要求加九錫,那就是真正的準備接受皇帝禪位了。

王奇因爲手下臣子中有不少忠於漢室的人存在,不便,也不想直接逼迫劉協禪位。即使是當了獨攬朝政的丞相,也還只是掛了個假節鉞的特權,並沒有給自己漲封地加爵位,更沒有受九錫。本來準備等天下大勢已定,再動手篡位的,但現在卻讓事情出現了一定的轉機。如果袁紹先要求封王封公,而自己暗中使點手段,讓他的要求得以實現的話,自己到時也要求封王封公,不就沒什麼問題了嗎!

異姓王號一封,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必然盡失!但是對王奇來說,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如今朝廷的政令只是名義上在地方實行,自從呂布劫持漢帝以後,就再也沒有真正服從朝廷的諸侯了。諸侯們都知道,現在朝廷已經完全由王奇掌握,服從朝廷,其實就是服從王奇,這樣的事情,各路諸侯都不願意接受,只不過沒有直接挑明罷了。

袁紹這次要求封王封公,乾脆,就滿足他的這個要求,直接將彼此的關係挑明,別再假惺惺的還要掛在漢室的名頭下!還可以來個大封諸侯,給每個有實力的諸侯一個封號。大家挑明瞭打,來個諸侯爭霸。到時以荀彧等人的才能,應該能夠明白,有一個英明的君主,纔是保證爭霸勝利的關鍵,到時他們應該會選擇支持自己,去取代昏庸的劉協吧。

心中有了計較,也就沒有再仔細商量的心情,除了留下賈詡李儒等幾個陰謀家加親信,商量具體的事宜,其他人都被他客氣的遣退。

初平四年夏,車騎將軍袁紹平定幽州。七月,袁紹上表向漢天子劉協報捷。

同月,前青州刺史焦和,袁紹委任的平原太守袁譚等十幾個州郡大員,同時上書朝廷,認爲袁紹功勞甚大,應該封王。

消息傳出,天下譁然。

雖然袁紹當即就上表推辭了此事,但天下人都知道,這其實都是袁紹的安排。

在有心人的宣傳下,天下百姓和各路諸侯都知道了這個消息。也許是劉協昏庸的名聲已經傳開了,大家都沒有去追究袁紹這樣有謀逆性質的舉動,而是不約而同的將目光集中到了京師洛陽。想知道漢家朝廷,代表漢家朝廷的王奇,將會怎麼處理這件事情。

特別是各路諸侯,袁紹的這一舉動,無疑點燃了他們各自的野心。這些諸侯,實質上不服從朝廷,卻也並沒想過要脫離朝廷自立。幾百年根深蒂固的漢家觀念,讓他們只能在暗地裡偷偷的做做皇帝夢。現在袁紹的先河一開,卻一下子讓他們真正動起了這番心思。

有幾個能力強一點的諸侯,甚至已經叫自己在朝中交好的大臣,暗中幫助袁紹,幫助他得到王號。因爲他們都知道,只要袁紹的先河一開,自己就肯定能同樣要求朝廷封國,即便當不了皇帝,先噹噹諸侯國主也還是很不錯的。

也許是知道了天下人的目光都在看着自己,面對要求給袁紹封王的事情,大臣們積極的在朝堂上展開了辯論。

本來應該是一面倒的辯論,由於親近各路諸侯的大臣們的參與,再加上王奇手下一些人的暗中操作,竟然變成了一場勢均力敵的辯論。反對給袁紹封王的,只是堪堪和支持給袁紹封王的人戰成平手。當然,這一切,都是王奇的親信大臣們沒有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王奇實際掌握着朝政,所以這場辯論,並不是代表了朝廷真正的意見。

而王奇這一派遲遲沒有表態,則是因爲當這個表章上來的時候,王奇已經悄悄的離開京師,暫時沒功夫處理這件事情了。荀彧等正直的臣子幾次上門找王奇,都被許褚以主公隨侍王老夫人去拜祭王允了爲由,拒絕在了門外。

實際上,王奇還此時還真是和王老夫人在拜祭王允,也許是剛開始時太熱衷於權勢了,現在王奇有了一定的地位,才現自己是如此的懷念這位老人。

今天特地帶了蔡琰,貂蟬,黃月英,兩子一女,陪着老夫人前去拜祭王允,將自己即將娶黃月英入門的事情,告祭王允。

王允的墓既不是在洛陽城中,也不是在幷州老家,而是被安放在了邙山附近光武帝的陵寢周圍。像王允這樣大漢的忠臣,朝臣們本來是打算將他陪葬在靈帝的陵園中的,但王奇嫌靈帝名聲不好,就改到了光武墓附近,雖然不能正式的入劉秀的陵園,但也算是緊挨着他了。

黃月英在府中這麼長時間,早就和王府上下的人打成一片,上至王老夫人,下至丫鬟僕役,都對她尊敬有加。這次王奇既然得勝歸來,按照王老夫人的意思,就是趕緊將兩人的婚事辦了。所以纔會有今天上陵這件事。當然,王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躲避一下朝臣們問他關於袁紹封王的這件事情。而爲了局勢展的需要,剛一出陵園,王奇就不小心“病倒”了。

王奇這邊來上陵,那邊荀彧他們當然不會這麼閒着,剛開始以爲王奇馬上會回來,哪想到王奇走了三天,還沒得到他的回來消息,這下荀彧他們坐不住了。那些擁護給袁紹封王的大臣,受了袁紹等諸侯的不少好處,經常給劉協和其他大臣送禮物,那些大臣們還好,這劉協收了幾次禮,再加上一些寵妃的枕邊風一吹,卻開始對袁紹封王這件事動搖起來。

劉協並不是完全沒有王權概念的人,他也知道封異姓王的壞處,但是那些寵妃的言論,卻是經過一批高級謀士構思的。她們聲稱,如今王奇獨攬朝政,劉協的皇位已經不穩。如果外面有諸侯制約的話,王奇就不敢對他這個皇帝亂來,勸劉協封袁紹爲魏王,甚至是再多封幾個諸侯王。剛好劉協的確受過賈詡李儒等人的脅迫,對於這樣的事情很顧忌,才決定考慮是不是真要封袁紹爲王。

劉協畢竟年輕,他也不想想,如果沒有李儒等人的默許,那些寵妃怎麼敢將這樣的言論對他說,就算她們說了,賈詡他們會給劉協做主寫聖旨的權力嗎。

初平四年七月末,當荀彧親自去邙山將“病中”的王奇拉回京師時,劉協已經趁着反對的主力大臣不在,正式下旨冊封袁紹爲魏公了。

反對給袁紹封王的中堅力量是荀氏兄弟,其他人如戲志纔等,雖然早就看出這裡面的利弊,但得到王奇叫李儒等人作的暗示後,就已經不再是堅決反對了。當荀彧去找王奇,劉協趁機提出要給袁紹封王時,他們都對此選擇了不反對,讓劉協的這個亂命得以通過。

荀彧聽到消息以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大呼一聲“漢室不幸!”哭倒在地。

雖然劉協沒實權,但作爲天子,他下的聖旨對於有心人來說,已經足夠了。袁紹要的就是這個名義而已。這個先例一開,大漢朝廷真的算是完了。

王奇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下令“追回”聖旨,第二個反應則是將袁紹勾結異族的消息公佈,宣佈袁紹平定公孫瓚是勾結異族的結果,這樣的做法,已經讓他成爲整個大漢的敵人。命令軍隊整軍備戰,隨時準備出兵討伐袁紹。

第119章 白馬銀槍第一百卅二章 爭風吃醋第11章 戰後分贓第207章 受阻毒箭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72章 兵臨虎牢第一百卅三章 殺雞儆猴第34章 願求君女(下)第207章 受阻毒箭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105章 班師回許第78章 強攻虎牢第56章 草原伏兵第37章 書院故事第一百六五章 縛虎無繩第一百五五章 要挾糜竺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歸祈終第64章 執掌豫州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一百六九章 絕影代命第一百五三章 苦肉之計第219章 張飛翁婿王允傳看不看無所謂第一百五一章 春情貂蟬第89章 收買人心第118章 遭遇之戰第215章 進入江陵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一百四四章 民心所向第66章 戰前溫存第48章 又回潁川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第113章 郭嘉之謀第105章 班師回許第9章 蔡邕去吳第一百五六章 喪盡天良第211章 張飛西征第5章 語驚四座第96章 聖人王奇第205章 河北事件第一百六二章 王奇舞劍第15章 英雄寶刀(下)第一百八六章 守城獻城第一百六七章 原因目的第一百四二章 好人劉備第40章 猛將黃忠第76章 小施連環第13章 絕世猛將第76章 小施連環第202章 司馬初現第212章 逆水行船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白馬第96章 聖人王奇第一百七三章 糜氏風情第28章 離間離間(下)第一百四三章 喪盡天良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206章 撕下僞裝第116章 趁火打劫第110章 開花結果第93章 輕取潼關第一百卅八章 昏君養成第113章 郭嘉之謀第108章 天子詔書第209章 平分佳人第32章 金村之行(下)第一百九六章 最後一圍第28章 離間離間(上)第21章 鄭渾之約(下)第一百四五章 宣傳攻勢第217章 談笑江上第1章 潁川訪賢第214章 高手過招序章第54章 有心無心第22章 謀圖汝南(下)第一百八八章 錦囊妙計第52章 常山趙雲第一百六四章 張飛審案第一百六三章 天不助你第104章 胡氏兄弟第二百二三章 天下歸祈終第6章 造紙封侯第24章 豫州肅清(上)第130章 輕鬆退敵初唐地第一百八三章 血戰白馬第一百九二章 甄氏何人第206章 撕下僞裝第150章 官拜丞相第6章 黃巾亂始第13章 絕世猛將第218章 抓住孫堅第18章 神醫華佗(上)第一百八四章 死戰得勝第130章 輕鬆退敵第一百九五章 圍三缺一第94章 諸侯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