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野利循(一)

和七年四月,收河曲校尉、監河曲、白馬兩校尉部軍循捷報,兵馬已破北天竺——

引言摘述

永和七年四月,中原已經開始混戰,關隴兵馬也已經向河朔和幷州進發,加上城和襄國依然死戰不休,整個北方繼續沉浸在戰火連連的動亂時節。

但是隻有一關之隔的關隴卻是一片難得的平和景象。長安,龍首原只是被圈了一個圈,名義上的曾府還沒有開工,連地基都還沒有開始打,只見光禿禿的山包上只堆着許多石料和許多荒草。

龍首原南側西邊的長安大學堂還在有條不紊地修建,只是現在是春耕期間,衆多招募過來的百姓都回家參加一年之計最重要的春耕,還願意留在這裡的都是些靠手藝吃飯的石匠等工匠,所以前段時間看上去相當熱鬧的長安大學堂工地現在變得有點蕭條了。

長安大學堂的東側,龍首原的南邊,開建不過半年的長安大神廟居然已經初具規模了。大主教範哲和衆主教向衆多信徒們發出號召,爲長安大神廟添磚加瓦。數以萬計的信徒們響應號召,紛紛從關隴和樑益趕來,彙集到長安爲大神廟的修建做義工。他們就在神廟附近搭個帳篷,吃着自己帶來的乾糧,然後白天在衆多傳教士、教士、牧師的帶領下,分成衆多的小隊開始燒磚的燒磚,運石地運石。砌工的開始砌工。

在關隴強大的建築熱潮中,原始水泥被燒製出來了。

曾華只知道水泥是用石灰和黏土燒製而成,具體是什麼燒製工藝曾華就是兩眼一抹黑,於是按照老慣例,他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一組工匠。工匠足足費了一年的時間纔在曾華的“指引”下燒製出非常原始的水泥,順帶還燒出有點玻璃樣子的晶體,讓曾華喜出望外。

有了“原始水泥”後曾華順勢下令整個關隴地建築物建設儘量採用石料或者青磚,於是現在看去。不管是官署府邸還是百姓房屋。都是用便宜易燒製地青磚加原始水泥。而象神廟這種“神聖”地建築物更是採用南山(秦嶺)的大塊石料。石料被裝在船上沿着發源於南山的澇水、豐水、芒水順流而下,再轉渭水運至長安,最後再用人力運至工地。一路上的開採、運輸都是信徒們在做義工,教會只是管飯就行了。

在長安大神廟的旁邊是規劃好的長安神學院,它將是聖教的最高學府,比原來地南鄭神學院、仇池山神學院、青城山神學院規模要大多了。

在新長安的南邊,曾華規劃圖中的市集區和商鋪區也已經熱鬧非凡地開工。商鋪區的地皮都被曾華拍賣出去了。官府利用所拍得的錢財先把寬闊的道路和下水道等公共設施修建好,然後由這些商家在道路兩邊在各自拍下的地皮上修建自己的商鋪,最後形成商鋪區。而市集區地攤位也被官府一一拍賣,然後官府利用拍得來地錢財按照當初規定的草圖修建道路和攤位,然後編號發給那些拍下的商人。

如此算下來,官府沒有發一分錢就可以把商鋪區和市集區修建起來,而且還多餘不少錢,可以投入到新長安地道路、下水道、引水管道等公用設施的修建上。如此一進一出。度支署的官員對曾華的生財之道大爲佩服。

相比起新長安的大興土木。龍首原北邊的舊長安就顯得異常地寂靜。這裡的百姓很多在城外被分得有田地,現在都在忙着春耕去了。還有許多百姓卻依附在這座城市裡,做爲強遷過來的豪強世家和“新貴們”的奴僕和下人。他們不願意去田地耕作。於是就不願被官府均田,而是依據關隴官府制定的《僱傭法》跟關隴、益樑各地強遷過來的豪強世家和隨着曾華“混出頭的新貴們”簽定年限不等的契約,成爲他們府中的奴僕和下人,靠主人家的工錢和打賞過日子。

按照曾華官府的規定,有關隴、益樑戶籍的百姓只能被僱傭,不能被“賣身”。那些遷過來只被登記卻還沒有被授予戶籍的外地流民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租種官府或者地主家的田地,按照官府規定的稅率交納比普通百姓高兩成的租賦,滿五年後,如果一直是“良民”就可以正式被按照均田制分田地,正式授予戶籍。

要不就是“賣身”投靠豪強新貴門下成爲他們的奴僕和下人。待遇和薪酬比戶籍百姓們要低多了,而且完全依附於主人家,可以執行家法之類的,不像戶籍百姓只能送官,只不過按照官府律法是不能被打死打殘。投身五年後如果一直是良民就可以由官府贖出來成爲普通戶籍百姓。

在這個關隴益樑統治區的中心城市,有管理這個地區的衆多官署和上萬戶豪強和新貴,也有三十餘萬百姓居住在這裡。所以這裡的改造是異常緩慢的,只有等新城修建完成之後,百姓們遷到新城居住區之後,這裡纔會開始大肆翻修成爲官署和官員居住區。

在這座舊城裡,和衆多曾華轄下的大城一樣,各里都有一個簡樸卻肅穆的教堂,而且這裡的“香火”比越來越冷清的寺廟和道觀要強多了,每天都有各區成千上萬的信徒到這裡來禱告和拜禮。相對於深奧難懂的佛教和清無玄虛的道教來說,目的明確、教義易懂、組織嚴謹、傳教先進的聖教佔據巨大的優勢。加上曾華官府藉口關隴寺廟和道觀的和尚、道士“從胡賊”(北趙統治時,道士和尚都很吃香,也依勢幹了不少見不得的事情),下令將各寺廟和道觀的田地沒收入官府,限制和尚道士人數。對於一些被查出有劣跡地和尚道士就大肆宣揚,然後嚴懲不怠,間接打擊了佛道在百姓中的形象,爲聖教提供了鮮明對比。

由於聖教教義和組織越來越完善,而各神學院也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傳教士,再加上曾華明裡暗裡的大力支持,聖教的傳播幾乎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現在各廂軍府兵從屯就開始配置一、兩名傳教士,既可以協助各隊的醫官。又可以爲軍士寫家信。最

爲將士們提供精神支柱。而各地的教堂更是如雨後遍佈關隴益樑和西羌。

這一天,曾華在長安北區長風裡教堂內爲兩個兒子舉行周禮,由範哲主持,樸、車胤、段煥、田楓等留在長安地部屬觀禮,把不大地教堂擠得滿滿地。週歲禮本來已經是很隆重的事情,被引入到聖教儀式中後就成爲聖教信徒一生第一個聖禮。

雖然曾華的長子已經一歲多了,但還是被安排和嫡長子一起接受週歲禮。讓真秀不憂反喜。真秀是吐谷渾鮮卑,是傳教的“重點對象”,自然早就信了聖教。範敏就更不用說了,丈夫是聖教明王,哥哥是聖教大主教,父親是聖教主教,不信聖教都不行。

在一番儀式後,曾華爲真秀子取名曾聞。範敏子取名曾旻。然後由範哲爲兩子祈福。最後是抓週,結果曾聞和曾旻全部抓到了小木刀,衆人不由心有所思。而曾華卻大笑不己,表示欣慰不已。

儀式過後,衆人紛紛起身走出教堂,曾華也是邊走邊逗着自己兩個高興不已的兒子,突然擡頭看到侍妾許氏抱着不足三月的女兒,不由走了過去。許氏滿腹心思地笑了笑,抱着女兒來親近曾華。曾華摸了摸女兒粉嫩的臉蛋,然後低聲對許氏說道:“不着急,等女兒滿週歲我也會爲她舉行週歲禮。不管女兒還是兒子,不管是誰出我都會一視同仁。”

許氏和旁邊地俞氏、桂陽長公主眼睛不由一亮,連連點頭。

這時,一位侍衛匆匆跑了過來,來到曾華跟前說道:“大人,西羌三箭急件!”

曾華連忙接過,拆開匆匆一看,臉色在雪白的紙張前變換不定,最後居然狠狠地說了句:“我頂你個肺!”

不知說什麼的衆人大驚,樸、車胤、段煥、田楓等人連忙圍了上來,而範敏等人卻知趣向遠處走去。

“大人,怎麼了?”樸開口問道,他是安西大都護長史,西羌的事情他有權去管。

曾華默然了一會才從嘴巴里吐出一句:“野利循他孃的打到北天竺了,這是報捷書信。”

書信是隨軍的傳教士寫的,文采雖然不好,但是夠詳細明瞭,足足有十幾頁紙。

永和五年三月,野利循被任命爲河曲校尉,監河曲、白馬校尉部軍事督軍,率領五千西羌騎丁向西進發,開始討伐孫波羌、馬兒敢羌、波窩羌直至山南羌。

從河曲進軍第一個部落是孫波羌,也叫蘇毗羌,位於現在藏北的羌塘高原一帶,他們還是母系社會,他們地首領十幾人,服青毛綾裙,下領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飾以紋錦,爲小環髻,飾以金、耳垂鐺,帶着匆匆忙忙湊起來地兩、三千騎兵試圖跟野利循決戰,結果被野利循一戰大敗,斬首一千餘,十幾名孫波羌首領被野利循盡數踏死,三萬餘孫波羌臣服。野利循派隨軍的書記官和參軍將這些比党項羌人好不到哪裡去的孫波羌按照舊例分目和百戶,各設官。

而野利循卻調頭向東,稍一威脅就把佔據今金沙江上游地馬兒敢羌給收服了。馬兒敢羌歷來和白馬羌關係密切,知道東邊的形勢已經大變,各首領看到野利循“不懷好意”地陳兵,立即就知道利害,連忙派人請歸附。各首領自覺地交出部屬接受整編,自己帶着全家按照白馬羌例,自覺地搬到益州去“享福”了。

時間已經到七月份了,正是青藏高原比較適合行動的季節。野利循快馬加鞭,立即討伐了今昌都地區的波窩羌,斬殺一千五百人,二十一名首領,降服這兩萬餘的波窩羌,然後整編了這支羌人。

九月,野利循趁着這天色暖和的季節,沿着臧曲河(今雅魯藏布江上游)而上,一舉攻破匹播城(今西藏山南澤當),然後又大敗機羌和寶髻羌聯軍,順勢佔據江溫城(今拉薩南)。

佔據山南地區之後,野利循就下令在這個暖和的河谷過冬,並接連挫敗了機羌和寶髻羌貴族們的叛亂。

現在這些吐蕃人的祖先雖然和他們的子孫一樣彪悍,但是由於都是原始的部落聯盟,實力根本沒有辦法和兩百多年後進入到奴隸社會的吐蕃相比。野利循帶着五千全副武裝的羌騎殺進來,簡直就是帶着一羣成年狼衝進了一羣幼狼窩裡。

野利循毫不手軟,出身党項野羌的他知道這些野羌們畏懼什麼。他聽從參軍的建議,毫不客氣地將寶髻羌贊普連同他親近的貴族數百人盡數處死,然後拉攏以前不得勢的小貴族,開始分目、百戶,整編起山南羌人。

也是在這個冬天,野利循手下有十幾人開始有了異心,紛紛聯絡,然後勸野利循利用這天賜寶地登位,自創一國。

野利循假意答應,於是響應的部衆越來越多,竟有兩百餘人,並開始策劃登基、國號事宜。野利循看到戲演到差不多,該出來的人也都跳出來了。於是一翻臉就將這兩百餘人盡數抓獲。

他指着這兩百人大罵道:“如果不是都護將軍,老子早就不知道爛在哪塊地裡了。還有你們,要不是都護將軍提攜,你們都還穿在爛皮祅放牛看羊,要不餓死要不就凍死,能有今天。我野利循雖然是野羌出身,但是也明白知恩圖報,絕不能行那豬狗不如的事情。”然後一聲令下,將這兩百餘人全部綁上石頭丟進臧曲河。

從此,無人敢說自立的事情。

安下心來的野利循舒舒服服地住在雍布拉康過冬,一愕個冬天過得是滋潤無比。平時的時候,總是宴請一些見多識廣的當地居民,在談話中,野利循聽說南邊有一個非常富足的國家,騎馬走半年都走不到邊。那裡滿地都是黃金和白銀,隨便揀一塊石頭就有可能是寶石。

野利循聽得那個心癢癢啊。但是他不動聲色,繼續裝作漫不經心地詢問南邊的事情,秘密尋找去過南邊的人,悄悄地探試南下的道路。

在整個冬天,野利循一邊開始混編數萬機羌和寶髻羌,一邊從中挑選了三千勇士,做爲騎兵開始訓練。

第30章 仇池(2)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120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三)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52章 初出關中(五)第54章 石苞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164章 第一次西征(三)第101章 木根山之戰(上)第224章 華夏必勝(四)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217章 侯洛祈的選擇(三)第33章 武都(1)第90章 清泉驛第17章 大戰之前第113章 初戰拓跋(三)第231章 徐州事件第180章 燕周之戰(一)第51章 初出關中(四)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119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二)第54章 石苞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56章 關中(二)第4章 受封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174章 冀州風雲(二)第277章 - 伊斯法罕(二)第95章 姚襄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21章 接降第265章 南海攻略(三)第113章 初戰拓跋(三)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108章 十萬胡塵一戰空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237章 青州(二)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89章 王師北伐(二)第200章 漢陽郡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253章 取經人第242章 江左風雲(三)第157章 遙遠的西域(一)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89章 王師北伐(二)第124章 萬馬度陰山(三)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158章 遙遠的西域(二)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91章 高僧(一)第34章 武都(2)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114章 初戰拓跋(四)第15章 塘溝之戰(1)第36章 飛羽軍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20章 入成都第74章 長安第130章 懊悔的人們(一)第192章 旌旗招招皆向北第1章 南逃(1)第45章 益州第33章 武都(1)第51章 初出關中(四)第65章 討胡令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8章 曾氏兵法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77章 冀州風雲(五)第89章 王師北伐(二)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35章 武都3第262章 普通法、特例法和宗教事務法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一)第283章 大爭論(二)第220章 波悉山第96章 王師的新攻勢第142章 永和十年(一)第227章 戰爭還是和平?(二)第7章 江陵來的傳令官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