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

北宋最初擁有的23路,基本上都是在五代十國,還有唐朝後期行政區劃上面繼承下來的,後來,又拆分了一些,還有收復疆土之類的,比如說,從西北,從幽雲。

幽雲十六州,聽起來多,可是實際上並不大,北宋的一路,本身就包括這衆多的州,比如說,京東東路,就包括了齊、魯、密、沂、登、萊、濰、淄,這個幾乎是後世的山東之地。

幽雲在拿下之後,按照一定的分類,分成了河東路和河西路,分別對應幽雲,算是新增了兩個路,加上拿下西夏土地的隴右路,新增了好幾個路,加在一起,整個行政區劃有30多個路,加上一些不那麼重要的軍,差不多就有四十多個。

這些已經涵蓋了北宋所有的領土了,包括了所有原來的和新增的,幾乎代表了整個北宋,所有的地方勢力。

30多個道,當然不可能是每一個道都來的,一些邊境的軍州,本身就不算太大,人力資源也不是特別的豐富,也就沒有前來,還有一些被清理出主流圈子的,他們也沒有來,可是一共來了27個道的代表。

一些道只是來一些代表,可是能夠代表前來的,哪一個不是老資格。

北宋的傳統,宰撫輪流做,做到了宰撫,幾乎是朝臣的最頂級,可是除了少數宰撫的,有幾個人能夠長期做下去的,短則幾個月,多則三五年,這是仁宗在長大之後宰撫履歷,變化之快,讓人眼花繚亂的。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的,仁宗從成熟了之後,確切的說從呂夷簡之後,基本上,就是在不停更換之中,調整着朝堂的方向的,最多也就是兩三年的樣子。

首輔代表着文官的頂峰,首輔的位置上下來,要麼告老還鄉,這是呂夷簡以前,大部分的首輔的歸宿,除非是老的走不動道,也操縱不了朝政了。

可是到了呂夷簡之後,仁宗簡直是走馬燈的更換,這一大批的宰撫,從這個位置上下來,要去做什麼,有些年輕的,只有五十多歲的,總不能告老還鄉吧。

這點,難不倒北宋,很快的,宰撫銜知某一州的開始出現,他們以參知政事,甚至是公爵的身份,擔任一州知州,權利縮水了很多,實際的職務也不高,可是級別高啊。

就如同後世,政治局委員兼任非直轄市的市長一樣,讓人不敢直視,可是在北宋,卻是天然存在的,到了級別,你還有餘力的就下去,沒有餘力的話,就告老還鄉,以高職銜回家養老。

這就造成了一大批資格老的,知地方州的,或許在權利上面,不如韓琦,可是資歷尚,比韓琦老的比比皆是。

站在韓琦的面前的就有兩位曾經的首輔,分別是杜衍和晏殊,杜衍是慶曆四年九月,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集賢殿大學士,可以說是東西府一肩挑的,全力滔天。

晏殊的資歷比起杜衍,要更早一點,是在杜衍之前的參知政事,是慶曆二年七月加平章事。

他們在位的時間都不算很長,晏殊有兩年,杜衍因爲支持的慶曆新政,只做了白天的首輔的,然後就除首輔知地方。

可是資歷就是資歷,甚至他們進入中樞的時間,也遠比韓琦早的多。

杜衍目前是知兗州,晏殊目前在陳州,實際上,在目前州府之中,還有一位平章事,那就是曾經首輔章得象。

本身章得象就做的不怎麼穩,面臨着賈朝昌的威脅,可是總算是有一定的時間的,按照歷史上面,他還是可以做上一段時間,纔會被賈朝昌所取代。

韓琦異軍突起,提前了很久成爲了首輔,連賈朝昌都給按下去了,章得象當然要讓位置,本身是被判知楚州,他也是去了,基本上是半歸隱的狀態,幾乎不管事,這一次當然地方轉運使也邀請了,可是章得象覺得,自己跟韓琦沒有什麼交情,又是直接面對的對手,索性沒有來。

除了兩位首輔,做過樞密使,參知政事的就更多的,一些老的,甚至是20年前參知政事,那可是在呂夷簡控制的時間,資格就更老了,這些人,雖然只是知州,可是職銜一個比一個嚇人。

單純有國公爵位的,就有7人之多,只要致仕,肯定都是太子太師之類的超品的官員。

韓琦哪怕的自命不凡,也不可能把這些人都給得罪了,他們不在位了,可是橫七豎八的勢力,還是不容小視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派系,更別說,讀書人,從座師,到同年,同窗,同鄉之類關係,還有姻親,乾親,師徒之類的關係,形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網絡,這個網絡之大,就算是的首相都不敢輕易觸碰,更別說這些人的資格,有不少,甚至連韓琦都要叫一聲老師,一個孝悌,就足以讓韓琦沒辦法。

這些雪片一般的奏摺,韓琦已經知道了,會有這些老資格的來,如果一朝首輔,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就真的坐不穩的,他依然拋出了30%的條件,就是爲了討價還價的。

30%絕對不是他要求的終極條件,面對着顫悠悠,有些連路都走不利落的老大人,可是這些老大人的戰鬥力卻是很強的,吐沫星子亂飛,都噴到了他的臉上了。

在策略之下,韓琦就一一的給了面子,主動的降低了比例,二成五,二成,一成五,幾乎下降了一倍。

看起來很好說話的韓琦,到了這個程度,韓琦就不讓了,這些官員們很是無奈,如果可以,誰願意把手頭的,白白給分出去,可是韓琦也說的振振有詞,這些錢,暫時各州郡也沒有一個花錢的地方,現在中樞開啓龐大的運河體系工程,需要錢,先支持了中樞,然後中樞有錢之後,可以以稅負減輕,或者撥款的方式,在還回去。

一朝首輔,還是如同韓琦這麼強力首輔,在他板着臉的時候,除了幾個老資格的,其他人誰敢直面,條件擺下來了,也降低很多了,接下來,就看每一個人的選擇了,是繼續的降低,還是順着同意。

人多了,既是羣膽,又是分化,首先扛不住的,是西北方面的,他們本身,就比較的困難,哪怕是經過了韓琦開發的西北,他們最多就是追上了平均線,之所以那麼大的提升,多是原來較低的關係,算上人口地盤的平均值,真的不如中原地區。

說白了,除了人之外,就沒有別的了,當定海軍的普及牧場,還有大農場上了,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機械設備,實際上人員是相對比較過剩的。

把過剩的人員,輸出出去,還能夠賺錢,改變整個州府的財務狀況,何樂而不爲呢,最關鍵的是,西北還是韓琦的自留地,爲了錢,被別人幫上了,藉助着羣膽,纔敢站在韓琦的面前。

當韓琦已經降低了,並且明白無誤的表明,這是底線的時候,誰敢炸刺,也就是幾個最老資格的參知政事甚至是首輔,更別說,現在名額和抽取比例還沒有定下來。

真的炸刺,或者是讓韓琦逼到了絕路,直接掀桌子就好了,到時候,你要求的三抽一,五抽一,直接給改到十抽一,二十,甚至是三十抽一去,那不就完蛋了。

實際上,這件事情,不但西北的這些官員想,中原的,甚至兩位大佬也都在想,倚老賣老可以,可是逼迫太過,那是不行,他們在爭論的時候,也在權衡,試探着韓琦的底線。

韓琦的城府,何等之深,根本就不給他們觀察的機會,之前的降低,一直都是不漏聲色,可是到這個1成5了,卻停下來了,雖然沒有表現出聲色劇烈,可是言語之中,相當的堅定。

一成五的抽成,這個多了點,卻沒有之前三成的抽成那麼的突兀的,最關鍵的是,西北已經的退縮了,它的這個舉動,直接影響到了其他的幾個路,比如說,西南和東南,在西北的幾個路退縮之後,他們也跟着退縮。

一瞬間,就如同連鎖性的反應一樣,紛紛的表現了的態度,當三十多個道大半都退縮的前提下,再堅持下去,又有什麼意義。 Wшw ¸тт kдn ¸¢O

很快,一個個都退縮了,這時候,衝在頭上的幾個老資格的,也都是人精,他們當然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杜衍和晏殊爲首的,在稍稍的堅持了一下,就順坡下驢了。

一成五,不管這是不是韓琦的底線,到目前的狀態下,也談不下去了,實際上,韓琦的底線是1成,只不過,一成五的話,也可以的,估摸着應該是雙方能夠接受的結果,雖然剛剛的局面,有一點點的激烈,可是總是在可控的範圍之中,現在對方順坡下驢了,應該是直接商討下一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就是,抽調比例的問題,還有中樞的授權問題,這也是這些人到東府的最根本的目的,如果沒有這個卡主的話,這些路何必送上門來,讓韓琦敲詐,自己做就可以了。

按照常理是這樣,可是韓琦偏不,他根本就沒有去管,直接在這裡,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每年的一成五,第一年必須要4成五,然後每年1成,一直持續6年,到6年後,恢復一層五的數字。

也就是說,等於是把之後的5年,每年拿出來的半成,湊整3成,加上之前的一成五,就是四成五幾乎近半的管理費。

這個要求,不但是過分,而且是超級過分了,拿目前的現狀,把人弄過去,用了的千辛萬苦,把絕大部分的人升到2級,扣除了4成5之後,居然跟最普通的差不多,這麼費那麼多勁幹什麼。

甚至如果說,一切進行的比較順利的話,這部分送出去的工匠們,他們的升級速度較快的話,升級到3級,4級,甚至是5級,他們付出的代價還要更大一點的。

按照3級工一個人400貫來計算,4成5就是180貫,這幾乎比之前的管理費還要高了。

頓時,再起波瀾,可是這一次,幾個老資格的誰都沒有說話,實際上,杜衍和晏殊等人,一直都在看韓琦的臉色,一個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關係,可是他們更明白,韓琦的目的在什麼。

韓琦之前說的,絕對是大實話,他要錢,並不是雁過拔毛的,而是真的爲了這個龐大的工程。

只有做過首輔,或者參知政事的,纔會知道,站在一個王國的高度,農田水利的重要性。

這個兼顧了交通和水利建設的龐大攻城,不但是在北宋是史無前例的,在整個中國的封建王朝,也是史無前例的。

打個比方來說吧,一直以來大受詬病的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未必在總投入上面的,跟他相同,更不用說功效上面。

開挖最少6000裡以上的運河,挖掘包括20個湖泊在內的近3000個大小湖泊,疏浚和清理河道的5000裡,甚至還包括了一些簡單的農田水利等等建設。

這是一個可怕的舉國工程,影響力不但是包括了中原地區,也包括了西北,北方,還有南方,一點建成,全國的水網,都會被徹底的梳理一遍,不說航運,整個耕地的良田的比例都會大幅度的提升,同時抵抗水旱災害的能力也會提升的,這對於全國都是好事情。

作爲曾經的首輔,哪怕去了地方州府,他們也有自己的渠道,目前這麼一個工程,已經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這麼龐大的工程的不確定性,連準備充分的時候,都必須要擁有一部分的資金用於應急,更別說,整個的準備,並不是很夠用,缺口還很大。

這恐怕也是韓琦的目的了,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按照300萬人這個數字的話,管理費200貫,就是6億,四成五的抽成,就接近3億,這幾乎可以支撐大半的工程了,之後整個北宋的財政收入,會伴隨着各個工廠的建成,大幅度的增長,也就不需要了。

杜衍和晏殊,很明確的把握到了這個關鍵,這是韓琦的真正意圖,那麼就無從改變,從北宋的現狀和未來,這是最爲適合的,現場就陷入到了一種莫名的氣氛,本應該羣起激憤的,卻因爲杜衍和晏殊等大佬沒有說話,而停滯,然後,大佬們同意了,其他人,也就無從抵擋,這麼一個看起來很不合理的要求,就這麼的也被通過了。

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九十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熱情和逢集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六百三十九章 試探和佈局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終裁決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五百三十章 壞血癥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三百零二章 馬拉火車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十五章 僥倖心理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六百二十六章 漁船和夜盲症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藥之威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五十六章 飼料廠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業的威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海船廠第五百三十一章 誤差和燈塔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五百九十五章 後續發展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八百五十九章 膳食結構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八百二十七章 另類刺激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業指標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